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 ──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2021-12-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 ──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

比较为中心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 ??以《列仙传》与《神仙传》 之比较为中心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 以《列仙传》与《神仙传》子比较为中心 ——(英文):

From Immortal Arts to Celestial Daoism——A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between Liexianzhuan and Shenxianzhuan作 者:申淑玉指导教师: 何建明 教授2008 年 5 月 14 日 论文题目:

(中文)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

——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外文)From Immortal Arts to Celestial Daoism —— A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iexianzhuan and Shenxianzhuan 所在院、系、所 : 哲学院宗教学系专专业、名、称 : 宗教学

指专导专教专师姓专名、职专称 :何建明 教授

论文主题词: 《列仙传》 ; 《神仙传》 ;神仙道术;神仙道教学专习专期专限 :2006年 9月至 2008 年7 月论文提交时间: 2008年 5月 14日2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 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 申淑玉日期:2008 年 5月 10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 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

签名:申淑玉 导师签名:何建明 日期:2008年 5 月 12日1 摘 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都重视人生,渴求长寿,企望不死。在这种渴望的促 使下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不死传说和长寿修养之方,神仙传记集《列仙传》就

是对

此的一个很好总结。《列仙传》作于东汉,它总共收集整理了从上古到东汉的 七

十位仙人的传记,每篇传记都集中描述一个仙人的长生成仙经历。在《列仙 传》

的启发下,东晋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也作了一部神仙传记集——《神 仙传》。

《神仙传》与《列仙传》形式基本相同,但是内容上却相对丰富了很多。葛洪是

一位道教学者,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道教,启迪后学,所以文中对神仙思想、

神仙道术做了很多专门的论述。本文将采用文献学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从两个

仙传文本中看神仙道教在两汉与魏晋之间的发展,发现神仙道术的成熟与神仙道

教思想体系的建设,为早期道教历史和思想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具体来讲,从《列仙传》到《神仙传》我们看到的是道教从神仙观念、神仙 道术到神仙道教的一个发展历程。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理论的发 展完善。《列仙传》篇幅短小,理论论述较少。而《神仙传》旨在传道解惑,所 以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从宇宙观,到神仙实存,再到神仙可学,步步论证,无一 不具;第二,神仙道术的丰富和发展。《列仙传》中道术比较简单,多为草木药 的服食。到了《神仙传》,导引、行气等《列仙传》中较少尝试的道术都受到了

很大的重视。气禁,五行等一些《列仙传》中没有的道术也被大加推崇。此外, 由于葛洪是炼丹家,所以在他看来能够服后立便登天的只有金丹大药。金丹 大药

的炼制和服食是对神仙道术的很大发展;第三,宗教外在因素——戒律守则的突 显。按照吕大吉的观点来看,要称得上是一种宗教,一般应该具备两大类内在和 外在。宗教的内在要素包括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宗教的外在要素则指的是宗教

行为和宗教组织制度。宗教的观念和体验早在《列仙传》中就体现的很明显了。

道教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宗教,宗教行为从不缺少。唯有宗教的组织制度层面上的

要求直到《神仙传》产生后才达到。 《神仙传》强调的是“学而至仙”,拜师学习

的过程必不可少。因为道教中的真道从不轻易传授,所以只有学道者在学道求仙

的过程中做到志心向道、无欲无求;勤求广闻、辛苦不懈;尊师重道、恭敬侍奉; 慈心于物、积善立功,才有可能能得到老师的亲传。道教的各种戒律守则由此得

以建立,并传授流传下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列仙传》到《神仙传》,神仙信仰在理论建设 和具体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朴素、散乱的神仙观念、神仙道术昀终发展 为了

系统、完善的神仙道教。《神仙传》所产生的神仙道教,为道教的发展开辟了 道

路。以后的很多道派正是沿着葛洪的足迹不断发展延续下去的。关键词:《列 仙传》;《神仙传》;神仙道术;神仙道教2 Abstract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ed the people’s life, and always hope themselves to

be longevity. To acheive this, many techniques and recipt for immortality were

produced. Liexianzhuan is a collection of tales of immortals. Liexianzhuan, compiled

during Eastern Han Dynasty, is a collection of biographies of more than 70 immortalsEvery biography of the immortal has a tale on the immortal how to become a

immortal. In the light of Liexianzhuan, Gehong, theoretician of Taoism in eastern Jin

dynasty, composed another collection of biographies of immortals, namly

Shenxianzhuan. Both of the two collection biographies have similar form,

nevertheless the contents of these two texts are fai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Liexianzhuan all the tales are very short and simple, and the descriptions of immortal

techniques are very brief. But it is not the case in Shenxianzhuan. Because the writer

