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21-12-20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

实践与探究

摘 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是根据主题意义整合教材内容,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基于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学习。本文结合人教PEP英语四年级的一节词汇课阐述了如何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感知主题,通过整体拓展,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通过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主题意义;词汇教学

以探究主题意义为导向的教学,强调教学内容与育人任务相结合,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情境中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梅德明、王蔷,2018)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贯穿单元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主题的认知在连续多课时的探究中进阶式发展。

本文课例选自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Part B Let's learn和Let's play板块,本课聚焦主题意义,具体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词汇教学的设计思路。

一、解构教材,确定多元意义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天气展开的,John的爸爸要去悉尼,需要了解悉尼的天气,他通过电视上的天气预报了解到悉尼的具体的天气,为出行做好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整理行李。Let's play板块的主要内容是五个国内城市的天气。Zhang Peng和Sarah正在进行问答练习,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具体的问答句型。

二、围绕主题,设计教学目标

在上述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天气类和城市类单词的听说读写:windy,cloudy, snowy,rainy,sunny,London,Moscow,Sydney,Singapore和world。 2.能力目标:学生能询问或描述天气: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It’s hot and sunny in Sydney. 学生能够掌握天气类形容词的构词规律:末尾有字母y,发/i/音。

3.情感目标:关心日常天气变化,能够对气候特点和天气情况进行描述并能及时提醒家人、朋友根据天气变化更换衣物。

三、紧扣主题,设计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感知单元主题 [教学片段]

教师先通过有关天气的歌曲热身,让学生感知weather这一主题,同时通过头脑风暴引发学生回忆所学词汇,使天气和活动以及服装联系在一起。学生用句型It’s rainy. People can use an umbrella.来描述具体的天气和活动。

[设计意图]

歌曲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又能够唤醒旧知,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片段]

在歌曲过后,需要学生带着填表任务去听故事,找出Dalian和Dali的不同天气。在这个故事中,Zip在Dalian,Zoom要坐飞机去看它,第二天Dalian的天气是cold and rainy,而Dali的天气是warm and sunny。结果Zoom误把Dali听成了Dalian,衣物当然也没有准备到位,故事的结尾是Zoom和Zip都感冒生病了。从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We should care about the weather when we go travelling.

[设计意图]

教师在这个环节借用了课本Story time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带着任务去看故事视频,找到两个城市的不同天气,从而认识到天气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讲真是特别重要,我们在出行前需要了解目的地的天气,同时也很自然地达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1. 梳理文本,探究表达内容

教师在核心素养落地于课堂的实践探究中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学段目标要求,用好课文语篇,促进目标达成(王建平,2021)。梳理文本信息是语篇学习的起点,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语篇,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

[教学片段]

在新授环节,教师为学生呈现课本情境,John的爸爸正在收拾行李,他问到: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引导学生思考,他要怎样才能知道悉尼的天气呢?随后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It’s hot and sunny in Sydney. 同时学习本课词汇sunny和Sydney的听说读写。通过天气预报,同时引出本课的其他天气词汇rainy, windy, snowy和城市词汇London, Singapore, Moscow。同时,教师辅助图片帮助学生辨识天气,温度和城市。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天气预报了解文本内容,感知文本,锻炼了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学习本课重点词汇的听说读写以及句型的运用,为后面主题表达做好准备和铺垫。

1. 整合文本,建构语言框架 [教学片段]

在新授后,学生两人一组,共同进行国际城市天气预报,学生需要用到新授部分学习到的关于天气,温度和城市的词汇以及天气的问答句型。在进行国际天气播报后,教师结合课本Let’s play板块的内容,为学生构建语言框架,呈现

国内五个城市的图片和天气,采取逐渐提升难度的模式,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活动做好语言铺垫。

[设计意图]

这部分设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授内容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从国际城市转向国内城市,和课本内容进行衔接的同时,也为最后任务的呈现做好铺垫。

1. 任务驱动,激发表达动机

任务驱动是学生期待任务成功的达成,并在此驱动下自主积极地参与一系列的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活动。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不仅仅需要目标语言资源,更需要独立地分析判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素养的发展(张容干,2021)。

[教学片段]

此环节为第二个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难度的语言框架,分为播报锦囊A和播报锦囊B。A相对B来讲,语言更基础,内容更简单,B的语言难度较高,句型更多,表达内容更丰富。两种难度的任务可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合作播报当天真实的城市天气,为听众提供穿衣和活动方面的建议,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也与本单元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了有效链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种难度的语言框架,也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学生根据能够达到的能力水平进行选择,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四、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词汇教学设计按照意义统领原则,整体规划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个人和文本、个人和他人、个人和自我的积极互动”(程晓堂,2018)。教师应创设真实、连续的情境,丰富学生的

思维体验,设计围绕主题的核心问题,促进探究活动有序推进,聚焦结构化语用,使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思维训练和意义理解有效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洪永秀,2021)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王蔷. 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建平. 2021. 基于教材课文语篇的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研究[J].小学英语教与学,(8):30-33.

[3]张容干. 2021. 浅以中小学英语任务教学的实践探索[J].英语学习,(11):44-49.

[4]程晓堂. 2018.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10):1-7.

[5]洪永秀. 2021.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1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