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 5题。(16分)
石破天惊
①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规模空前,凡大型建筑也普遍实行国际招标,吸收当代人类第一流建筑智慧,因而在数以百计的大型建筑中,也有少数得到世界的公认,其中刚刚竣工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就是呼声最高的一个。
②“鸟巢”真是石破天惊!将来可能会有人忘记北京举办的这次奥运会是哪一届,但不会忘记这一届奥运会是与“鸟巢”相联系的!难怪她一露面便引起国际建筑界的巨大反响:
今春就夺取了伦敦设计博物馆评出的年度建筑设计大奖;今夏则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最新十大建筑之一。国外有的媒体也惊呼:这是奥运史上“史无前例”的建筑。确实,笔者也认为,瑞士的赫尔措格和德国的德梅龙共同孕育的这一灵感不愧是神来之笔。在奥运比赛之前,他们已经夺了创记录的先声了!
③“鸟巢”的最大亮点是她的人文意蕴,
她为奥运精神找到了一个最恰当的象征。大家知道,禽鸟是自然界与人类最亲近、最温和的朋友,巢是它们平和的、温馨的家。 用鸟巢的形象建造标志性的奥运体育场,首先带给人们以祥和的意象。当五湖四海的各路体育健儿和各国嘉宾云集奥运体育场时,仿佛来到一个可以入梦的地方,这个梦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正如设计师德梅龙所说:他与他的朋友和合作者“把一个偌大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的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设计者的这一初衷与“人文奥运”的宗旨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是完全吻合的。
④从美学上看,至少有两点是值得赞赏的。一是她的造型运用了扭动型大曲线,富有运动感和戏剧性,容易激起人们的兴奋情绪,产生震撼力。这与体育场的功能非常贴切。再一个是她的结构运用了“结构即外观”的理念,用无数钢条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的椭圆形网状物,这既是对自然形态的鸟巢的写意,又是“后现代”建筑理念的宣言。
⑤对此,作为坐落在中国土地上的现代建筑,“鸟巢”非常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建筑理念的基本元素,也非常成功地糅入了中国建筑美学的重要特征。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都是木构建筑,这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在建筑上的体现。因此用树枝搭建的鸟巢是中国建筑的近亲。其次,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裸露 ”,这与国外石构建筑的“隐藏”大异其趣;中国建筑在造型上的特点是“曲线”,动势很强,因而与国外石构建筑几何造型的“稳定”正好相反。而这两点,如上所述,均与“鸟巢”融为一体,而且不留痕迹,根本看不出拼贴符号的做作。此外场内碗口形的看台和中国红的使用都透露出浓浓的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氛围。
⑥“鸟巢”在文化上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对技术难度的挑战精神。由于这是个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品,施工的难点很多,难度也很大,而且还要尽可能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为了像个鸟巢,在外观上必须要求无序,而在技术上必须服从秩序,也就是必须讲究科学。这就有大量的难题要去攻克。由于中外合作双方的高度重视,各自投入了第一流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鸟巢”完满地如期竣工。这样,“鸟巢”的建筑不仅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精神,而且推动了建筑学的进步。
⑦俗话说,“慧眼识珠”。在众多的奥运体育场的投标方案中,中国人选择了“鸟巢”,也就获得了一件无价之宝。这是中国人的审美慧眼与人文卓识达到相当高度的标志,也是中
1
国建筑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从此,中国首都在南北中轴线上不仅有故宫这样古老的城标,而且还有“鸟巢”这一崭新的城标。
1.下列成语与“石破天惊”的含义最贴近的一项是( )(3分) A.一鸣惊人 B.横空出世 C.惊天动地 D.美轮美奂
2.第⑤段中比较中国与外国建筑结构和造型,用意是 。(2分) 3.上文从人文底蕴、 和 三个方面介绍了“鸟巢”的建筑特征。(2分) 4.“鸟巢”与“北京奥运会”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4分)
(1) (2) 5.从“形”与“神”两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绘“鸟巢”。(50字左右)(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 5题。(14分)
科幻作品的三重境界
①有人喜欢将科幻分成“硬”和“软”,那种有较多科学技术细节、有较多当下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依据的作品,被称为“硬”,而幻想成分越大、技术细节越少,通常就越被认为“软”。通常越是倾向于唯科学主义立场的,就越欣赏“硬”,因为越“硬”就越“科学”,而“软”的那端,那就逐渐过渡到魔幻之类,很可能会被他们斥为“伪科学”。
