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善论的主要内容
(一)人性是善的。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二)性善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差别。也就是说人之性应该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三)人的善性体现为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四心。孟子又称之为“不忍人之心”。四心即仁义礼智这“四端”。“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讲到:“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因此可得出,他认为四心或仁义礼智“四端”犹如人的身体是人本来就有的。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二、性善论的现代意义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性善论对于社会道德的意义
人性“四德”可为现代道德教育找到了人之可教化的理论基础。为人“向善”与“行善”提供“动机”,揭示了为善的意义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性善论也警示后人,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易于失去。如果没有后天环境对善端的培育和引导,人的善良本性也会由于缺乏关照而丧失殆尽。因此,道德完善重在建设,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来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塑造人,使每一个人充分发展自己的善性,顺利实现个人道德的完成,达到“人皆为尧舜”的理想境界。 所以有《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学会做人,参与社会,恰如孟子所说的,居于安宅、行
于正路,我们一定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因此我得出“性善论”能减轻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压力。将“性善论”解读为“人性向善”,由于是一个动态评价标准,“向善”是一个过程,所以会减轻当今社会因本着“人性本善”的原则进行道德建设的许多压力,从而加速国民素质比较普遍的提高。
(二) “性善论”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性善论”是教育史以来,第一次从理论高度上对人自身本质加以认识和阐述。现代教育思想从施教者和受教者两个方面,探究出人“善”之本性, 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教师本着“善”的品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以学生“善”之本,规划了其发展的进程。学生本着“善”之端,在他人教化中使其得到拓展;本着“善”之根,在自我教化中实现自我价值。“仁者无敌”“与民同乐”的“民本论”启示学校教育必须立“德教”为本,倡“尊贤尚德”为主的德育目标,仅此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道德教育的知情意行基于“善之始”,即性善论,它为学生自我身心发展提供了舞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