Gehong avoided those shortcomings, he not only described all kinds of arts of

immortal clearly, but also expatiated a lot about their

principlesComparing with Liexianzhuan, Taoist thoughts in Shenxianzhuan are much more

matur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The first One is detail theory of immortal-learning

is given. The theory there are three parts: the theory of universe, the theory of

immortal’s real existence, the theory of immortal- learning. The second one is in

Shenxianzhuan immortal arts are very diversiform. The third one is the prominence of

commandments, which is thought as religion’s extrinsic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famous scholar Lvdaji ’s opinion, a religion must have two kinds of elements: internal

elements and external elements. The internal elements are religious idea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Both of them have been possessed in Liexianzhuan. The external elements

are religious behavior and religious institution. Religious behavior is had in

Lixianzhuan. But, religious institution not emerged until Shenxianzhuan was writtenShenxianzhuan emphasizes to learn to become immortal. So the course of learning

from teacher is necessary. In this course many rules were set down by the teacherBecause teachers only teach the right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love Tao, learn hard,

respect teachers, be nice to the people in order to get the teachers’ appreciationOne word, from Liexianzhuan to Shenxianzhuan , the simple , immethodical

views of immortal and immortal arts evolve into systematic Celestial Taoism. The

Celestial Taoism, created by Shenxianzhuan, opened up a new way for the TaoismSubsequent sects of Taoism just developed along by Gehong’s

trackKeywords: Liexianzhuan;Shenxianzhuan;Immortal arts;Celestial Taoism3目 录

绪 论..1

0.1前人研究成果.1 0.2本人研究目的.3

0.3《列仙传》之前的神仙观念和神仙道术4 第1章 版本内容介绍.7 1.1《列仙传》版本及内容介绍.7 1.1.1版本特点..7 1.1.2《列仙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8 1.1.3内容影响..9 1.2《神仙传》版本及内容介绍11 1.2.1作者及成书年代.11 1.2.2版本特点.11 1.2.3内容影响.12

第2章《列仙传》??神仙道术的代表作.14 2.1仙人的身份地位.14 2.2养生(得道)方法..16 2.3修炼成果.19 2.4小结..19

第3章《神仙传》??神仙道教的代表作.21 3.1修仙理论.21 3.2道书仙经.25

3.3修仙守则(组织制度).28 3.4小结..29

第4章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列仙传》与《神仙传》的比较31 4.1对“长生”的看法..31 4.2修仙者的身份33 4.3炼养修仙的方法.36 4.4小结..41 结 论.43 参考文献..45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绪 论

《列仙传》是一部作于东汉的神仙传记集,其中收集整理了上古到东汉的 七十位仙人的神仙传记。它其中的人物传记都是以其长生成仙的神话传说为主 要内容的。 《神仙传》是东晋葛洪在《列仙传》的启发下而作的,其中的人物传

记也是以长生成仙的神话传说为重要内容的。不同的是葛洪是道教学者,他写 作此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道教、启迪后学,所以书中在神仙思想和神仙道 术方面有很多的集中论述。神话故事一般都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有着 很强的民众基础。因此也昀能反应出人们 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以及理想愿

望。 《列仙传》和《神仙传》就是那些产生流传于民间的故事的文字记载,其在

文学史上被称为是小说的萌芽。这种崭新的文体的产生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 式的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是本文要关注的内容。本文真正关心的是在这种形式 下的思想内容。从内容上看,这些神话故事讲的是人类的长生不死,飞行幻化

的具体实例,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它们是在宣扬道教的神仙信仰。本 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对此二书中的神仙观念、神仙道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其发展变化,并且进一步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找出这一变化的具体原因, 以此揭示出道教在其萌芽产生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很好的 研究,一方面能帮助我们了解早期道教的产生过程,增加对于道教的发展历程 的了解;另外一方面也让我们对道教产生时的的社会政治状况、文化环境,有 一个全面的认识,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理解。 0.1前人研究成果

《列仙传》和《神仙传》是我国古代昀具 代表性的神仙传记,对它们的专 门研究很多,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就国内的前人研究成果来讲,一是考 1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证。学者对于《列仙传》和《神仙传》的考证着手很早,唐朝梁肃曾经写过《神

仙传论》,专门表达自己对《神仙传》的看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

书提要辨证》就前人关于二传的作者、版本、成书年代的考证成果做了总结, 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此外,当代的道藏研究领域开拓者陈国符 先生在其《道藏源流考》中,也对二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进行了考证。二是校 补。很多研究者都致力于将二传的各种版本进行对比校证,力求还原作品的真 实原貌。具体包括:王照圆的《列仙传校正》、胡?的《列仙传校伪》、董金? 的《列仙传补校》、王叔岷的《列仙传校笺》,丘鹤亭的《神仙传今译 列仙传今