②第一重境界的极致,是预言了某些具体的科学进展或成就。例如,阿瑟·克拉克在他的《太空漫游》系列那些后记和序言中,就对于他早先小说中幻想的某些技术性细节与后来发展的吻合之处津津乐道。《太空漫游》系列确实也被视为“硬科幻”的冠冕。 ③第一重境界与先前将科幻视为科普一部分的观念是相通的。尽管最近由中国科普作协科学文艺委员会等单位主持的一项调查,已经否认了科幻具有科普功能。
④科幻作品第二重境界追求的目标,是要让科幻小说得以侧身于文学之林,得到文学界的承认和接纳。 由于我们以前很长时间一直将科幻视为科普的一部分,直到今天,许多人一提到科幻就只会联想的“小朋友”如何如何、“青少年”如何如何,科幻在人们心目中既然是这样的东西,当然就很难有资格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了。 在一些关于科幻的老生常谈中,也一直想当然地将科幻的这第二重境界当作创作中追求的最高境界。他们和克拉克等人的“硬科幻”中追求幻想预示后来发展之类的旨趣不同,而是比如强调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之类。
⑤这重境界具有相当大的诱惑性。对于陷溺在第一重境界中的作者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很轻易将达到这第二重境界作为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却不知这第二重境界其实并不值得科幻作品去汲汲追求。
⑥科幻作品的第三重境界,是对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的无限发展和应用进行深刻思考。 科幻作品的故事情节能够构成虚拟的语境,由此引发不同平常的新思考。幻想作品能够让某些假想的故事成立,这些故事框架就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思考空间。有许多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语境中是不会被思考的,或者是无法展开思考的,假如硬要去思考,就会显得很荒谬,显得有些不正常,至少也是杞人忧天式的。当然,有些学者也会思考高度抽象的问题,比如史蒂芬·霍金和他的几个朋友,他们思考时空旅行是否可能?思考人假如能够回到过去那么能不能够改变历史?等等。但是,这些学者的思考,假如要想让广大公众理解,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让某部优秀的科幻电影或科幻小说将它们表现出来。
2
⑦然而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科幻作品在另一方面的贡献是更为独特的,是其它各种作品通常无法提供的。 这就是对技术滥用的深切担忧,对未来世界的悲观猜测。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至少可以理解为对科学技术的一种人文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幻想作品无疑是当代科学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现在看来似乎也只有科幻在一力承担着这方面的社会责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现象。
⑧从对人类文化的长远贡献来说,当然是作品的思想价值更重要。假如作品能促使观众思考一些问题,这些作品就具有更为重要、更为长远的价值。这时候,就进入了科幻作品的第三重境界——哲学思考的境界。
1.第②段“《太空漫游》系列确实也被视为‘硬科幻’的冠冕”一句中“冠冕”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第⑥段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和他的几个朋友思考的问题,用意是 。(2分)
3.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2分)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软”科幻作品因为一味追求“魔幻”所以被斥为“伪科学”。 B.“硬”科幻作品崇尚科技真实必将丧失其最基本的科普功能。 C.科幻作品长期视科普为追求目标终将难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 D.科幻作品“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独特贡献。
5.联系全文,概述“科幻作品的三重境界”以及各自所“追求的理想境界”。(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
呼吸英雄的气息
[法]罗曼·罗兰 傅 雷译
①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②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止无休的奋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贫穷、日常的顾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压在他们身上,无益地消耗着他们的精力,没有希望,没有一道欢乐之光,大多数还彼此隔离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在苦难中蹉跎。他们求助,求一个朋友。
③为了援助他们,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一班英雄的友人,一班为了善而受苦的伟大的心灵。这些“名人传”不是向野心家的骄傲申说的,而是献给受难者的。并且实际上谁又不是受难者呢?让我们把神圣的苦痛的油膏献给苦痛的人吧!我们在战斗中不是孤军。世界的黑暗,受着神光烛照,即使今日在我们近旁,我们也看到闪耀着两朵最纯洁的火焰,正义与自由: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即使他们不曾把浓密的黑暗一扫而空,至少他们在一闪之下已给我们指点了大路。跟着他们走吧,跟着那些散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孤独奋斗的人走吧。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④我们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
