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5 08:26
(二)蒙古人极端的服从意识
蒙古军队强大的战斗力来源于他们的铁的纪律和极端的服从意识。服从意识是形成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在作战中,只有所有人都完全听从指挥员的命令,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大的军队有两个,一是德国军队,二是日本军队。这两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打遍欧洲无敌手,一个打遍亚洲无敌手。除了他们先进的武器和战术之外,对领导的绝对服从是他们军队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
日本人在二战中,长官说抵抗到底,没有一个日本人投降;长官说,无条件投降,刚才还在殊死作战的士兵立即放下武器。这样的军队,没有任何人是他们的对手。
在日本,出现了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就是一个人坚持战斗三十年的英雄人物“小野田”。
1942年,年仅20岁的小野田被征召入伍, 1944年11月,他和战友被派到菲律宾的一个小岛卢班岛,从事游击战的行动。主要任务非常的单纯,抵抗美军的攻击,破坏机场与海港。而行动策略简单之极:自己活下去,没有后援。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是,由于小野田他们在丛林中,音讯不通,他们根本不知道日本投降的事情,,他们还在继续作战。
当地人发现还有日本兵躲在丛林中,于是,当地政府把宣传资料投进丛林,告诉他们战争已经结束。然而,小野田他们认为这是美军的计谋,于是决定继续作战。最后,其他人相继病死,只剩下小野田一个人坚持抵抗。
1974年2月20日,小野田在山里偶然遇到日本探险家铃木纪夫(他探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到小野田),小野田缓慢地从背后接近铃木,准备袭击他,但他发现铃木是一位日本人,于是,他们交谈起来。铃木纪夫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要他走出丛林回家。但是,小野田说,如果要我撤退,必须要有我队长的命令,否则免谈。铃木承诺,他会带着他的队长的命令再来。
1974年3月9日,小野田发现一张铃木的字条,说他的指挥官谷口义美少佐已经到了当地,并且附上一份完整撤退命令。两天之后,小野田越过整个山头,来到指定的地点,面对长官以最标准的敬礼动作,接受谷口义美少佐的指挥。少佐一声令下,这个干瘦的老人少尉小野田宽郎就地投降。当时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赦免了他的罪行,放他回国。
三十年之后,小野田终于回到了日本,所到之处,受到全国“英雄般”的热烈欢迎,他成了日本“精神英雄”。很快,他的自传成了畅销书,书名是:《绝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战争》。
蒙古人对领导的服从意识是全世界是楷模,甚至超过了日本人。
“这些鞑靼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不论他是是否信仰宗教)更服从主人;对主人们极为尊敬,并且从不对主人说谎话”。
“不管他给他们下了什么命令,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不管这命令是要他们去作战,是死是活,他们都绝对服从,没有一个字的反对。即使他要他们的未婚的女儿或姐妹,他们
也把她奉献给他,不出一句怨言。”(《出使蒙古记》)
你能够找出还有比蒙古人更具有服从意识的民族吗?虽然我们有些人说,这是盲从意识,这是奴隶意识。但是,军队中,就需要这样的意识,没有这样极端的服从意识,根本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当然,他们极端的服从意识也要靠严酷的纪律做保证,蒙古人的军纪之严,全世界少有。
“当他们在作战的时候,如果十人队中有一个人、或两个人、或三个人、或甚至更多的人逃跑,则这十个人全体都被处死刑。如果有一个十人队全部逃跑了,则在百夫长之下的其余的人,即使没有逃跑,也全都要被处死,一句话,除非他们全体退却,所有逃跑的人统统要被处死。同样的,如果十人队中有一个人、或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奋勇前进,勇敢战斗,而其余的人不跟着前进则这些人都要处死;如果十人队小将一个人或更多的人被敌人俘虏,而他们的伙伴不去救他们,则这些伙伴都要处死。”(《出使蒙古记》)
这就是典型的株连政策,一人逃跑,战友全部处死。结果,即使你想逃跑,别人也不会答应。最后,是要死一块死,要活一块活。在战场上,蒙古军队成了永不后退的军队。虽然这种政策不怎么人道,但是,效果那是相当的好。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5 10:04
作者:wgdshiyan 回复日期:2010-07-25 09:59:24
一个汉族人把蒙古族屠杀,灭亡汉族的历史当成自己最自豪的历史,这是一种多么可怕
的神经病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按按你的观点,这段历史汉族人不能写,只能让其他民族的人来写?
你的精神才有点问题。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6 09:59
(三)蒙古人特殊的社会生活
首先是蒙古人的吃苦能力极其强悍。
由于蒙古人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因此,蒙古军人拥有其他民族战士所没有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朝鲜战争中找到例证。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面对的是强大的美军(美国人刚刚打败了德国和日本,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但是,就是这样强大的美军却败在武器简陋的志愿军手里了。原因何在呢?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志愿军战士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志愿军战士都是农民苦出身,在朝鲜
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下照样活动自如,他们一把炒面、一把黄豆就是自己的给养,他们可以再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起进攻,而美国那些老爷兵没有后勤保障就寸步难行,志愿军取得胜利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是蒙古人从生下来就是战士。
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基本上不再进行放牧等生产活动,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在这样的训练方式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作到,这样的战士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
这些从小就按战士的标准培养起来的士兵,和那些半路出家的士兵作战,谁胜谁负不是很明显的吗?
我们可以用中国的奥运体育来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的运动员,几乎从小孩时候就开始按照正式的比赛标准进行训练,一直训练到成年,十几年的训练,什么水平练不出?而且,除了体育训练之外,这些运动员不用干任何事情。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就是体育训练,这样训练出来的选手的实力就可想而知了。
反观外国的体育运动员,他们许多人都是业余选手,体育训练是在正式的职业之外的一种爱好。这样的半拉子运动员当然比不上我们的专业运动员。
蒙古士兵就像我们的奥运运动员,而其他民族的士兵都是半路出家的货色。专业战士对半路出家的士兵,战争胜负就没有多少悬念了。
第三,就是蒙古人的特殊社会组织形态。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在蒙古,除了大汗的亲军之外,没有专门的军队,每个蒙古人,既是普通老百姓,又是战士。在平时,他们放牧,在作战的时候,他们就自备武器跟随首领出发。可以说,他们是典型的“全民皆兵”,每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7 15:21
(四)蒙古人先进的战术
在十三世纪,蒙古人的作战理念应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1. 战争前做好侦查工作
蒙古军队在作战的时候,最注意做好前期侦察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作战之前,他们尽量收集有关敌人的道路、河流、防御工事、政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报,并在战争中加
以利用。
蒙古军队行军之时,在大军的前面要派前锋,前锋的前面还要有哨骑,只要是几百人以上的小部分,就一定要在周围派出哨骑侦察。侦察分两种,一种是武装哨探,通常在周围有敌军时进行,哨骑登高望远,或者劫掠敌人,逼近敌人的营哨去获得情报。另一种是平时行军的哨探,以发现居民为主,一旦发现居民或旅客,都要捕获询问四周的地势、兵力分布、有什么要塞、有什么军事基地、哪里可以补给等等。这种哨探在行军时的分布,有时可以远至大军的前面两百公里之远。一旦发现情报,根据情报的重要程度层层上报直到统军大帅。因此,蒙古军队几乎从来没有被伏击过。
因此,在作战中,蒙古军队比起当地的军队更熟悉战场周围的环境,并能够利用当地的环境来帮助作战。
比如,在匈牙利战役中,拔都的军队和匈牙利大主教玉果麟作战时,蒙古人假装逃跑,然后把敌人引入沼泽。轻装的蒙古骑兵从草地上顺利地过去了,重装的匈牙利骑兵全部陷入污泥当中,结果,在沼泽地里挣扎的匈牙利骑兵就像泥巴中的鱼,任人宰割。
在蒙古兵进攻巴格达时,巴格达士兵出城迎战,蒙古兵撤走,把敌人引进低洼地方的草原,然后把底格里斯河引到低洼地,阿拉伯骑兵变成水中的士兵,基本上被淹死。
可以说,蒙古军队的侦察工作是做得最好,而且能够有效的利用当地地形,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这种利用地形地貌来对付敌人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起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良好效果。他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消灭敌人。
我们可以用中国在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来说明这件事情。
