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台湾百科 军事 台军特点

2021-10-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台湾百科-军事-台军体制

台湾军队建设的特点

几十年来,台军经过不断整编,其结构与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与台湾当局的政治、军事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纵观台军发展历程,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 推行精兵政策,由实战型向威慑型转变。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就开始强调精兵政策,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处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之中,兵力达五十多万。由于人员维持费用高,军队现代化进程较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台湾当局的政治目标发生了变化,军事战略也随之发生转变。为了适应军事、政治战略的改变,以及适应现代军事技术的潮流,台军建军思想朝着“精小强”方面发展,注重质量建军,先后制定了“兵力十年整建计划”和“精实案”,改革军事指挥体制,调整军事院校、精简兵力,台军总兵力下降到四十万左右,军队编制开始趋向“小型化”、“合成化”、“技术化”,军队的结构改变了过去的“大陆军主义”,强调三军协调发展,陆军比例开始下降,海空军比例开始上升。

与此相适应的是军队由实战型转向威慑型。蒋介石退守台湾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始终围绕“反攻大陆”或“有朝一日反攻大陆”做文章,因此,军队特别强调实战能力,强调增强武器的打击能力和机动性。自从李登辉上台后,台军开始转变战略思想,认为必须改变过去单纯的军事斗争的观念,应确立“总体力量”角逐的新思维,强调建立“有效吓阻”战力,做到“防卫固守”。因此,在军队建设中着重突出官兵的素质,提高官兵的技战能力。武器装备方面,强调系统性、整体性,要充分发挥武器系统的作用。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突出“反制”、“先制”作战,总之要增强军队的威慑力度。

第二,大力发展高技术兵器,增强反导反潜力量。

台军从败退台湾一直到现在,无论是“反攻大陆”,还是建立“有效吓阻”力量,也不论“决战境外”,一直把制海、制空武器装备作为其发展的重点,通过向外购买、自制、与外国联合生产等方式,大力发展、装备新技术武器。台军每年开支巨额军费采购、研制、生产高技术武器。1988年台湾军费81亿美元,1992年上升到108亿美元。90年代以来,台湾公开的军费开支一直在100亿美元左右。台湾先后购买150架“F-16”战机(54亿美元),60架“幻影2000-5”(38亿美元),4架“E-2T”预警机(7.6亿美元),两艘荷兰潜艇(前后超过10亿美元),等等。台湾陆军开始研制第三代坦克、中程地地导弹,海军提出庞大的采购计划(4艘“宙斯盾”驱逐舰和8艘常规潜艇),还制定了实施“光华系列”计划造船案,拟建设二代二级大型“隐形”舰船,空军也在搞第三代“隐身”作战计划。

“F-16”战斗机

“幻影2000-5”战斗机

“E-2T预警”预警机

这些军购、研发、生产以制海、制空武器为要点,大力强调反潜反导力量建设。台湾认为本岛东部将成为主要反潜作战区,要强化台海防能力,于1991年宣布成立“反潜作战指挥部”,专门负责制定如何打破潜艇的封锁。台湾除购买“宙斯盾”驱逐舰、反潜直升机、潜艇,实施“光华六号”造船案外,重点建设具有隐形性能的反潜导弹快艇,以此加

强海军的反潜能力。

反导能力建设也是台湾极力重视的问题。台湾认为能否有效地抵御大陆的巡航导弹尤其是弹道导弹,是台军成败的一个关键。因此着力与美国合作构建TMD,此外还购买了三套“爱国者Ⅱ型”防空导弹,现在也力争购买美国的“爱国者Ⅲ型”导弹,也加强改进“天弓Ⅱ型”导弹,使其具有反导能力。为了反导防空力量的建设,台湾于2003年下半年组建了“飞弹司令部”,组建“第四军种”,其导弹部队独立成军。

第三,通过多种手段在台军中推行“台独”路线。

台军一直是重要的反“台独”堡垒。自从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一直实行一党专制,军队成为其统治的支柱,国民党一直对军队实行绝对控制,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使国民党的利益与军队的利益密切相关。台军也成为岛内反“台独”的重要堡垒。但是,随着台湾的政治转型,国民党在军队中的合法地位丧失。迫于形势,1993年国民党对外宣布,“国民党在军中的党部已经撤销”,1994年4月,又进一步表态,停止在军中的一切党务活动,并声明军队不能介入政治,军中不允许任何政党活动。2000年,国民党丢失在台湾的“执政”地位后,具有强烈“台独”思想的陈水扁上台,他采取了一系列“去中国化”、“去蒋化”措施,千方百计地在台军中灌输“台独”思想,企图把台军绑上“台独”的战车。至此,台军的性质也在开始发生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