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着。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文字学的奠基作。首创部首编排法,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提出“六书”的名称并下定义、举例。正文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和本义。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中文字典。汉朝许慎编著。原作写於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许慎写完之后,献给汉安帝。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清朝的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尤以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更具价值,此四人也被称为说文四大家。
2、著述:除《说文解字》外,还有《孝经孔氏古文说》、《淮南子注》、《五经通义》、《五经异义》等
论述题: 说文解字的贡献
《说文》一书的突出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 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这项工作, 由许慎最先完成了。《说文》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 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体相 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 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 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 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许慎创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个字的排列方法,都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这 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 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
2.训释本义。许慎之前的经学家为经典作注,都是随文而释,所注释的字(词) 义,基本上是这个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灵活意义。许慎在《说文》中紧紧 抓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
1 / 6
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因为一切引申义、比喻义等都是以本义为出发点的,掌握了 本义,就能够以简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义,解决一系列有关词义的问题。 此外,许慎在训释本义时,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使读者加深对本义的理解, 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
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 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 若、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汉字是属于表义系统文字,是由最初的图画文字演变而 来的,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而语 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 音”的原则,所以在《说文》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 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4.以六书分析汉字。在许慎之前,有仓颉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 为,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 有六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 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 分析《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
《说文》问世以后,研究者蜂起。清代是《说文》研究的高峰时期。清代研究《说 文》的学者不下200人,其中称得上专家的有数十人之多。清代《说文》之学,可分为 四类: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 等;其二,对《说文》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俞樾的《儿笘录》等;其 三,对《说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 《说文》研究的著作,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段注订补》等。其 中第三种最为重要,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被誉为清代《说文》四大家。4人之 中,尤以段玉裁、朱骏声最为突出。
《说文》问世以后,也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 文》。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 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 《说文》。
《说文》早期传本不得而知,有记载最早刊刻者是唐代李阳冰,他在代宗大历年间 刊定《说文》,但其中掺杂李氏臆说颇多。南唐徐铉、徐锴兄弟二人精研《说文》,徐 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种《说文》注本,成书于南唐末年,世称小徐本,徐锴对 李阳冰谬说多有匡正。徐铉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奉旨校定《说文》,世称大徐本。另外, 今尚存有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一卷,仅188字。清人研治《说文》,多以大徐本为 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大小徐本今天均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说文》的创造性
现在让我们就《说文解字》的创造性,结合他所保存的原始资料,来看它在汉字学史上的重要性。
2 / 6
1.《说文解字》创造了字典式的体例。被称为字典的鼻祖,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字的著作。《说文解字》的“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偏旁分中的编制方法,一直成为编字典的一种主要体例。
2.《说文解字》总结小篆线条的规律,同时保存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来面貌。 3.《说文解字》创造了“六书”的定义,并把“六书”具体化,因而保存了研究汉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资料。
4.《说文解字》通过小篆形体的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不但成为古汉语语音和词汇的宝库,并且保存了有关古代历
史、文献、社会文化、经济的原始资料。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也是最有权威之书,它的作者许慎的名字与他的杰作成为后人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钥匙。 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离不开汉字,而许慎首开研究汉字之事,功莫大焉。 作品地位及意义
