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的“二爨”书法研究综述
2022-11-26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36卷第2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Vo1.36 No.2 2017年3月 JOURNAL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Mar.2017 新中国成立前的“二爨"书法研究综述 平建有 (陆良-a-g一中学,云南陆良655600) 摘 要:新中国成立前对“二爨”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爨”的前辈暨“二爨”称名由来、“二 爨”的晋宋书法特点、“二爨”的异体字,以及“二爨”书法的其它问题,从而构成“二爨”书法研究的重要 成果。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前;“二爨”称名由来;“二爨”书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J29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79(2017)02—0122—04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 跋两部分,已汇人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新纂云 爨府君之墓》,立于东晋大亨四年(晋安帝义熙 南通志・金石考》 j。就“小爨”,《金石考》卷 元年,405年)。《爨龙颜碑》全称《宋故龙骧将军 83跋载有江陵邓尔恒、曲靖喻怀信、太仓陆增 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立 祥、钱塘吴士鉴,仪征汪望、会稽李慈铭、番禺黄 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458年)。金石家、书家及 炳垄、石屏袁嘉谷、腾冲李根源、姚安由云龙、丽 史家据其形制称《爨宝子碑》为“小爨碑”,简称 江方国瑜等11人,都提到“二爨”书法。就“大 “小爨”;称《爨龙颜碑》为“大爨碑”,简称“大 爨”,《金石考》卷84跋载有曲阜桂馥、保山袁文 爨”。两碑合称“大小爨碑”,简称“二爨”,也有 揆、武进陆耀通、仪征阮元、毕节邱均思、仪征阮 称“两爨”、“双爨”的 J。前人对“二爨”推崇备 福、乌程严可均、武威张澍、独山莫有之、临海洪 至,剑川周钟岳称“小爨”为“南碑瑰宝”,后人著 熙煊、仁和王言、太仓陆增祥、番禺黄炳垄、会稽 述连同“大爨”侪称“南碑瑰宝”。“二爨”是研究 李慈铭、山阴范寿铭、铜仁王瑾、石屏袁嘉谷、新 南中爨氏历史、晋宋文体和晋宋书法的载体, 会梁启超、腾冲李根源、姚安由云龙、丽江方国 1961年3月4日,“二爨”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 瑜、剑川赵式铭等22人,而论及“二爨”书法者仅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人云:“登岳者须 桂馥、袁文揆、阮元、阮福、陆增祥、黄炳墼、李慈 凌绝顶,学书者当习魏晋”。为继承和弘扬“二 铭、范寿铭、由云龙等9人。(注:“二爨”所引前 爨”书法,笔者不堪浅薄,特作拙文求正于方家。 人著录题跋原书页码不录,俱见《金石考》)新中 国成立后,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于1965年3月作 一、研究“二爨”的前辈暨 《爨龙颜碑档案》,又增康有为、方若等跋。上世 “二爨”称名由来 纪80年代的“法热”中出版的两本《爨龙颜 碑》; 后附陈伯芳、卢蔚泉和孙太初三跋;文物 (一)研究“二爨”的前辈 出版社编《爨龙颜碑》后附“说明”。这些补跋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书法开始由隶变 为前人所作,可补《金石考》之缺,同现前人对 楷的过渡,因而作为晋宋“二爨”深深打着时代 “二爨”书法的研究。 的烙印。中国书法发展到清代的馆阁体,呆滞, (二)“二爨”称名由来 缺乏生气,故当时有远见的学者力主学习魏碑和 袁嘉谷跋“小爨”:“碑在大爨前而反谓小, 爨碑,留下了对“二爨”书法的评说。 以石形别之也。”(见《滇绎》卷二。注:前人题跋 前人对“二爨”书法的研究。