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5-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我国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文件并于同年6月正式实行。当前我国实现教育目的最主要的场所是学校,而在学校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就是班级。因此要想更好地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任务,须保证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进行。

当前有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与重视“小学班级管理”问题,这在拓宽该领域研究视野的同时,也为今后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关班级管理工作在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格及性格。并且低年级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要对班级管理问题加以更多关注。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我国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文件并于同年6月正式实行。《纲要》的目的是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我国在本世纪初就开始重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发展急需多样性人才,并且这也是我国全面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需要以科学、有效、合理的教育观念及方法公正地对待学生,推动我国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大多数学者在班级管理这一领域的重点是高年级学段,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时刻的低

年级班级管理受到的关注较为稀少,本文的研究对于揭示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对于消除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恐惧和害怕,使学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实现教师的科学目标,使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建设和谐有序的班级秩序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2.1概念界定

本文中涉及到的概念主要有: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两个。 小学低年级:在《2023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把阅读教学按两年一个阶段,分为3个具体阶段,并且对每一个阶段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三个阶段按如下划分:小学1~2年级为第一学段、小学3~4年级为第二学段、小学5~6年级为第三学段。本文在上述《2023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基础上,把小学1~3年级定义为“小学低年级”。

班级管理:教师采取相关措施手段,组织班级內学生一起对班级资源进行计划、协调、控制,最终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与要求的组织形式。本文中对班级管理的界定是:以班级内老师与学生为主体,班级为载体,管理学生的系列组织活动过程。

1.2.2理论基础

本文以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情境领导理论及教育民主管理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作为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强调儿童的集体力量。其将集体看作教育的基本对象,并认为集体教育是主要教育方式。所以马卡连科所有教育理论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集体以及集体教育。

行为学家保罗·赫塞及管理学家布兰查德与上世纪提出情境领导理论。他们认为领导风格正确选择决定了领导的成功。而下属的成熟度即个人完成特定任务的愿意度决定了选择过程;当下属变得越来越成熟时,领导者不仅应该减少对自己活动的控制,还应该减少他们的关系行为。这一理论认为,班级管理应根据班级活动的具体特点,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状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教育民主管理理论吸收了杜威、卢梭等众多教育家的观点,其认为在管理时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应建立信任,教师应具有自主权,同时倡导学生应独立管理以对其人格进行培养。

1.3文献综述

相关班级管理工作在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格及性格。当前有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与重视“小学班级管理”问题,这在拓宽该领域研究视野的同时,也为今后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外大量书籍及电子网络资源来概述前辈们关于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启发本文研究及弥补自身不足。

1.3.1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由于自身情况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同,在研究班级管理领域也有不同看法。并且各国班级管理方法也有差异,部分国家如日本和苏联设

置有班主任。美国则是通过学生会、顾问、训导主任、家庭老师等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独特管理方式。

苏联的马卡连科对传统班级管理有较为深入研究,其提出的班集体理论肯定了班干部在集体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美国相关学者对于班级管理的研究更多的是“课堂管理”。此处的“课堂管理”指的是教师在相关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的活动形式。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学家威罗尔在其专业著作《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教育管理学》中认为,在进后的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过程中,激进单边教育管理理论存在慢慢消失的趋势。相反,拥有包容,灵活和适度的教育管理理论将指导人们的工作。

日本学者片冈德雄认为学生学习以及成长时班级管理工作的最大目标。由于本小学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和美国较为接近,一般情况下有两名老师负责班级,但其工作内容不一样。一位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另一位老师负责日常任务,例如道德教育,分工明确,彼此之间没有干扰。

1.3.2国内研究现状 1.4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 1.4.1.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具体是根据研究内容进行问卷设计。本文中设计问卷是为了掌握在小学低年级中存在的班级管理问题。

并且为对小学低年级中存在的班级管理问题有更深入的掌握,本文针对调查对象即学生与教师设计两套不同的问卷。其中问题包含的方面较多,

如针对教师的调查包括班级工作安排以及任职情况等,针对学生的调查包括有班级管理参与度以及满意程度等。本人在西安市长安一小选取了40名低年级学生和40名不同年龄、教龄的教师为抽测样本。根据统计进行分析,为本文提供了一手材料,了解了西安市长安一小低年级班级管理的现状。

1.4.1.1访谈法

访谈法具体是获取访问和受访者的对话信息来获取所需数据。根据学生的特点,本人利用实习的便利对低年级教师进行了采访。采访问题主要有学生接受度和班主任评估体系以及工作量等信息。在访谈进行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及时记录下相关信息、调整表达方式,并记录相关资料。

1.4.1.1观察法

观察法具体是指调查者以其自身感觉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在西安市长安一小进行实习期间本人充分地走进课堂和班级,了解学生。本文使用的是在辅助班主任管理学生期间对学生进行了观察所得到的数据资料。