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吸取前辈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系统的专著,不但对于后人研究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是唯一的经典著作,就是整理文化遗产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阶段。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过去对汉字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 2、六书:六书是后人根据汉字的造字和用字的实际情况,客观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保氏》,汉代班固、郑众、许慎分别对六书提出了自己的名称和排序,其中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下了定义并举例说明。清代后,说到六书一般采用班序许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清代学者提出“四体二用”说,前四者是造字之本,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 3、前四书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詰诎,日月是也。
解说方法是,有时明说是“象形”,有的略加描绘,说“象某某之形”,或“从某,象某某”。例如
鱼,水虫也。象形。 么,小也。象子初生之形。
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象三玉之连。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又,右手也。象形。 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解说方法是,有时明说是指事,有时则说成“象某某之形”或“从某,从某”。例如:
3 / 6
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解说方法是,少数直接说是“会意”,一般说成“从某,从某”,或“从某某”。例如 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杲,明也。从日在木上。 杳,冥也。从日在木下。 相,省视也。从目,从木。 夫,丈夫也。从大、一。 肥,多肉也。从肉,从节。 肰,犬肉也。从犬、肉。读若然。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解说方法是,从某,某声。说文收字9353个,其中形声字为7697个,占总数的82%还多。所以形声字是造字能力最强的一种造字法。例如: 枝,木别生条也。从木,支声。 恭,肃也。从心,共声。 闻,知闻也。从耳,门声。
磺,铜铁朴石也。从石,黄声,读若穬。(注意:这是对形声字的注音) 黨,不鲜也。从黑尚声。 黥,墨刑在面也。从黑京声。 说文四大家
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 他们的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解宇注》的特点:校勘大徐本《说文》的不足之处,对《说文》本身进行了一些发凡起例,对许慎的不足于以批评,注释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义的历史性及发展演变规律,注意到了同源词的探讨和同义词的辨析。《说文解字注》是徐锴《说文系传》以後的首部《说文》注释书,在清代数以百计的《说丈解字》研究大军之中,段氏之作能够一枝独秀,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这部划时代的巨著耗费了段氏毕生的心血,创见颇多,在学界影响深远,反响巨大,王念孙评价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说文解字注》也有不足之处:过分自信,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对《说文》作任意改动。过分相信许慎的说解,拘泥於小篆形体而强作解释。
《说文通训定声》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这3部分的
4 / 6
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 胡适在为朱起凤《辞通》写的序里说,《说文通训定声》“是一部有创见的书”。
王筠《说文句读》一书,王筠采撷诸说文学大家的著作,辨其正误,删繁举要,参以己意,集语言文字之大成,浅易简明,是初学《说文》者较为便利的本子,共20卷。作者在自序中肯定了段玉裁力辟榛芜,光大《说文》,同时也指出段书《说文解字注》“体裁所拘,未能详备,余鼓辑为专书,与之分道扬镳,冀少明许君之奥旨……取茂堂及严铁桥、桂未谷三君子所辑,加之手集者,或增,或删,或改,以便初学诵习,故名之曰《句读》。”此书体现出删篆、一贯、反经、正雅、特识五个方面不同于段书的要点,异于段、桂两家之说1200多处。专家评价《句读》“博采慎择,持平心,求实义,绝去支离破碎之说”。 重文:
重文,指的是异体字
狭义的异体字:全同的异体字
广义的异体字:包括狭义的异体字和“通用字”(经常假借乃至可以通用的字 ) 异体字和古今字的分别 ;两个或以上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异体字产生主要是造字的方法不同,改换了意义相近的形符和意符。改换声符。
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份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有时候,异体字和正式使用的字体在各地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中国大陆“(句多)”(当一字来看)是“(多句)”(当一字来看)的异体字,而在台湾却恰恰相反。
说文对后世字书的影响
汉字是一个浩瀚的海洋.如何把众多的汉字编排在一部字典里,使之系统、易检,确实是一个老大难课题,直至今天,用部首归字法编写的各种大型字典,其中许多字在不同字典里都归属到不同部首里,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足见此事之不易。 而早在许慎时代,他就确定了“分别部居,不相杂厕”(混雜夾雜)的编排原则,并创造性地使用540部首统率各部之字的办法,这在当时无疑县最为科学的了,正如段玉裁所说:
五百四十字可以统摄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挈领,讨原以纳流,執要以说详。
为了从形、音、义三方面去探讨文字结构,许慎采用先释义、次释形、最后释音的办法。这种解说形式也是符合汉字实际的,是抓住了汉字的特色和本质。段玉裁说:
必先说义者,有义而后有形也;音后于形者,审形乃可知音,即形即音也。合三者以完一篆。说其义而转注、假借明矣;说其形而指事、象形、形声、会意明矣;说其音而形声、假借愈明矣。一字必兼三者,三者必互相求:万字皆兼三者,万字必以三者彼此交错互求。 段玉裁可谓许氏知音矣。
5 / 6
根据汉字以形表义的特点,许慎首次从大量汉字中归纳出了540个部首,然后将书中所收9353个汉字据形分别统属于这540个部首之下。晋吕忱的《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明张自烈的《正字通》、清张玉书等人的《康熙字典》等都无不遵循这一体例。即使是我们今人所编的字典也常常使用了部首编排法或附有部首检字索引,前者如《金文编》、《金文诂林》、《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典》、《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后者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此外,《说文》采用的具体的释义方法也给后人进行字典编纂和词义训释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比如前面所述《说文》采用的训释方法至今仍是字典编纂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 《说文》释义的准确,用语的简练,也是古代字典的典范,如:
《说文》:“盈,满器也。”段玉裁注:“‘满器’者,谓人满宁(贮)之。…《水部》‘溢’下云:‘器满也。’则谓器中已满。‘满’下云:‘盈溢也。’则兼满之、已满而言。许书之精严如此。”
《说文》训释中也有对同义同进行辨析的,仔细阅读,不难觉 察。如:
《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段玉裁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说文》对同类词的词义分析尤为精到。如:
矇.“童蒙(依小徐本)也。一曰:不明也”。段注:“謂目童子如蒙覆也。” 盲,“目无牟子”。段注:“无牟子’者,白黑不分也.” 䁍QIA4 KAN1,“目陷也”
瞽,“目但有朕(依段注)也”。段注:“‘但有朕’者,才有缝而已.” 瞍SOU3,“无目也”。段注:“‘无目’者,其中空洞无物。”
無瞳仁眼珠
总之,《说文》创建的字典编纂原则和具体释义方法都值得后人认真总结和借鉴。正如黄德宽、陈秉新先生所说:
许慎建构的编排和解说系统,使《说文》其有双重特点, 就其功用而言、它是一部实用性“字书”;就其内涵而言,它则是一部研究性文字学专著。正因为这种双重性,汉语文字学和汉字字书的编纂均以它为源.后世的字书,正是以《说文》为编纂的楷模,突出其应用性、工具性,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而汉语文字学也崛起于许慎奠基的这块土地.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