译》。国内的当今研究成果成果方面,一是对其文学性的研究,这方面成果很多。

如:黄景春的《中国古代小说仙道人物研究》、孙昌武的《诗苑仙踪---诗歌与 神仙信仰》、詹石窗的《道教文学史》、孙昌武的《作为文学的创作??从〈神 仙传〉到〈列仙传〉 》等都把二传看作是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作品,侧重于讨 论二

传在文学史上对文体,叙事方法,及题材的开创意义及影响。二,二传中传达 出来的神仙思想,神仙观念也是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之一,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 闻一多的《神仙考》、陈开科的载于云梦学刊的《中国古代神仙思想的发端》、

韩宏韬的载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的《论〈诗经〉中神仙萌芽的因素》 、田桂民的

载于南开大学学报的《早期神仙信仰的形成与演化》、吴天明的载于海南大学学

报的《神仙思想的起源和变迁》、杨英的载于《道教研究》的《神仙家渊源考》

等等,其中闻一多先生的《神仙考》观点很独特。在文章中闻一多先生系统分 析了中国古代神仙思想的形成演化过程,尤其是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考察, 对神仙观念的发源地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山东半岛的齐人是从西方迁移来的 羌族及其后裔,神仙观念正是他们从西方带过来的,今天的新疆,甘肃一带才 是神仙观念的真正发祥地。此外,文章还集中考察了成仙的各种修炼方法及其 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之间的关系。资料丰富,论证充分,说服力强,非常值得借 鉴。另外,顾颉刚也在其《 〈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 的融

合》中对通过对《山海经》、《庄子》、《楚辞》的仔细分析,认为齐地的神仙观

念“可以说西方的昆仑说传到了东方,东方人就撷取了这个中心意义,加上了 1

地理环境,创造出这一套说法”。 1

李晟对此有异议。他认为,“昆仑”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而非现实的地名。昆仑成为一座具有地理山

脉的名称,是汉代以后的事情。在古代匈奴语中“昆仑”是“天”的意思。古代信奉萨满教的民族和部

2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国外的研究中日本做得较为深入。?泽正?的「『列仙?』と『神仙?』に ついて——曾?の『??』をとして」、福井康顺的《神仙传考》、 《神仙传续考》、

《葛氏道的研究》等、以及小南一郎的「神仙传の复元」等都针对《列仙传》 或《神仙传》的版本、内容及其演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考证。其中福井康顺 在对《神仙传》的各个历史时代的版本进行了一一对比考察后,发现无论唐代 还是元代, 《神仙传》的内容都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内容不一样,现在看到的 版本

很可能是明代的版本。此外,陈仲奇「道教神仙说の成立につぃて」 、大?忍? 「抱朴子における神仙思想の性格」、小南一郎的《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

等文章还针对二传中的神仙观念、神仙道术的发展及影响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

探讨。所有的这些研究成果都对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大的参考和借鉴。 0.2本人研究目的

纵观国内的当代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很多研究者都把目光集中在作者、版 本、神仙观念等较为细碎的方面,很少把其放在整个道教发展历程中来考察。 鉴于此,本文把二传放在道教产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力图从神仙观念和神仙 道术两方面来剖析二传在道教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作用和影响。 具体行文中,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历史的、比较的研究 方法进行分析论述,力求达到预期目标。

本文具体内容分为四部分:首先, 《列仙传》、 《神仙传》成书年代距今久远, 在历史的辗转流传中屡经删改,原貌早已不在。故而在文章第一部分我们要对 二书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及前辈学者们的相关论述及考证进行一个概括 的

介绍。其次,第二部分文章将针对《列仙传》进行研究。 《列仙传》的人物传记

都是以其长生成仙的经历为主要内容,能够突出反映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神仙思 想,以及他们所掌握的神仙道术。这部分要着力探讨的就是这种思想和道术具 体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它们对道教的产生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再次,第三部分 我将针对《神仙传》进行研究。《神仙传》作于东晋,出自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落都拥有自己的联系天地的宇宙山,这些民族都有可能将他们的宇宙山称作“昆仑山”。具体内容参见《宗

教研究》2001年 01期,《论神仙思想的起源地》一文。3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炼丹家葛洪之手。在形式上葛洪是仿照了《列仙传》 ,但是比较起来,内容方面

却比《列仙传》丰富很多。重要的是,葛洪作文旨在宣传道教,所以他在文中 对神仙观念、神仙道术做了很多特别的论述。这部分就将对此进行专门的分析。

昀后,第四部分我将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 ,将《列仙传》和《神仙传》放在一 起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神仙思想、神仙道术有何变化,为何产生这种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是怎样说明道教的发展的。按照以上的步骤进行分析论述,昀 终

