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实用新型专利]

2024-04-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307709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8.21

(21)申请号 201921924322.X(22)申请日 2019.11.09

(73)专利权人 苏州帛乐纺织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

南麻社区南洋街3号(72)发明人 沈菊 蔡静静 沈伟明 吴苏云 (51)Int.Cl.

B32B 9/02(2006.01)B32B 9/04(2006.01)B32B 9/00(2006.01)B32B 27/02(2006.01)B32B 27/36(2006.01)B32B 27/12(2006.01)B32B 5/02(2006.01)B32B 33/00(2006.01)A41D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仿色织双层布(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面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包括上层织布和下层织布,所述上层织布包括有聚酯纤维纬纱层和纯棉纬纱层,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和纯棉纬纱层横向相互间隔编织排列,所述下层织布包括有聚酯纤维经纱层和纯棉经纱层,所述聚酯纤维经纱层和纯棉经纱层纵向相互间隔编织排列。本实用新型,采用聚酯纤维纬纱层、纯棉纬纱层纵向间隔排列编织以及聚酯纤维经纱层、纯棉经纱层横向间隔排列编织的双层布料结构,纵横交叉的双层排列方式,使得布料之间有着更好拉力;保持原有棉料的吸湿保暖性能的同时又增加了聚酯纤维布料的抗皱性和保形性,使得衣物洗涤后不易缩水变形。

A41D 31/02(2019.01)A41D 31/06(2019.01)A41D 31/12(2019.01)A41D 31/14(2019.01)A41D 31/04(2019.01)A41D 31/18(2019.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1307709 UCN 21130770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织布(1)和下层织布(2),所述上层织布(1)包括有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和纯棉纬纱层(102),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和纯棉纬纱层(102)横向相互间隔编织排列,所述下层织布(2)包括有聚酯纤维经纱层(201)和纯棉经纱层(202),所述聚酯纤维经纱层(201)和纯棉经纱层(202)纵向相互间隔编织排列,所述上层织布(1)中的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底面和纯棉纬纱层(102)底面与下层织布(2)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201)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202)上表面相互交织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底面和纯棉纬纱层(102)底面与下层织布(2)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201)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202)上表面纵向穿织有第一加强层(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3)为竹炭纤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底面和纯棉纬纱层(102)底面与下层织布(2)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201)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202)上表面横向穿织有第二加强层(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层(4)为罗纹组织的弹力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和纯棉纬纱层(102)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每列聚酯纤维经纱层(201)和纯棉经纱层(202)的厚度与宽度均相同。

2

CN 211307709 U

说 明 书一种仿色织双层布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仿色织双层布。

背景技术

[0002]染色的纱线织成的织物,给纱染色一般分为色纺纱和染色纱二种方式,通常说的色织布是指梭织机织的布,但针织机也同样可以做出色织针织布。相对印染布来说它风格独特,但是价格偏贵。由于色织布的染纱、织造、后整理的总损耗比较大,台产也不及白坯布的产量高,所以成本较大。

[0003]服饰中有许多的T恤多采用纯棉色织布生产,纯棉的布料虽然有着易吸湿和保暖良好的性能,但是纯棉色织布的T恤在反复清洗后容易出现起皱、缩水和变形的状况,影响后期穿着。

实用新型内容[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具备良好吸湿和保温优良性能的同时,还有着良好的抗皱性、保形性和透气性,解决了传统纯棉色织布生产的T恤反复清洗后容易出现起皱、缩水和变形的状况,影响后期穿着的问题。[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防摔减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包括上层织布和下层织布,所述上层织布包括有聚酯纤维纬纱层和纯棉纬纱层,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和纯棉纬纱层横向相互间隔编织排列,所述下层织布包括有聚酯纤维经纱层和纯棉经纱层,所述聚酯纤维经纱层和纯棉经纱层纵向相互间隔编织排列,所述上层织布中的聚酯纤维纬纱层底面和纯棉纬纱层底面与下层织布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上表面相互交织编织。[0008]优选的,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底面和纯棉纬纱层底面与下层织布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上表面纵向穿织有第一加强层。[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层为竹炭纤维层。[0010]优选的,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底面和纯棉纬纱层底面与下层织布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上表面横向穿织有第二加强层。[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层为罗纹组织的弹力布。[0012]优选的,每排所述聚酯纤维纬纱层和纯棉纬纱层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每列聚酯纤维经纱层和纯棉经纱层的厚度与宽度均相同。[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5]1、本仿色织双层布,采用聚酯纤维纬纱层、纯棉纬纱层纵向间隔排列编织以及聚酯纤维经纱层、纯棉经纱层横向间隔排列编织的双层布料结构,纵横交叉的双层排列方式,

