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爬山虎的脚观课报告

2022-01-2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爬山虎的脚观课报告

《爬山虎的脚》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针对以上教学要求吴老师精心设计了严谨的教学过程,步步不离教学目的,环环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地诵读,直观地表演,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下面我就吴老师的课堂设计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是导入课题,吴老师采取的是直接导入的方式,没有过多的花哨,并且充分利用班书课题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孩子们跟老师用手比划。对“虎”“痕”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的讲解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明白。学生自己写字时,老师又及时提醒了注意写字姿势,注重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些细节充分展示了吴老师治学的严谨,体现了对课堂效率的重视。

接着老师用“考一考”的方式大屏幕展示了需要识记的字词和文中精美的句段。通过学生齐读、个别范读、优生领读、读后互相评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字词句,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高,目标达成度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所以这里吴老师反复引导,不惜时间,与导入时的简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吴老师对教材理解的深透,对课文的重点把握到位。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让学生自读每个自然段,提问每段写得什么,同学互相补充,老师因势利导,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进行了总结,然后出示大屏幕,展示怎样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了,自然而然地也掌握了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吴老师真的是太会讲课了。

“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有一个段却写了叶子呢?“老师通过这么一个提问,故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阅读教学开始,目标通过让孩子充分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爬山虎语句的美,理解爬山虎叶子的动态美,静态美,在读中得到情感

的熏陶。吴老师这里采取的措施是:学生反复读,反复想,想了再读,读了再想,直到学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让学生通过自悟入情入境。通过闭眼想象叶子的样子,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叶子这么美,是不是与爬山虎的脚有关呢?“又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自然引入了对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这一阅读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吴老师指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理解重点词触、巴、拉、紧贴、一脚一脚来体会爬山虎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又巧妙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们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接着指名板演,师生一块理解,进一步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单独靠阅读来理解的难度。学生还喜欢,真正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接下来,就还有一个目标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吴老师出示了捕蝇草捕捉苍蝇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学着叶圣陶爷爷的样子,用几个连续的动作,把捕蝇草捕捉苍蝇的过程写具体。

最后布置作业:1.把课文多读几遍并背诵下来。2.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写成一篇观察日记。整堂课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天衣无缝,可圈可点。

如果硬是让我找点吴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的话,我只能说如果最后展示几个优秀生写的捕蝇草捕捉苍蝇的文字,稍加评价后再布置课外作业结束教学就更完美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