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面向区域的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协同共建策略与运维机制

2021-02-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面向区域的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协同共建策略与运维机制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在建立资源开发规范的基础上,以资源碎片为基本单元,并按层级定义资源结构,建成“6+1”应用模块;通过解构工作来选取资源内容,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能深度融合行业企业需求,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需求为主导,使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知识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有机关联;通过自主经费投入和商业化运营,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动态构建资源内容,做到技术与业界同步。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协同共建;运行管理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参与度低,整体建设质量不高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缺乏校际协同、校企协同的建设机制,企业参与程度与积极性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建设过程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主要表现为:在建设内容上缺乏行业企业主流技术、规范和流程,企业需求体现不足,与职业资格标准脱节,企业一线的项目与案例较少,真实(虚拟)工作场景设计不足,等等。没有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有区域特色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强的教学资源。新型的主题学习类资源更为缺乏,系统的网络课程类资源为数更少。

(二)缺乏标准架构,没有真正形成开放式的资源云

大部分教学资源库建设只是堆积罗列多门课程,各专业课程之间没有联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各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在资源库数据底层找到教学内容(知识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点)匹配机制,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脱离。如在制造及工艺类课程中,对于学生无机会或少机会接触的工具、夹具、量具、辅具没有提供可虚拟装配、拆卸的三维模型,而仅仅是提供了照片,在功能实现上仅仅具有单一搜索、上传或下载,资源没有很好的集成,达不到使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推广与应用机制缺乏,管理与服务滞后

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及职业院校办学定位方面分析,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建设成为多类对象的“学习中心”。不仅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还要为企业一线人员提供学习服务。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还缺乏推广应用与个性化服务机制,及时更新资源等可持续建设的动力不足。

二、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协同建设的策略

(一)确立资源开发规范

教学资源是资源管理应用平台的核心与支撑,是涉及不同用户、专业、课程、职业岗位等诸多内容的复杂系统。为了高效整合各种资源,必须制定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与模板等指导性文件。

资源开发可采用国际通用资源开发SCORM标准(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对象参照模型)、中国国家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学习者模型规范)和网络内容属性标准(IMS)。遵循元数据规范,采取适当减少属性描述元素数量的做法,增加资源编目与标注的可操作性[1];采用数据库的方式进行资源元数据信息的存储,采用XML文件作为数据交换的格式;采用基于Web-3D国际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虚拟实训。

(二)将碎片作为资源基本单元

为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方便更新,改变以往教学资源建设追求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做法,将教学资源按课程要素分解成概念、方法、原理、案例和项目,并用一张图片、一段文字、一张表、一页PPT或者一段微视频来表示,作为资源建设的基本单元。一个知识点由多个不同的资源碎片组成,一个资源碎片也可以对应不同的知识点。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知识碎片和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从而达到对学习资源进行编辑、选取和定制的效果,由此赋予平台开发、共建共享的特质。

资源碎片化,是一种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其意义在于:一是将教学资源更新对象做到最小化,可大幅度地降低更新成本与更新难度。二是可促进资源自创。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屏幕照相、屏幕录像、手机摄像等方法制作各种教学资源,再上传至空间而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三是为资源泛在分享提供快捷方式。一方面,教师可按主题领域快捷地将各类网络资源嵌入到自己的课程资源中;另一方面,学习者也可快捷、泛在地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三)建立资源结构体系

1.按层级定义资源结构

为了使大量碎片化资源可按照不同主题与领域进行搜索,将突破按素材品种对资源进行分类的传统做法,以行业(产业)领域为主线,采用层级结构与开放式关联技术,把专业能力分成若干层级,以达到该层级所需的知识点为基本要素来构建资源库,碎片与碎片之间可进行开放式的任意关联,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实现资源采集与聚合。这种结构可实现相同主题领域的资源碎片构成的同一层级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使平台的开放式成为可能,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图1所示。

2.按模块确定资源体系

构建应用模块化的“6+1”资源体系,如图2所示。即建设以职业信息资源库为依据,以专业建设资源库为主线,以课程资源库和实训项目库为核心,以培训认证库为拓展,以素材库为支撑,以标志性资源库为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

