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理应得到更多重视的塔——试论《高兴》中“锁骨菩萨塔”的意义
2020-04-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9卷第3期 西 安 建 筑 科技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V0I.29 No.3 2010年9月 J.Xi an Univ.of Arch.&Tech.(Social Science Edition) Sep.2010 【贾平凹研究】 一座理应得到更多重视的塔 ——试论《高兴》中“锁骨菩萨塔’’的意义 马作柱①,韩鲁华② (①西南大学,重庆400715;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贾平凹的新作《高兴》甫一推出,反应热烈,研究者众多,三年以来,论者已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 深入的论述,但在对本书的某一特定意象特别是在本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可或缺的“锁骨菩萨塔” 意象的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故从“锁骨菩萨塔”的线索功能、原型意义、互文性、神秘主义、女性崇拜、民间 色彩与悲悯情怀、一个形而上的思考等方面对其重要性进行论述,以期有所益处。 关键词:《高兴》;锁骨菩萨塔;意义 中图分类号: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10)03—0065—06 The Tower Meriting More Attention The Study of the Tower of Bodhisattva in Jia Pingwa S Happiness MA Z 0一zhu ̄,HAN L —hua⑦ ((1)Southwest Univ.,Chongqing 400715 China②Xi an Univ.of Arch.&Tech.,Xi an 710055,China) Abstract:Jia Pingwa’S Happiness has got more attention after it was published for three years.Un— like most of the researches,the special image of the tower of the Bodhisattva whose bones are like locks has not been discussed clearly.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age in the as— pects of the function of its clue,the meaning of the prototype,the intertextuality,the mysticism,the female worship,the folksy features,the compassion feelings and the metaphysical thought,SO that we could know more about the tower. Key words:Happiness;the tower of the bodhisattva whose bones are like locks;meaning 贾平凹历经近四年u_J7。、五易其稿、苦心经营 为,《高兴》标志着贾平凹小说创作艺术,特别是 而成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高兴》于2007年一经 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大俗大雅的语言艺术已臻 推出,就引起学界极大的关注,2008年更是达到 “化境”。这么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理应得到更 “井喷”的地步①。正如李星教授所言,“长篇小说 多人、更持久的关注和挖掘,故笔者撰此文。 《高兴》是继《浮躁》、《废都》、《怀念狼》、《秦腔》之 检见诸世面的有关文章,我们发现,在《高 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又一新高度,,Ill,笔者也以 兴》的底层叙述、乡村叙述②、精神向度、文化分 收稿日期:2010—05—05 作者简介:马作柱(1985一),男,湖北黄石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据笔者所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3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5期就都开辟了 贾平凹及《高兴》研究专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文系韩鲁华教授还牵头主编了一本《高兴》论文集《(高兴)大评》(西安:陕西人民出 版社,2008年12月),散见于其他期刊、杂志、报纸和网络上的评论文章更是许多。 ②多是与贾平凹的上一部长篇小说《秦腔*作比较、还有与《废都》比较的、与《阿Q正传》比较的,2009年7月还有篇与美国自然主义作 家西奥多・德苹赛的处女作《嘉莉妹妹》作比较的,如刘晓峰,胡宗锋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的“浮苹 漂泊本无根”——《高兴》与《嘉莉妹妹》中“无根漂泊者”意象的比较。 6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9卷 析、历史视野、比较视野等方面论者颇多,也有对 的线索。且不知于京一先生注意到没有,本书[8] 作品提出批评意见的,在文本研究方面,对作品 的人物、艺术技巧、语言、意象等问题也有论述, 正文共344页,“菩萨”这个意象早在第22页就出 现了,而“锁骨菩萨塔”神话的正式出场也是在78 页,无论如何也不能算在后半部分。退一万步 但就某一特定意象进行专文论述的很少,在本作 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可或缺的“锁骨菩 萨塔”意象进行专文论述的则还未发现。一般对 这部小说中的意象进行分析的文章都提到了“锁 骨菩萨塔”意象,但大多只是一带而过,对其着墨 讲,即使是插入,也不是“生硬地”插入,更不是 “画蛇添足”,“欲盖弥彰”,“让人哭笑不得”,而是 作者的匠心独具、妙笔生花。 据笔者统计,“菩萨”一词在《高兴》中出现44 较多的据笔者所知有张亚斌[2¨1 、黄平[3]、徐 德明 、张灵 、王宁宁 等人的文章,但皆非专 文论述,不能不令人遗憾。有鉴于此,故笔者试 图在此问题上进行一番更加详细、深入的探讨。 我们认为,“锁骨菩萨塔”意象在本作品中的 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线索功能 于京一认为,分别作为《高兴》的前半部分和 后半部分的叙述动作的肾与鞋及孟夷纯是作品 的叙述“法门”,但其功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使 得小说的前半部分“杂乱而无章”,“烦闷和枯 燥”,而后半部分则太过匆忙、一泻千里,且“生硬 地”插入一个“锁骨菩萨塔”的故事,是“画蛇添 足”,“欲盖弥彰”,“让人哭笑不得”,整部小说则 前松后紧,叙述节奏丧失、叙述魅力祛除、叙述难 度消解,“失去了尖锐而深刻的意味”【l7]。对此, 笔者持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这部小说还是有明 确的线索的。何为线索?检《现代汉语词典(修 订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线索”词条为“比 喻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途径”,考《中国 文学大辞典》(钱仲联、傅璇琮、王运熙等总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线索”词条为“贯 穿在整个叙事性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发展的脉络 ……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 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由上不难得出:线索就 是事物发展的脉络、探求问题的途径,具体到文 学作品来,就是贯穿全文、全书的线路、意象等。 在《高兴》中,“锁骨菩萨塔”就是贯穿整部作品的 意象、线路,也就是说,“锁骨菩萨塔”就是《高兴》 次,“锁骨菩萨”一词出现32次,而“锁骨菩萨塔” 一词则出现16次,具有线索作用的“锁骨菩萨 塔”意象在作品中出现主要有8次,分别是第22 页(严格地说,此页中只出现“菩萨”一词,没有出 现“锁骨菩萨塔”,但此页出现了一个女人,很明 显,这个女人就是本书的女主角孟夷纯,由于孟 夷纯与“锁骨菩萨”有对应关系,故可以算作“锁 骨菩萨塔”意象的第一次出现)、第78页、第108 页、第176页、第211页、第259页、第310页和第 339页(单纯从数字中也不难看出,“锁骨菩萨塔” 意象的确是贯穿全文)。第一次提到“锁骨菩萨 塔”,是“我”在轻贱五富时头脑中出现的“我”对 孟夷纯的初步印象,“她高个,瘦瘦的平肩,一双 长腿跳跃着走路,鼻梁上有些雀斑。正是有了这 些雀斑,我觉得不是了菩萨,她更真实,使我能生 出爱怜之心”。第二次则是“我”与“锁骨菩萨塔” 的邂逅,也是“锁骨菩萨塔”意象的正式登场,“锁 骨菩萨塔”神话全文也出现。经黄平考证,贾平 凹也亲自证实,“锁骨菩萨塔”神话即“延安宝塔” 的来历,这则神话“并非作者虚撰,而是搬用了 《太平广记》卷一零一《释证类》‘延州妇人’条目, 只是把地点由‘延州’(即延安)改成西安的‘魏公 寨’。