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良好习惯论文

2020-02-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摘要】 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中高段学生必须掌握的良好的学习方法。但如何使学生们养成这种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应当引起我们小学教师的特别关注,并采取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达到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打下夯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前预习 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9(b)-0137-01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甚至根本就听不懂,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他们课前没有进行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善于动脑、独立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坚持预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往往被忽略。其实,预习指导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掌握了一种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1 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习重要环节的预习,

它的动力源泉也必然是兴趣。不管教师怎么向学生灌输预习有多么的重要的观念,如果学生对预习根本没有兴趣,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性特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举行班上的讨论活动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小学生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会自发地想,为什么别人能获得老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而自己却没有呢?这样其就会重视预习环节,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发现预习的重要性和优势,不知不觉的,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其次,要让班级里有一种预习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氛围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班级形成一种都有良好预习习惯的氛围,学生就会自觉地、享受地进行语文预习。最后,以激励为主,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预习不尽如人意的同学积极鼓励。

2 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小学生通过低年级的学习,虽然已经初步懂得一点学习方法和经验,但是,他们由于刚升入高一年级,大部分会因学习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一时不适应。如果在这起步阶段就让他们直接去预习,自己寻找学习方法,自己去综合提高阅读能力,会使

他们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产生畏难情绪。为此,预习习惯的养成的前提是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初读课文,从字词入手。要求学生初读课文,从生字词入手,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明白含义,较为通达流畅地朗诵课文,并想想课文大概讲了什么。过去学生只是单纯地读书识字,不会去深究字词的含义与用法。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善用字典,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工具书是不可能做好预习的,所以具备基本工具书是做好语文预习的必要条件。一般在每一个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准备好以上最基本的工具书,这样在以后的语文预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借助工具书帮助自己准确地把握汉字的音、形、义,对多音多义词进行辨析,了解成语的出处和意义等,当然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对不懂的生字词,要去查字典,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并标注到书上或者笔记本上。

2.2 深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进行深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下来,并体会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作用,找出一些与文章中心有关联的句子或段落。在这点上,教师还得注意对学生分层次要求,不能一蹴而就。因为班级中的学生水平高低不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过高,可能适得其反。 2.3 细读课文,思考并标注疑惑的地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课文,并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生用特殊的标注方式,比如用红笔或彩色笔把文章精彩的字、词、句以及段落画上

波浪线条;并在相关的词、句子旁用简要明显的语言加以标注。为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中所需的资料积累做好准备,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在预习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又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检查反馈,维持学生预习的热度

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学生来说是件“吃苦”的事,很多学生预习时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因此,对预习的完成情况做好监督检查,课余时间找个别同学谈谈话,检查笔记本,了解他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纠正。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个人习惯的养成最具有积极意义。 3.1 课堂检查

每次上课,教师都可以设置“预习抢答”环节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学生检查

学生可以自行检查,即学生个体对自己的预习行为进行及时反省。反省的内容包括“我是否预习了?”“预习的效果怎样?”“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等。在预习完某课之后,可以让同桌互相检查或者让组长检查,让学生把预习当做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渐渐的让他们成为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

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备措施,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说,小学生课前的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决定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千万不可忽视。“教是为了不教”,作为小学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学生的课前预习抓起,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