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全量还田稻作技术示范总结
2020-07-20
来源:好走旅游网
— 报 稻 Vo1.40 No.5 秸秆全量还田稻作技术 -,一J7范总结 巳・思兰声 徐同珊, 樊继刚 (赣榆县土肥站,江苏 连云港222100) 摘要:为全力推进麦草旋耕轻简稻作技术的示范推广,走农业生态化、资源节约化、稻作轻简化、操作规范化的农业可持 续发展道路,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全文概述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提出 机械旋耕埋草技术及还草田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技术。 关键词:麦草;还田;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1.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10)05—0044—04 Summary on Returning Whole Straw into Paddy Field XU Tong—shan,FAN Ji-gang (Ganyu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Lianyungang Jiangsu 222100,China) Abstract:In the article,the signiifcance and function on returning whole wheat straw into field was generalized.In the extension of easy—to—make technique on burying straw by rotary tillage,some techniques are pointed out including seedling—tossing transplanting,transplanting by machine and direct sowing.Therefore,it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yrside by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agricultural ecology,resource conservation,easy-to-make technique and operational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Wheat Straw;Returning straw into field;Rice;Cultivation skills;Extension and demonstration 1内容与方法 示范品种连粳9823,示范面积31.7 hm 。5月l0 日进行旱育秧,6月10 13小麦成熟后用桂林收割 1.1示范与推广概况 机收获,并将麦草人工均匀撒于田面。随后放浅水 2005年在赣马镇五里墅村进行示范,示范面 采用50拖拉机旋耕灭茬整平。6月l8~20日人工栽 积28.7 hm ,示范品种徐稻3号。示范方法:5月7 插。栽插密度2.04万穴/667 m 。管理同一般抛秧。 日统一塑盘育秧,6月8日小麦成熟后用桂林收 施肥情况:机械旋耕时,施45%复合肥50 kg/667 割机收获,并将麦草人工均匀撒于田面。随后放浅 ni。,栽后5~7 d结合化学除草施分蘖肥尿素15 k 水采用5O拖拉机旋耕灭茬整平。6月12-14日人 667 m2 7月30日施穗肥尿素10 kg/667 m2。 工抛秧。抛秧密度2.5万~2.9万穴/667 1TI 。管理 2007年~2009年开始进入推广阶段,2007年 同一般抛秧。施肥情况:机械旋耕时,施碳铵35 推广应用面积800 hin ,并建设了2个千亩方、3 kg/667 m 、复合肥50 kg/667 in ,抛栽后5-7 d 个百亩方。2008年推广面积2 133.3 hm ,建设千 结合化学除草施分蘖肥碳铵25 kg/667 ITI ,7月 亩方2个,百亩方5个。2009年推广面积1 020 底施穗肥尿素15 kg/667 m 。 hm ,并在实施的部省级两个万亩片全部应用。 2006年又在塔山镇土城村、塔山镇农业科技 1.2试验处理 示范场进行大面积示范,并设置了还草量试验。 2006年在科技示范场进行不同还草量试验 设计,共设3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不设重复, 收稿日期:2010—02—06 小区面积66.7 m ,处理1:麦草还田量400 kg/ 作者简介:徐同珊(1964一),女,农艺师。 667 m ,处理2:麦草还田量300 kg/667 In ,处理 一44一 徐Ja'l珊等秸秆全量还田稻作技术示范总结 试验 3:麦草还田量200 kg/667 m 。 粒数较对照增加5.24粒/穗,实粒数较对照增加 3.72粒/穗(表1)。 2示范效果与结果分析 2-2结果分析 2.1 示范方产量结果 2.2.1 不同还草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处理产量 及产量构成结果(表2)表明,在同一施肥水平下, 2005年秸秆还田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39.0 kg/667 m ,增产率6.5%。