3
什么优越的标记。”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⑤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碎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就在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⑥在此英雄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他在痛苦中间却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 ⑦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7.傅雷是著名翻译家,他翻译的巴尔扎克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节选。(1分)
8.文中提出“呼吸英雄的气息”的主要目的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⑤段中说“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长期的受难”,概而言之指的是_______ __和________ _两个方面。(2分) 10.作者为什么把首席英雄给予贝多芬?(2分)
11.下列理解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是一篇关于英雄传记的序言,作者认为这些英雄是人类中最优秀的。 B.文章题目“呼吸英雄的气息”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而颇具感召力。
C.文章是围绕“为什么”和“怎样”“呼吸英雄的气息”两部分阐述观点的。 D.第④段画线句的含义是凭借仁慈成为伟大是高尚的,作为偶像则是低贱的。 E.文章认为毅力和苦难成就了英雄的伟大,这些英雄心灵里流淌着强烈的爱。 F.译文的文笔晓畅而雄健,因而使得作者情感抒发深沉而恳切,真挚而炽热。 12.“呼吸英雄的气息”,你认为对于我们的社会是否有现实意义?说说你的理由。(说出两点理由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
百年树人桃李满天下 俊采星驰共襄庆典年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公告
旦复旦兮,俯仰间百年。 2005,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
百年复旦,百年树人。百年前中国第一所民间私立大学,复旦筚路蓝缕走来,复旦惊天动地开启,发蒙中国近代教育,滋养民族现代理性,弘扬科学,光大文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救国兴邦的栋梁干臣,桃李满天下。复旦的校庆,是全体师生的节日;复旦的华诞,是中国教育的盛事。
复旦的庆典年,以“庆典为体,学术为魂”,燕曦园弦歌四季不辍,相辉堂高朋逸兴遄飞。百年华诞,天时、地利、政通、人和;世纪庆典,隆重、热烈、简朴、难忘。2005的复旦,将是日新月异的气象,将是语笑人喧的海洋,更将是睿思砥砺、学术精进的动力场。
庆典年的复旦,藉世纪厚积之力,承百年进取之魂,发扬蹈厉,继往开来。校庆被赋予的,是对中国百年教育的温故回望,是对科教兴国国家战略的领会实践,是对历久弥新的复旦精神再塑升华,是对复旦教学科研大发展契机的坚实把握。意气见发的新百年,壮怀激越的新起点,复旦,又将奔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远大前程。
百年校庆,母校等待您,四海的学子,五洲的校友! 百年校庆,复旦欢迎您,各界的友好,天下的宾朋!
春
元旦之晨,明珠塔下,发令枪响起跑线,健儿奔涌,朗空万里,复旦百年校庆庆典年拉开帷幕。
一元伊始,万物勃发,层林尽染绿意;百年学府,青春复旦,东风鼓荡青衿。 春在复旦。这一季,庆典年隆重启动;这一季,校区建设工程相继告捷;这一季,学术峰会次第召开。庆典年校园如春日暖阳,似春风风人。
新锐,生动,蓬勃,温熙。满园新绿的复旦之春,掀开了校庆大典的一年之计。
夏
青春的学子,青春的五月,为祖国唱响最真挚的心声。“文化艺术月”演出笙歌未歇,两岸四地青年盛会又启。用青春与激情大写新世纪的复旦人,碧血赤诚,映红复旦这一夏。
校志卷问世,薪尽火传;纪念邮首发,芳泽延衍;校史馆揭幕,后来景仰。修史扩馆逢盛世,百年佳酿,醉红复旦这一夏。
光华楼竣工、正大体育馆落成;捷报频传,兴会淋淳;数十个国际学术会议相继召开,群贤毕至,锦云天章。五月艳阳,染红复旦这一夏。
热烈,明艳,繁盛,激越。庆典年之夏,五月复旦别样红。
秋
复旦九月,流金溢彩,云蒸霞蔚,欢歌浩浩动地来。
5
金秋,这是一季金色的盛会。九月大典,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诗社朗诵,经天行地;大学合唱,风生云遏;华诞酒宴,逸兴遄飞。庆典日大会,天下宾朋济济一堂,共襄复旦盛世业;庆典日晚会,师生联袂火树银花,同唱母校卿云歌。9月24日,庆典年达至最高潮。
金秋,这是一季金色的收获。金质勋章,授予为国为校增光添辉的宗师人杰;颁予复旦学术之中坚砥柱;赠予贡献复旦的社会名士贤达。俊采星驰,于斯为盛。
金秋,这是一季金色的回馈。百年大典,一代代怀抱超旷的校友,千万里重归母校。皇皇学术著作,累累科研硕果,题书绘画,捐款赠物,寸草相报三春晖。
辉煌,高朗,厚重,隽永。九月金秋,光耀复旦庆典年。
冬
是尾声,不是落幕。 是收梢,没有结束。