在抗日战争初期,我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中国军队没有一次战胜过敌人。
但是,后来武器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却在平型关战役中围歼了精悍的日本军,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战役就是一次巧妙的伏击战。
当时,日本侵略军进攻山西,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政委罗荣桓决心在平型关设下埋伏,痛击进犯山西的日军。战前,115师师长林彪多次踏勘平型关的地形,准备集中兵力打个伏击战。
9月25日日军敌板垣师团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凭借尤里地形,向山谷中的日军发起猛烈进攻,激战延续了一天一夜,最后,日军板垣师团21旅遭毁灭性打击。
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要是八路军115师和日军进行硬拼的话,肯定不是对手,但是,我们却凭借地理优势,取得了以弱胜强的传奇胜利。
可以说,在西征战争中,蒙古军队基本上和敌人打的是巧战,没有硬拼过,因而每次都能以少胜多。
2.百战百胜的“后退——合围”战术。
蒙古人在战斗中,很少和敌人硬拼硬,也就是说,他们很少和敌人正面迎战。正面迎战往往会造成己方较大的伤亡,而且胜算的可能性也不大。他们利用骑兵高度机动的特点,采取引诱敌人进攻,然后退却,在退却中对敌人进行包围的战术,这种战术每每取得了胜利。
蒙古人的逃跑——合围战术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
在战略方面,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
如果敌人确实强大,他们就退上几天,跑上几百里路,把敌人拖得分散开来,然后抓住战机,消灭其中最关键的敌人,然后顺势击溃其他敌人。
这种战法的经典战役是者别和速不台第一次横扫俄罗斯的卡马尔河大战。
1222年,在南俄罗斯的钦察大草原上,者别和速不台打败了钦察人,钦察人向俄罗斯诸侯求援。俄罗斯个诸侯召集了一支八万人的大军,向者别和速不台进攻。
当时,速不台和者别的军队只有2万5千人,面对八万俄罗斯军队,军队人少的者别和速不台不是正面和他们交锋,而是撤退。俄罗斯联军看到者别和速不台撤退,就紧追不舍。这别和速不台连退12天,退却几百公里。长达12天的追赶,俄罗斯军队相当疲倦,各军团之间的间距逐渐拉大。1222年5月31日,者别和速不台在卡马尔河边抓住战机,把一支脱离大部队的军队击溃,其他军团不战而退,蒙古军队乘胜追赶,最终将俄罗斯联军全部消灭。
这种长时间,大空间的退却合围的机动战术,往往会将敌人拖累,然后抓住战机,消灭其中的弱势部分,动摇敌人军心,就可以乘势击溃敌人。这种战术,往往能够取得以少胜多的奇效。
在战术方面,蒙古军队也善于运用退却合围战术。
这种战术,一是退却设伏。他们在前面设下埋伏,然后和敌人交战,假装不敌逃走,把敌人引进包围圈,一网打尽。
这在者别和速不台跟格鲁吉亚人的战斗中收到了效果。
当者别和速不台准备进攻俄罗斯草原时,要经过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是山地,当地的居民也很强悍,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正面强攻很难打败他们。于是这别和速不台采取了撤退战术。者别率领5千人埋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由速不台率兵进攻格鲁吉亚人,一交战,速不台假装败退,领着蒙古兵往回跑,格鲁吉亚人一看蒙古人败退了,很高兴,立马就追上了上来。格鲁吉亚人正追的高兴,者别一下子冒了出来,把他们团团围住。毫无防范的格鲁吉亚人一下子被歼灭了3万多,基本上全军覆没了。
在和欧洲重骑兵决战时,蒙古人的撤退合围战术更收到了奇效。
西方的骑兵部队是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他们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协同作战。这种作战方式,有很强的杀伤力和防护力,正面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抗他们的进攻。
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
面对欧洲骑兵的特点,蒙古人发挥了他们特殊的战术,他们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
双方军队在交战后,蒙古军队的骑兵会迅速后撤,西方军队的重骑兵就会排成密集的队形向蒙古士兵冲击。但是,撤退的蒙古人利用欧洲重骑兵机动性不强的特点,迅速从侧翼和后边向欧洲重骑兵发起进攻,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在和欧洲人作战时,蒙古人最主要的战役就是靠这种方法取胜的。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欧洲军队相对高度机动的蒙古军队,不仅打不赢,而且逃命都逃不掉。这使得欧洲人从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极少,基本上都是一锅端,以致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
事实证明,蒙古人只要采取他们擅长的高度机动的退却合围战术,就会战无不胜。只要背离了这种战术,往往就会失败。西征中唯一的一场失败是怯的不花和埃及人的战斗。在那次战斗中,怯的不花和埃及人硬拼,结果是全军覆没。
身材矮小的蒙古军队在和敌人硬拼的时候是占不到便宜的,正确的战术是他们取胜的重要保障。
3.利用伪军进攻
“以毒攻毒”是中医上的重要治疗手段,往往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战争中,“以敌攻敌”也同样有效。在蒙古军队中,有一个特殊的团体,就是“签军”。所谓签军,就是蒙古人把当地居民和俘虏作为进攻敌人的炮灰。蒙古人带着所获俘虏去进攻另一个国家,这些俘虏被安置在第一线。如果他们干得不好,蒙古人就把他们杀死。如果他们打得很好,蒙古人就允诺要封给他们高官厚禄。
这些“签军”炮灰,往往在攻城中使用。这些俘虏用自己的血肉为蒙古人铺平了胜利的道路,这也就是为什么蒙古人在作战中伤亡那么少的缘故。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7 15:23
谢谢 我是413507555 ,祝好!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7 17:26
谢谢 expedition2009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8 15:07
(六)蒙古人精良的作战装备
俗话说,“人强不如家伙强”,这说明先进的装备对人做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战争中,武器的先进与否,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本来还想本土决战,但是,美国人两颗原子弹,一下子就击溃了日本人抵抗的决心。那么,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的武器装备又精良在哪里呢?
1. 乘骑装备—— 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一位权威人士说:“即使今天,在牧区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马,装上马鞍,不需要再喂食,能连续骑100多英里,这是常见的事。 ”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能够让蒙古军队能在极少休息、吃饭的情况下骑马连续行军几天几夜,他们将“闪电战”引入13世纪的世界,他们在匈牙利平原作战时,三天走了270英里。
同时,他们的马镫也是他们制胜的关键因素。有军事史家言,蒙人可征服世界,短镫功不可没。蒙古人使用的是短马镫,短马镫可以让蒙古人在马背上站立起来,这样他们在马背
上就可以灵活自如的砍杀敌人;而欧洲和阿拉伯骑兵却使用长马镫,马镫只是放脚的地方,骑兵只能坐在马背上。这样,他们的灵活度大大下降,战斗力也就比不上蒙古军队了。
2. 武器装备
蒙古士兵的主要武器是弓,每个士兵都有两、三张弓,还有装满了箭的巨大箭囊;有些士兵还有斧子、刀和矛。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这种弓比英国人的长弓更具杀伤力,其穿甲箭能在600英尺内杀死敌人
他们的箭头非常尖锐,箭头两边磨得很锋利,好似一把两边有刃的剑。这样强的弓,这样尖锐的箭,基本上可以射穿敌人的装甲。
在他们之中,其中一些人还有矛。这种矛在其铁颈上有一个钩,他们就用这个钓把敌人从马鞍上拉下来。
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
他们的防护装甲也很到位。
蒙古骑兵有盔和护甲,他们的双腿也有护甲覆盖着,他们的马匹也都是披甲的马。他们的护甲是用皮革制成的,而且有两倍或三倍的厚度。
这种皮革护甲轻便坚韧,自由灵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而欧洲骑兵往往是铁甲,笨重要命,而且在严寒的季节里冷得要死,士兵行动不便,结果,笨重的欧洲骑兵就只好成为挨打的活靶子。
3. 新式武器——巨型抛石机和火油筒
蒙古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必杀技。这个必杀技就是威力巨大的抛石机和火器。
抛石机是能够利用杠杆原理抛出石头的武器,它可以把30公斤到100公斤不等的石弹抛出近300米远的距离。
这种重型武器在攻打城池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将城墙上的建筑和人马砸得粉碎。
蒙古人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抛石机作为攻城的武器,专门成立了“炮军”,在攻城时集中使用,其作用相当于近代的炮兵,在攻城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们制造的抛石机威力大、射程远,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重武器。
据拉施特的《史集》记载,蒙古人的抛石机可以把石头抛出2500步的距离,这虽然有点夸张,但是,抛石机的极大威力是不可小觑的。
在攻打木剌夷国的首府麦门底斯堡的时候,抛石机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粉碎了木剌夷人的斗志,促使他们投降。
1273年,元军攻打襄阳,就使用一种巨型抛石机,可发射150斤重的石弹。据《元史》
描述,这种炮“机发时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毁,入地七尺”。如果美誉偶夸张的话,这比现代的穿甲弹还厉害。
在蒙古人威力巨大的抛石机面前,坚固的城池失去了它的抵抗作用。
除了抛石机之外,蒙古军队还大规模使用火箭和火油筒这样的火器。
