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MPA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要点

2022-11-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从而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总和。

2、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管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探索管理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为了有效地动员和运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行政: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物,社会公共事物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 4、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学科,是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5、公共管理: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二、简述题 1、管理的基本含义

答:(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行为科学阶段 (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主要内容

答: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把管理的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是机器的附属物,而较少注意人的全面特性及其对管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是以科学管理学派和组织管理学派为主干形成的。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八项主要内容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3)实行标准化管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合作(6)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7)使管理职能细化,在此基础上实行“职能工资制”(8)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5、法约尔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

答:(1)管理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3)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4)命令的统一性原则(5)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6)个人效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7)公平支付报

1

酬原则(8)权力适度集中原则(9)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10)秩序原则(11)公平管理原则(12)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原则(14)团结协作原则。 6、现代行政体系的5项基本原则(韦伯)

答:(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即按照明确的分工和自上而下的层级系统来构建管理的组织(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5)行政管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7、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

答:(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2)在组织中存在这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8、行为科学阶段的管理理论的特点

答:(1)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2)重视非正式组织(3)主张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这些理论改进了古典阶段的理论,但是,由于它们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的结构及其制度规则的重要性(4)在强调非正式组织的同事有忽视正式组织的倾向(5)过分强调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而忽视了对于专业和职位角色的要求。 9、孔茨划分的11个管理学派

答:(1)以孔茨等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2)以麦格雷戈为代表的人性行为学派(3)以巴纳德等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4)以马克兰特等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5)以西蒙等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6)以卡斯特等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7)以德鲁克等为代表的经验学派(8)以明茨伯格等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9)以特里斯特等为代表的社会技术学派(10)以布里奇等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学派(11)以卢丹斯等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 10、管理理论演进的特点

答:(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对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的研究(3)是从认定性分析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过程(4)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 11、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答:(1)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和演变历史(2)行政活动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3)行政主体包括对行政组织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行政公务的工作人员的研究(4)行政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主要包括行政目标,行政计划,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信息,行政咨询和行政协调等(5)行政的内部保障,即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行政道德,财政管理,后勤和办公室管理等(6)行政效能(7)行政改革与发展。

2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2、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社会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狭义公共组织仅指国家机关。 二、简述题

1、构成公共组织的十二个要素

答:(1)人员(2)目标(3)职能(4)机构(5)职位(6)职权(7)权责(8)规章制度(9)团体意识(10)组织设计(11)支持硬件(12)技术和信息。 2、公共组织的类型

答:(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公共组织大体可分为六个类型: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和基金会(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a强制型公共组织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如各种形式的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种行业协会)c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等)。(3)按权威及等级结构标准分类:a古典模型b官僚模型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3、古利克和厄威克的《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提出的古典模型的八项标准及六个特点 答:(一)标准:(1)使人员适应组织结构(2)承认一个高层经理为权威的来源(3)坚持统一指挥(4)使用专业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5)按照目的、方法和领域进行部门划分(6)授权并使用例外原则(7)要使职责与职权相称(8)考虑适当的控制幅度。(二)特点:(1)组织具有四个基础(2)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3)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4)任何上级仅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及存在控制范围(5)行政权威及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6)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4、官僚模型的特点

答:(1)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2)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3)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4)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5)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6)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决策: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2、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做的行为设计和决策过程,是公共组织特别是

3

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 二、简述 1、决策类型

答:(1)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可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3)根据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4)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可分为个人决策和时间影响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决策、中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2、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

答:(1)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2)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3)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 3、行政决策体制的三种类型

