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曹髦之死

2020-07-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j主史 ‘79 f 前头。司马昭的军队见是皇帝本人, 谁也不敢造次,故曹髦一行未遇到什 曹髦之死 臻《魏晋名士链》萧华荣著 么抵抗。 来到南面的宫殿时,遇上中护军 贾充率领的禁军。贾充是司马氏的死 党和心腹,他的一家后来给西晋带来 甘露四年(259年),曹髦l9岁,已 经做了五年皇帝。这五年来他最大的 体会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压抑”,什么 叫“窝囊”。这些词语本来与“皇帝” 风马牛不相干,皇帝是何等高高在 上、说一不二呀!但他不行,他不过是 司马氏手中的摆设与傀儡,说话顶个 屁用! 他原本聪慧好学,能诗善文,做 了皇帝后,立志有所作为。刚即位时, 司马师曾问钟会他是怎样的人,钟会 说他“才华同曹植,武略似曹操”,这 虽是夸张,但也说明他至少不平庸。 而越是不平庸,压抑和窝囊之感就会 越强烈。他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都 失败了r 这年正月,新年伊始,就有几个 地方向朝廷报喜,说那里的井中发现 了青龙、黄龙——其实是青蛇、黄蛇, 乃祥瑞之兆。龙象征君德。曹髦想到 《周易・乾卦》的爻辞,先是说“潜龙 勿用”,龙还未行动,正潜伏着。后面 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飞龙在天, 利见大 ’,龙出现在田野里,飞翔在 天空上,得到用武之地,大有作为。 而现在,龙竟困在井中,上不着天,下 不着地,不正与自己的尴尬处境相似 吗?这算什么祥瑞呀?于是便有感而 发,写了首《潜龙》诗。 这首诗没有保存下来,《三国演 义》一百一十四回的那一首是小说家 的杜撰,与曹髦无关,不过也大致符 合曹髦的心理。诗中说这龙‘‘上不飞 天汉,下不见于田”,而是“蟠居于井 底,鳅鳝舞其前”,一任泥鳅呀、黄鳝 呀在面前张牙舞爪,这不是“龙游浅 水遭虾戏”吗?这不是影射司马氏及 其一伙是“鳅鳝”吗?曹髦年轻气盛, 完全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有人把这首诗拿给司马昭看,司 马昭当然一眼就看出他的牢骚,从而 加深了对他的忌恨,加强了对他的防 范,更加削弱了他身边的武力,更加 限制了他的自由。从此,君臣之间的明 争暗斗越来越激烈,终于激起曹髦铤 而走险的反抗。 这是一次君对臣、上对下的反 常的“政变”,是一出众寡悬殊的闹剧 和儿戏。 那是第二年(260年)五月初六 晚间,他准备明天早上在前殿召集百 官会议,突然宣布罢免司马昭。为此, 他先是从凌云台调来卫队,以防明 天早上有变。然后召来侍中王沈、散 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向他们讲出 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也”——那自然是阴谋篡权 的狼子野心,又讲了明天的打算和安 排,并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黄绢诏 书。 王经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他极 力劝谏曹髦不可轻举妄动,说司马氏 经过几代经营,根深蒂固,只能徐图, 急则生变,反受其殃。曹髦说:“我已 经决定了!即使死,也不怕,何况不一 定死!” 说毕,曹髦便到后宫禀告了郭太 后。王沈、王业二人则急忙去向司马 昭告密,司马昭立即调兵遣将,做好 准备。 曹髦知道泄密后,于初七日一早 带领宫中卫兵、仆从等三百多个乌合 之众,手执各种兵器甚至棍棒,吆五 喝六、横七竖八地向相府冲去,说要 杀死司马昭。曹髦真像《周易・乾卦》 所说的“亢龙”——亢奋地仗剑跑在 极大的灾祸,此是后话。现在他手下 的人见皇上挥剑杀来,都犹豫不前, 太子舍人成济请示他说:“争睛紧急, 怎么办?” 贾充有点不耐烦:“大将军养活 你们这些饭桶,为的是什么?今天的 事,还用问吗?” 成济心领神会,挥刀向前,刀刃 从曹髦前胸进去,后背出来。于是,这 场闹剧便从“潜龙…‘亢龙”演到“屠 龙”。据说,此刻突然暴雨大作,雷电 晦冥,看来老天也会适时渲染气氛。 血顺着雨水,流成一条粉红的小溪, 雨点又打出无数粉红色的水泡,像一 树纷披的惨淡的小红花。 弑君了!消息像一阵旋风,很快 吹遍宫廷,吹遍京城。 司马昭听说了,一屁股坐在地 上,说:“天下将说我什么呀!”其实他 心里是高兴的,除掉 腹大患。现 在他要做的,是怎样搞好善后,怎样 洗刷自己,撇清自己与这桩弑君之事 的关系。 