同一个故事,在《续玄怪录》、《传灯录》中亦 有所记述。《韵府续编》进一步点出:此即观音大 士之化身也’,L。j5 。第三次则是“我”坐出租车去 “巡城”时,脑里一闪念就去了“锁骨菩萨塔”,并 在此冒着生命危险做了一回见义勇为的英雄。 第四次是“我”眼睁睁地看着韦达接“我”心爱的 孟夷纯去出台而无能为力,难受之时想到了“锁 骨菩萨”。第五次是孟夷纯来到“我”的剩楼,“我 们”之间有了肌肤之亲,后来“我”蓦地想起了“锁 骨菩萨”,便带着黄八去了“锁骨菩萨塔”。第六 第3期 马作柱等:一座理应得到更多重视的塔 67 次是为了帮孟夷纯筹钱破案,我领着剩楼里的其 他人去了趟“锁骨菩萨塔”,然后借机说出了孟夷 纯的困境,深受感动的他们决定帮助孟夷纯。第 不对、值不值,但不能不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她 的自尊自强,被逼无奈的妓女身份和卖身行为不 能抹杀这种看似与身份不符的优良品质)、真诚 朴实、不贪虚荣、平等待人、“善良慈悲”(身为靓 七次是为了救出劳教所中的孟夷纯,我和五富来 到了咸阳挖地沟,发觉受骗了的“我”和陆总谈判 丽女子、时髦女郎,却愿与拾破烂的刘高兴、五富 等为伍,坐过小汽车的人也能坐刘高兴装破烂的 架子车,最后竟能爱上本书的主人公——一贫如 水但不乏善良、正义且会吹箫、有自己独特的人 未果,在头撞出血后由一个酷似“锁骨菩萨塔”的 小塔想到了“锁骨菩萨塔”。最后一次是五富因 脑出血而亡,我用自行车驮着他的被褥卷(此时 即五富的化身)天意似地来到了“锁骨菩萨塔”面 前。从五富生到五富死,“我”们的命运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锁骨菩萨塔”始终伴 随在“我”的左右,其重要的线索功能显而易见。 二、原型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简称原型批评,是20世纪西 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仪式等文化 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关于“原型”的定义, 林林总总,我们决定采纳叶舒宪的观点“原型可 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也可以是结构单位, 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具有约定性 的语义联想”_g]1 。《高兴》中,“锁骨菩萨”即孟夷 纯的原型,“锁骨菩萨塔”神话即是对孟夷纯命运 的暗示。“锁骨菩萨是观音的化身,为慈悲普度 众生,专门从事佛妓的凡世之职。”孟夷纯即活着 的“锁骨菩萨”,这个来自连公安局办案都缺少经 费的穷县——米阳县的女孩,在本应离刑事案件 越远越好的地域里,偏偏摊上了件命案。一次不 成功的恋爱,一段孽缘,使她先后失去了哥哥、父 亲,由于母亲去得早,她瞬间就成了孤儿。为了 筹集办案经费抓捕潜逃外地的杀害哥哥的凶手 前男友,她不得不来到省城西安,先是卖力,再是 卖身。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再加上某些混入公安 机关的败类的无能和腐败,案子不但久而未破, 她还成了那些公安败类的“提款机”,从而陷入了 命运的怪圈和不幸的泥淖,且越陷越深,无法自 拔,最后被关进了劳改所。虽为妓女,但她自尊 自强(作为一名弱小女子,作为一个受害者,她不 愿轻易接受他人的帮助,也没有寻求公众的支 持,而是用一己之身尽一己之力,不论这样做对 生观、睿智、乐天的进城务工人员——拾破烂的 刘高兴,即是明证),不愧是“污秽里的圣洁”、淤 泥中的莲花。“锁骨菩萨”与孟夷纯,一佛妓,一 俗妓,一样的命运,一样的慈悲,一样的令人钦 叹,也一样的发人深思,这就是“锁骨菩萨塔”的 原型意义。 三、互文性 互文性,简称互文,英语为“intertextuality”, 法语为“intertextualit ”,它的拉丁语词源是“in— tertexto”,意为纺织时线与线的交织与混合n 。 互文性又译文本问性、文本互涉、互涉文本、文本 互释性、文际关系、间文本性等nl_。关于互文性 的定义,说法不一,克里斯蒂娃本人[1 、其丈夫索 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1 、著名的叙事学家杰 拉尔德・普林斯(Gerald prince)口 等皆阐述了 自己的观点,中国学者秦海鹰对其的界定是:互 文性是一个文本(主文本)把其他文本(互文本) 纳入自身的现象,是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发 生关系的特性。这种关系可以在文本的写作过 程中通过明引、暗引、拼帖、模仿、重写、戏拟、改 编、套用等互文写作手法来建立,也可以在文本 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读者的主观联想、研究者的实 证研究和互文分析等互文阅读方法来建立。其 他文本可以是前人的文学作品、文类范畴或整个 文学遗产,也可以是后人的文学作品,还可以泛 指社会历史文本口 。