在冷兵器时代,火器的出现时致命的武器。蒙古军队攻城时,他们就把石油和硫磺等组成的燃料投掷到城堡里去。这些燃烧瓶投掷到城堡里面的房屋上面,立即就可以烧掉屋舍,给敌人造成极大的恐慌,这种燃烧瓶还可以烧死敌人。在巷战时,他们大规模使用火油筒,火油筒就是现代火焰喷射器的雏形,这种武器可以烧毁敌人的藏身之处,把敌人所处之地变成一片火海。1241年在和波兰人的决战中,蒙古人就是用火箭筒把波德联军烧得焦头烂额的。
距离比较远的时候,他们还使用火箭。火箭可以远距离烧掉敌人的营地。在和匈牙利决战的时候,匈牙利人用木质战车筑成营垒,防御蒙古人的进攻。但是,聪明的蒙古人不去进攻他们,而是把火箭射到匈牙利人的木制营地里,结果,匈牙利人的营地变成火海。八万强悍的匈牙利军队被烧得一败涂地,蒙古人战胜了这个强大的对手。
可以说,蒙古人在欧洲的两场大战,火药武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就好像当年美国人在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日本人就乖乖投降了。可见,先进武器有时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蒙古人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了火器兵器,这在靠大刀长矛打仗的时代,这种火器不亚于今天的核武器。他们拥有这样的高科技武器,称霸欧亚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9 14:22
二、蒙古人西征时的屠杀
不,在世界走向末日和毁灭之前,人类不可能看到与这相类似的灾难。因为,即使是邪恶的人,也会宽容跟随他的人,只是消灭那些反对他的人。然而,这些人(蒙古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怜恤,他们虐杀妇女、男人和儿童,剖开孕妇的肚子,杀掉肚子里的孩子。
——伊本•阿西尔(穆斯林历史学家,116O-1233年)
他们把在交战中俘获的一切人统统杀死,除非他们偶尔留下一些人作奴隶。他们把那些要被杀死的人分配给各百夫长,以便用战斧砍死。而百夫长们则又把这些人分配给在军队中作奴隶的俘虏,让每一个奴隶杀死十人,或者按长官的判断,有时多一些,有时少一些。
—— 加宾尼《出使蒙古记》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9 14:24
关于蒙古西征过程中的屠杀问题,现在还有争论,有人说杀了上亿人,有人说只是正常的战争,战争肯定要死人的,不存在屠杀问题。
蒙古人在西征过程中对当地军民进行屠杀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代的波斯著名历史学家志
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志费尼是旭烈兀手下的一个官员,他的父亲也是蒙古统治下伊朗境内的一个财政大臣,因此,他的记载是亲历的,也是亲闻的,而是,他对成吉思汗的感情也是充满敬意的,因此,他记载的大屠杀应该是真实的。
于此佐证的是,另一个重要人物,由旭烈兀建立的伊力汗国的宰相拉施特撰写《史集》也进行了同样的记载。
我们首先来看蒙古人在西征时的大屠杀。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29 14:26
(一)西征屠杀纪实
第一次西征时:
蒙古军队进攻速格纳黑,派遣一个投降他们的商人哈散哈只去招降他们,但是,城内的人们把哈散哈只给杀了,结果,蒙古军队把速格纳黑城内的所有百姓全部杀死。
在攻陷中心城市不花剌时,把鞭梢高的男子全部杀死,一共杀掉了三万青壮年。
在攻打首都撒马尔罕的时候,城市被焚毁,全城四十余万人口,最后只剩下三万工匠、三万“签军”,五万居民,死亡三十余万。
在攻陷故都玉龙杰赤的时候,每个士兵屠杀24个人,有人计算,就算只有5万蒙古士
兵,屠杀掉的也有120万人。
在忒耳迷,所有的居民被杀掉,一个妇女为了活命,对他们说:“饶了我的性命吧,我把一颗大珠子送给你们!”蒙古士兵索取珠子时,妇女说:“我吞下肚子了。”于是蒙古士兵把她的肚子剖开,取出珠子。以后,成吉思汗下令,所有的死者的肚子都要剖开看里面是否藏有宝物。
在巴里黑,成吉思汗下令将所有的居民全部杀掉,结果,吞食尸体的虎狼最后根本就不愿吃尸体了。
当蒙古军队攻下塔里寒时,没有剩下一个活人。
在范延,当地居民奋起抵抗,射死了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军队攻下该城后,成吉思汗下令不准留一个活物,连动物也要全部杀掉,孕妇腹内的胎儿也要全部戳死。
范延被焚烧后,被称为“歹城”,就是不吉利的城池。直到今天,那里都没有动物。
在歌疾宁,由于蒙古军队被札兰丁打败过,后来当地居民请降,但是,成吉思汗仍然命令把居民全部杀掉。
在伊朗的马鲁,因为抵抗蒙古军队,托雷攻下城池之后,只留下四百名工匠,把所有居民全部杀掉。每个士兵要杀三百到四百人。尸体如此之多,堆积成山,以致和山差不多高了,鲜血把大地都染红了。
后来有人把看得见的尸体数目计算了一下,一共有130万人。那些偏远地方的尸体还不在其中。
经过反腐蹂躏之后,马鲁城只剩下十个印度人。
在撒布扎法尔,屠杀了7万人。
在你沙不儿,居民射死了成吉思汗的女婿,结果城破之后,成吉思汗的女儿亲自举行屠杀仪式,除了四百名匠人之外,全城居民被屠杀干净,连猫、狗不准留下。
为了解恨,蒙古人还把所有的人的头割下来,分男人、女人、儿童分开堆起。
经过第一次西征,河中地区还稍微好一些,伊拉克和伊朗境内剩下的居民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
东伊朗再也没有从成吉思汗的破坏中完全恢复过来,像巴里黑这样的城市仍然残留着蒙古破坏的痕迹。
第二次西征时,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的屠杀一点也不比亚洲仁慈。
1237年12月,蒙古人进攻俄罗斯,蒙古人派使者到梁赞城,要求他们投降,并“交出所有财物的十分之一”,梁赞城的大公拒绝了,结果是蒙古人攻打梁赞和弗拉基米尔公国,屠杀了所有的居民。
几年之后,罗马教皇的使者加宾尼在经过北部俄罗斯草原的时候,发现,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城市都被摧毁了,“无数的死人骨头和骷髅躺在地上,就像马粪一样”。
加宾尼还专门提到了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基辅受到的摧残:“他们围困了俄罗斯的首都都基辅,在长期围攻这座城市以后, 攻陷了它,并把所有的居民杀死。当我们行过那个地方
时,我们看到无数死人的骷髅和骨头,遍布大地。基辅过去是一应很大的和人口稠密的城市,但是现在它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因为在那里目前剩下的房子还不列二百所,而居民们则完全处于的奴隶地位。鞑靼入从那里继续前进,一面进军,一面战斗,破坏了整个俄罗斯。”
在波兰和匈牙利,居民们遭受了难言的暴行之后,接着常常是被集体屠杀。
现在还保留在巴黎罗浮宫的一封信见证了蒙古军队在西欧的屠杀:
1241年3月31日,蒙古人……闯入匈牙利,蒙古人进攻匈牙利的第一座城市是拉德纳,那里至少有四千人遭到杀戮。在同一天,另一部分蒙古人杀死了巴卡萨格领地的领主和保护庄稼的居民,被杀的人有数千。……4月2日,拜斯坦采受到蹂躏,6014个基督教徒被杀。4月4日,库库卢洛瓦有三万多人被杀。4月11日,蒙古军队攻破大赛德格,杀掉十万余人。其他城市受难的人数不详,约有成千上万。
在安德鲁的《蒙古人入侵匈牙利:1241年》一文中说:“蒙古军队只要经过那里,哪里的被杀之人和牲畜就会成为秃鹫、野狼和鬣狗所吞食的腐尸。人倒在什么地方,尸体就倒在什么地方。腐臭的尸体的气味在大气中弥漫了一年之久。基督教徒一被遇上,就被杀戮。非基督教徒往往成为奴隶。拔都在返回蒙古哈拉和林的路上,杀光了匈牙利边境所有的奴隶。
按照他的这种说法,蒙古人在匈牙利的屠杀也是很恐怖的,你想,满匈牙利都是尸臭味,要死多少人啊?!据他说,蒙古人屠杀了一半的匈牙利人。
蒙古人在欧洲的大屠杀,引起了欧洲人极大的恐慌,一个俄罗斯历史学家说:“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是什么,他们是什么种族,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什么——只有上帝知道!”
第三次西征的时候,虽然征伐不多,但是,残酷程度一点也不逊色。
蒙古人攻打的木剌夷国,没有一个人活下来,从此,木剌夷国就只存在历史书中。
1258年,旭列兀的蒙古铁骑攻陷巴格达,大屠巴格达居民。据说80万人死于屠刀下,以至于底格里斯河河水为之一片血红!
美国现代历史学家桑德斯说:“作为人类种族灭 绝屠杀的典型代表,这些蒙古人是自古以来最恶劣的屠夫。他们把许多国家民族完全斩尽杀绝、或者全部驱赶出家园。在屠杀上令人发指程度,一直到现代的纳粹都没有超越。”
成吉思汗曾梦想让“蓝天之下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众多的文明遭到彻底毁灭,多个城池被夷为平地,根据R. J. Rummel估计,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有3000万人被杀,整个亚洲的人口分布亦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大屠杀和饥荒,波斯的总人口从250万下降到25万,历史学家估计匈牙利当时200万人口中的一半都死于蒙古入侵,大约一半的俄国人死于蒙古入侵。
虽然蒙古在西征过程中有屠杀行为,但是,战争肯定要死人的,没有那一场战争不死人。1918年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虽然有分歧,但基本上估计也有1800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创造了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记录,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
有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对比,你就不会对蒙古西征的死亡人数有太大的惊讶,毕竟那也是一场世界大战。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30 13:02
你这个变态,取个洋鬼子名字,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我公正记述一段历史,惹了你了?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7-31 15:03
(二)蒙古军队屠杀的特点
当然,在西征过程中,蒙古军队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杀,还是有规矩的。
1.屠杀往往也只针对抵抗着。他们的政策是:抵抗者一律杀戮;投降者一律宽大。
蒙古人在攻打敌人之前,往往会送一封信给敌人,要求他们停止抵抗,归顺蒙古人。如果敌人归顺了,他们就派一个叫做达鲁花赤的镇守官统治该地;如果该地要抵抗,那就対不起了,攻城之后,往往要报复性屠杀。成吉思汗在第一次西征时,那些主动投降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发生屠杀事件,只有抵抗的地方才屠杀,抵抗得越激烈,屠杀就越厉害。
成吉思汗早就申明了这一点。他在布告中说:“万能的主已经将日出之地和日落之地全部赐给了我们。凡降顺者,本人及其妻子、儿女亲信都可以得到赦免,凡是不投降抵抗着,将连同妻子、儿女、族人、近亲一块杀死!”