2006年较对照增产 随着麦草还田量的增加,产量亦相应增加。还草 54.5 kg/667 120 ,增产率8.68%。2007年较对照增 400 kg/667 rn 处理的实际产量最高,为660.8 kg/ 产40.5 kg/667 m ,增产率6.2%。2008年较对照 667 m ,比对照(未还草)增产9.1%。还草300 kg/ 增产21.8 kg/667 m ,增产率3.18%。2009年较对 667 m 处理的产量居第二位,为626.0 kg/667 m ,比对照(未还草)增产3.35%。还草200 kg/667 照增产32.4 kg/667 m ,增产率4.66%。平均增产 37.7 kg/667 m ,增产率5.78%。主要表现在增穗、 m 处理的产量居第三位,为617.3 kg/667 m ,比 增粒,平均穗数较对照增加0.51万穗/667 m ,总 对照(未还草)增产1.92%。说明麦草还田可以使水 稻增产,在本试验还草量范围内,随还草量的增 表1 示范方穗粒结构比较 加,产量增加。比较产量构成因素可知,有效穗数、 2.2.2株型表现2005年秸秆还田的植株高度 每穗实粒数也随着还草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见,麦草 为97.2 cm,较对照高1.9 cm。2006年试验结果 还田增产是通过有效穗的增加和穗型变大实现的。 表明,增加麦草还田量可增加植株高度和提高穗 一45— —震 菌报 徐同珊等秸秆全量还田稻作技术示范总结 颈节间的比例。还草400 kg/667 m 处理水稻的 26.23%,较CK株高增加O.3 cm,穗颈节间长增加 平均株高111.1 cm,穗颈节间长30.05 Cl11,占株 l_31 cm。因此,增加麦草还田量能显著改善株型, 高的27.05%,较CK株高增加4.6 cm,穗颈节问 提高中后期的生长量,有利于高产。(见表3)。 长增加3.34 cm;还草300 kg/667 m 处理水稻的 2.2.3 叶片变化麦草还田后对倒1叶影响较 平均株高108.5 cm,穗颈节间长30.21 cm,占株高 大,叶片长度较对照平均增加4.18 cm,增幅 的27.84%,较CK株高增加2.0 cm,穗颈节间长增 20.36%,其中还草400 kg/667 m2处理的叶片长 加3.5 cm;还草200 kg/667 m 处理水稻的平均株 度较对照增长最大,达5.72 cm,增幅27.86%。而 高106.8 cm,穗颈节间长28.02 cm,占株高的 对倒2叶、倒3叶影响小,叶片长度分别较对照增 表3植株高度和节间长度 加0.3、1.5 cm,增幅0.9%、3.8%。说明麦草还田的 cm左右收割麦子,人工分散于田面。或洋马收割机 肥效是在后期,有利于形成后劲型的高产株型,示 加上切碎装置,将秸秆切碎,然后人工分散于田面。 范结果与试验一致。(见表4)。 3_2施好基肥 2.2.4穗部性状表现 不同还草量穗部性状变化 采用定量精确施肥方法,确定基肥氮肥用量, (表5)表现为:穗长平均17.39 cm,较对照长1.26 并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补足磷、钾肥用量,提倡有机 cm,增幅7.8%,一次枝梗平均11.9个,较对照多 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于田面。 0.21个,增幅1.8%;二次枝梗平均24.94个,较对 3.3旋耕埋草 照多2.4J4个,增幅10.84%。可见,还草后穗长明 掌握两个技术关键:一是机型选择。与50型 显增加,二次枝梗显著增多,穗型变大。这充分说 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械宜选用姜堰市新科制造有 明麦草还田的肥效是在中后期发挥的,有利于中 限公司生产的单轴正旋1ZSD型埋茬耕整机械, 后期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提高耕整效率。二是灌好水层。水层过深,浮草增 表5 穗部性状变化 多,影响一次性耕整平整率和其后的稻作移植质 量。因此,要严格控制水层,一般以田面水层高处 见墩、低处有水为准。 3.4确定田面允许留草量 田面露草量每平方尺竖立的碎草在10根之内。 3.5移植阶段 3.5.1抛秧稻作抛植秧苗采用塑盘育苗或“旱 3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耕整技术 育保姆”包衣旱育秧苗均可,抛植时要求田面平整, 基本苗量适宜,分布均匀,没有0.11 m 的空白。 3.1切碎分散麦草 3.5.2机插秧稻作 田面平整度的要求高于抛秧 麦子成熟时,用桂林类联合收割机距离田面10 田,高低极差不过寸。土壤的沉定实度要高于麦草 ——46—. 徐同珊等秸秆全量还田稻作技术示范总结 试 不还田的耕整田块,特别是土壤粘重的田块,要在 耕作技术的新集成,是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新 耕整耱平后3~4 d,待土壤沉实后机械插秧,防止 统一,形成江苏稻作的新亮点,在全国也起到率先 飘秧、漏插和倒苗。 示范作用。 3.5.3手插稻作 田面平整度,田面高低极差3 4.4 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已成为建设新农村 om以内,方法同一般大田。 的重要内容 3.5.4大田管理技术(1)水层管理。