关于互文手法的分类,除开 上文秦海鹰提到的明引、暗引、拼贴、模仿、重写、 戏拟、改编、套用等,法国学者蒂费纳・萨莫瓦约 (Tiphaine Samoyault)还根据互文本身的创作机 制把它分为合并式和粘贴式 j4g 。上文已述, 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9卷 《高兴》中,“锁骨菩萨”神话是作者搬用了《太平 广记》卷一零一《释证类》“延州妇人”条目,只是 把地点由“延州”(即延安)改成西安的“魏公寨”。 经笔者验证,确实如此。 目前学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把一个文本所 吸收的其他文本叫做互文本,而被阅读、被研究 的那个具体文本就叫做“文本”、“主文本”、“中心 文本”或“当前文本”。很显然,“锁骨菩萨”神话 就是《高兴》这个文本的互文本,是一个典型的互 文本。而作者采用的互文手法应属于套用(鉴于 文学作品的特殊性,也可归人引用)和合并建立 法。对于《高兴》文本来说,如果没有引入“锁骨 菩萨塔”的神话故事、没有“锁骨菩萨”与孟夷纯 的对应关系,这部作品就难免落人到在底层文学 作品中常见的苦难叙事的俗套中去,正如丁智才 所述,“底层是孕育苦难的天然场所,那么苦难自 然就成了底层书写的常见主题。当前,关注社会 底层,特别是直面底层女性的作品方兴未艾。这 类作品又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所写女性大多从事 三陪或变相地做妓,以此来突出底层女性的苦难 境遇”[1 ,就会大大地压缩这部作品的可阐释空 间。而正因为这部作品没有这样处理,才使《高 兴》不仅仅是底层叙述。徐德明先生认为,“锁骨 菩萨”与孟夷纯的这种隐喻关系,是作家“避实就 虚地处理尴尬的叙述对象”的一种策略,是一种 “虚幻修辞”,将庞大的妓女人群的生涯,与一个 “佛妓”的隐喻并置,“回避了许多问题的进一步 探索’,[ ]。对此,笔者持不同意见。诚然,在一个 文明、健全的社会,是不允许妓女现象的存在的。 但当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步,或者监管或其他机 制上不够完善,从而出现这种现象时,除了积极 地寻找对策、尽快地解决问题之外。很显然,将 这个复杂的问题交给作家,是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的。正如作家无法解决农民工问题、城乡差距拉 大问题一样,作家也无法解决妓女存在的问题。 我们是否也可以思考一下:很少有女性主动去当 妓女,也有少有男人被动去当嫖客,一个出售的 是肉体、安慰的是欲望,一个出卖的是人格、失去 的是灵魂,是不是一样的可怜?也许,这就是孟 夷纯这个活着的“锁骨菩萨”向我们提出的思考。 作家没有简单化处理这个特殊的女主人公,是不 是也基于这种考虑?可见,《高兴》中,“锁骨菩 萨”神话这个互文本被引入后,对《高兴》这个文 本的女主人公的命运的揭示、对文本的主题的显 现和升华、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倾向的乃至 作者的人生境界的浮现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无疑是作者的一次成功的尝 试,对中国当下的文学创作很具启发意义。 四、其他值得注意的 除上文提到的三个重要方面外,“锁骨菩萨 塔”意象在本作品中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1.延续了贾平凹作品中一贯的神秘主义倾 向和女性崇拜情结 关于这两点,张器友 ],孙德喜C"],杨敏 ], 郝世宁 ¨],阎建滨 ,高丽芳 等多有论述, 《高兴》延续了这些传统,特别是女性崇拜情结在 本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现实社会中毫无社会 地位、饱受蔑视的妓女在本书中被作家塑造成了 “善良慈悲”、“以妓之身而行佛智”的活菩萨,并 成为男主人公的精神支柱,作家的女性崇拜情结 表现得无以复加。 2.承传了贾平凹作品中常有的民间色彩和 作家的悲悯情怀 这两点也是传统,也有论者论述,如宗元的 《贾平凹小说中的民间色彩》口 ,韩蕊的《因为懂 得,所以慈悲一论《高兴》中作者的悲悯情怀》[2。 等,作家本人也自信“有悲天悯人之情”[2 ]9。。菩 萨本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代名词,敬它、信它 的人必定是有着菩萨心肠的人。贾平凹至少是 敬它的,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菩萨”的字眼,他 本人也说学过禅[2 5] ,学者石杰也专文论述过贾 平凹及其创作的佛家色彩[2 ]8 ,他还在此文中 描述了贾平凹的菩萨心肠的表现:“他对那长有 艳红尾巴的蓝莹莹的蜻蜓充满爱,捏住了,却又 不忍心看他可怜挣扎的模样”。