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园导游词
线路:混堂弄———园门——门厅——次醉厅——步蘅舸——茗坞——招隐亭——石刻画——龙涵芳硕——谷诒燕翼(慎娱室,剑蜕斋)——宝尊堂——翏翏亭——飞瀑流云(翳斋)——琴书轩——上善如水,南翔人家——清晖轩——解放街出口
各位团友,欢迎大家来到南翔,南翔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镇内市河交错,小桥纵横,古刹巍峨,最为难得的是,古镇有两个明代园林,古猗园和檀园,那么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正是明代名士李流芳故宅----檀园。
各位,现在我们拐进来的这条弄堂叫混堂弄,旧时的上海和苏州把澡堂称为混堂,可知此弄原有一个混堂。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檀园大门口,门楣上有檀园的园名扁,为园主人李流芳亲题,而园主人也因此号檀园。在大门两旁的砖墙上有两个嵌着园名的砖雕,右边这个有鱼有莲子,寓意连年有余,左边这个有荷花有画眉鸟,寓意和和美美。
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入园内,进入门厅后请大家抬头看堂上匾额:每蒙天一笑,出自唐杜甫的《能画》,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园主李流芳曾刻印一方曰:每蒙天一笑,很是喜欢,意思是,自谦之词,就是隐居于此,刻刻印,练练字,或题诗作画,,只求博人一笑,便已很开心了,据我感觉很是有点沧桑感,不知老园新建,为何今建园者又想到了李流芳这方印,会不会也是自谦,重建此园,只求博众人一笑便足矣。一副楹联大家看看:檀味幽幽情寄艺苑胜比乐山又乐水,园林朗朗道传高风从来言事终言人。内容请各位自己体会,此楹联每句句头两字点了园名,那么,檀园为什么叫檀园呢,据说:檀园名字来源于园内的两棵青檀树,此树千百年来相伴而生,又名鸳鸯檀、千岁檀,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所以取名为檀园,檀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私家园林。李流芳字长蘅,万历丙午举人,曾三上公车不第,因魏忠贤乱政,遂绝意进
取,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筑檀园,读书其中,此园后毁于明清。二十一世纪初,南翔镇人民政府斥巨资重建檀园,以此延伸先贤人文而励志后人,弘扬历史园艺以惠社会。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檀园的图文资料几近于无,无法以旧园为范本进行恢复,为此借鉴江南诸多古典名园的造园艺术,又顾及现代人旅游审美情趣,作创造性的重建。园林文化力求体现李流芳的人格情操和艺术成就,实为一意境园、名人纪念园。全园布局紧凑得体,显示出一种宁静、典雅、精致、大气的气氛,既传承了江南古典园林的文脉,兼具时代气息。此园于2011年建成向民众开放。现占地约十亩,园内保留有宝尊堂、山雨楼、次醉厅、芙蓉沜等历史景点。全园布局紧凑得体,以葫芦形水池居中,厅堂环立;洞壑盘旋宛转,曲廊贯通全园,体现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特色,做到了廊随桥引,步移景换的园林效果,徜徉园内,如在画中。现在各位团友已经了解了檀园的历史和前因后果,接下来请各位团友随我一起步入园内。
(如有时间有内涵可点评左手边的重建檀园记。一,先有园?先有号?二,评古猗园与李宜之)
(据说:檀园名字来源于园内的两棵青檀树,此树千百年来相伴而生,又名鸳鸯檀、千岁檀,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二级保护稀有树种,已有1389年的历史。现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大门“檀园”二字分别有康有为的弟子萧娴和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因未考证,故只是摘录,仅供参考!)