将会发现: 《列仙传》中散乱的神仙思想,到了《神仙传》中变成了系统的神仙

道教思想;简单的神仙道术到了《神仙传》中变成了了丰富的道教实践。 道教在以后当然仍有新的发展变化,但是它的基本特色和精华部分正是在 这个过程中确立的。因此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和理解应该是整个道教研究中非常 重要的部分。

0.3《列仙传》之前的神仙观念和神仙道术《列仙传》和《神仙传》作为我国古代昀具代表性的神仙传记,一方面其

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为了道教神仙故事提供了主要来源,另外一方面昀为重要 的是,它其中有关仙人们的成仙方法成为了后来的道教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仙,本作?, 《说文》云, “ ,升高也。 即?字, ” 《释名》云: “老而不死曰

仙。仙,迁也,迁入山也。 ”仙的主要特征就是能够长生不死,能升天。人能不 死,能升天,则与神仙一样,所以仙又曰:“神仙”。追求长寿,向往不死,古 而有之。据闻一多的《神仙考》,早期的铜器铭文上除了有一套表示虔敬态度的

成语外,还有祈眉寿的嘏辞。这表明,早期人们追求的是正死,即免于夭折。

《诗》

曰“令终”,五福之五曰“考终寿”。春秋战国时候,人们提出了“难老”,“毋

死”的要求:

?眉寿,?命,难老(齐 盘 );用?眉寿,?命,难老(《齐叔夷?》); 齐侯(景公)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饮酒乐,公曰: “古而无死,其 乐若何?”(昭二十年《左传》)4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用?寿老毋死。(齐 ?)

《山海经》中有一些关于“神人”、 “不死之国”的记载: “羽民国在其东南,

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有神人二八,连臂, 2

为帝司夜于此野。” 此外,类似于这种思想在《庄子》、《楚辞》、《列子》等作

品中也有体现。

按照一般的说法认为, “难老”、 “毋死”的观念都产生于齐地(上面的引文 正是关于齐国的文献)。因为齐地临海,海上岛屿及蜃气是神仙观念产生的来源。

但是,闻一多认为: “春秋时的不死观念不曾直接产生战国时的神仙说,齐国也 3

并非神仙的发祥地。” 他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齐国人民昀早自 夷地迁来的,本为西方的羌族,所以“神仙思想是从西方来的,他只是流寓在 4

齐地因而在那里长大的„„。”很可能齐国人的不死观念是当初从西方带来的, 与海无关,山??昆仑山才是他的归宿。而战国初年,燕齐一带出现的神仙传 说实际上是“西方思想第二次回访中国”。因此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金人,“皆夷

5 狄服”。

《列仙传》、《神仙传》的神仙思想正是在这种追求寿老,企望不死的环境 下形成的。关于修仙方法,两部作品中记载了很多,其实在此之前也间或有出 现过。在《战国策 楚册》中有“向荆王献不死之药”之言,说明那时已经在知 道通过服食来寻求长生了。 《大戴礼记 易本命》言: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

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这是认为服气令人长寿,辟谷 令人不死。 《楚辞 远游》中同样提到了服气: “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兮含

朝露。保神明之清澈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庄子 刻意》中讲到了导引:“吹

?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 者之所好也。 ”如此者还有很多,但是都是只言片语,间或提及,没有专门讨论。

直到《列仙传》出现后,众多成仙方法才被集中到一起加以描述。 《神仙传》是

在《列仙传》的借鉴下,与《抱朴子内篇》一同,在哲学理论,神仙观念,以 及修道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证和整理,使得神仙观念、神仙道术有了理论支撑, 2

袁珂,《山海经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 3

闻一多,《神仙考》,《神话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12月,第 131页。 4

同上,第136 页 5

在神仙观念的发源地的问题上顾颉刚先生也持这种观点,但是李晟则对闻一多先生和顾颉刚先生的观点

存有异议。详见注释2。5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并且由此生发出了一些修习过程中所必需遵从的戒律和守则。从而使得神仙观 念、神仙道术蜕变成了一种结构完整、理论完善的神仙道教。 6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第1 章 版本内容介绍 1.1《列仙传》版本及内容介绍 1.1.1版本特点

《列仙传》二卷,现收于《道藏》、 《四库全书》、 《说郛》中。 《艺文类聚》、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等均引录传文。 《云笈七签》卷 108收录此传,自赤