职业信息库主要包括行业介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和新技术等内容;专业建设资源库包括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调研手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能力标准、课程建设标准等;课程资源库包括专业支撑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等内容[2];实训项目库包括基本技能实训包、专业技能实训包、综合技能实训包;培训认证库包括师资培训包、新技术培训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包、技能竞赛资源包等;素材库则作为上层应用库的资源容器,提供的单元素材供上层应用库直接使用或二次开发;标志性资源库则是指利用视频、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研发具有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特色资源。(四)通过解构工作选取内容

按照能力培养要求来解构工作。首先要对当地产业领域中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实际需求为主导,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对岗位(群)能力进行分析。其次,将每一项工作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进行解构。从工作主体角度,确定做好该项工作需要哪些知识、能力与素质;从工作客体角度,确定完成该项工作的对象、条件和环境。解构工作是对某项典型工作(如网页设计)按照某一种逻辑(如问题主线、项目主线、任务主线),把每项工作任务分解为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象、条件和环境。

构建资源内容和岗位能力模型之间的有机匹配机制。在解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构筑知识与能力相匹配的基本模型和动态模型(课程体系)[3],确保专业与岗位或岗位群对应,课程与岗位能力及典型工作任务对应,教学模块与典型工作子任务及其工作步骤对应,知识点与技能点相互对应,再加上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对象、条件和环境等要求,进而建立教学资源内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有机对应的匹配机制。

(五)集成优质教学资源

通过购买、采集和聚合的方式,对国内外现有的、适合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定义、标注和分类,按产业领域,分别建设职业信息库、专业建设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认证库、实训项目库和素材库等6个资源应用库及1个标志性资源特色库。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原则,通过在资源管理平台上集成现有优质资源,并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可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率。

(六)研发特色教学资源

主要开发两类特色教学资源:一类是面向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化塑造和公民素质教育,具有浓厚区域特色的素质类特色教学资源,开发面向在岗人员的职业化培训资源等。另一类是代表区域产业高、新、尖水平的技术技能型教学资源。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将建成代表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以德国斯

宾纳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车铣复合中心等为主要设备的精密制造实训室,并借鉴德国技术培训经验,将以该实训室为基础,应用3D虚拟技术研发“虚实结合”、“技能进阶”的特色教学资源;利用学院所在地的东莞台资企业精密电子产业集聚特点与优势,研发相关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类特色教学资源;依托东莞产业支援联盟单位的技术优势,研发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技能型培训资源包。

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行管理机制

(一)区域联盟协同共建机制

以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协同共建为目标,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区域职教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及领军企业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作用,以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研究会和职业教育集团为基础,构建政校企行四方参与、协同共赢机制,逐步形成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联盟。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开放机制

在资源建设与服务中体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和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共享精神[4]。一是建立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坚持和鼓励原创,在源头上保证形成高质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采用购买和签订协议等方式,明确资源著作人与资源用户的权利与责任,制定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及网上共享使用的范围等。二是建立资源发布审计机制,对每个上传的资源都进行分类和设定使用权限,从资源的上传到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上传资源的质量,避免产权纠纷。三是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实现资源使用“实名制”。在资源的下载与应用环节严格做到按分配的用户权限使用,防止资源被非法下载或传播。

(三)绩效管理机制

在资源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机制,对资源建设质量和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实现资源的全程质量监控,从而保证教学资源建设过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5]。为提高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可指定一套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来激励资源建设者的行为。一是建立资源建设者的分级制度。根据资源建设者建设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来确定建设者的等级,并为本年度处于较高等级的资源建设者颁发荣誉证书或奖金,以此来激励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周期上报考察制度。教师、资源建设团队或企业按周期通过绩效管理平台上报本阶段完成的资源建设情况,例如资源建设数量等。绩效管理平台根据上报数据,对教师、资源建设团队或企业的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排名,并在资源管理应用平台进行公布。

(四)应用推广与培训机制

制定针对不同用户的推广培训计划。一是结合区域内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鼓励应用本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二是鼓励学生建立“学习空间”,做到“人人通”,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职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三是面向企业及其员工推广使用企业培训资源,通过泛在学习解决工学矛盾。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院级教改项目《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编号:JGXM2012311),主持人:罗毅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