包括著录和题 均收入《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页码不再重 收稿日期:2017—03—14 作者简介:平建有,陆良县第一中学特级教师,主要从事爨文化研究。 ・122・ 平建有:新中国成立前的“二爨”书法研究综述 复,下同) 梁遗意”,“字尤酋美,波磔赖发已开康隶之风”, 承前启后。 袁嘉谷楹联: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方国瑜跋“小爨”:晋碑翘楚也。碑之立在 龙颜碑前五十(三)年,唯较龙颜碑小,故世称龙 就“大爨”,桂馥跋:“正书兼用隶法,饶有朴 拙之趣。”(见《扎朴》) 袁文揆跋:“……桂雩云明府君从而释文跋 尾,且谓有魏晋风规,嘱揆入选。”(见《滇南文 略》卷25) 颜碑为大爨,称宝子碑为小爨”。(《新纂云南通 志・金石考》卷83) 由云龙跋“大爨”:“此碑即大爨碑也”。(见 阮元:“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之北地 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其永宝护之。” 《定庵题跋》) 卢蔚泉跋“大爨”:“余所见大爨夥也”。 袁嘉谷跋“大爨”:“大小二爨皆云同乐人。” (见《滇绎・卷二・东爨大冢》) 罗振玉题:“《爨龙颜碑》初拓至精本”后“说 明”有“二爨寄庐”钤印。(北京文物出版社《爨 龙颜碑))P45) 前人所称“二爨”之名,上世纪8O年代所出 版的书法书、“二爨”碑帖及《辞海》等书均沿用 其名。 二、“二爨”的晋宋书法特点 “二爨”是晋宋遗物,有着书法从隶变楷的 风格。 就“小爨”,邓尔恒跋:“晋碑存世者已鲜,兹 则字画尤完好,愿与邑之人共宝贵之。”(此文刻 于碑之右角) 喻怀信跋:“书法朴茂可喜,虽已近楷,然批 法钩棵尚有钟梁遗意。”(见光绪《云南通志》卷 112) 汪望跋:“碑书朴拙,古气盎然。”(见《十二 砚斋金石过眼录》卷三) 李慈铭跋:“字尤酋美,波磔赖发已开唐隶之 风。”(见《越缦堂文集》卷七) 李根源跋:“字体似《郛休》、《谷朗》而下笔 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非《郛》《谷》所及,亦古 今碑志中之创格樵学不易,新会黄炳垄临写数十 年仅得笔似,馀无闻者。(见《景邃堂题跋》卷 二) 由云龙跋:“字尤古劲,有篆隶馀姿,可想见 晋人流风遗韵焉。康南海称其与《郛休》皆扑厚 古茂、奇姿百出,洵不槐也。”(见《定庵题跋》) 总之,前人称“小爨”是晋碑,“下笔刚健如 铁,姿媚如神女”,有晋人流风遗韵。“古气盎 然”,“书法朴茂……近楷。然批法钩揲尚有钟 (此题记刻于碑末) 阮福跋:“字体方正,在隶楷之间,毕肖北魏 各碑北派书法。”(见《滇南古金石录》) 总之,前人称“大爨”是“汉晋正传”,具“魏 晋风规”。雄强茂美,“下笔如昆刀刻玉,但见浑 美;布势如精工画人”,是汉经以后“第一碑”。 “貌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刘宋一代为书体 变迁一大关键”,此碑上承“中郎之正统”,下开 “六朝、唐宋无数法门”,被誉为“楷隶极则”、“神 品第一”、“正书第一”、“书家鼻祖”,这些金科玉 律的评论均为后人著书立说时所沿用。 总之,前人对“二爨”书法研究,不仅高度评 价“二爨”书法的历史地位,而且为后人归纳“二 爨”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奠定了基础。 三、“二爨”的晋、宋异体字 《辞海》释异体字:“音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即俗体、古体、体帖之类。”在汉字发展的不同阶 段,都产生一批异体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 盛行。 就“小爨”,喻怀信跋:“第晋、宋时、俗学鄙 习专辄造字”,有:爨、禀、德、伟、粹、寝、降、震、 乡、艚、歼、抱、干、旬(异体字从略,下同)“与《爨 龙颜碑》字同际汉人隶变又加甚焉”,共l4字。 (见光绪《云南史志》卷112) 陆增祥跋:有皋、显、振响、仞、阴、随、赦、业、 歼、遐、旬、董、斡、絮、兰、诞、渚、乡。共l9字。 (见《八琼室金石补证考》) 吴士鉴跋:有业、抱、景、旬、干,“此已开六朝 别体矣。”共5字。(见《九钟精舍石文字跋尾甲 编》) 汪望跋:“惟多别体”,有行、粹、皋、显、诞、 震、腾、抱、哀、旬,“皆与北魏诸碑略同”。共10 字。(见《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卷三) ・123・ 第2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第36卷 李慈铭跋:“旬借恂字,自来未见,不合六书 通假之法,”共1字。