松子到玄俗,仅有 48人,是其节选本。现在看到的道藏本从赤松子到玄俗总共 70人。《四库全书》子部到家类中收录的版本也是如此。《说郛》卷四十三收录

的《列仙传》,人数与道藏本一样,都是 70 人。每人一条,仅列人名、籍贯及

其擅长之法术,并未全载内容。另外内容上,道藏本之“女丸”在《说郛》中 作“女儿” ,应该是传抄刊印之误。人物顺序方面也有小小的不同。但总体上讲

二者出入不大。 《说郛》中的《列仙传》篇前还有一篇序文,讲述刘向作此文的

前因后果。道藏本和四库本均没有。余嘉锡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辩证》中认 为此序出自伪者之手。清人王照园认为此序和赞都是晋人郭元祖所作。原因是 《隋书?经籍志》中数目中有“列仙赞序一卷郭元祖撰”。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版本中人数都是只有 70 人,但是,《抱朴子内篇?论仙 卷》言: “刘向博学,则究微极妙,经深涉远,思理则清澄真伪,研核有无,其 所撰《列仙传》,仙人七十有余。” 《神仙传序》称“昔秦大夫阮仓,所记有数百

人,刘向所撰,又七十一人。 ” 《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列仙传》中语:“历

观百家之中,以相检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经。故撰得七 十人。可以多闻博识遐览焉。”此处“七十”后可能脱去“二”,本应为“七 十二人”。后人可能觉得刘向在世的时侯不可能有佛经,因此这几句话在现在 看到的版本中都被删除了。但是正是删去的这几句话中说明了《列仙传》的确 切人数。另外还有李石的《续博物志》中也称“七十二人。”《神仙传》序中 7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列举《列仙传》中30人,唯独“子辔”不知是何人,在现在的《列仙传》中也 未见记载。葛洪既然与其它二十九人一并列出,可以推断他在当时看到的版本 中应该有“子辔”这一人物。另外,据《史记》之《老子传集解》所引,当有

老莱子, 《太平广记》中的赵廓,汉高后,后汉章帝,都标明出自《列仙传》, 《太

平御览》的西王母也说是出自《列仙传》。王照圆根据《史记?封禅书?索引》 补“羡门”一人,又根据《艺文类聚》的引文补“刘安”一人。但是据王叔岷 的考证, 《艺文类聚》中刘安传的内容语句全似《神仙传》中之刘安内容,因此,

很可能将“神仙传”误作为“列仙传”。《神仙传》中的马鸣生也在多处被误引

6

为出自“列仙传”。 总之, 《列仙传》的七十二人到底是哪七十二人,现在尚无

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看到的版本绝非其原初版本。 1.1.2《列仙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列仙传》二卷的作者,旧题汉光禄大夫刘向。郑樵《通志-艺文略》道家类 著录“《列仙传》十卷,葛洪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陈 国符《道藏源流考》

皆谓郑樵著录有误。史书《隋书?经籍志》著录“《列仙传赞》三卷,刘向撰, ?续,孙绰赞。《列仙传》二卷,刘向撰,晋郭元祖赞。”并言:“刘向点较经 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但《汉书?艺文志》言刘向所序六十七篇, 未言《列仙传》之名。《隋书?史部杂传类》解释为“皆因其志向,率尔而作, 不在正史。”此外《神仙传序》也称:“秦大夫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 撰,

又七十余人。”《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云:“刘向博学„„其所撰《列仙 传》,仙人七十有余。”《说郛》第七册,卷四十三之《列仙传》也题为“刘向

撰”:“列仙传者,汉光禄大夫刘向所撰”,“(刘向)辑上古以来,三代,秦 汉,博采诸家言神仙事者,约载其人,集斯传焉。”这种说法与《隋书?经籍志》 一致。然而后来对于作者为刘向却认同乏人。具体为谁所作,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列仙传》:非刘向所作,“或魏晋间方士为之,

托名为向” 。依据有三:一,陈振孙《书录题解》谓“不类西汉文字,必非向撰。

二,黄伯思《东观馀论》亦谓是书非向笔。三, 《汉书?艺文志》列刘向所序六 十七篇,无《列仙传》之名。黄伯思认为《列仙传》行文叙述上“事详语约, 6

见王叔岷,《列仙传校笺序》,《列仙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6月,第3页。8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词旨明润,疑东京人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 《汉书》没有记载肯定在

汉之前没有, 《隋书》有载,则出于梁前,又葛洪在晋代却看到此书,因此此书 应该出于梁代之前。从内容上来看,一,《汉志》所录,根据的是《七略》, 总

赞中引用的《孝经援神契》,在《汉志》并没有记载;二, 《列仙传 涓子》中称

其作《琴心》三篇,与《汉志?涓子》十三篇不合; 《列仙传?老子传》称作《道

德经》上下二篇,与《汉志》但称《老子》亦不合。根据这些不符之处, 《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得出结论:“或魏、晋间方士为之,托名於向耶”。