3

CN 211307709 U

说 明 书

2/3页

使得布料之间有着更好拉力;保持原有棉料的吸湿保暖性能的同时又增加了聚酯纤维布料的抗皱性和保形性,使得衣物洗涤后不易缩水变形。[0016]2、聚酯纤维纬纱层、纯棉纬纱层、聚酯纤维经纱层、纯棉经纱层之间的第一加强层采用竹炭纤维棉料,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良好的透气性能,穿着透气会更加舒适。[0017]3、聚酯纤维纬纱层、纯棉纬纱层、聚酯纤维经纱层、纯棉经纱层之间的罗纹组织弹力布,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较强的弹性,服饰穿着更加贴身、修型,穿着更加美观。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结构示意图。[0020]图中:1、上层织布;101、聚酯纤维纬纱层;102、纯棉纬纱层;2、下层织布;201、聚酯纤维经纱层;202、纯棉经纱层;3、第一加强层;4、第二加强层。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2]请参阅图1-2,一种仿色织双层布,包括上层织布1和下层织布2,上层织布1包括有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和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和纯棉纬纱层102横向相互间隔编织排列,下层织布2包括有聚酯纤维经纱层201和纯棉经纱层2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和纯棉经纱层202纵向相互间隔编织排列,上层织布1中的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底面和纯棉纬纱层102底面与下层织布2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201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202上表面相互交织编织;采用上层织布1和下层织布2两部分组成,上层织布1采用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纵向间隔排列编织,下层织布2采用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横向间隔排列编织,纵横交叉的双层排列方式,使得布料之间有着更好拉力;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之间的第一加强层3采用竹炭纤维棉料,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良好的透气性能。[0023]进一步的,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底面和纯棉纬纱层102底面与下层织布2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201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202上表面纵向穿织有第一加强层3;第一加强层3为竹炭纤维层;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之间的第一加强层3采用竹炭纤维棉料,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良好的透气性能,穿着透气会更加舒适。

[0024]进一步的,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底面和纯棉纬纱层102底面与下层织布2中的聚酯纤维经纱层201上表面和纯棉经纱层202上表面横向穿织有第二加强层4;第二加强层4为罗纹组织的弹力布,其中第二加强层4与第一加强层3交集处交叉编织;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之间的罗纹组织弹力布,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较强的弹性,服饰穿着更加贴身、修型,穿着更加美观。[0025]进一步的,每排聚酯纤维纬纱层101和纯棉纬纱层102的厚度和宽度以及每列聚酯

4

CN 211307709 U

说 明 书

3/3页

纤维经纱层201和纯棉经纱层202的厚度与宽度均相同;厚度和宽度均相同的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和纯棉经纱层202使得面料编织平整。[002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上层织布1和下层织布2两部分组成,上层织布1采用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纵向间隔排列编织,下层织布2采用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横向间隔排列编织,纵横交叉的双层排列方式,使得布料之间有着更好拉力;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之间的第一加强层3采用竹炭纤维棉料,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良好的透气性能;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之间的罗纹组织弹力布,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较强的弹性,服饰穿着更加贴身、修型。[0027]综上所述,本仿色织双层布,采用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纵向间隔排列编织以及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横向间隔排列编织的双层布料结构,纵横交叉的双层排列方式,使得布料之间有着更好拉力;保持原有棉料的吸湿保暖性能的同时又增加了聚酯纤维布料的抗皱性和保形性,使得衣物洗涤后不易缩水变形;[0028]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之间的第一加强层3采用竹炭纤维棉料,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良好的透气性能,穿着透气会更加舒适;

[0029]聚酯纤维纬纱层101、纯棉纬纱层102、聚酯纤维经纱层201、纯棉经纱层202之间的罗纹组织弹力布,使得服饰整体有着较强的弹性,服饰穿着更加贴身、修型,穿着更加美观。[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00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5

CN 2113077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