1.4.2研究思路

本文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为主,观察法以及访谈法为辅的研究方法。从校图书馆、各大学术网、以及报刊杂志中搜集有关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方面的相关材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学生的积极成长、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质量,以及发展优秀的班级管理模式。所以本文将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现状的想法以及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现状的看法作为本次研究的逻辑线。本文首先使用观察法来对低年级在班级管理过

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解;其次是对西安市长安一小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一些研究和对一些典型案例的研究;然后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深入了解对教师和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具体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西安市长安一小低年级办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一、二、三年级部分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

2.2调查步骤

本研究结合西安市长安一小的实际情况,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实习所在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整理调查结果,为提出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是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平均每个班级随机抽取30名学生和6名教师。本次调查的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为:发放学生问卷90份,有效回收81份;发放教师问卷18份,有效回收17份。

其次,通过访谈法,对实习所在学校一线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通过整理访谈结果,为提出对策提供参考依据。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分别和一年级至三年级的3名教师开展访谈活动,考虑到教师授课安排,本次访谈的具体组织时间根据受访者的空闲时间确定,3位受访者的访谈内容和形式保持一致,最后将访谈内容整理好,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2.3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2.3.1问卷法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对西安市长安一小9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具体分布详细见表1,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问题也较为简单,统计结果分类总结如下:

bc975c821ab757d3f51fa7852f58d227bc975c821ab757d3f51fa7852f58d227

图2.1教师风格统计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4种教师风格中占比最大的是耐心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65%,在授课中表现出良好耐心的通常是资深教师;大部分青年教师属于专制型教师占比为54%;咆哮型和民主型教师占比相对较少。

如表2.1所示,35%的学生认为班级管理使得纪律好,学习积极主动;28%的学生认为班级管理还行,学习缺乏自主性;22%的学生觉得自身学习由于班级严格的管理而受到鼓舞;10%的学生觉得过严班级管理对自身产生较大的压力;5%的学生认为自身情绪受到不好的班风和学风影响。

d587b22317c8e214e563933ede369621-1d587b22317c8e214e563933ede369621-1

图2.2同学们是否遵守班级管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全部学生遵守班级管理的占比为20%;不存在完全不遵守班级管理的情况;大多数遵守和少数遵守的比例关系为7:1,总的来看大部分同学们能够做到遵守班级管理。

表2.2显示了教师所认为的班级管理重点问题,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组织纪律问题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是需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多加重视的问题;有五分之一的教师认为学生自主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剩下的老师则认为班级管理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3.2访谈法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现状,笔者对西安市长安区第一小学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主要根据以下几个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

访谈问题一:您所在的班级是否有班规? 教师1:有,在我们教室的墙上贴着呢。 教师2:这个并没有制定。 教师3:有。

访谈问题二:这个班规是由学生制定的还是?

教师1:不是,是进到班里墙上就有的,我认为都差不了多少,就继续用了。

教师3:不是自己定的,小孩子不会定班规的,我们定下来,他们照着做就行了。

访谈问题三:班规不是由学生制定的,那他们能自觉遵守吗? 教师1:只要你明确规定了,他们就应该去执行、遵守。 教师2:我会要求他们去遵守我制定的规则。

根据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是班级规定的主要制定者,基本上没有学生的参与。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本人,班主任认为学生没有能力参与制定是对于学生真实情况的不了解和忽视。因此教师凭借个人经验制定的相关规定不利于发挥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访谈问题四:请问您从教的时长是?

教师4:我从教有20年了,担任了15年班主任。

访谈问题五:新生入学时您在班级管理方面有做过特殊的准备吗? 教师4:我带了很多年低年级,所以没有做什么准备,大部分的准备也是放在了课程安排和教学方面,班级管理方面按照之前的安排进行就可以。

通过和这位教龄丰富的教师的交谈,本人发现该教师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方面没有准备,而是依靠过去的经验进行管理。这对于不停变化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适用的。

3当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安排课程和组织活动是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集体内与同班同学共同度过。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前我国小学低年级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在班级管理上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总结了当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

3.1当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3.1.1班主任对学生认识片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班主任的经历不同,但是他们对优秀学生的评估标准却非常相似。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评价好学生的标准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低,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去评判学生的做法不符合我国教育法规的相关规定。

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这种错误观念,究其原因则在于考试和升学给学生带来一定压力,因此教师不得不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无暇顾及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生在启蒙阶段就已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母非常重视学前教育,这使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和积极的思维。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过于片面化,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打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

由于片面的认识,班主任通常会轻视低年级学生的现有水平,在处理班级事务时不能很好地采纳学生意见。

3.1.2班主任管理班级方法单一

班级管理本身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边磨合边改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是管理者,发挥主导性作用,学生是被管理者,具有主体特征。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规定,多为班主任老师一人制定,几乎没有征询过任何一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认为工作太麻烦,使用独断的方法节省了时间,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略了。其次,一些老师的管理技能有限,有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在盲目的情况下选择的管理方法会使班级学生逐渐失去主人翁意识。