(见《越缦堂文集》卷七 黄炳垄再跋:“碑多别体及假借字”,有禀、 洁、兰、皋、乡、显、降、震、仞、随、赦、雍、业、歼、 抱、佐、干,“此则江式表所谓世易风移,文字改 变,谈辩之士又以意说炫惑于时也”。共17字。 李根源跋:有爨、禀、皋、发、粹、德、警、宁、 氓、显、渚、震、阴、仞、随、腾、乎、鸾、乡、曷、赦、 业、岳、歼、抱、遐、旬、礼、董、佐、干、威仪,“奇字 联篇,见所未见,拓跋之风于此开其先矣。”共33 字。(见《景邃堂题跋》卷二) 前人说:“晋宋时,俗学鄙习专辄造字……与 《爨龙颜碑》同际汉隶变更加甚焉”,“拓跋之风 于此开其先矣”,影响甚远。 就“大爨”,桂馥跋:“碑中多假借及别体 字”,有踺、越斧、簪缨、九列、采石、幢盖、班、耀、 匪、渊、匠、膦、爨、显、谥、干,共16字。(见《扎 朴》) 阮福跋:有蹇、斑、英、显,“皆与北魏碑字体 相同也”。共4字。(见《滇南古金石录》) 陆增祥跋:有渺、貌、英、亨、长、抗、魏、黻、 嗣、蔑、夷、褒、歌、或,“皆当时俗体”。共14字。 黄炳垄跋:“字多变体”,有渺胤、万、班、采 邑、流泊、乡、显、英、黻、貌、伟、门反、共、午、休、 兰、越斧、幢盖、构衅、寇、隅、寝、杀、采石,共27 字。(见《希古堂文集》) 《金石考》卷83、卷84对“二爨”碑中异体字 的统计研究,已开对“二爨”异体字之先河,但未 统计完全,笔者有《爨氏三碑志异体字整理》: 《爨宝碑》勘异表和《爨龙碑》勘异表载于《远逝 的繁华——爨氏家族兴衰研究》 J。同时有《碑 文中的异体字》作《爨龙颜碑》研究专题系列收 入上书。 总之,前人对“二爨”晋宋书法特点之一的 异体字研究,不仅丰富了后世论书家关于“二 爨”结体的研究,而且为后人为继续研究异体字 开了先河。 四、前人对“二爨”书法研究的其它问题 前人对于“二爨”书法的研究,既概括“二 爨”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特点,还为后来者继 续研究、学习、思考和犹待解决的问题留下了 伏笔。 ・124・ 李根源跋“小爨”说:“古今碑志中创格樵学 不易,新会黄炳垄临写数十年仅得笔似;馀无闻 着。”肯定“小爨”书者的“创格楔学”,同时指出 后人学此碑不能留于“笔似”,蕴含着“意”的高 美追求。 陈伯芳跋”大爨”说:“先师之所以能别开生 面集碑帖之大成者,盖于此碑耳,若流俗见,先学 唐宋楷书,然后由楷而隶而篆,是则倒因为果,无 怪学书者众而百无一成也。歧伯先师既通篆隶, 乃更进而遍临六朝诸碑,颇有得心应手之妙。一 Et携此册示余,嘱跋数语,以志墨缘。按此碑乃 南中第一巨石,其身价之高不待详述。但学此碑 必须先解方笔,欲学方笔,篆中则有《克鼎》、《盂 鼎》,隶中则有《张迁》、《乙瑛》。篆隶学后再学 此碑,则方笔奥妙庶几得之矣。”指出欲学“大 爨”须先解方笔,欲学方笔,则先学篆隶,懂其 “奥妙”,学“大爨”则有成。笔者爱好书法,酷好 前人墨宝真迹无缘,今见前人论学“大爨”的影 印手迹已饱眼福。 由云龙和方国瑜两跋“大爨”均提到民国十 九年求古斋主人周种麟影印“宋本”,指出系明 人作伪,慧眼识真伪。前人认真考辨的精神为后 人树立了榜样,笔者有《爨龙颜碑拓本鉴定》收 入《远逝的繁华——爨氏家族兴衰研究》 J。方 若跋“大爨”,称用有无阮元刻跋本对校,“第十 二行卓尔不群之不字,初拓于一撇仅损中间,近 拓则损及下端矣。又群字第二笔右端,近拓亦少 损,第二十一行次弟膦崇之瞵字,初拓马旁钩笔 可见,近拓与泐处饼连”。(见《校碑随笔》)孙太 初跋与之同。前人校碑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可 为后人师法。 方国瑜跋“大爨”说:“阮芸台未至云南之 前,此碑拓片已流行海内,及阮氏任总督时(按阮 元以道光六年来任),特为表彰,乃大显于世…… 此碑自阮元以后名满四海,康有为《广艺舟双 楫》且评为神品,书坊影印墨拓流布日广,故多录 题跋,凡考史或论书法者可资观览焉。”前贤的表 彰足见其碑价值。就学书法,专习“二爨”书法 长达30余年的书家卢蔚泉有题跋。抗日战争时 期卢氏在昆明举办书法展览,还专程到爨乡访 “二爨”。在曲靖,因为“小爨”碑亭有驻军,只得 隔窗窥望,他口占一绝云:“寻碑万里曲州来,惆 怅碑亭锁未开。窗外共君窥宝子,绿荫檐下几徘 徊。”第二天,他又风尘仆仆赶到陆良访“大爨”, 平建有:新中国成立前的“二爨”书法研究综述 幸而如愿以偿,欣喜若狂,他发现“菜邑于爨”的 府城南十里”,墓碑不可考,则其时碑身已失。按 “菜”原来系“采,赞叹说:“此次万里寻碑,虽属 民国八年《曲靖地志资料》日:“晋爨君碑在府城 一字之得,释30年之大惑,其慰快为何如耶?”