承办中国高校“挑战杯”赛事,召开“挑战杯”高峰论坛,布置“挑战杯”作品巡展,主持“挑战杯”学术研讨,举办“挑战杯”成果转让„„庆典年岁末依然如火如荼。
“挑战杯”关键语:“创新凝聚人才,挑战积聚力量。”
复旦凝聚着,复旦积聚着,为开启又一个百年辉煌,去引领另一番世纪风采! 特此公告
复旦大学 2004年12月31日 1.“春”与“夏”部分中与“桃李”意思一样的两个词语是:(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旦百年庆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3.复旦百年庆典“以学术为魂”,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安排的具体内容是:(4分) (1)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公告的标题充满着复旦对于百年庆典人才济济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B.公告的第一部分是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路来行文的。 C.“春夏秋冬”四季部分告示了校庆种种活动形式和各项内容安排。 D.“春夏秋冬”四季为结构新颖流畅,首尾呼应,且具有象征意义。 E.运用了大量的文言语体色彩的词语,使公告热情洋溢颇举感召力。
6
F.运用大量的排比、对偶、反复的修辞手法,使庆典场面精采纷呈。
5.请你为学校写一份举行高三毕业庆典的告示。(100字左右,不能出现中学的校名)(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 6题。(19分) 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最近三四年来,我观看了数百部美国的、欧洲的以及在美国影响下的日本、韩国、香港等地的科幻电影。在这数百部科幻电影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那就是——所有 这些电影中所幻想的未来世界,清一色都是暗淡而悲惨的。
早期的科幻小说,比如儒勒·凡尔纳在19世纪后期创作的那些作品,其中对于未来似乎还抱有信心;不过,被奉为科幻小说鼻祖的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年)中,就没有什么光明的未来。就是凡尔纳晚年的作品,也开始变得悲观起来,被认为“写作内容开始趋向阴暗”。而且,凡尔纳这种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心,很快就被另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所取代,人类的未来不再是美好的了。
在近几十年大量幻想未来世界的西方电影里,未来世界根本没有光明,总是蛮荒、黑暗、荒诞、虚幻、核灾难、大瘟疫„„在这些小说和电影中,未来世界常见的主题不外是资源耗竭、惊天浩劫、科学狂人、专制社会等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技术,也几乎清一色都不是绝对美好的——不是被科学狂人或坏人利用,就是其自身给人类带来灾祸。
而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我们以前创作的作品都是乐观想象未来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社会如何美好、我们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幻作品的任务似乎就是为读者或观众描绘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的美妙未来世界。 前两年有人作了一次问卷调查,中法青少年在有些问题上的答案大相径庭,很值得玩味。比如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如果你可以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选择去哪个时代旅行?”法国和中国青少年的答案统计如下:
我们这个时代 公元2300年 法老时代 中世纪 路易十四时 大唐盛世 法国 男 % 42 26 13 13 6 女 % 50 9 19 9 13 中国 男 % 女 % 6 41 13 6 2 34 22 7 35
34 „„ 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
对未来乐观的第一个原因是,在我们以前习惯的概念中,一直将科学想象成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愿意考虑它的负面价值或负面影响,也不愿意考虑它被滥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事实上,一个绝对美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被滥用的——无论怎样使用它都只会带来更多更美好的后果。由此产生的一个实际上未经仔 细推敲的推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越快越好。
7
我们又将科幻视为科普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让“小朋友们”喜闻乐见,所以使用了幻想的形式。科幻既然是科普的一部分,它当然必须为我们描绘一个因科学 技术发达而带来的美好的未来世界。 另一个原因,则是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强大影响。唯科学主义相信世间一切问题迟早都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这就必然引导到一个对人类前途的乐观主义信念。在这个信念支配下,人类社会只能越发展越光明。 对未来的悲观与后现代思潮