答:(一)独裁制:(1)宗教领袖型(2)君主亲政型(3)军人独裁型(二)议会制:(1)议会——总统制(2)议会——内阁制(3)议会——委员会制。(三)人民代表大会制。 4、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答:(一)群体决策的优势在于(1)群体决策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技能和信息,因此它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较多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2)群体成员在决策过程中伴随着满意度的增加会表现出对决策的支持,从而使之易于执行。(3)群体决策是组织中很重要的沟通形式,通过群体决策可以加强组织中不同水平的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二)群体决策的不利面(1)群体决策的工作程序较慢,需要比领导个人决策更长的时间(2)在群体沟通遇障碍时,个人意见往往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压制,使个人的创新思想和建设性意见不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特别是在一些不善于进行群体决策的组织里更是如此。(3)因为决策结果是由集体负责,所以决策群体易出现激化现象。这种激化现象表现为冒险或保守两个方面的激化。(4)群体决策时会出现利益的不同,观点的冲突、个人的成见和情绪化行为等情况,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人力的浪费,从而导致认为的决策障碍。(5)有时表面上是群体决策,但事实上决策仍是由某个领导或小集团控制,此时,表现为民意的群体决策,实际上的个人拍板,其结果可能会伤害参与决策的其他成员的感情。(6)一旦决策失误,责任需由集体承担,从而掩盖了个人的过失,这是一种极不应该出现的情况。(7)当组织不具备群体决策的条件,如组织成员素质较低、缺少必要的决策技能、缺乏健全的决策程序等,一旦采取群体决策形式往往会带来非常不利的结果。(8)把群体决策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的做法并不明智。在多数情况下,激励只是群体决策的附加价值,并不是群体决策的目标所在。(9)在决策目标和问题情境不清楚时,不要采取群体决策。此时,如果采取群体决策,往往会把本来就不确定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领导艺术

4

是指在实施领导的方式、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它首先是领导者素质和经验的综合体现,是在领导科学和方法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发挥和升华。领导艺术重要的特征是创造性,这是与模式化、程序化相对立的;其次是因人而异,所以领导艺术可以学习,但切忌模仿;再次是注重实效,以是否完成领导任务,达到组织目标为评价标准。 2、公共组织领导者

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3、领导职责

是指担任领导职务者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工作责任和道德责任。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沟通

指公共组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取公共组织系统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2、协调

是公共组织为了顺利的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 二、简述题

1、公共组织的协调类型和协方式

答:(一)协调类型(1)从协调的对象看,分对事的协调与对人的协调(2)协调的范围,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3)协调的内容,认识性协调与利益性协调(4)协调的性质,促进式协调与纠偏式协调(5)协调的方式,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6)协调的途径,会议协调与非会议协调。(二)协调方式:(1)主体合流法(2)中间数法(3)冷处理与热处理法(4)当面表态发(5)谈心法(6)跟踪处理法 2、协调中的若干关系

答:(1)事后与事前的关系(2)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平衡与创新的关系(4)妥协与原则的关系(5)协商与命令的关系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人事:指在用人以治事的过程中有关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人事行政:是以政府公务员作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总和,是政府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5

3、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4、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指对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员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涉及招聘、录用、培训、晋升、调动、考核、评价、工资福利分配、离退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等管理活动环节,其目标是调动公共组织就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5、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指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6、公共组织人力资源:指在公共组织就业的人员,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务员和非营利组织中的雇员(在我国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中介组织和某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指那些在国家部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

7、文官和文官制度:文官(公务员)是指那些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长期任职而又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职人员。西方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是指西方各国为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作出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 二、简述题

1、人事行政作用的具体表现

答:一是保证统治阶级意志得以贯彻和实现,并巩固国家政权;二是保证行政管理的运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是对公务员实施有效管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并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

2、传统的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答:(1)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一种业务管理,认为人力资源仅仅在企业需要时才发挥作用,着眼于人员配备及管理,如招聘、调配、工资福利管理等;而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人事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

(2)传统的人事管理关心的是当下,为企业补充人员、培训职工、发放工资、解决劳资纠纷等,很少做长期的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则不同,他不但要考虑目前的人才需要和人员配备,而且着眼于未来,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

(3)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范围较为狭窄,主要关注人员招聘、上岗培训、工时记录、劳资关系处理等业务;而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人力资源的规划、预测、开发、培训、业绩评估与奖励、雇员的沟通与参与等新的内容。

(4)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它将人当作物来管理,强调对员工的严格监督和控制,员工很少有机会参加企业的决策及管理事务;而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重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培养其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3、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答:(1)在关于人的假定上,把人看作资源,而且是第一资源、最宝贵的资源,把对人的

6

管理置于重要地位;(2)在管理原则上奉行以人为中心,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重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3)在管理方法上,实行主动开发型、有预见性的管理方式,它既是严密的科学,也注重艺术性,强调定性与定量结合。(4)在管理内容上,注重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人力资源的规划与生产,重视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协调配合。(5)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上,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之一。(6)在公务员的管理上,重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培训与教育、选拔与使用、配置与合理。