出门厅有太湖石,应该不能算太湖石中的精品,但石头上镌有两个字,峥骨。应该暗指园主李流芳人格人品的高雅,和与众不同。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个厅堂叫次醉厅,是园主李流芳会晤朋友,饮酒作诗之处,俗称花篮厅,旧名“次醉阁”,重建时以江南古典建筑艺韵的传承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创新相结合,使
得“花篮”格外生辉。厅内置画“九友图”及歌,彰显李流芳在晚明画坛之地位。刚才在后面大家看到的是清初吴伟业所作的《画中九友歌》,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画中九友图,九友是指明末清初董其昌、杨文聪、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等9位画家,在他们中,松江董其昌为山水画的南北宗派论,崇南抑北,以南宗清幽淡远之风为画家正脉,而园主李流芳和程嘉遂、杨文骢等受其影响。清初王时敏、王鉴等也传其脉络。他们非属同一画派,而是以友谊为纽带、相互切磋画艺的几位画家,他们在明末清初画坛中占主导地位。从画中我们也可领略到当年园主寄情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的超脱与潇洒。 次醉厅内对联上联:流丽气韵画印诗书艺林事
次醉厅内对联下联:芳菲佳园梅兰竹菊君子风
现在请各位团友转身往外,展现在各位眼前的是檀园景色最佳处,面前水池称为芙蓉沜(音 判),就是荷花池的意思,它的形状就像一个葫芦,葫芦谐音福禄,池水与左前方的假山瀑布形成活水循环,就是说葫芦口就在左前方,池中还有石塔两座,有点类似杭州西湖的石塔,据说李流芳经常游览杭州西湖,在我们的正前方是园中主景宝尊堂,右前方的假山叫萝壑,左前的亭子称翏翏(LIU)亭,离我们最近的是一个石舫名叫步蘅舸,各位团友可在此休息照相后继续游览。
石舫是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中最多见的建筑形式,外观如船浮水面,融亭台楼阁于一身,,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那么为何江南园林中多有石舫呢,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碑廊叫作“长蘅墨迹”碑廊,汇聚了李流芳的楹联、榜书、中堂等共15幅碑刻作品。这些作品原稿是檀园工作人员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收集而来的李流芳真迹资料,经复制影印后刻制成碑,这15幅碑刻作品长约90厘米,宽约30厘米,包括行书、草书、楷书三种书法形式。李流芳书法源于苏轼,擅长行书和草书,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风格浑厚而大气、自然而严谨,与绘画一样,在书法上受董其昌的影响,力求生秀古淡。 “长蘅墨迹”碑廊中选有李流芳《跋摹书帖》中对书法艺术的一段极为精到的论述。他认为:学习书法,要临帖但不要成为字匠,不求形似而应汲取传统的精髓;要师古但又要创新,应自具风貌。李流芳又非常重视文学趣味和学识修养对笔墨书画的影响,他的书画充满了悠悠的文人气息。他以苏轼为模范,取苏字扁平的形体,而去其丰腴及天真烂漫,改为细劲坚挺的笔道,于是筋骨隽峭,风神一变,正如行家所评:能得苏字精髓,又具自家面目。
现在我看到的这个亭子称作缘牵,亭中有园主李流芳书写的对联一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听着亲朋的知心话使我高兴,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我的忧愁,那么园主有这么漂亮的园林住宅,还有什么忧愁呢?请大家随我上山。这可是江南园林中不太多见的爬山廊,现在各位团友来到了檀园的最高点,山虽然不高,但构筑他却不容易,为何江南园林一定会有山有水呢,传说古时有人去往大山中,偶然遇到一个白须飘飘的老者,觉得很奇怪,问老人如何生活?晚上住哪里?老人哈哈一笑,取出一个葫芦,说道,晚上就住这里,那人觉得奇怪,老人说道,你不要看它小,里面自有一片天地,那人往葫芦中一看,果然,里面有山有水,有太阳月亮有房子,真是一个小世界,羡慕不已。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完全暗合了那些封建士大夫的心理,在功成名就或告老返乡或仕途不得意时,努力把自己封闭起来,构筑园林,放形于自己的山水之间,但有道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当时园主李流芳生活的年代正是阉臣魏忠贤当道的年代,朝廷为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把持,仕途凶吉难料。他感到气馁,回到家乡,自建“檀园”,绝意仕途。他经常游览杭州
西湖,一边游湖一边作画,并提笔写下一系列题跋,一派高人逸士之风度。魏忠贤建生祠不往拜,与人云:“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我们现在所在的招隐亭原来是李流芳和他的朋友们相聚之处,他们经常在这里喝酒作画,吟诗作对,品论天下大事,骂阉党,忧国家,这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园主的忧愁。
现在请大家随我下山,通过刚才的一番了解,大家对园主李流芳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现在我们看到墙壁上有十四幅石刻,它们记载了李流芳从出生到去世55年的生平故事。万历三年(1575)李流芳出生于嘉定南翔一户官宦人家。原籍安徽歙县南丰。祖父 李文邦为迁翔始祖,任成山卫指挥使,封赠公爵。父亲李汝筠系县学生。伯父李汝节是嘉靖进士,官安吉知州。堂兄李先芳。万历进士,四川参议。李流芳兄弟四人:长兄李元芳,诸生,诗人;仲兄李名芳万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弟李三芳,定海县丞。李流芳排行第三,人称李三长蘅。
