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师大 教育心理学试题

2022-06-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育心理学

1.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为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就教育而言,亲其师则信其道。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让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首先,从教育工作者角度看,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天职,其价值观念、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学生。师道正则人才兴。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己,要给学生做榜样,不能跟着浮躁的社会风气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诚教育、知识渊博,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课堂风格、教学魅力。

其次,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爱心和耐心。要关注学生,不仅是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家庭生活,事无巨细,及时地和家长、孩子做沟通。要用心去爱他们,倾听他们。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真正地爱着每个孩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孩子虽小却也是最敏感的,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关爱,对他们的鼓励,就能激发内在的动力,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再者,公平公正、平等尊重也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基本特征。公平公正,要求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嫌贫爱富、不爱好嫌差、不抛弃、不放弃,不让学生有自卑感。不是只关心几个好学生,更要关注后进生,把后进变成先进。平等尊重地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只在乎自己的感觉,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尊重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想法,而不是霸权主义地一棍子否决。 2. 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成为教学环节中多功能的、方便灵活的辅助性手段。对于语文课堂来说,多媒体的出现,有利也有弊。 一、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到情景氛围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增强课堂密度,提高信息容量 多媒体的使用增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它能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料并能随机抽取。再者,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对各种多媒体信息的交换、加工,运用艺术手段和特技效果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便于教学难点的解决。 二、不恰当运用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牵强地选取材料来制作课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不利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其次,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会使教师的作用向不良的方向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忙着操作键盘和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再者,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积极地思考、提问,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教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 你认为怎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好学生有标准吗?

我们总是过分地放大了教育的“塑造”功能,在讨论培养对象时,我们都要迫不及待地作出“类”、“属”的描述,却忽视了教育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保护功能。在我看来,好学生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并不是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

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渴望,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然而天才学生实在是太少了。相反,那些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优秀的学生却是数不胜数的。 我认为学生能否称之为“好学生”,并不能单纯以成绩好坏定高低,应该有更多的标准:品学兼优的是好学生;爱好劳动的是好学生;尊敬师长的是好学生;专心听讲的是好学生;热爱集体也是好学生……可以说,一个学生只要身上有一处闪光点,那他在这一方面就是好学生。在我的心目中,好学生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品行端正的;不一定是最听话的,但一定是是非分明的;不一定是名列前茅的,但一定是有一颗想进步的心……真正的好学生经得起挫折,受得了批评;善于反思,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不因成绩差而自卑,不因成绩好而骄傲;清楚地了解自己,理解别人,尊师重道,与人为善;谦虚真诚、自信乐观……是所有这些学生都是优秀的好学生,值得我们为之鼓掌、为之自豪。 4. 大四学生出勤率低,出现“空巢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大四空巢现象”的产生毫无疑问,就业压力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为毕业后有好的归宿,也为了学校的就业率,不可避免地提早进入求职阶段,正常的学业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同时也反映出大学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缺乏联动机制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非重点高校和学科,联动机制缺乏会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信息不畅通,是一种\"双盲\"的状态。”我们的教育体系,尤其是教学课程的设计上出现问题,没能更好地和目前的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尤其是没能更好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以学科为中心,也就是按照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来编排课程,分年段施教,而非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这在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角色越来越强的当下,会带来矛盾。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的,如果想让学生能在大四安心地学习,一方面需要社会多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提供有助于学生可雇佣能力提高的实践课程。学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学校教育在坚持自己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发出适当的调整。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进行教学,会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满堂灌\"显然已不合时宜,现代课堂需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