成吉思汗是说到做到。
蒙古人这种做法,和蒙古人恩怨分明的个性很有关系。
蒙古人对于于自己有恩的人,一定要报答;而对不起自己的人,则不管你是谁,一定不能客气。成吉思汗小时候,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抢了他钓的鱼,成吉思汗就拿起弓箭把弟弟射死了。
而对于在艰苦环境中给自己帮助的人,他就封为大官。
2.蒙古人的屠杀,只针对那些没有用的人。
蒙古人的屠杀,也是有讲究的,只杀那些对他们有威胁的和无用的人。
首先,他们要杀掉士兵,这是不用解释的。
处决士兵之后,蒙古官员会派书记员去按职业划分平民。蒙古人在占领一个地方开始屠杀之前,首先是把那些有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挑出来,来为他们服务。那些专业技术人才包括书记员、医生、天文学家、法官、占卜者、工程技术人员、教师、阿訇、犹太传教士和牧师。这些人无论在哪次屠杀中都不会有生命危险,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有例外。即使是射杀了成吉思汗女婿的那个城市,成吉思汗的女儿在主持全城屠杀时,也不忘先挑出400名工匠。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除了放牧牛马之外,不能生产任何东西。工匠可以为他们制造马鞍、弓箭、战车等作战武器,也能为他们生产生活用品。因此,手工艺者是他们最需要的。他们将工匠俘虏之后,还将他们不远万里送到蒙古本土。中国甘肃、宁夏很多穆斯林,就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带回来工匠的后代。
日渐发展壮大的蒙古帝国也需要其他熟练的工匠,包括铁匠、陶工、木匠、家具制造者、
织工、皮革工匠、染工、矿工、造纸工、吹玻璃工人、裁缝、宝石匠、乐师、理发师、歌唱者、娱乐表演者、药师以及厨师。
专业技术人才挑选出来之后,剩下的就是那些有力气的,他们也被留下来作为“签军”,在下一次攻城战中帮助搬运辎重、挖掘防御工事、作为人体盾牌、当作填塞物被推入城壕,就是作为蒙古军队的炮灰使用。蒙古人在打仗时,用他们作为先头部队跟敌人厮杀。蒙古士兵只在后面督战。这就是蒙古人伤亡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工匠之外,对于妇女,蒙古人也很少屠杀,他们往往被作为奴婢使用,将蒙古人从日常琐事中分身出来。
通过分析从蒙古人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你必须是一个有用的人,才会有生存的机会。在战争总如此,在平时生活中也如此。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当客人到你家来,你要杀鸡待客,你会杀那一只鸡呢?当然,你会说:“就杀那只不会下蛋的花母鸡吧!”为什么?因为其他的鸡会下蛋,会给你带来好处,你当然舍不得杀掉。因此,会下蛋的母鸡、会打鸣公鸡总是能够逃过屠杀。同样,有本事的人也能够逃过一劫。
你会说,现在不会有大屠杀了,当然,不会有生命的大屠杀,但是,还有职场的大屠杀,那就是裁员。这个大屠杀的残酷程度一点也不会比蒙古大屠杀低。你想逃过职场屠杀,就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据说,在蒙牛公司的厂区,有这样一句标语:如果你有智慧,请奉献你的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奉献你的汗水。如果这两方面你都没有,请你离开这个公司。
没用的人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结果都是一样的。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02 16:00
(三)蒙古人为什么要进行屠杀
看了蒙古军队的屠杀经历,几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想,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蒙古军队的屠杀也是有原因的。
1.是游牧民族尊重生命的观念不强。
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在现代社会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以前却未必。
比如说,我们队动物的态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说远了,就是近一二十年吧,我们原来把动物看做是自己的食物,八十年代出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辞典》在解释动物的时候,往往要说,它的肉可以食用,他的骨头可以泡酒,他的皮可以做皮袄。那时大家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动物不就是给我们吃的嘛!但是,现在,你要是说老虎的肉可以吃,老虎的骨头可以泡酒,看你会不会被人骂死!
所以说,文明的观念是与时俱进的,你不能用今天的观念来苛求古人。蒙古军队的屠杀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动物世界里,没有仁慈的说法。在动物的眼中,别的动物就是自己的食物。在狮子眼中,奔跑的羚羊就是自己的食物。因此,追杀羚羊是天生的本能,不存在道德不道德的问题。即使是同类,他们在饥饿的时候,也照吃不误。很多公狮子就把小狮子作为自己的食物。你能说他们不道德吗?
在原始社会中,不同的部落在交战时,也会把抓住的俘虏杀死,有的甚至吃掉。还有很多食人部落,他们认为吃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能够说他们不道德吗?
同样,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也处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在他们的眼中,杀死俘虏是在正常不过的行为,他们没有把俘虏当人来看,而是视同缴获的牲畜。试问,你今天杀鸡的时候会问自己是不是很残忍呢?那个时候蒙古人杀掉俘虏就好像我们今天杀鸡一样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今天有很多人在拿蒙古屠杀说事,这根本就是今天的观点来要求别人。就好像几万年之后的人拿我们今天杀鸡的事情来说我们残忍一样。这是哪跟哪的事情啊!
2.是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而且他们对定居有一种天生的厌恶,认为城市生活会使人堕落。蒙古人认为游牧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活方式,成吉思汗立志要把蓝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
蒙古人直到忽必烈建立大都之前,一直没有建立城市,他们一直生活在营帐之中。这些蒙古包可以随时拆卸,到另一个地方再装配起来。无论是蒙古人的首都哈拉和林,还是钦察汗国的首领拔都,还是波斯汗国的大汗旭烈兀一直生活在蒙古包中。
他们为什么这么钟情于游牧生活呢?这是有原因的。据说,一个突厥汗王被中国人舒适的生活所吸引,决定建筑一座和中国一样的有城墙的美丽的国都。他的老谋深算的谋臣对他说:“你要小心呵!现在你在中国人面前可以无限制地退却,所以你是不可制服的。如果你将自己关在城垣里面,你就要失败。”
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时候生病了,左右劝他回去治好病再来,他们说:“西夏人有筑好的城,有不能搬动的房子,他们不能背着城市和房子逃走!”
蒙古人认为,定居人常常容易受到攻击,敌人可以再原地找到他们。而游牧民族四海为家,敌人无法在固定的场所找到他们。因此,他们认为游牧是躲避敌人的最好方式。
对蒙古人来说,农民的生活方式似乎是无法理解的,世界上没有比游牧更好的生活了,因此,他们要在他们占领的土地上建立牧场。
这你不能怪人家,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此,总是不遗余力的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如此,现在美国佬还不是在全球推广他们的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费那么大的力气攻打伊拉克就是为了在西亚建立一个“民主国家”的样板。
既然要过上幸福的放牧生活,就需要广阔的草原,现在,土地上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庄稼,牛羊吃什么?到哪里去放牧?
于是,最好的方法就是砍掉庄稼,让土地长上青青的牧草;那些农民,又不会放牧,留着也没有什么用,不如杀掉算了。
因此,蒙古人攻破敌人的城池后,往往把敌人的城池烧毁,把居民杀掉,让那个地方成为有一个水草肥美的牧场。
呵呵,知道这个原因,今后就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生活方式了,尤其是当家长的,不要强迫孩子按你的意愿行事。不然,您就会犯和蒙古人一样的错误,你也会扼杀掉你的孩子——不是肉体,而是精神。
3.为了降低对蒙古人的威胁
蒙古民族人数不多,只有一百万人口,其中士兵不超过十五万。这么少的蒙古人要占领那么大的地盘,为了防止被占领土的当地人重新起来反抗,最好的方式是进行大屠杀,把当地人杀得人数稀少的时候,剩下的人就对蒙古人形不成威胁了。
蒙古人首先要杀掉的就是原来的王公贵族,因为那些人最具有号召力。
蒙古人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开始屠杀富人和有权力的人。他们尽可能快速地处死所有的贵族,以防止贵族们在以后来反对他们。
蒙古人这种先杀有号召力的人的方式是很正确的,你想想,那些有影响的人杀光了,剩下一些草民,也就折腾不起什么大浪了。通过处决贵族,蒙古人基本上斩断了敌人社会体制上的“头颅”,并将未来的反抗减到最少。
所以,蒙古人在杀贵族的时候,往往把他们的整个家族都灭掉,以绝后患。不然,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灭掉上层阶级之后,蒙古人留下那些苦大仇深的农民来帮他做事,这些农民以前在自己
的国家受到压迫,现在翻身做了大官,这一切全是蒙古人的恩赐,他们怎么不尽心尽意为蒙古人服务呢?要是天反过来,他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好处了,所以,他们对任何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行为都会毫不留情的镇压,镇压的态度比蒙古人还要坚决。呵呵!蒙古人这一招,那是相当的精明!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02 21:14
谢谢鼓励,我也是业余爱好,有些问题不是很清楚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03 15:31
三、蒙古西征的影响
(一)对世界的负面影响
蒙古西征,除了对当地居民大规模的屠杀之外,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具体最大的有两个,一是把落后的社会制度强加到当地,造成了统治地区专制主义的盛行,二是把落后的生产方式强加到当地,造成了占领区的经济后退。下面我们来详细论述这两个方面。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03 15:34
1.造成了当地政治制度的落后
孟德斯鸠大伙应该知道吧,你不知道他本人,他的思想你一定知道。就是这个法国人,提出了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思想,著名的三权分立就是他提出来的,也就是说,现在以美西方代表的民主的政治制度就是他老人家提出来的。
孟德斯鸠认为蒙古人征服其他民族,造成了这些民族文明的倒退。他说:“鞑靼民族的奴隶性质使他们在被征服的国家里建立奴隶制和专制主义。”(《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77页)
蒙古人占领的广大的亚洲地区,其社会制度和蒙古差不多,因此,蒙古对亚洲的占领,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统治者而已,没有什么社会政治的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俄国是如何从一个欧洲国家转化为亚洲国家的——当然不是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是人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和政府组织。孟德斯鸠这句话,这句话,在俄国得到了最好的证实。