4、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答:(1)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2)公共组织的公共工作职位和职责的分配(3)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获取(4)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和报酬管理(5)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6)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流动和流出管理(7)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雇员关系 5、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性质

答:(1)人力资源的生物性(2)人力资源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和时间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使用过程的时效性(5)人力资源内在的知识性(6)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连续性(7)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8)人力资源闲置过程的消耗性(9)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

6、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

答:(1)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2)确立人力资本的观念(3)确立人才商品化的观念(4)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 7、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

答:(1)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制定和执行配套法规,使我国的人事管理走上明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2)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让市场机制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逐步实现个人自主择业,单位自主择人,国家宏观调控,市场供求调节,社会服务完善,人才资源合理流动。(3)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健全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形成包括国家公务员管理在内的系统的配套的管理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5)通过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建设和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包括国家公务员在内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8、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答:(1)提高对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2)加大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3)科学配置、合理调整公共组织人力资源机构。(4)增强教育与培训的力度。(5)提供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6)加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7)建立与完善人才市场。(8)拓展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9、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征

答:(1)文官制度的法律化(2)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3)强调“政治中立”(4)以

7

公开、平等为原则,以考试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是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根本的标志之一(5)实行功绩晋升制(6)严格的培训制度,强调公务员的知识化、专业化(7)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8)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9)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 10、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

答:(1)是具有新陈代谢机制,切实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2)具有竞争激励机制,能够公平、公开地选拔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作用(3)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和反腐倡廉的作用,保证公务员廉洁奉公,尽职尽责(4)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对公务员依法管理,实现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11、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答:(1)动因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为克服资产阶级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所产生的行政弊端,防止管员腐败,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效能而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2)基本原则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强调“政治中立”,并将对公务员政治行为的限制置于一系列行为规则之首;而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公务员中的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3)管理方式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是独立于党派之外,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都是按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调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把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放在考核的首位。(4)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西方公务员是一独立的利益集团,有专门机构调整其与政府的关系,二者是雇员和雇主的关系;而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是国家行政的根本宗旨,并随时接受人民的监督。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立法: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行政司法: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和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特殊具体行政行为。 二、简述题

1、公共管理研究的途径

答:公共行政学一直存在着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管理途径主要从组织结构和功能、组织秩序和技术以及组织效率和产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行政;政治途径则强调公共部门的政治特性;法律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赋予了公共行政法制和裁决的主题。

8

2、行政立法的特征和原则

答:特征:(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2)行政立法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3)行政立法的对象具有普遍性(4)行政立法行为具有不可诉性。原则:(1)依法立法原则(2)程序和民主原则(3)实事求是原则(4)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3、行政司法的特征和原则

答:特征:(1)享有行政司法权的主体只能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2)行政司法是法定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对已经发生的行政争议或特定的民事纠纷居间作出裁决的行为。(3)行政司法行为调整的对象是一定范围的行政争议和与行政管理职权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4)行政司法应当遵循特定的程序,不能照搬人民法院的司法程序,应兼顾行政效率与司法公正两方面的要求。(5)表面上看行政司法具有司法性,但究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公平公正原则(3)效率原则(4)程序适度原则(5)司法终局原则。 4、法治政府的含义

答:(1)法治政府应当符合合法行政的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2)法治政府应当符合合理行政的要求,遵循比例原则。(3)法治政府应当符合程序正当的要求,遵循正当程序原则。(4)法治政府应当符合便民高效的原则。(5)法治政府应当符合诚实守信的要求,保护行政相对方的信赖利益。 5、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发展进程

答:(1)建设法治政府:确立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2)建设责任政府:制定《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3)建设有限政府:制定《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4)建设廉洁政府:制定《行政监察法》和《公务员法》(5)建设高效政府:改革行政方式,引入私法机制(6)建设服务政府: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为市场经济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治性。

2、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3、公共预算: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它一般包括公共收入预算和公共支出预算两部分。

4、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向经济单位、组织或个人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方式。

5、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

9

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6、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向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支出。 二、简述题 1、公平征税的含义