余嘉锡基本认同对于《四库总目》的“梁前伪作”的结论。他在其《四库 提要辩证》中还有进一步的考证。由于《隋书?经籍志》注中言: “梁有某书亡”,

他推断《列仙传》可能正在亡书之列,认为其应该是梁时所作,并进一步推测 说《说郛》本中的序可能是出自伪者之手。他的结论是: “盖明帝以后,顺帝以

前人所作也。 ”其具体依据有三:一,根据《列仙传?东方朔》中所讲,朔“至 宣帝初,弃郎以避乱世” , “后见于会稽” 。而宣帝初并非乱世,且刘向生于汉昭

帝元凤中,如果宣帝时东方朔在会稽的话,那么刘向与他正好是同时代的人, 何来“后世传闻”一说?二,《列仙传?勾翼夫人》中讲“昭帝即位,更葬之。 棺内但有丝履,故名其宫曰钩翼。后避讳,改为弋”。但是在《汉书?外戚传》 中很明显地写道“拳夫人” “居勾弋宫”并无死后命名避讳之事。三,杨守敬《日

本访书志》卷六认为现在的《列仙传赞》中少了一部分,并云:“《世说新语?文

学篇》注引《列仙传》:‘历观百家之中,以相检验,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 七十四人已在佛经。故撰得七十人(七十后脱去“二”)。可以多闻博识遐览 焉。’各本皆脱此序。”如是刘向所作,不可能有“七十四人已在佛经”之语。

因为刘向生活的年代不可能有佛经。又《列仙传?文宾》中言“文宾者,太邱 乡人也。”《列仙传?木羽》:“木羽者,钜鹿南和平乡人也。”太邱,钜鹿 都是后汉的改称。 《列仙传?商丘子胥》: “商丘子胥者,高邑人也”。 《后汉?郡

国志》:“常山国高邑,故?,光武更名高邑之名。”综上,我们认为《列仙传》 作于“汉明帝以后,顺帝以前”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说法。 1.1.3内容影响

《列仙传》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神仙传记集,也是我国昀早且较有 9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系统的叙述神仙事迹的著作。书中所载人物事迹不仅成为昀为人津津乐道的传 说故事,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了道教徒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成为道教神谱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宣扬道教神仙信仰的著作。此外,这种 以个人传记的形式来宣传神仙思想的方式给后世的道教宣传者们提供了新 的模

式。在形式上, 《列仙传》中除江妃二女二人一传外,每人一传,每传一人。总 共上下两卷,辑录 70人。东晋的葛洪的《神仙传》就是仿照这种形式而作的。 它与葛洪的另一重要著作《抱朴子内篇》一同宣扬了神仙道教主张,创立了神 仙道教。此后,神仙传记开始更是大量涌现。如《洞仙传》、《续仙传》、《疑仙

传》、《三洞群仙录》等等都是沿着《列仙传》开创的仙传集的模式创作的。这

些仙传的大量出现,大大丰富了道教道书的种类,成为道教道书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因此“记传类”才能在“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书分类 中独占其一。

另外,形式上《列仙传》叙事模式严格,故事情节完整,被普遍认为是小 7

说的源头。因此它在文学史上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沿着《列仙传》开辟

的道路,《博物志》、《搜神记》、《世说新语》等一批志怪志人小说在六朝 大量产生。文学史上第一个小说创作的高潮由此形成。在内容上,《列仙传》 故事奇特,情节生动,大大开阔了人们的想象空间。这些广泛流传的神仙故事, 不仅为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提供了消遣谈资,更为后世文人墨客们广泛引 用,成为诗词歌赋等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即使是在当代颇受欢迎的武侠小说, 在塑造人物时都要吸取这些神仙故事的幻化元素。由此可见《列仙传》在文学 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7

文学大师鲁迅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神话发展为传说,传说形成神仙传记。《列仙传》就是这样形成的。

他还说,所谓的汉代小说《神异经》、 《十洲记》、 《汉武故事》、 《汉武内传》、 《洞冥记》、 《西京杂记》都

是“后人假造的”,“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是真的。晋的葛洪又作《神仙传》,唐宋又多,于后

来的思想及小说很有影响。”见《中国小说史略》之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73年,第 273页。10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1.2《神仙传》版本及内容介绍 1.2.1作者及成书年代

《神仙传》十卷,葛洪撰。《神仙传 序》中叙述了此书的写作原委??刘

向《列仙传》的简单粗糙及弟子之多次请问: “刘向所述,殊甚简要,美事不举。”

又“弟子滕升问曰, ‘先生曰神仙可得不死,可学古之神仙者,岂有其人乎?’”