从血缘和文化传承方面来看,俄罗斯应当属于欧洲国家。公元九世纪左右,东斯拉夫人与西欧各国贸易往来密切;公元十一世纪,基辅罗斯大公与西方各王朝建立了姻亲关系。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俄罗斯本来会和欧洲一块发展,变成和西欧一样的国家。但是,欧洲其他国家没有受到蒙古人的统治,仍然按照他们的发展趋势前行,不幸的是,蒙古人占领了俄罗斯,统治了俄罗斯将近三百年,俄罗斯从此变成了一个和东方相类似的专制落后国家。蒙古人的统治导致了俄国的沙皇制度和亚洲化。虽然同在欧洲,但是,俄罗斯却在心理上被西方世界排斥了,西欧各国普遍把俄罗斯看成异类。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1237年蒙古人的入侵……使俄罗斯在现实世界与西方彻底断绝了联系,等到俄罗斯人摆脱蒙古人统治,他们已经错过了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你想想,三百年啊,三百年受蒙古人的统治,俄罗斯人已经基本上接受了蒙古人所有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了。一位叫做特鲁别茨科伊的哲学家在他的经典著作《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指出,在蒙古占领俄罗斯时期,俄罗斯的贵族中有20%人和蒙古人通婚;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俄语中,有大量的蒙古字;俄罗斯的邮政、税收、衣服也受蒙古影响;俄罗斯政府的制度也是蒙古式的。从本质上说,俄罗斯已经变成了一个蒙古国家了。
虽然后来彼得大帝推行了俄罗斯的西化改革,但那些改革就像中国当年的洋务运动一样,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思想和意识形态一点也没有改变。
俄罗斯人不仅接受了蒙古人的专制政治,也接受了他们的征服意识和好战精神。
十九世纪,沙皇俄国打败了拿破仑之后,凭借它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欧洲充当封建专制的宪兵,四处镇压革命。凶残彪悍的哥萨克骑兵挥舞马刀横冲直闯的情景,在西欧民众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西欧人眼里,俄罗斯人和以前的蒙古人一样的野蛮,即使到了今天,西方人也没有改变对他们对俄罗斯的鄙视的态度,很多欧洲人对俄罗斯充满敌意。
其实,你看看当年的沙皇俄国和后来的苏联在全世界到处扩张的经历,你就会想到当年的蒙古帝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沙皇成了蒙古帝国意识形态上的继承人。
沙俄侵占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正是蒙古军队扩张精神的忠实体现。
当然,俄国也要感谢蒙古人的统治,正是因为蒙古人的统治,才使他们成为今天世界上领土最宽的国家。
钦察汗国属国的莫斯科公国就是在蒙古人统治下崛起的,他们打败并取代了蒙古人,并迅速崛起,开始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张,占领了从前蒙古帝国中的相当一部分。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现在的俄国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把蒙古人统治的时期看作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俄罗斯知识分子把这一时期称之为“鞑靼——蒙古人的桎梏”,大多数人对此持全盘否定态度。直至苏联时代,还有人在痛骂13世纪的蒙古人,认为是他们阻断了俄罗斯向西欧的发展,造成了日后的落伍。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04 09:08
请问那书大陆可以看到吗?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10 15:39
%2.造成了当地的经济落后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此,人们也总是要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比如,每个家长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他们 总是认为自己给孩子规划的人生是最好的。蒙古人也是这样,他们也认为游牧生活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征服一个地方后,他们就要摧毁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要求被占领地区按照他们的生产方式来生活。
成吉思汗就曾经说过,要让蓝天下所有的地方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
这句话,气魄很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但是,这种做法,却造成了很大的弊端。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要因地制宜,每个地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你蒙古草原地广人稀,草场众多,当然适宜放牧;但是,其他地方就不一定适合放牧,比如说江南水乡,森林地区。你硬是要霸王硬上弓,那当然就得不偿失了。
这样的教训我们一直有过,比如在“文化大革命中”最著名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就要全国所有的地方把田地整理成一块块面积很宽的“大寨田”,当然,你在平原上搞“大寨田”没问题,十几亩面积的一块田也可以搞出来,有利于机械化种田;但是,你硬是要在山区也来搞十几亩面积的一块田,那就是瞎胡闹了。我的家乡就在湘中丘陵地区,那里有一个当年全国闻名的“学大寨”村庄——邵东野鸡坪村,当地村干部硬是在一个个山头上搞出了大面积的梯田,在花费了无数劳动之后,结果是丘丘田漏水,所有的大寨田变成了摆设。
蒙古人当年在占领区推广的牧场计划,结果也是如此。
我们复习一下历史就知道,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的,最初的文明是打猎文明,原始社会的人都是去打现成的野兽,但是,打猎是靠天吃饭,有时候打得到,有时候打不到,
打不到猎物的时候,就要饿肚子。于是,原始人就慢慢的开始放牧和饲养家畜,放牧和饲养家畜虽然比较辛苦,但可以随时随地有肉吃,文明就发展了,人类社会就从狩猎文明进入到放牧文明。游牧文明继续向前发展,就到了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文明是一步步前进的。
但是,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文明时期,要是高度发展的人到落后地区去推广自己的先进文明,这当然是好事,可以让处于落后状态的人一下子就跨越几个文明阶段,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一旦落后的文明占领了先进文明的地盘,那就会出现用落后的文明取代县级文明的情况,所以,游牧民族在征服了农耕地区之后,往往会毁灭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的极大倒退。
在南北朝的时候,中国的北方被匈奴人占领,耕地变成了荒原。在长安附近,甚至出现了虎和成群的狼。农民请求匈奴人首领把这些地方重新变成土地,但是匈奴人拒绝了,在他们看来,原来是土地的地方变成草原才是正确的做法。
因此,杀死当地老百姓,让曾经的农田变成一片荒原,是游牧民族统治者有意追求的目标。根据费志尼和拉施特的记载,成吉思汗在第一次西征的时候,对伊朗和阿富汗采用的就是这种做法。城市被夷为平地;农村人口被消灭;树木被连根砍掉;河道被堵住淹没农田,使它变成一片沼泽;水井被泥沙填掉;粮仓与储藏的种子被焚烧。
有一个法国教会拍摄了伊朗东部重镇锡斯坦城被毁之后的情况,锡斯坦城本来是一片肥沃的地方,但是,在影片中,只见颓垣残壁,周围是无边的沙丘和戈壁,有如月球上的景象。
蒙古人把一个土地肥美的地方变成一个月球式的地方,那确实够厉害的。
蒙古的屠杀和掠夺,使得丝绸之路上这一繁华地区到今天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他们摧毁了五千年来陆续修筑的水利系统,使得大量的绿洲变成沙漠,使其经济下降到公元前1500年的水平。据美国历史学家PaulB•Kern引用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到现在,中东地区耕地面积尚未恢复到蒙古入侵前的60%。
本来,成吉思汗在中国也打算这样做,当他征服西夏的时候,他手下的蒙古将领说,这些耕地完全没有用处,不如和在伊朗一样,杀尽所有的农民让农田再回到草原状态,好作为蒙古人的牧场,只是由于耶律楚材的反对才被取消。
要不是耶律楚材,那中国也要遭殃了。
当然,你不能怪蒙古人,其实,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人都要向别人输出他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你要是不信,你仔细回忆一下,你的同时,你的朋友,你的亲人每天会给你多少“好心的生活建议”,他们之所以没有强迫你接受,那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了你。
这种蒙古式强制性的推销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情况,在家里见得最多,几乎每一个妻子都要丈夫遵守她制定的生活规矩,几乎每一个家长都要孩子接受他们制定的种种规矩和计划。
当年,北美洲的殖民者在进攻印第安人的领地时,就砍掉大树,把森林变成农田;而奋起反抗的印第安人有时也会取得局部胜利,胜利了的印第安人在占领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的村庄的时候,他们也是一把火烧掉村落,让废墟变成森林。印第安人和殖民者就这样来回拉锯,一块土地就在森林和农田之间来回变化,非常有趣。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12 15:38
(二)对世界的贡献
蒙古西征虽然给被侵略的国家带来极大灾难,但是,它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使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于是,东、西方开始频繁交往,距离逐渐缩短,中国的火药、纸币、活字印刷术也因蒙古西征而传入欧洲;西方的天文、医药传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的陆路交通和文化交流,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12 15:39
1. 修建了连接欧亚的道路交通网
我国历史学家德山在《元代交通史》中曾说过:“国际陆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孙三代三次西征的产物。”
这话说得不错,成吉思汗子孙三次西征,建立了三国国家,第一次西征,在中亚建立了察合台王国;第二次西征欧洲,建立了钦察汗国;第三次西征波斯,建立了伊力汗国。这些汗国与老家蒙古路途遥远,往来不便,怎么办?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现代人常说的一句话,便利的交通确实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你看我们高速公路的建设,让人们出行就变得更加方便。记得,没有高速之前,我们到长沙,要6个小时,遇上堵车,一天还到不了,现在,两个小时搞定。
这个利国利民的主意还是第二代大汗窝阔台提议的,他派人对远在中亚的哥哥察合台说:“如今使臣往来不仅耗时过长,而且骚扰当地老百姓。我的意见是,建立常年制度,叫各地的千户开设驿站,出人马,一边使者往来。禁止使者无辜扰民,只准他沿着专到往来。这个意见是否可行,请哥哥决断!”
察合台挺赞成窝阔台的建议,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可以马上做起。我从这里设起驿站,再从这里派人告诉拔都,叫他也设起驿站,与我们连接起来。全国之内,设驿站便利来往的建议,确实是好主意啊!”
