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监督抽查信息化管理

2022-04-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管理观察与探讨区域治理

浅谈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监督抽查信息化管理

李虓峰 邢轩业 李会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6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质量安全逐步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之一,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也日趋加重。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做好统筹规范、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本文以监督抽查管理系统为基础,浅谈信息化管理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适应监督抽查工作现代化管理的需求,提高监管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监管模式提供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监督抽查;信息化

一 、监督抽查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需求量的快速增加,每年有大量的产品被投放于市场,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从1985年国家第一次监督抽查开始,监督抽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成效,原有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监督抽查的需求。

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不畅,导致各级之间仍然存在着重复抽检、后续处理滞后、抽检不规范等问题。监督抽查工作在实际运作中,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导致整体工作效率及质量普遍下滑。因而,监督抽查工作需要一个管理高效、监管规范、科学透明的管理平台。监督抽查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更好的实现监督抽查工作的全程监控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数据管理一体化、政策制定科学化。

二、 监督抽查管理系统的建立

1系统实现的功能

监督抽查管理系统的搭建及应用,可以对整个抽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记录、存档,同时该系统具有高效性、公正性、权威性。目前已经逐步实现抽查任务的下发,抽检中不合格报告后续处理一条龙等业务办理,全面实现抽查数据的收集、存储、查询和使用,同时实现手机端在线操作、查询等操作。随着监督抽查管理系统的逐步建立,使各部们之间真正的实现了无缝对接,高效运作。[1]

1.1任务下发

监督抽查部门根据历年的抽查结果制定需要抽查的产品和数量,由检测机构根据产品标准对具体产品的性能进行检测。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如下:

任务通知→随机检测机构→分配任务→发布任务→牵头机构上报抽查方案→随机企业→下发任务→下发委托书→方案审核专家审核方案→抽样指导专家/抽样人员现场抽样→上报检验报告→上传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方案审核专家审核→上报企业状态

1.2不合格后处理

监督抽查工作的目的是监督产品质量,重点对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项进行跟踪处理,直至企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抽查管理系统可实现的业务操作流程如下:

上级监管机构下发后处理任务→下级

监管机构上传责令整改通知书、企业整改→上级监管机构审核并下发同意复查申请函→检测机构上报检验结果→上级监管机构审核→办结

1.3 手机端

由于手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手机端的开发极大地满足了工作人员的需要,不但可以随时查看数据统计情况,还可以更好的规范抽样人员的工作。手机端的开发应用,使监管工作随时存在,是监督抽查过程中新的创新和突破。

2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优势2.1工作效率方面

信息协同机制可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可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可实现业务部门信息的汇聚、融合、共建。随着数据的高效处理,更有利于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重新开发和利用。

监督抽查工作涉及到省、市、县三级之间的协同工作,该系统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操作使用规范,将各业务处室的工作人员集成到一个平台办公。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各业务处室的协作、交流,缩短各部门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提高沟通效率、减少沟通成本。

2.2监管质量方面2.2.1信息发布

系统的建立可以使监督抽查任务按标准流程进行发布、下达,使监管工作规范化,为监督部门的信息发布、信息反馈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使各检测机构能快速的接收到抽查任务。而且统一、规范的信息发布渠道可以使监督抽查工作做到总体协同、精准监管,任务信息的网络发布可做到事前预警和全流程监控。

2.2.2数据共享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改善传统模式中层层上报的滞后性、低效性,形成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途径;可有效改善传统模式造成的信息孤岛与信息盲区,形成数据资源的各部门互通传递、共享开放的模式。监督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共享监督抽查数据,可根据数据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这对于提升监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2]

2.2.3抽检分离

原有的抽检模式是由检测机构人员负责到企业进行抽样,在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可能会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放弃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检验结果可能存在不真实的情况,抽检的合格率可能存在高于实际的情况,造成产品高质量的假象。

抽检分离就是将抽样人员与检测机构分离,使得抽到的样品更能体现产品的真实质量。抽检分离是一项全新的、可以规避人为干扰因素的工作模式,它可以有效减少利益集团的形成,保障产品检测的独立性,提高抽检过程的真实性。

三 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队伍的建立

信息化人才要具有将数据与岗位职能相融合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形成一种高效率、高精准的工作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原有的人员素质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一批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队伍。

在引进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需要加大对现有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以确保信息化建设能真正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针对监督抽查管理系统,需要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操作规范进行培训,在了解系统各个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方面的学习,通过组织信息化学习交流会,互相学习促进信息化队伍的快速发展。

2信息化管理规范的建立

系统的建立,需要具体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来做支撑,避免各地区、各部门间出现分割现象,以确保监督抽查信息化管理做到统一、协调、有序。同时为保证平台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需要对系统使用操作进行规范性管理,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操作标准,来确保统计数据的有效性、规范性,其中包含数据采集、上传、公示的规范化,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来对平台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张熙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研究[J].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7(2):17-21.

[2]陈海强. 大数据分析下政府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J]. 信息系统工程, 2017(8):66-66.

· 1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