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味给科学技术歌功颂德只能流于浅薄庸俗,而悲观的态度和立场更有助于产生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虽然这确实是事实,但仅仅这样来解释西方科幻作品中普 遍的悲观是不够的。
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必须和西方近几十年流行的某些后现代思潮联系起来思考。 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生活,确实是依靠科学技术获得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加速度的——它正在发展得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就像一列特快列车,风驰电掣,而我们就乘坐在上面。刚开始,我们确实快活得如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但随后我们逐渐发现,对于这列列车的车速和行驶方向,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发言权了。我们既不知列车将驶向何方,也不知列车实际上是谁在操控,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列车正在越开越快。
此时,作为车上的一员,你想问:我们正在驶向何处?我们能不能慢一点啊?开得太快会不会出危险啊?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如果你被斥道:不要多问!你懂什么?反正是驶向幸福的天国!反正再快也是绝对安全的!到了这时,你的心情还能如同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吗?到了这时,你和被劫持还有什么两样呢?
科学越发达,有这种感受的人就会越多。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电影编剧、导演,这么多的小说作家,不约而同地要来写悲观作品的深层原因吧?
1.第二段“写作内容开始趋向阴暗”中的“阴暗”在文中指的是 。(2分 2.“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 ,文章认为有二:(2分)
⑴. ;⑵. 3.下列对“后现代思潮”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在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面前迷失了方向。 B.人类对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产生了厌恶情绪。
C.人类不能左右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而普遍产生悲观情绪。
D.人类好像被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劫持产生了慌乱的心理。
4.倒数第三段中说“我们确实快活得如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对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青年男女”,此句的表达作用是 。(3分) 5.根据文意,补出文中所列表格后面的一段说明文字。(5分)(要求:要有数据所反映的特征和结论两个方面的内容,语意连贯,100字左右。)
6.第四段中说“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明显不同”,对此,你是“忧”还是“喜”呢?请简要论述理由。(4分)
8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0分)
北大耶鲁校长的“巅峰”对话 (节选)
①陈伟鸿(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 ):在今天节目的一开始,我先带大家来认识两所高等学校。一所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著名的高等学府,它和哈佛大学齐名,但是似乎更侧重于人文一些,有人说它是美国现代政治人物诞生的摇篮。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所高校,这所高校已经有着一百零五年的历史了。在很多学子的心中它是一个圣殿,它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承载了许多改写历史的使命。那么刚刚我们所说的这两所大学,一所是西方的耶鲁大学,一所是东方的北京大学。接下来我们就请出我们今天对话的嘉宾:耶鲁大学的校长莱文先生和北京大学的校长许智宏先生。我们想知道在两位校长的心中,各自所在的大学是什么样的?
莱文:耶鲁大学有着闻名于世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提供给那些在学术方面取得杰出贡献的人。尤其是我认为广为人知的是耶鲁大学致力于培养杰出的领导者,多位美国总统,也包括最近的三届总统都毕业于耶鲁。不单如此,在每个领域都能看到这些领导者,商业、法律领域,新闻工作,娱乐、传媒业。同时耶鲁大学不单只为美国,也在为世界培养领导者。 许智宏:北京大学的历史比耶鲁短得多,所以我可以话短一点。北京大学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所大学,同时我想它也是一所最现代化的大学。北京大学追求的是: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②主持人:我们看到在两位校长面前摆了一个鱼缸,鱼在两位校长的手里。这三条鱼是还没有放归大海的三条鱼,是可以让我们好好培养的三条鱼。我们要请教两位校长的是,每一个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您认为最重要的三大任务究竟是什么?