于是“今复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所说,耆儒所论, 以为十卷,以传知真识远之士,其系俗之徒思不经微者,亦不强以示之矣。 ”关 于成书年代,《抱朴子外篇?自叙》称此书撰成于东晋初,曰:“至建武中乃定 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卷„„又撰俗所不列者,为《神仙传》十卷。 ”

建武年间是公元317到318年,“建武中”就应该是公元317年。 1.2.2版本特点

《道藏》未收《神仙传》。今存《四库全书》、 《说郛》、 《广汉魏丛书》、 《道

藏精华录》中,诸本《神仙传》皆为十卷。 《云笈七签》和《太平广记》中有节

录。现在可以看到的版本都是84人,除容成公、彭祖两人与《列仙传》重复外, 其他在《列仙传》中均未记载。

《说郛》中的《神仙传》与其中《列仙传》一样,故事内容也只是索引形 式,一人一条,只列人名、事迹及道术,总共84条。但是,库本(《四库全书》 的版本)中的“华子期”、 “巫炎”、 “河上公”三人, 《说郛》中均未载,而《说

郛》中有三条在库本中没有撰述: “中黄子善房中之术”、 “许由巢父服箕山石流

黄丹,今在中岳山中” 、 “石阳服三黄得仙”。此外还有几处人物顺序、人物名称

8

小有差别 。《云笈七签》节选此书,仅录二十一人,且所收蔡经、黄卢子,为 《四库全书》本所无。但是蔡经的内容明显截录自库本的《神仙传 王远》中。

另外,《云笈七签》中的“张道陵”“淮南王”内容也与库本不同。《云笈七签》

8

郛本与库本之顺序不同:一,孙博与刘政顺序相反;二,茅君与张道陵顺序相反;三,严青与帛和顺序

相反。名称小异:一,皇初平郛本作“黄初平” ;二,孔元郛本作“孔元方” ;三,倩平吉郛本作“清平

吉”。11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都是注重的是求师学道。 “张道陵”的故事中主要叙述的是“七试弟子”的故事。

“淮南王”的故事主要叙述的是“八公传道”的故事。 《太平广记》中有 59人,

其中老子、李仲甫、刘凭、李常在、孔安国、苏仙公、成仙公、郭璞、尹思、 太真夫人、麻姑在库本中没有。 《广汉魏 丛书》抄合《太平广记》所引,增为九

十二人。《道藏精华录》除全收《广汉魏丛书》之九十二人外,又增入华子期、

卢敖若士(卢敖若士当为二人,王松年《仙苑编珠》即为 二人各列一传)共九 十五人。 《文苑英华》卷七百三十九梁肃《神仙传论》云: “余尝览葛洪所记《神

仙传》,凡一百九十人,予所尚者,惟柱史、广成二人而已。”人数又与现在版 本不同。因此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辩证》中言: “疑葛洪之原书已亡,今本皆出

于后人所掇拾。”。

学术界一般认为,葛洪的《神仙传》在历史的流传过程中,被不断地删改 增添过,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神仙传》已经不是葛洪当时所作的原版。 《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其收录的《神仙传》是明人毛晋所刊。日本学者福井 康顺也认为,现在看到的版本绝对不是葛洪的原版。也与唐时、元时的版本不 9

同,现在的版本很可能是出自明代。小南一郎也认为现在我们看到的《神仙传》

10

不能看作与《抱朴子》出于同一人之手。1.2.3内容影响《神仙传》中故事 众多,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生动。叙

事技巧也比《列仙传》胜出一筹。他在讲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奇特故事的同时, 更是对神仙的神通广大做了大加描述,从而说明了他的“神化可得,不死可学” 的神仙思想。这是道教信仰与小说形式的结合,也是道教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

葛洪正是通过这些奇特的故事来宣扬了道教的神术。在葛洪看来在广褒的环宇 中,虽然神仙幽隐,与世异流,但却是无所不在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神

仙传》作于《抱朴子内篇》成书之后,两者同样是讲“神仙实存,仙道可学” 的,但是前者注重的是理论,后者注重的具体实践,后者正是在前者的基础和 铺垫之下完成的,一个个的人物成仙经验正是对《抱朴子内篇》理论的践行。 9

见福井康顺,《神仙传》,明德出版社,1983年 10

见小南一郎著,孙昌武译,《中国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6月,第 245页12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二者在内容上相互支撑、相互弥补共同建立了葛氏的神仙道教。

就影响意义来讲, 《神仙传》总共记录仙人八十四位,除去两人与《列仙传》 重复外,其余八十二人都是新添内容。因此它的出现又一次都大大丰富了道 教

的神仙谱系。与《列仙传》不同的是, 《神仙传》除了单纯的叙事外,理论论述

也相当充分。如行气、导引、房中、辟谷、服食等养生方法,书中从作用原理 到具体操作都有明确的介绍,这一方面大大方便了修道者具体的操作,另一方 面也大大丰富了道教实践的具体内容。另外, 《神仙传》与《列仙传》的鲜明区

别之一就是对金丹大药的重视。由于合炼金丹需要多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反应才能获得。关于条件火候的掌握很具有技术性,葛洪的具体冶炼经验为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正因为这个原因, 道教也被认为是很“科学”的宗教。李约瑟说,道教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重