在《高兴》中,作 家借刘高兴之口大骂五富撕下螳螂的腿、呵斥黄 八戳下鸟巢烧火并让他重新放上去,借杏胡之口 第3期 马作柱等:一座理应得到更多重视的塔 怒骂刘高兴拔掉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苞谷苗, 在文章的最后,五富不幸去世了,坚决要把他的 尸身带回家而抱着派出所院子里的一棵树不肯 代,出现了以表现士人与妓女恩怨聚散为题材的 作品。”,或滥觞于初唐文人张鬻的《游仙窟》【2 。 唐朝以降,“染指”者众多,甚至形成了“进士与妓 女”的母题[2 。但据笔者所知,中国文学中写妓 女的作品,多写她们的情感经历(有幸,有不幸, 离开的刘高兴也是因为看到树上的鸟巢快掉了 才被警察就势拉开并推出大门,作家对刘高兴、 孟夷纯、五富、黄八、杏胡、种猪等草根阶层及其 不幸者居多),也有从社会伦理甚至国家责任(如 孔尚任的《桃花扇》)的角度写她们的,但从宗教、 人性或者更终极、更形而上意义上写她们的就很 悲惨命运更是饱含着极大的同情,特别是对孟夷 纯,把她由一个妓女的身份提升到菩萨的高度, 更是体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而刘高兴尊 少。西方或许有,王影君就认为,西方妓女是皈 菩萨(在现代中国,尊菩萨只能是种民间行为,贾 依宗教伦理的,在西方基督教的语境中,女性自 平凹的家乡也有这种崇尚鬼神的民俗风尚Elg]即 降生之日起就早已被刻上了原罪的烙印,妓女的 是例证)、对猫头鹰夜啼、盖棺论定的言语忌讳等 罪孽就更深,所以她们“极其渴望遭受肉体苦难 所谓命运的征兆的迷信及作家对散落在陕西民 后,能够以某种崇高的殉难来赎清罪孽,获得上 间的上古语言“避远”等词的运用、对陕西人的饮 帝的爱怜与宽恕,死后重返天堂,回归圣父的怀 食习惯及饮食方式(好面食且吃面时喜欢用蒜 抱”,“西方妓女的命运主要体现在现实的悲惨和 泥、辣子油等做调料,据笔者统计,在《高兴》第32 精神赎罪的艰辛,,E283。可见,西方写妓女的文学 至33页,作家提到的面食就有疙瘩汤、臊子面、 作品或许已经触到了宗教的高度,但采取的是宗 油泼面、糊涂面等,作家提到的面条调料有盐、葱 教赎罪的方式,也就是说,妓女的赎罪是自我赎 花、芫荽、蒜泥、辣子油、醋、韭花酱等)的描述则 罪,是被动的赎罪,是服从命运的安排。能不能 具有浓烈的民间色彩。 更进一步,达到主动赎罪、普渡众生、救赎人类、 3.一个形而上的思考 救赎人性的高度呢,贾平凹的《高兴》或许是一个 董乃强[卵]、王影君[2 ]等认为,中国妓女是以 有益的尝试。别忘了,在《高兴》中,作家说过, 神巫文化为起源,最先是敬神、娱神的,后来变成 “锁骨菩萨是观音的化身,为慈悲普度众生,专门 了娱人(娱男人)。妓女的生活经验出现在中国 从事佛妓的凡世之职”。而女主人公一妓女孟夷 的小说中当自唐朝时,“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至唐 纯就是那个活着的“锁骨菩萨”。 参 考 文 献 [13李星.人文批判的深度和语言艺术的境界:评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J].南方文坛,2008(2):77—8O,101. [2]张亚斌.城市中国的乡土叙述:《高兴》的符号文化分析M]//韩鲁华.《高兴》大评.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33黄平.《高兴》:“左翼”之外的“底层文学”[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5—62. [4]徐德明.乡下人进城的一种叙述:论贾平凹的《高兴》[J].文学评论,2008(1):186—190. [5]张灵.“后现代”边缘的身份焦虑与认同超越一或《高兴》:一种“三农”主义文学的诞生[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8(4):21—24. [6]王宁宁.游离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尴尬人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7--33. [7]于京一.徘徊在“高兴”与“失落”之间~评贾平凹的长篇新作《高兴》[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7 [83贾平凹.高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93叶舒宪.神话一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O]李玉平.互文性新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l1—117. [11]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19—30. [121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1):72—78. [13]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9卷 E143丁智才.当前文学底层书写的误区刍议[J].