为此,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立刻召开百官会议,流着眼泪问侍中 陈泰:“现在我该怎么办?” 陈泰是位正直之士,看透了他的 心理,说:“当今只有杀掉贾充,以谢 天下!” 他当然舍不得杀贾充,便以商量 的口气说:“能不能再低一点的?”他 心中想的是牺牲成济。 陈泰说:“只有更高,没有再 低!”这显然是暗示可追究到司马昭 本人。 司马昭做的第二件事情,便是 在几乎同时,派人喻说太后就此发布 一个指令,文稿已经拟好,措辞非常 巧妙,大意是说曹髦无道,不听我的 教诲,反而怀恨在心,多次诬谤甚至 l 80 ・ j主 史 李莲英带头喊,天天喊,月月 喊,年复一年地喊,除了自己喊,还发 动群众喊,你喊我喊,就这样喊下 慈禧训政 龉《中国近代的财与兵》刘刚李冬君著 来,终于把慈禧喊成“老佛爷”了^ 堂子的秘密 子日“唯器与名不可以借人’, 这是从王权上来说的。 老佛爷由来 “老佛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慈禧要让人称她为“老佛爷”?查了一 下'“佛爷”在满语里,初称“满柱”, 片’挂在寝殿,宫人均呼以“老佛爷”。 从慈禧那一面来说,她要训政, 也要有“器”与‘名”可依据。 慈禧的“器”可不是朝廷,而是 而蔡东藩在《慈禧太后演义》中,则 说是慈禧寿庆时,“自加徽号”。 称慈禧为“老佛爷”,无明文规 大清朝之本体,满人的庙堂;慈禧的 ‘名”,更不是皇帝,而是皇帝之别名, 人称的“老佛爷”。 清末宫女谈往事,都说慈禧最 定,因此,有很多种说法,都说是李莲 英带头喊出来的,有两种说法流传较 广一是“求雨”说,一是“双佛出世” 乃满族头领名称,是佛号“曼殊”的 转音,汉译为“佛爷”,原本是皇上的 特称,由皇上专用,慈禧主政,皇上年 幼,她就拿来用 她不敢称皇上,就让人叫她“老 说,都说李莲英是始作俑者。 慈禧有信仰,信佛,念经供佛, 从未断过。某年,京畿天旱,华北少 信仰萨满神,我们来看“老佛爷”这 称呼,它就是个萨满化了的佛祖。清 朝祭祀,国祭以坛庙,而有天坛、地坛 佛爷”,抢了儿皇帝的“佛爷”名头。 然其由来,晚清官方还没有给出 一雨,五谷受害。依惯例,凡遇旱情,朝 廷便要求雨,一直求到雨来为止。慈 禧求佛,只三天,雨就来了’李莲英遂 之用,家祭以萨满,而设“堂子”。 皇帝家祭,有内、外两处,在内的 有坤宁宫,在外的叫做“堂子”。 可 ̄gm-l的“堂子”,不在天安门 种正式的说法,所以民间有很多种 说法。小横香室主人撰《清朝野史大 惊呼慈禧很灵,有求即应,一如佛爷 本身。从此,“老佛爷”就上了口,他每 次奏话,都这么称呼。 观》说,慈禧政暇,自扮观音,以李莲 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照一极大相 广场,而在它近旁,就在长安左门外 御河桥东,即台基厂大街北口路西一 企图杀害我,大将军司马昭也早已知 道,屡劝我宽宥他,让他改过自新。今 天也是要杀我的。文中只字不提其实 要杀的是司马昭,仿佛这只是皇室的 一马昭亲自上言太后,说成济杀死天子' 知,否则怎么会有以上这段文字呢? 最后要为郭太后说几句话。这 大逆不道,罪不容诛,请灭其三族。 太后说成济其实也算不上大逆 个可怜的女人,自从魏明帝曹敏临死 前立她为后,二十多年来没过几天好 日子 她眼见了多少废立,多少杀戮, 多少鲜血!多少恶事、丑事,假她之名 以行!而且对她来说没有商量,只有 顺从。她是在景元四年(263年)去世 的,离司马氏最终篡权还有两年,这 不道,但既然大将军志意恳切,就听 如所奏。 据说逮捕成济时,他与哥哥拒 捕。两人光着膀子,跳到屋顶上破口 桩家丑,而司马昭只是一个路见不 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总之曹髦是死有 余辜,应以平民的规格埋葬。另外,尚 书王经及其全家也要逮捕法办。 第三件事情,是第二天即五月八 13,司马昭等四位朝廷重臣,为曹髦向 太后求睛,说他虽然罪有应得,但我们 实在于. 不忍,请求以王的规格埋葬。 太后同意。于是五月九日把他埋葬在 洛阳西北三十里的湟涧之滨,只用了 大骂——估计是骂贾充甚至司马昭。 他们觉得冤枉,其实真正冤枉的更是 他们的三族。 司马昭做的最后一件善后之事, 就是在六月立了曹操的孙子——常 也许是她唯一的幸运? 道乡公曹璜为帝,改名曹奂,改元景 兀。 几辆普普通通的车子,也没有什么魂 幡,实际上还不如平民。很多百姓聚集 围观,说“这就是前天所杀的那个天 司马昭以为经过这样周密的粉 饰弥缝,他的弑君之名和弑君之实就 可以化为乌有,其实是徒劳的。这件 事情,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的。不仅当时,而且为千古人们所共 子”。人们很伤感,有的流出眼泪。 第四件便是在五月二十六Ft,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