要特点, “对中国科学史有头等重要性”,甚至认为, “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

11

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教”。11

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年, 第 175 ?176 页。13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第2章《列仙传》??神仙道术的代表作

《列仙传》是我国昀早且较有系统的叙述 神仙事迹的著作。它其中记载了 从赤松子(神农时雨师)至玄俗(西汉成帝时仙人)七十一位仙家事迹,以传 记的形式对此前的神仙修炼方法和神仙道术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总结。具体传 12

记体例,仿照的是《列女传》 ,先为仙人作传记,每篇传记后又附上四言赞语, 篇末还有一篇总赞。《列仙传》的具体归属,有人认为属于志怪小说,也有人 13

认为属于杂史杂传 。后来,《道藏》也把它收录进来,使它变成了重要的道书 道经。这是因为它的内容对道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的仙人故事,成为了 后世道教的主要神话故事,那些神仙们的得道方法和修炼途径,也被后来的对 道教完全吸收,成为昀基本的神仙炼养方 法。因此我们仔细分析《列仙传》, 就能够看出道教在萌芽阶段的思想和特征。 2.1仙人的身份地位

列仙传中人物的身份职业非常广泛,既有达官贵人,如黄帝后妃,又有下 人门客,如宫女,舍人;既有高官大族,如朝廷命官大夫,侍郎,又有低级官 吏,如关令等;既有手工业者如陶工,木匠,卖草鞋的,磨镜子的,又有小业

主如酒家妇人。既有农夫野人,如养蚕者,养鸡者,又有隐士仙人道士。从《列 仙传》的人物组成来看,好象身份职业与成仙得道并无直接关系。三教九流只 要碰对机缘皆可得道。 12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西汉刘向所作。全书分七卷: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

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共记叙了 105 名妇女的故事。其中的很多故事流传至今,影响甚大。如“孟

母三迁”等。 13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言:“《旧唐书?艺文志》,把那种志怪的书,并不放在小说里,而归

入历史的传记一类,直到宋欧阳修才把它归到小说里。”14

从神仙道术到神仙道教——以《列仙传》与《神仙传》之比较为中心 首先是为官者。包括皇亲国戚 3人在内的话,总共有 17人:王子乔??周 灵王太子,萧史??后成为驸马爷,勾翼夫人??帝妃;高级官吏 6人:谷春 ??郎、东方朔??书师,郎、彭祖??大夫、方回??闾士、马丹??大夫, 14

范蠡??大夫;下级官吏 8人:宁封子??陶正、鹿皮公 ??府小吏木工、邛 疏??封史、赤须子??主鱼吏、老子??柱下史、关令尹??关令、仇生? ?木正、赤斧??神祠主薄。官位地位从高到低是 3人、6人、8人。这个数 字

比例正好与整个人群的数量比是想适应的。高级官吏的总人数比较少,修道的 人也比较少,下级官吏的总人数比较多,修道的人数也比较多。也就是说从修

道人数上完全看不出地位身份的影响。其次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从业者,包括手 工业者,贩夫走卒即小商品生产经营者,农业从事者等。具体来讲,马师黄? ?马医、师门??龙师、赤将子舆??木工,卖草绳、文宾??卖草鞋者、啸 父??修鞋匠、负局先生??磨镜者、陶安公??陶冶师、葛由??卖木羊、 15

寇先(生) ??钓鱼(或卖)、酒客??酒家人、女丸??沽酒妇人、朱仲? 16

?贩珠者、服闾??卖珠玉者、园客??养蚕、祝鸡翁 ??养鸡、养鱼、阴生 ??乞丐、毛女??流亡宫女、商丘子胥??放猪、邗子??放狗者、木羽? ?助产婆之子、幼伯子??门客、 琴高??门客共 22人,占到总人数的百分 之三十多。剩下的人有采药卖药者 8人,卜师、隐士、道士(道人)、神人 11 人。如果将二者归在一个种属里面的话,总人数是 19人,接近于普通从业者的 数量。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很多普通人之所以得道都是因为在关键时候得到了道 17

人或神仙的指点:主柱??与道士上山采丹砂;?父 ??仙人常止其家,教其 服食;山图??道士教令服食;毛女??道士教其服食;服闾??受三仙人指 点;呼子先??仙人迎去;朱璜??道士阮丘治其病,予道书,遂长生;女丸 ??遇仙人得素书;邗子??放犬,遇仙洞;木羽??母夜梦大冠赤帻者告其 儿将为神仙。这种情况《列仙传》中共有十个,这样加起来就是 29个。普通人

是社会的大多数,它们在《列仙传》中占到三分之一很容易理解,但是卜师, 道人们在社会中非常小的一个群体,可是它们的数量竟然占到五分之二,而且

14

签本作“鹿皮翁”。

15

签本作“寇先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