答、(1)必须坚持同等税收待遇原则,纳税人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应被同等对待,缴纳同样多的税收。(2)必须坚持支付能力原则,纳税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缴纳更多的税收。累进税率就体现了这一原则。(3)坚持受益原则,税收应该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收益,在纳税人之间分配,也就是谁受益,谁付款。 2、我国目前购买性支出的内容

答:(1)经济建设支出,包括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和城乡社区事务等支出。(2)教科文卫支出,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等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公共安全、国防等支出。

3、政府采购的特点、原则和模式

答:特点:(1)采购资金的公共性(2)采购目标的非市场营利性(3)采购行为的规范性(4)采购主体的特定性(5)采购活动的政策性(6)采购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原则:(1)竞争原则(2)公开原则(3)透明原则(4)运用商业标准原则。模式:(1)分散采购模式(2)集中采购模式

4、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答:(1)公共财政管理尚未得到全社会(2)预算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矛盾(3)公共收入管理不尽合理(4)公共支出管理亟需规范(5)公共财政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5、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

答:(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3)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4)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5)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6)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观体系,是特定价值、信念、情感、态度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

2、行政文化: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

3、公共管理伦理:是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或者以公共管理系统为主体,

10

或者以公共管理者为主体,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4、公共责任: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公共责任是国民与行政人员之间联系的桥梁。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工具: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粗略的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三类。(1)市场化工具指的是,政府利用市场这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目标。(2)工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3)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的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

2、行政手段: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

3、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它是依法治国、行政法制的工具,是行政机关以法律为武器,根据法律手段的规律、程序和特点实施行政管理。 4、经济手段:是行政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5、思想教育手段:指依靠宣传、说服、沟通、精神鼓励等,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使行政人员和管理对象自觉自愿的去从事政府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实现行政目标的方法,是通过对人们进行确定的、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心理诱导和行为激励,引导被管理者自觉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管理方法。

6、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M,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其目的是通过顾客、本组织成员和社会收益来达到长期成功。其内涵是:第一对全面质量的管理、二是全过程的管理、三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四是科学的管理。

二、简述题 1、传统的行政方法

答:(一)行政手段:(1)行政命令手段(2)行政引导手段(3)行政信息手段(4)行政咨询服务手段(二)法律手段:(1)行政决定(2)行政检查(3)行政处置(4)行政强制执行(三)经济手段(四)思想教育手段:(1)行为激励方法:a、目标激励b、奖惩激励

11

c、竞争激励d反激励(2)参与管理方法:a、团体决策b、咨询制度c、建议制度d、信访制度(3)行政责任方法 2、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答:(一)市场化工具:(1)民营化(2)用者付费(3)合同外包(4)特许经营(5)凭单制(6)分散决策(7)放松管制(8)产权交易(9)内部市场(二)工商管理技术:(1)全面质量管理(2)目标管理(3)绩效管理(4)战略管理(5)顾客服务(6)标杆管理(7)流程再造(三)社会化手段:(1)社区治理(2)志愿者服务(3)公共参与及听证会

第十一章 一、 名词解释

1、组织发展:是指通过对组织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运用一套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改善人际关系或个人组织关系,提高组织运作能力,培养新型组织文化的一种有计划地促进组织自我更新的活动。 二、 简述

1、全球公共部门改革的内

答:(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3)分权(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强化改革的法律保障

2、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教训

答:(一)成就:(1)管理理念不断优化,能够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加以改进(2)机构和人员膨胀势头得到了有效地抑制,机构逐步精简并加以重构(3)政府职能转变迈开实质性步伐(4)管理方式日益完善,审批制度、电子政务和民主决策等方式广为各级政府接受(5)干部素质发生变化,行政能力得到提升,依法治国和法制行政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二)经验:(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型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的推进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5)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三)不足之处:(1)政府管制仍然较多,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政府管理方式及手段单一、落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仍然较多,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仍然存在(3)政府内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不明确,致使一些部门忙于具体事物、疏于决策,重审批、轻监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4)地方或部门利益观念强,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不强等。

3、 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答:(1)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a、服务政府b、责任政府c、法治政府(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a、加快政府职能转变b、

12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c、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d、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e、改进行政管理方式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