李流芳青少年时,潜身东林庵中,认真读书,企求科举入仕。万历三十四年(1606),32岁中举,后又两度赴京参加殿试皆不第。时朝廷为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把持,仕途凶吉难料。他感到气馁,回到家乡,自建“檀园”,绝意仕途。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景点称为龙涵芳硕,首先,常规美学上太湖石为石头中的柔美,所谓皱廋漏透,上海以豫园中的玉玲珑为极品,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湖石,有皱有漏,但少透,更不瘦小,相反庞大而霸气,此石产于 ,高 ,宽 ,重 ,当年租用一两 吨重的汽车运抵南翔,用了 台 吨的吊车才安放于此,石头的右上部高高昂起,如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头一样,最左边似龙尾翘起,下方似波涛汹涌的大海,又是在上海,所以我把它称为海上蛟龙。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石雕艺术而成的
徽派门楼,上刻四字——谷诒燕翼,寓意丰收、吉祥、舒适、安闲和荣昌子孙之意。门楼最上面,光人物就有有三十多人,内容为郭子仪祝寿,象征家族繁荣,子孙满堂,
门楼后的小院内设慎娱室,是园主的画室,李流芳善画,另书法,印章,竹刻,是嘉定竹刻的奠基人,此外还精通园林艺术,用现在话说,兴趣爱好广泛,但是提醒自己娱乐的同时要慎重,有节制,联想到在很多人沉湎于麻将赌博,或小朋友着迷于网络游戏,现送他们两个字,慎娱。这里称剑蜕斋,再现李流芳旧时的生活、读书场景。院内粉墙上左边砖雕刻柏树一颗,鹿一头,就是柏鹿,谐音百乐,寓意百年快乐,左手边砖雕,刻有喜鹊一只,梅树一棵,寓意喜上眉梢,小院的粉墙前湖石松竹,与白色的粉墙相映,仿佛一幅中国古代的文人画。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到的这个厅堂是檀园中的主厅——宝尊堂,宝尊堂面阔五间,旧时是园主接待贵宾之处,宝尊堂面阔五间,分南北两厅,所以又称鸳鸯厅,请大家站在中间比较一下,北面的厅堂较南厅光线好,外面景色好,而且北厅面积大,雕梁画栋,就连地砖都比南厅大,所以有说,古时主人待客,男人在北厅,女眷在南厅,以示男尊女卑,现在南厅安置了李流芳铜像一尊,铜像头戴明时读书人常戴的方巾,以示李流芳绝意仕途,右手握书,以示学识渊博,左手作指点状,以示其处江湖之远,仍然忧国忧民。铜像身后为与李流芳同代人董其昌的题字,头顶悬挂艺苑扬芬匾额一块,和一些明清两代文人所撰歌颂李流芳及檀园的诗词,以示对李流芳这位先贤的敬仰。
在谷诒燕翼的左边有一组太湖石假山,刚刚入园时和大家提到过,山顶有石头如浮云,如果开动现代化的水泵,就有瀑布会从山顶飞流直下,因而此景称为飞瀑流云,是对古代造园技术中叠石理水的一种创新。
琴书轩为旧时主人修身养性之所,所谓琴棋书画。
湖边此亭称翏翏亭,翏是高飞的意思,李流芳虽然仕途不济,但雄心不减,特别是他的书画印技艺高超,可谓高飞。
清晖院,园主李流芳在杭州有别墅,取名清晖院,园内设山雨楼,取自唐代许浑《咸阳城东楼》之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流芳生于明末,正值明朝江山巍巍可及,行将崩塌,李流芳虽非官场中人,却怀忧国之心。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楼是民国建筑,现划入檀园中一并保存供游人参观,现在这里正在举办竹文化展。
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看地上,其实檀园内有很多精美的鹅卵石图案,如飞瀑流云附近的暗八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副称作五福捧寿,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寿字,周围是五只蝙蝠,寓意有福有寿,福寿双全,在此也敬祝各位团友有福有寿,福寿双全。
各位团友,现在请大家抬头看面前的这个徽派砖雕门楼,上刻上善若水四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安守着无人来争、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言语因清静无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义卓著;政治上也会因为无私无欲,不刻意追求有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杂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后,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专注于办事,从而无所不通;行事也会看清真正应该发动的时机,而且善于把握时机。正由于他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所以他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现在我们所到的南翔人家原是南翔古镇上清末民初时富裕人家的住宅,分为客堂,账房,卧室,厨房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圆桶请大家猜猜是用作什么的,对了,是旧时我们这里让小囡站着,以方便大人边照看孩子边工作。
各位团友,李流芳的檀园就给大家介绍这些了,大家可从解放街出园,去看看双塔,逛逛老街,拜拜留云寺,品尝品尝上海最最有名的点心---南翔小笼包。欢迎大家再来南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