驿道怎么修,那有现成的做法,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就专门修建了驿道。汉代继承秦朝制度,规定五里一亭,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驿。
蒙古帝国就按照老祖宗的做法,从太平洋沿岸到印度洋的波斯湾到地中海都设置了驿道和驿站。其他地方有多少驿站现在不知道了,但是,中国境内的元朝陆站、水站、狗站等1383处,拥有驿马44301匹,驿车3937辆,驿船5921条,这规模够庞大了吧。
驿道修建之后,“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现在这些使者们在路上有专门的接待,待遇相当不错,有吃有喝,有休息和住宿的地方了。一个使者、商人或旅行者只要能领到帝国发的乘驿牌,就可以在亚欧各地通行无阻,免费食宿,所谓“之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在邻家”。
这种说法并非夸张。亚欧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直接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虽然大家对蒙古帝国的其他行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修建驿道却是一致表扬,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
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一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利。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与之相似。”
你看看,格鲁塞把蒙古帝国对世界的联通和哥伦布的发现美洲相提并论,这规格够高的吧。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也赞扬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即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
美国传记名家哈罗兰姆也说说:“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
总而言之,正是蒙古帝国建立的道路网,将几千万平方公里之内的各个部分彼此联系起来了,帝国之内各部分的交流日益密切。蒙古西征,打破了横亘在欧亚之间的壁垒,把老死不相往来的欧亚大陆变成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整体。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12 21:28
暑假热,在卧室吹空调,书房不去,基本不发帖
下载手机软件游戏上掌中天涯:wap.tianya.cn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15 15:51
%2.沟通了东西方的交流
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全球化”。其实,早在蒙古西征时期,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而且,蒙古时代的全球化,一点也不比今天的全球化逊色。
你以为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麦当劳的招牌,看到美国的大片就是全球化,不对,那是一边倒的“西化”,你要是在纽约也可以看到中国的旗袍和秧歌,那才是真正的全球化。而在蒙古帝国时期,就是这样一种双方交流的全球化,格鲁塞说:“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环绕禁苑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的风暴,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个花园传播到另一个花园。”
1999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韩国著名学者金钟日也说:“大地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家园,这是当今‘全球化’的新概念。然而,‘全球化’起源于成吉思汗的大统一”。
蒙古西征造成的东西方交流,首先是人员的交流。
蒙古西征的时候,那是全民出动,青壮年士兵带着老婆孩子、马匹帐篷,浩浩荡荡向西杀去。他们占领中亚、西亚和中欧之后,就留在当地不回来了。占领了那些地方就在当地当官,还回来干什么?因为那里就变成了他们的家了。
蒙古人在当地居住下来,那些没有老婆的人就要和当地人结婚,因为当地蒙古姑娘实在太少了,这一结婚,就造成了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融合。据说拔都建立金帐汗国之后,有20%左右的俄罗斯贵族和蒙古人结婚,呵呵,今天有些俄罗斯人应该在遗传上有蒙古的基因。十四世纪的阿拉伯历史学家翰马里先生说:“他们(蒙古人)和当地钦察人杂住,互通婚姻,他们都成了钦察人,好像他们原来就是一个民族似的。”蒙古人被当地人同化掉了。
不说别的,蒙古西征,很多汉族人也到了中西亚居住。旭烈兀西征的时候,军队中就有几千汉族士兵,他们是当时最先进的兵种——火炮手,相当于 今天的二炮士兵。这些人在旭烈兀建立伊利汗国之后,就留在当地生根发芽了。
不仅仅是东边的人往西边去,西边的人照样往东边来,因为蒙古帝国的中心就在东方。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的时候,就把花剌子模国的皇亲国戚几千人一家伙全部迁到蒙古本土来,第二次、第三次西征抢回来的欧洲人、西亚人也被带往蒙古本土。除了战俘之外,还有很多自由的商人,比如说马可波罗之类的欧洲人也到蒙古记经商,蒙古首都哈拉和林成了一个世界性大都市,走在哈拉和林的街上,你可以看见金发碧眼的欧洲人、一身穆斯林打扮的西亚人、当然还有汉族人。英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汉语、蒙古语在哈拉和林全部可以听到。是不是比今天的纽约还要牛皮?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鲁克•克文敦在其《游牧帝国》中说出了蒙古首都哈拉和林在当时的影响,他说:“哈拉和林城成为世界真正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在通往该城的大道上,挤满了去向蒙古皇帝表示敬意的人们和到蒙古都城经商的人。”
1254年到蒙古本土来传教的欧洲传教士卢布鲁克就在蒙古大汗蒙哥的宫里见到一个名叫佩奎特的欧洲姑娘,那个欧洲姑娘和俄罗斯丈夫在这里当建筑师,另外,他还见到了一位来自巴黎的金匠。
当然,来到中国最多的还是中亚和西亚人,他们到中国后,被中国人称为色目人,这些色目人善于做生意,因此,他们在中国都当了主管财政的大官。
人员流动了,当然经济文化的交流就加强了。
蒙古西征首先是让亚洲两个文明中心连为一体。当时亚洲有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中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一个是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这两个文明中心在蒙古西征之前交流不多,但是,蒙古西征之后,这两个文明就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了,这下,伊斯兰文明和汉文明交流就更加频繁了,两种文明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
前苏联东方学专家巴托尔德把这两种文明交流的好处说的非常精辟,咱们原话引用一下:“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至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确实如此,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医学、建筑、艺术等传入了中国,中国人也不是只引进,我们也给了阿拉伯人很多东西,中国的文学、艺术、医学、制图也传入了西亚,我国的四大发明就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
说句实在话,咱们中国在古代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那时候,我们比起西亚来,科学技术要先进得多,欧洲人那时候还处于愚昧状态,和咱们中国人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因此,东西方交流基本上是从咱们国家的先进技术流向西边。
说到先进技术的传递,我们中国人还是很大气的。今天,比尔盖茨发明一个“瘟都死”,就垄断技术,到中国卖钱,卖得还挺贵,害得我们大多数人都用不起正版。想当年,我们把四大发明毫无保留就送给了阿拉伯地区和当时还处于“第三世界”的贫穷落后的欧洲人。
伟大领袖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中高度赞扬了咱们中国的四大发明,并说出了它们对欧洲人的巨大作用,他老人家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你看看,马克思他老人家说得多么精辟!
我们中国人送给西方的首先就是火药。
中国不但是火药的发明国,更是最早制造各类火器、火炮的国家。十世纪初,中国用于城市攻坚战中的“飞火”,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
蒙古人在南下中原地区时,掌握了这种高科技武器,用来西征,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欧洲腹地,在今天德国和波兰边境的西里西亚地区的莱格尼察和波兰——德意志联军进行决战,因为使用了“中国龙喷火筒”而大获全胜,给欧洲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那印象是那么恐怖。
1258年,旭烈兀在围攻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的时候,就使用了“铁瓶”,这个“铁瓶”就相当于今天的手榴弹,一个手榴弹扔出去,就炸倒一大群阿拉伯士兵,巴格达的城楼也被炸得稀巴烂。不然,这个巴格达是这么好攻破的吗?
1260年,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在巴勒斯坦击败了蒙古西征军,俘虏了一些制造火药的匠师,缴获了大量火器,从此,中国的火药与火器技术更直接大规模地西传。
伟大的革命领袖恩格斯说:“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还是革命领袖看问题看得深远,火药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战争形态变革的重要因素,从此,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现代的热兵器时代。即使到了今天,无论是子弹还是导弹,基本原料还是火药。
火药的西传,还使欧洲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欧洲从此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民主自由的道路。
你可能以为我这是在说胡话,事实却是如此,恩格斯说:“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
非常有意思吧,你想想,再坚固的城堡,被大炮一轰,还不是四分五裂。因此,火药的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崩溃,使欧洲出现资产阶级革命,从而使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当然,火药也促使了 经济的发展,恩格斯说:“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现代工业也是在火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呵呵,火药对欧洲人的意义一点不比西方的互联网传入东方逊色。
另外,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也促使了他们的发展。
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前,欧洲人曾用羊皮进行文字记录工作。在中世纪的欧洲,据说抄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信息的传播范围。你看,在造纸术出现之前,我们中国人就聪明得多,把字刻在竹简上,那不省钱的多。
不过,当时的阿拉伯人已经学会了造纸,这种纸进口到欧洲那是相当的昂贵,在当时的欧洲,能够使用阿拉伯人制造的纸张被视为一种奢侈的行为。由于纸太昂贵,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国王菲特烈二世曾在1221年下令禁止使用纸书写官方文件。
蒙古时期,欧洲人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学会了使用木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科学的突飞猛进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蒙古西征,也把一些先进理念传入到当地。
比如说,宗教自由政策。虽然今天大家都说宗教自由,但是,在那时候,各种宗教还是相互诋毁的,只准信仰自己这种宗教,其他宗教都是异教,异教徒是要受到迫害的。但是,成吉思汗对信奉任何宗教的人一视同仁,他的家族成员和家臣中许多都信仰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这是真多的自由和多元化啊!
