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格的功能
什么让人与人之间相似而又互不相同?
在相同情境下,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个体表现出的行为可能完全不同,其思维和情绪体验也各有差异。如果将人格的各个维度看作是个体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底层变量,则不同的维度就调控着我们适应某个具体环境的能力。因此行为是具有功能的结构,我们具体的思维、情绪及行为反应都可以视为某个人格结构的功能。因此从生理功能到心理、社会功能,都可以纳入人格涉及的范围。
第一节 一般功能
(一) 人格与情绪
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的、主观与客观的复杂体验,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行为反应等方面。
情绪的产生与情绪反应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人类基本情绪过程及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非常重要,它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化的思维方式。
情绪特征:
1.特定的情景诱发情绪的产生,情景与情绪产生的中介是个体的认知评价;
2.情绪是多方面的整合过程,涉及主观体验、行为表达、脑生理生化改变等过程;
3.情绪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维度也可作为范畴来描述。情绪可被描述为一系列连续分布的情感反应谱系,其两级分别为正向和负向情感。
情绪的发生过程与人格功能
情绪发生的过程模型强调情绪开始于对情绪线索的评价。当情绪线索受到关注并以一定的方式得到评价时,就引发一组同等的有利于作出适应反应的反应倾向。这些反应倾向包括体验系统、行为系统和生理系统。每一系统的反应倾向可以被调节,正是这种调节最终形成了外显情绪。
这其中与人格起着重要作用,部分决定了各个体之间情绪上的差异。
1.情绪的前提与个体差异
(1)“直接观点”人为情绪是对特定事件直接的反应;“间接观点”指出引起情绪的前提并不是事件或情境,而是对事件或情境的主观评价;最近研究结果支持两者皆可引发情绪反应;
(2)高外向性的个体寻找能提高正面情感的已知社会情境;高攻击的个体会寻找具有同样倾向的他人,因而提高了对抗和伴随的情绪反应;神经质得分较高的个体比得分低的个体与他人的争吵更多;——人格所代表的这种认知评价的个体差异在情绪的启动上起着关键作用;
2.情绪反应过程与个体差异
(1)情绪体验与个体差异:
一些个体比其他个体更易于体验到特定的情绪;
例如:神经质及焦虑特质较高的个体易于体验到负性情绪,易于焦虑;
外向性较高的个体更多地感受到正性的情绪,对于负性的情绪体验不敏感;
(2)情绪表达与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行为;
例如:外向性和冲动特质比较高的个体会较为明显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大哭大笑;内向性和严谨性比较明显的个体在情绪表达上则倾向于内敛,较少出现冲动的情绪反应;
(3)情绪生理机制的个体差异:
情绪的生理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因为个体在自主神经平衡上表现不同。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作用
情绪影响着一系列心里过程和行为,所以情绪调节对人格功能和发展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且是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来源。
情绪调节涉及情绪增强或减弱。
与情绪减弱有关的调节产生于:1.过分简单地评价情境;
2.促发了无益处的行为反应;
3.情绪反应倾向与其他目标相冲突;
与情绪增强有关的调节产生于:1.个人希望表现出适当的反应;
2.希望用一种情绪取代另一种情绪时;
(二)人格与压力应对
(1)压力:心理学中说的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压力的种类:
生物性:如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声等;
心理性:如错误认知、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幸福的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心理感受;
社会性: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限制人身自由等以及自身状况改变(如个人心理障碍、染病等);
现实生活中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往往不是单一的,绝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心理冲突是造成压力的潜意识原因。
(2)压力应对中人格的功能
研究发现人格本身对于个体遇到怎样的压力,如何进行压力应对起到预测作用。
以大五因子模型为例:
高神经质焦虑个体对对负性情绪敏感,对于压力也更加易感,对压力本身表现出退避。
高外向性个体具有较强社交能力,对正性情绪更敏感,能积极应对压力,具有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谨性高的个体会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压力状况进行计划,有较好应对方案,通常能较好应对压力。
宜人性表现为与人为善,较少遇到人际冲突,有较好社会网络为其提供压力应对时的社会支持。
开放性表现为灵活的价值观,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个体在压力应对时采取更加灵活的观点策略。
(三)人格与创造力
创造力体现了人格特质中力求探索拓展并能形成“有创造性的”观念与达到预期目的的人格特质。
创造力具有三个特征:
1.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过程,这种过程中产生出兼具独创性与适应性的观念。
2.创造力是某种产品的一种特征。