许智宏:大学生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否则你就不要到大学里去学习,要学会怎么做学问。第二,你应该学会怎么做人,你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人品,基本的道德修养。第三点你必须有学会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学好以后,你一个人能不能有用,这取决于你对社会的贡献。你不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这个培养出来的人就是失败的。
莱文:首先,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对任何事情都提出质疑,不管是你从这个学校的老师,还是同学那里学到的,或者是你从书上读到的。我刚才提出了关于好奇心的问题,你应该愿意对你听的进行挑战。第二点是学习,虽然你应该先提问题,但是你需要学习读书,得到更多的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努力学习。最后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学会如何独立的思考。 ③主持人:假设你现在有两个这样的学生,一个总是不断地质疑,最后考试成绩拿了一个B。另一个就是在上课,基本上没有什么质疑,你说什么他就记下来,最后他拿了A。你怎么评价这两个学生?
莱文:第一个拿B的学生,他可能是在课堂上非常活跃地提问题。但拿A的学生,可能在脑袋里提出了很多问题。
许智宏:我应该向你学习。所以我总对我们北大每年的状元讲,你到大学里可不要再争第一了。争第一不代表你的能力,而大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你一个人的能力,各方面能力。但是我们目前的评判标准,从小学、中学到考大学甚至考研究生,都是以考试论英雄。这种局面不改变的话,会对我们培养很有创新能力的人,带来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力求试图来改变这种状况。
④主持人:莱文校长,我相信你也注意到了,许校长认为学生在学校时必须完成的三大任务,跟你列出来的三大任务有挺多不同的。
莱文:我觉得这之间没有矛盾。我强调的是学生的思考过程,他强调的是思考的目标。而且
9
我建议的方法对获取知识塑造自身品格,或是挑战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决定如何为社会做贡献都适用。我完全赞成他的价值观,如果他不完全赞同我的方法,我会很惊讶。
许智宏:我想补充一点,我也不认为我的标准跟莱文校长标准有本质上的差异。实际上你要做好学问,并不是书本上背了就行的,同样的,你必须对客观的很多东西有一种批判的精神。我想今天在座有很多北大学生。北大学生在全国高校中向来以批判的精神闻名,所以这个并不意味着我们跟要批判的一种精神相矛盾。 ⑤主持人:在新生的入学典礼上,当你们面对着新生的时候,你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许智宏:我们北大大概从我的前任的前任多少年来,校领导在新生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大概都会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为他们作为一个北大的学生而骄傲,希望他们离开北大以后,他们会为作为北大的学生而骄傲。
莱文:我刚出版了一本书,包括了我最近10年所做的最好的演讲,其中包括了我每年对大学新生的讲话。根据不同的文学,每个讲话都用了不同的比喻。基本上都传达了同样的信息,就是我在三条鲸鱼上写的:质疑一切,努力学习,独立思考。
⑥主持人:我们非常感谢莱文校长和许智宏校长来跟大家分享他们各自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大计,我们希望未来的北大、未来的耶鲁、未来的其他大学能够为我们的社会进步、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人。
1.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培养学生任务方面 是一致的。(2分) 2.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两位校长的对话,莱文校长在 方面求同;许智宏校长在 方面求同。(2分)
3.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两位校长开头和结尾的讲话,可以看出他们的个性特点:
莱文是 ;许智宏是 。(2分)
4.哪两次提问显示了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表现在哪里?(4分) (1)前一次是 (填序号),应变能力表现在 (2)后一次是 (填序号),应变能力表现在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巅峰”指的是两所学校于他们的国家来说,历史悠久,人文政治影响最大。
B.耶鲁大学闻名于世的奖学金是专门为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领导者准备的。 C.莱文校长认为考试成绩好的与差的学生相比应该更会思考。 D.许智宏校长认为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将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
E.许智宏校长和莱文校长关于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上的教育理念针锋相对。 F.主持人事前摆好的鱼缸是一处败笔,因为莱文校长想放进去三条鲸鱼。
6.比较许智宏校长和莱文校长在新生的入学典礼上的一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4分)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