打破血统论。在蒙古时代,其他国家实行的是血统论,爸爸当官,儿子也当官;爸爸种田,你这一辈子也别想有出息。但是,在蒙古人中,那是看个人能力的,在军队中,成吉思汗不会根据血统任命将领,而是考察他们的实际能力。而且他要求把各个部落的勇士分配到不同的集体中,这样避免了军事将领之间的任人唯亲和拉帮结派。他任用官员时,考虑的只
是他们的能力和忠诚与否,而不会管他们的血统或宗教信仰。
这些我们今天都认为是相当文明的观念,就这样传到西边去了。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1 16:44
蒙古西征,对欧洲人的影响远远超过对亚洲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到今天还存在。
1.黄祸论
蒙古西征,对欧洲人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肉体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恐惧,对东方民族的恐惧已经进入他们的基因,“黄祸论”就是这种恐惧的表现。在欧洲,由于蒙古铁骑一直打到了欧洲的核心地区——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边境,整个东欧都被蒙古铁骑践踏,蹂躏,如果不是蒙古大汗窝阔台大汗去世,西欧也会被占领。
欧洲人在蒙古人进攻面前一败涂地,任由蒙古人宰割,整个欧洲一直处在被毁灭的恐惧当中。他们对这个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民族没有任何了解,认为是上帝派来惩罚他们的。这种恐惧,深深烙在欧洲人的心里。
19世纪初叶,英国学者戴维斯的《中国人的历史》、沃尔尼的《迂腐帝国的遗迹》、德籍英国传教士郭实拉的《中国史》等书中曾将蒙古西征称之为“中世纪最大的黄祸”。
虽然后来中国衰落了,但是,欧洲人对于中国人,一直有两种心态,一是极端地蔑视,一是深深的恐惧,恐惧中国人再次崛起给他们带来另一次所谓的灾难。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送给俄国沙皇尼尼古拉二世的一幅《黄祸图》,这幅画居中手持剑的人物是天使长圣米迦勒,他与画中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欧洲的基督教徒,而在右后方的佛像与龙代表东方,该图所要说的是希望欧洲人能在天使长圣米迦勒的带领下,击败来自东方的佛与龙,保卫欧洲人的信仰与家园。
"
这幅画一出来,黄祸论在欧洲肆意泛滥。1909年清朝政府驻意大利公使钱恂向朝廷报告说:“此图(《黄祸图》)震动一时,而黄祸之说遂遍于欧美。”
在“黄祸论”的理论下,欧美一些国家开始了排华政策。美国在1882年和1884年通过了《排华法案》,大力排挤华人;加拿大、美国、荷兰等国还颁布了禁止白人与华人通婚的法律,在国际上一直以维护人权自诩的美国直到1967年才宣布这种法律违宪。
如果把蒙古的西征算作“黄祸”还可以勉强成立,毕竟西征给欧洲造成了破坏和威胁。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恰是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一方面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造成一部分国土沦丧;另一方面国内战乱频发,灾害不断,民不聊生。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方为什么又出现了“黄祸论”的叫嚣呢?
我们都知道拿破仑有一句名言关于中国的,我们现在很多人也在津津乐道的,那就是:“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她一旦醒来,必将震动整个世界。”
黄祸论这些人就是认为拿破仑说的是对的,他们认为,即使现在中国衰弱了,但是,根据中国人的特点,他们还会像蒙古西征一样,再次卷土重来。
“黄祸论”最早的的理论家就是俄国臭名昭著的无政府主义者巴古宁。
因为俄国受蒙古人统治最久,因此巴古宁对中国人的仇恨最深。他在1873年出版的《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中,首先提出要警惕“来自东方的危险”。他把中国,说成是“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他还诬蔑中国人野蛮、好战,胡说大批中国人不仅将充塞整个西伯利亚,还将越过乌拉尔山,直抵伏尔加河。由此,他鼓吹沙皇要把全部武装派往西伯利亚和中亚,着手征服东方。
他的理论就是“黄祸论”的先导。
还有一个叫做皮尔逊的美国人也在大放厥词,他说:“必须记住:低等种族人口的增殖,要比高等种族为快”,其结果将会使“白种人同化于劣等种族”。尤其中国人最为危险,“这些中国人像犹太人一样富有适应能力,他们在西藏的山地高原上,在新加坡的烈日下,都能过得兴旺;他们甚至比犹太人更为多才多艺,他们是极好的工人”,“他们还具有其他东方民族都不具备的经营贸易的能力”,“可能从英国和德国手中夺去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权”。
另外还有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赫德。这个赫德,是英国人,但是他却做了清政府的海关总署的署长,他掌控清政府的经济命脉长达50年。你会说,凭什么让一个英国人来掌控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呢?学过历史的中国人应该知道,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帝国主义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就是每个中国人赔一两。于是,他们就派一个人来掌控中国的财政收入,这个人就是赫德。就好像你欠了别人的钱,别人就把你的工资卡拿走,每个月的工资就归他了,赫德就是这么干的。他这个家伙也是黄
祸论的鼓吹者,他说:“黄祸的到来就像太阳明天会出来一样肯定……将来的义和团运动将拥有最好的武器,2000万甚至更多的团民将加倍报复昔日的怨恨,中国的国旗或武装将出现在许多今天无法想象的地方。”“50年后,将有千百万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穿戴全副盔甲,在政府的号召下走向国外。”这就是有名的赫德预言。
“黄祸论”在西方流行起来后,每当中国出现一线复兴生机,就会有人煞有介事地打出“黄祸”的牌来说事。
直至今日,“黄祸论”也没有消失,今日的“中国威胁论”就是“黄祸论”的翻版。由此可见,蒙古入侵欧洲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心里恐惧。这种恐惧现在已经成为他们的民族基因,代代流传,成为攻击中国的借口。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1 16:49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1 16:55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1 17:00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3 08:25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3 08:29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4 16:18
蒙古西征,首先是让欧洲人对东方民族有了恐惧和戒心,另外,也让他们开了眼界,了解了美丽富饶的东方世界,从而掀起了一股“东方热”。
蒙古西征之后,建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大帝国。欧洲在当时是不发达地区,如同今天的“第三世界”。蒙古西征之后,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的帝国,欧洲人从此和亚洲有了交流,那些商人、冒险家从欧洲大陆陆续来到了亚洲做生意。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威尼斯商人就到了大元帝国的首都大都(今北京),受到了皇帝忽必烈的宠爱,并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回国之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描绘的中国的繁华和富庶深深吸引了欧洲人,他们疯狂向往东方的黄金和香料,幻想去遥远的东方,好一夜暴富。
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
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术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
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还有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马可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宠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17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越来越想家。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3世纪时,威尼斯与热那亚是意大利两个著名的城邦,手工业与商业都相当发达,但
由于贸易方面的经济冲突,往往发生战争。1298年,热那亚又进攻威尼斯。马可波罗出于爱国思想,自己出钱装备了一艘战船,自任舰长,参与战争。9月7日,马可波罗军不幸战败,全军覆没,马可波罗也被俘,关进了监狱。正好有一位来自比萨的作家鲁恩梯谦,与他同牢,这位作家通晓法文,对马可波罗的讲述也深感兴趣,于是就用法文作了详细的记录。后来,出狱了,鲁恩梯谦就把狱中的记录整理成书出版,名为《马可波罗游记》,或称《东方见闻录》,一举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奇书。
这本描写东方风情的奇书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意大利,人人争相传阅。人们都向看看神秘富饶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说,《游记》出版“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
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
《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中国的描绘,大开欧洲人的眼界,让他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欧洲著名马可波罗研究专家莫里斯•科利思说了一段话,说出了马可波罗游记的重要意义。
他说:“《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马可波罗游记》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是马可波罗的老乡,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他也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从小就
向往着海上航行。尤其喜欢读《马可波罗游记》。书中描写的东方国家“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情形深深吸引了他。幻想有朝一日能够远游世界,去亲自游历那诱人的东方乐园。
但是,哥伦布离马可波罗时代已经有将近200年了,世界格局又发生了变化,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中亚,欧洲人向通过陆地到遥远的东方去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茫茫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希望能够从大海道东方去,哥伦布就是其中的狂热分子。
在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支持下,开创人类新纪元的大发现开始了。1492年8月3日清晨,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驾驶着3艘帆船,离开了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壮举。
有人这样开玩笑,没有蒙古西征,就没有《马可波罗游记》;没有《马可波罗游记》,就没有哥伦布环球航行;没有哥伦布的环球航行,就没与地理大发现;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欧洲移民北美,就没有今天的美国。也就是说,美国是蒙古西征的产物。这句话虽然是开玩笑,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关联。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8 18:24
蒙古入侵欧洲,还促使了欧洲的觉醒,欧洲从此走上了世界发展的前列。
蒙古人在欧洲呆的时间不长,不到一年。他在欧洲的影响就像印度洋大海啸一样,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破坏力巨大,整个东欧都是一片废墟。
欧洲人除了对东方民族的恐惧(这就是黄祸论的起源)和向往(掀起了往东方去的狂潮)之外,就是自己的警醒。可以说,西欧从落后走向繁荣,就是蒙古人的进攻引起的。就好像是一个穷人被一个富人狠狠打了一巴掌,就是这一巴掌把这个穷人打醒了。从此,他化耻辱为动力,最后竟然成了富人,比原来的富人还要富。
当蒙古人入侵欧洲时, 欧洲正处于“一个科学成为神学婢女的蒙昧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意大利的罗马教皇把持一切,“封建神学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禁锢,人们的创造性和灵性被扼杀了,教会“窒息了一切自由的空气”,人们过的是驴子似的僧侣的生活。