3.1.3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尚未发展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在班级集体中难以做到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处于6-8岁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已经不会随意哭闹,但情绪转换非常频繁,由于情绪快速变化,学生的行为也会快速变化,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保持稳定

的情绪状态从而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是有难度的,因此低年级的课堂纪律比较差,授课效果也不理想。

3.1.4低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了过分的关注和疼爱。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由于其中一名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而引起冲突。在家受到的过分溺爱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出现一件他认为不可接受的事情,他们就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例如同桌之间不知道如何谦让、不愿意关心别人,班级管理中的此类孩子也是教师应注意和管理的典型。

3.2成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西安市长安一小低年级学生及老师关于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问题的一系列调查、分析、及总结,发现了造成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问题的一些成因,内容如下:

3.2.1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通常小学低年级教师与学生之间相处时间较短,难以对每个学生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等信息做到充分地了解。同时目前的大部分教师将课程教学放在第一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从而导致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在实施班级管理中难以对症下药。

3.2.2教师工作压力过大,职业倦怠情绪加重

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又要具备优秀业务能力,教师的日常工作不仅包含脑力劳动,同时还要肩负起教育责任。一些老师面临着社会地位和工资等压力,或者他们未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这些不尽人意的结果会导致一些班主任和老师的心态

失衡,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甚至一些班主任也无法应付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与家长的冲突等,从而引起工作倦怠的现象。一旦教师工作不在状态,肯定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

3.2.3教师忽视教学管理理论 3.2.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在小学低年级的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是师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与孩子最亲近的父母。低年级小学生在入学后依然保持着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对低年级小学生造成的影响会给学校教育造成一定的干扰。一些家庭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普遍被宠坏,并且逐渐的,孩子们将变得更加任性,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过分的照顾和呵护,使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以至于入学后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

4解决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 4.1班主任自身方面 4.1.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关照每个学生的成长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环境、思维习惯等,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亮点,以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已有的教育经验实施管理措施,但是不能全凭个人经验去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应该将经验和实践相结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班主任应该改变陈旧的学生管理理念,提升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以学生为中心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班级管

理重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4.1.2正视压力、合理排解 4.2班级管理方面

4.2.1提高对班级的管理能力

虽然班级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并且很繁重,但是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诸多方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同时其也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这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充实自己,并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应始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且教师需要做到终身学习,将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例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对自身进行反思与总结,探索先进的方法与思路实现对班级更好地管理。此外在平时工作中,需要积极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声音。部分老师觉得不需要听取低年级学生的意见,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但是,笔者认为,尽管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仍然有判断力。能力,他们的思想很简单,更愿意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培养民主意识来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4.2.2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其而言是重要转折点,因为其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生在这个阶段中能力有差异。因此班主任需要使用不同方法避免差异的产生,帮助学生适应小学阶段生活。在次期间学生独立面对问题的机会较多,比如和其他同学交往选择问题、其自身习惯与学校规章制

度存在差异等。低年龄学生面对此类问题积极与否、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角色转变对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将会在较大程度上产生影响。

4.3学生及家长方面

4.3.1利用榜样作用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心智没有完全成熟。一方面,他们对事物感到好奇,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强大的模仿能力。他们对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的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教师需要注意自身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在学生面前需要格外注重自身言行举止,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并且,应当在本着公平正义原则的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选出榜样学习,使学生信任并可以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以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格。利用榜样角色会推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不断形成与提升。

4.3.2家校共育、促进学生成长

学校给予学生正规的教育,家庭呵护儿童成长。两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各有优势,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形成协同作用,那么学生将必定在积极和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不同的观念以及采取的不同方式,最终的结果都不一样。年龄较小的学生缺乏自我照顾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低,安全意识差,但接受能力并不低。教师在学校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同时,父母也需要在家庭中进行进一步巩固,对双方保持一致的要求。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能有助于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

5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班级在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校需要对班级管理重视起来。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如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学生意志和素质的培养。同时,对于班级管理,不仅要依靠老师,还要依靠学生自身和父母的合作与参与。首先在班主任自身方面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和尊重,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排解自身的压力,只有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其次教师应当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知、更新管理理念,发展良好的民主课堂促进学生成长;在面对能力差异各不相同的学生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从而维持班级秩序。在学生自身和家长方面,要利用榜样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模仿保持积极状态、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格,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家长需要和学校相互配合,一起对学生生活与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通过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推动班级管理秩序氛围的建立与形成。

5.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因为笔者专业知识的欠缺以及实际调查存在的局限性,本文研究内容只是对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局部内容。论文中所包含的观点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所研究的问题、成因分析和对策也需要不断地思考、论证和分析。因此,笔者在后续教学以及实践过程中,会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对本研究进行进一步改进,更加深入研究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