后 南十里,碑铭旧在半个山,下注日:爨深(琛)仕 亦题诗一首:“攀车冒雨访龙颜,路入贞元黝室 晋为兴右太守,即冢墓也”云云,则碑犹存,至今 间。感尔殷勒伴抚摩,夕阳西下泛舟还。”前人严 未访获。《爨云碑》在“陆凉州南三十里”,《陆良 谨的治学精神处处感昭后人。 县志(稿)》卷八载陶尧文《爨碑诗》诗序日:“碑 方国瑜跋“小爨”说:“《爨宝子碑》,年二十 就在河纳县……明兵科给事杨宏山先生有《爨云 三年卒,立碑于大亨四年乙巳,则生年适当蜀李 诗》一首云云。尧文为嘉庆癸酉钦赐举人,则其 势降桓温,宁州复归于晋之时,在爨深(琛)后, 时《爨云碑》尚存,不识今在何所也?”显然前人 不识与爨深(琛)何属也”。按《腾冲寸氏家谱》 苦苦寻访久佚的《爨深碑》和《爨云碑》而未果的 所载《两晋南朝刘宋时爨氏家谱》 载:爨琛有 重任落在后人肩上。 三子:爨颁、爨义、爨模。爨颁子有爨龙颜、爨龙 新中国成立前,前人对“二爨”书法研究,已 和、爨龙勋;爨义有子爨道文、爨道庆;爨模有子 开“二爨”书法研究之先河,他们是“二爨”书法 爨宝子、爨松子。则爨宝子与爨龙颜为同辈亲兄 研究的先行者。他们对“二爨”书法的评论为后 弟,是爨琛之孙。按《爨宝子碑》说:宝子二十三 人所师法;他们研究的思考启迪后人,后人还肩 岁英年早卒,立碑在大亨四年(公元405年),则 负着继续寻访已佚的两通爨碑,深入研究爨碑任 生年为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七年(382年)。就 重道远。 《爨龙颜碑》谓龙颜活了61岁,卒于刘宋文帝刘 义隆元嘉廿三年丙戌(446年),则生年为晋孝武 帝太元十年(385年),同为兄弟,宝子年长龙颜 参考文献: 三岁。 [1]滇东风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8. [2]龙云,周钟岳等纂修.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z]. 张澍跋“大爨”,在历数爨氏子弟爨襄、爨 1948年铅印本. 肃、爨谷、爨熊、爨亮(量)、爨颁、爨龙颜、爨云后 [3]陈伯芳,卢蔚泉和孙太初三跋.爨龙颜碑[M].北京: 说:爨府君深(琛)碑在“南宁县南”,爨龙颜碑在 文物出版社,2007:10. 陆凉州,爨云碑在“陆凉州南三十里”,“而琛、云 [4]中国书法家协会云南分会编.爨龙颜碑[M].昆明: 二碑反沉霾不见,何耶?”(见《养素堂文集》卷十 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4. 九)《新纂云南通志・卷85金石考》有《爨深 [5][6]平建有.远逝的繁华——爨氏家族兴衰研究 (琛)》和《爨云碑》。《爨深碑说:李元阳《云南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2. 通志・卷二:曲靖府古迹》谓碑“在府城南二十 [7]岳树华,岳雁文.南中磐石爨龙颜[M].昆明:云南人 里”,刘文征《滇志・卷二.曲靖府冢墓》谓碑“在 民出版社.2012:10. An Research Overview of“Two Cuan” Calligraphy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ing Jianyou (No.1 Middle School of Luliang County,Luliang Yunnan,655600,China) Abstract: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study on‘‘Two Cuan”,two types of an unique calligraphy in Yunnan Province,mainly focused on the origin of“Two Cuan”,their calligraphic fea- tures in Jin and Song dynasties,their variant forms and other issues of their study.All the research made in these fields becomes great achievements of“Two Cuan”calligraphy study. Key words: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PRC;origin of“Two Cuan”calligraphy;features of“Two Cuan”calli— rgaphy [责任编辑:谭昆]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