麦草浅埋 杜绝麦草焚烧和实施稻作轻简化,这紧密相 分解产生有害物质会影响水稻分蘖期根系发育,进 连的两个基本环节的有机组合,符合时代发展的 而影响分蘖的发生,应及时露田增氧、排除毒害;生 需求,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农村生态和生 育中期由于大量麦草还田、土壤不实,易造成根倒, 活环境,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活跃和发展农村 为此应及早分次搁田,使土壤沉实;生育后期由于 经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建设新农村、构建 还草田孔隙度相对增加,土壤持水量相对加大,因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在后期水分管理间隙灌溉,既保水又透气。 4.5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显示了节本增收的 (2)肥料运筹。针对麦草全量还田稻作前期 效能 秸秆的分解耗用大量土壤中的速效氮,后期再分 该项技术投入少、收益大,它仅仅增加麦草收 解释放的特点,需要调配肥料运筹,一般而言,粳 割机械切碎费用,却减少了耕作平田、肥料投入及 稻品种施肥策略是重两头控中间。 农田用工费用,健壮了水稻生长,实现了增产增 (3)病虫草害防治。麦草全量还田旋耕稻作, 效。一般还田麦草300~350 kg/667 in ,水稻产量 有利于清除田面杂草,也有助于防止“杂草稻”的 550~650 kg/667 m ,比不还草对照田增产5%~ 发生,但在后期肥料施用不当的情况下,也有可能 8%,节支30~50元/667 ITI ,收到预期效果。 出现贪青迟熟,加重后期病虫发生及危害,需要掌 4.6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具备坚实的实施基础 握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及时防治。 该项技术是一项集成创新。实施麦草旋耕还 田的机械装备基本齐全,且性能不断得到改进和 4结论 完善;机插秧、抛秧、直播稻等技术已臻成熟。示范 4.1 麦草旋耕还田耕整质量有所提高 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实施无风险,农民易于接受。 新型旋耕机械性能改进,耕整质量提高。如姜 堰市新科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1ZSD型埋茬耕整 参考文献: 机械,由反旋耕埋草改进为正旋压草,提高了机械 [1]刘娅.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 2003(1):1 8—23. 效率,同时,由干土旋耕改进为薄水层旋耕,减轻 [2]刘天学,纪秀娥.焚烧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 了机械负荷和动力消耗,特别是提高了一次旋耕 响研究『J].土壤,2003,35(4):347—348. 埋草田面平整度,降低了机械操作成本。此外,旋 [3]徐国伟,常二华,蔡建.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lJJ. 耕机械已列入省农机补贴,调动了农民实施麦草 耕作与栽培,2005(1):6—9. 旋耕还田利用的积极性。 [4]杜永林.江苏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及其应用 4_2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方式有了新发展 探讨[JJ.耕作与栽培,2005(5):47-50. 由麦草还田抛秧稻作方式发展成机插秧、直 [5]张洪熙,谭长乐,赵步洪,等.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 播稻等多种方式的轻简稻作,适应了不同农区的 作技术研究进展lJJ.江苏农业科学,2006(5):1-4. [6]洪春来,魏幼璋,黄锦法,等.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 需求,为稻作轻简栽培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 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fJ].浙江大学学报: 促进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的发展。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6):627—633. 4.3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构建了江苏稻作的 [7]潘玉才,钱非凡,黄卫红,等.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 新亮点 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0,17(1):59—65. 麦草还田利用与轻简稻作相嫁接,构建成资 [8]阎国敏,霍光军.小麦秸秆还田利用技术[J].河北农业 源利用、培肥沃土、节本高效、省工简便的稻作体 科技,2007(5):9. 系,可以说,本项技术是现代水稻栽培技术与现代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