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悟孝道人生心得

2021-03-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感悟孝道人生心得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可知孝为百善之首,亦是做人的根本。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会意字,由儿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由子女扶持。后来人们对孝道的解释逐渐具有两重性。

“孝道”是一个涉及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规范,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人对孝道的解释有合理的一面。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储至善的美德。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平时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追思父母。

“父子之道,天性也。”父亲的培养、教育儿子,儿子奉养、尊敬父亲,这是人类自然的天性。《增广贤文》有“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的警世恒言。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这一高级动物?

孔子认为,在一切生灵中唯有人最为尊贵,在人的所有行为中,孝最伟大,而在所有的孝行中尊敬父母是最为重要。子女的孝敬是对他们一生辛勤劳动的报答。

孟子进一步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张。意思是说,不仅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而且同时要尊敬和爱护别人家的老人与孩子。

读《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怎么叫色难?就是说,父母有事的时候,子女替他们去做,有好吃好喝的,先给父母,这就认为是孝吗?“色难”是说子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联系上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意是说,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有人认为孝就是把父母尽心供养好,实际上人对自己的狗和马,也能养好。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那又有什么区别呢!由此看来,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替父母做事,把父母供养好,更重要的是“色难”和敬,就是即使是自己很累或心情很不好,在父母面前也要保持愉悦的神情。 对照我们现在的子女来说,谁能做到这一点?虐-待老人的事情时时都在发生,顶撞、辱骂的事情不胜枚举。更别说给脸子看了。

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但是,建国后受\"左\"的思潮干扰,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却一直被视为作封建伦理道德观而加批判,致使人们提及子女应对父母孝敬时,莫不怕被扣上封建孝子贤孙的帽子而讳言\"孝\"字。

使我们汗颜的是,大陆的学儒、知仁、忠孝远不如港台澳及韩日。 孝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储最细微的体现。 教化百姓和睦相处,没有比用奉养父母的孝道更好的办法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