3.创造力是一个人总的人格特质或人格剖析图的某个方面。
创造性与人格:
创造力个体的认知和情绪通常伴随着某种特有的社会取向。
许多创造性个体更可能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同时创造性个体倾向于表现出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创造性天才独有的人格特质使其比普通人表现出更高的患各种精神障碍的风险。
人格对创造力的影响是复杂的,同时也根据考察的创造力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创造力高和低的个体在人格特征方面的确存在差异。
第二节 人格与健康
(一)人格与健康的关系与模型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健康和疾病日益被看作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研究表明,人格较为健全的人在面对压力事件时,能够较好地应对,而人格不健全的人在面对压力时易发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最终可能引起身心健康问题。
人格与健康可能存在以下四种关系:
1.心身模型 3.知觉过滤模型
2.身心模型 4.交互作用模型
1.交互作用压力中介模型
以认知交互作用为基础,认为客观事件虽然有引起压力的潜在可能,但它本身并不会给人带来压力,心理压力的产生与个体对客观事件的评价有关;
2.健康行为模型
主要研究人格如何影响人们对健康行为的选择,强调健康与个体健康行为的质量有关;受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影响,有些个体更容易发生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吸毒等,这些不健康的行为会增加各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体质倾向模型
认为人格与健康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它们更可能因为都受第三变量——遗传素质的影响而产生联系。强调人格与健康之间联系的产生是由生理遗传素质导致的一种“附带理解”。
4.疾病行为模型
认为人格—健康关系是人为假设的,真正受人格等心理因素影响的是疾病行为;
(疾病行为指得是当人们察觉到自己患病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发现,敌意性、神经质和严谨性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人格与健康
1.敌意性
表现为强烈的追求成功、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这些人格特点会通过心理生理过程、损害健康的行为和对疾病的反应等多条途径对健康起作用。
敌意性人格(A型人格为代表)与冠心病之前存在联系,敌意性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在长期压力下,还易升高血压、血脂和血糖,以及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
2.神经质
高神经质常引起持续的负性情绪状态并且个体惯常采取消极行为模式。一直以来,神经质就被发现与焦虑症、抑郁症有较强的相关性。高神经质被认为与异常的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存在联系,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患。
3.严谨性
高严谨性使个体更好应对压力,并且注重自我修养,与锻炼、戒烟戒酒等一系列健康行为呈正相关,对个体健康具有持续的保护作用;高严谨性个体的寿命也相对较长。
(三)人格与健康的交互作用
(1)人格与健康的交互作用具有复杂性
人格与健康状况一直是发展变化的,两者之间存在多维、复杂的相互作用。
(2)人格对健康影响的基本机制
综合来说,人格对健康影响的最基本机制为心理生理和行为机制。
心理生理机制:心理事件对生理过程、神经内分泌过程和新陈代谢过程的影响。它们与心理压力和情绪过程密切关联。
行为机制:主要表现在其对生理过程的作用。
第三节 人格的社会功能
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去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必须面对的任务和挑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与个人的人格是密不可分的。
研究发现大五因子的五个维度都与个体的人际交往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1.朋友、家庭关系中人格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宜人性和外向性起着重要作用,是在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时非常重要
的两个方面。
在家庭环境中,高神经质的孩子倾向对家庭日常事件做负性判断,并更容易引发负性情绪。父母的人格特点对其与孩子的交流教养方式也有影响,例如高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低神经质的父母对家庭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恋爱关系中人格的功能
恋爱关系维持的时间和质量如何,与恋爱双方的人格特点分不开。
高神经质和低宜人性在恋爱关系中始终起到消极作用;其中神经质主要影响恋爱关系的质量。
低水平的经历寻求、放纵和攻击敌意性特质以及高水平的活泼性对恋爱关系的开始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人格与职业
一个人最终选择什么职业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既有外部的影响,也有个体本身的因素。其中人格对职业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外向性高——社会性和事业性职位;
宜人性高——社会性职位;
开放性高——研究性或与艺术有关的职位;
严谨性高——传统行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