当代文坛,2005(1):34 [153徐德明.乡下人进城的一种叙述一论贾平凹的《高兴》口].文学评论,2008(1):l88—189 E163张器友.贾平凹小说中的巫鬼文化现象EJ3.当代作家评论,1989(4):71~77 E173孙德喜.贾平凹小说中的神秘文化诠释EJ3.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94(4):51—55,59. E183杨敏.怪诞神奇、悲天悯人一《废都》的神幻色彩及悲剧寓意EJ3.宿州师专学报,2000(1):30,41—43. [19]郝世宁.贾平凹小说神秘文化探源[J].邢台学院学报,2006(3):32--34. [2o3阎建滨.月亮符号・女神崇拜与文化代码i-J].当代作家评论,1991(1):1o一17. E213高丽芳.论贾平凹作品的女性崇拜倾向EJ3.当代文坛,2000(4):29—31. E223宗元.贾平凹小说中的民间色彩[J].小说评论,1997(3):48—53. [233韩蕊.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论《高兴》中作者的悲悯情怀EM3//韩鲁华.《高兴》大评.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年:652~661 E243孙见喜.危崖上的贾平凹[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E253贾平凹.四十岁说[M]//雷达.贾平凹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1-26]石杰.贾平凹及其创作的佛家色彩EM3//雷达.贾平凹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1-273董乃强.女巫和妓女的起源一兼向武舟先生求教EJJ.中国文学研究,1996(2):89—94. [28]王影君.中西文学妓女形象的文化分析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24—30. E293陶慕宁.中国古典小说中“进士与妓女”的母题之滥筋及其流变[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1):90—97. “.IIL J止jlL—止.‘lL (上接第64页)搭接形式和雕花图案构成了其丰 性的完美统一体。同时,关中传统窗棂是区域宗 富多彩的结构形式和艺术语言。无论窗棂的棂 教文化、民俗民风及其传统儒学礼制思想的载 条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出现,外加棂条问置以工 体,承载着深厚的关中民间民俗文化,承载着关 字、卧蚕或卷草纹等雕花图案(即结构点),均以 中民居传统窗棂的制作技艺。通过对关中传统 满足窗的基本物质功能性为前提,但又要以满足 窗棂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解析与总结,将会对今 窗的精神功能性、装饰性为目的。毫无疑问,窗 后建筑设计中窗棂的设计应用或技艺传承均具 棂是民居建筑中技术性与艺术性、实用性与审美 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 考 文 献 E13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EM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E23过汉泉,陈家俊.古建筑装饰EM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E33路玉章.古建筑木门窗棂艺术与制作技艺EM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i-4J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53乔继堂.中国吉样物EM3.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E63童敏.西安传统民居装饰、色彩与西安传统民间文化的关系研究1-D3.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1-73马欣.窗的小史EJ3.华中建筑,2003(2):95一lO6. 1-83李媛.关中民居“庭院”型制“新农村建设”景观保护规划设计基础性研究[D3.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07 [93刘森林.中华装饰传统民居装饰意匠[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lOl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EM3.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