你想想,一个宣传日心学的科学家布鲁诺竟然被教会活活烧死,可见神学把人们压制得多么厉害!这个时候,蒙古人来了,一下子就把这一切打破了!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蛮族侵略的毁灭性的冲击,是形成西方这种独特性的原因所在;它埋葬了古典文明,让新观念和新制度生根、繁荣。”
阿塔斯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你想想,蒙古人在短时间里一下子打得欧洲人落花流水,占领了欧洲近三分之一的领土,使欧洲老百姓看清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落后,他们宣扬的那一套大家都不信了,老百姓开始觉醒了,之后,欧洲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思想的觉醒一定会有行动的变化,老百姓要求自己来管理国家,于是开始了政治制度的
改革,经过一系列血腥的交锋,贵族们灰溜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先进的民主政治取代了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在先进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的智慧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的工业革命开始了,到了18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工业文明,而这个时候,其他地方还处于落后的农业文明阶段,欧洲人先富起来了。
从此之后,工业文明打遍天下无敌手,什么游牧文明、农业文明都不是他的对手了,欧洲人开始了称霸世界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蒙古军当年进入欧洲,不是“黄祸”,而是福音。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8-28 18:26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9-01 11:40
蒙古人入侵欧洲,还给他们带来一样东西,就是鼠疫,当时在欧洲叫做黑死病,这种病也灭掉了一半的欧洲人。
在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半岛上,曾有一个叫加法的被意大利商人控制的城市,它隶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版图,而附近则是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当时,蒙古大军正一路向西进军,这座小城随时面临危险。1345年,在这座城市里发生了一起偶然事件。一天,一群意大利商人与当地的穆斯林居民在街头发生了争执。由于双方互不相让,致使冲突不断升级。稍占下风的穆斯林便向他们的同盟蒙古人求援,正欲征服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的蒙古人便借此机会发兵,将这群意大利商人和东罗马帝国的守军团团围困在加法城内。不过由于加法城坚固的城墙和守军的顽强抵抗,使人数占优的蒙古大军也一时难以攻克,围困整整持续了一年。
就在这时,几年前发源于中亚草原的瘟疫开始在加法城外的蒙古大军中蔓延,造成了大批士兵的死亡。僵局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蒙古人再次向加法城发动进攻。不过这次他们采用了新的“武器”,他们用巨大的抛石机将无数染病身亡的蒙古士兵的尸体发射到城内。
很快,加法城内到处堆满了死尸。面对这些已被瘟疫感染、正在腐烂的尸体,意大利人不知所措,他们不知如何处理,更不了解传说中的瘟疫到底有何威力。几天后,进一步腐烂的尸体污染了这里的空气,毒化了这里水源,而恐怖的瘟疫也随之爆发了。
加法城中很快出现了许多的瘟疫感染者,患者开始时出现寒战、头痛等症状,继而发热、谵妄、昏迷,皮肤广泛出血,身长恶疮,呼吸衰竭;快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就纷纷死亡。
由于患者死后皮肤常呈黑紫色,因此人们将这种可怕的瘟疫称为“黑死病”。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细菌战,之后的历次战争中,很多国家就学会了这一招,比如,日本人就在中国进行细菌战,他们在中国东北专门建立了细菌战部队——这就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1939年后,日军每一次重大军事攻略都使用细菌武器。1938年至1939年对华北铁路沿线散布细菌,造成一千万居民患疾,四万五千人死亡。
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向中国云南省发动进攻,日军对昆明、保山投放霍乱,造成21万无辜百姓丧生。
在日军繁多的细菌进攻下,中国民众死伤巨大,不完全的初步统计有74万人死于非命,另有5000万人被病魔所蹂躏。
这一切,都是这个不学好的日本鬼子向蒙古军队学习的。
蒙古人用细菌战攻克了卡法,城中侥幸逃脱死亡的意大利商人回到了欧洲,结果把鼠疫也传到了欧洲。
你会说,为什么蒙古人很少患鼠疫,而让欧洲死了那么多人呢?鼠疫是亚洲的本土病,原产中亚,它的病毒携带者是土拨鼠。后来,这种病传染到人类身上。这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人从发病到死亡只要一天到三天。亚洲人虽然也有鼠疫传染,但是,长期的病毒抵抗,让很多人有了免疫力。而欧洲人从来没有接触过鼠疫,结果,这种烈性传染病一下子就把欧洲人给放到了。
1347年,从卡法逃回来的热那亚商人把病毒带到西西里岛。此后3年,黑死病横扫欧洲,长驱直入北欧,甚至到达了冰岛和格陵兰。
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谈到了佛罗伦萨严重的疫情。
在佛罗伦萨,人们走着走着就突然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有些人无声无息在自己的家中咽气,直到死者的尸体发出了腐烂的臭味,邻居们才知道隔壁发生的事情。
整个意大利,荒芜的田园无人耕耘,洞开的酒窖无人问津,无主的奶牛在大街上闲逛,当地的居民无影无踪。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劳动力食缺。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芜,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
(黑死病在欧洲,遍地都是尸体)
慌乱的欧洲人不知道这种病是从哪里来的,他们认为是“肮脏的”犹太人或者那些讨饭者传染来的,于是就杀死这些所谓的“肮脏的人”。
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被活活烧死,斯特拉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
还有人认为可能是动物传播疾病,于是他们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猫狗等家畜身上,他们杀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满是猫狗腐败的死尸,腐臭的气味让人窒息,街上不时有一群用布裹着口鼻的人正提着木棍对猫狗穷追不舍,因为它们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
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每4个欧洲人中的一个。可怕的瘟疫突破英吉利海峡,在英国登陆时,最先发病的南安普顿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在这场瘟疫中丧命,而且死得都非常迅速,很少有人得病后能在床上躺上两三天,很多人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半天时间。
黑死病登陆英国土地的时候,连牲畜也难以幸免。死亡牲畜的尸体散发出恶臭,连野兽和鸟都不愿意碰一下。羊群和牛群在田野里四处漫游,没人去照管它们,听凭它们死在农田里、沟渠里。
死亡的人是如此多,没有几个人能够活下来,许多庄稼在田里腐烂掉了,因为请不起人来收割它们。
为了抑制工人漫天要价,国王发布命令说,无论是收割庄稼的工人还是其他雇工,都不准索取高于往年水平的工资,违反者将给予严厉惩罚。但是劳工们根本不理睬国王的命令。任何人想要雇佣他们,都得付出比往年多得多的钱,
后来国王又派人逮捕了许多雇工并把他们投入了监狱,未被逮捕的雇工有很大的部分都躲藏到森林里去了。
当英格兰瘟疫肆虐时,苏格兰人也跑来趁火打劫。当他们听说英格兰人中间正在流行着瘟疫时,以为他们的诅咒终于应验了,因为他们一直在诅咒:“让英格兰人遭瘟疫吧!”现在一定是上帝在惩罚英格兰人了。于是,苏格兰人聚集起来,准备协助上帝彻底消灭英格兰人。
但这个时候,死神也光临了他们,在几天的时间里就死了5000个苏格兰人,剩下的人只好返回自己的家园来躲避可怕的瘟疫。
没有人知道这场瘟疫到底杀死了多少人,后世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估算出,欧洲当时的人口约减少了25%到75%,1347年欧洲有8000万人,6年后变成了3000万。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9-01 20:38
下载手机软件游戏上掌中天涯:wap.tianya.cn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9-06 10:39
著作类
1. 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56年。
2. (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80年。
3. (波斯)拉施特《史集》(一二三卷),商务印书馆,北京,1983年。
4. (法国)雷纳•格鲁塞 《蒙古帝国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9年。
5. (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北京,2007年。
6. (英国)道森《出使蒙古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年。
7. (瑞典)多桑《多桑蒙古史》(上下),中华书局,北京,1982年。
8. (前苏联)瓦西里•扬《拔都汗》,外文出版社,北京,2006年。
9. (前苏联)瓦西里•扬《走向最后的海洋》,外文出版社,北京,2006年。
10. (前苏联)格列科夫、雅库博夫斯基《金帐汗国兴衰史》,中华书局,北京,1985年。
论文类
1. (美国)C.J.霍尔珀林《对蒙古帝国中俄罗斯的比较研究》,哈佛亚洲学报,1983年第43期。
2. (匈牙利)老安德鲁•M•根伯什,小安德鲁•M•根伯什《蒙古人入侵匈牙利:1241年》,蒙古学信息,1995年第3期。
3. 郭永胜《蒙古帝国的世界历史地位》,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4期。
4. 张来仪《蒙古帝国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西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5. 杨峻岭《试论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第6期。
6. 付来侠《蒙古西征对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7. 纪宗安、李强《略论蒙古西征的原因及影响》,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4期。
其他还参考了许多网络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9-06 10:40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那就是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宽广的朝代,疆域东到太平洋,西到中亚,南到东南亚,北到西伯利亚。
在建立元朝之前,蒙古民族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西征,从新疆阿尔泰山出发,一路往西,先后占领中亚、西亚,一直打到了欧洲的心脏多瑙河,从而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
蒙古西征一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1219年由成吉思汗亲自西征,消灭了中亚强国花拉子模国,占领伊朗、阿富汗等地区,建立了附属蒙古帝国的察合台汗国;第二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的长子西征军,一路横扫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打到著名水城威尼斯附近,并建立了附属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第三次西征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他们消灭了赫赫有名的阿拉伯帝国,并一路西进,占领叙利亚,进攻埃及,并建立了附属蒙古帝国的伊利汗国。而在中国建立的元朝就是蒙古帝国的嫡系继承者。
蒙古西征的这段历史,在今天大部分不为国人熟悉,原因有二,一是西征基本上在国外进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少,研究很有难度;第二是蒙古人的名字和国外的地名都很拗口,只要出场五个以上的人物,就会把人的头脑搞晕,这样写出来的历史,让人读起来非常费劲。
在读中学的时候,我就从历史书上得知蒙古人曾经打到了欧洲的心脏多瑙河,心中就一直很好奇,他们是如何打过去的,但是,一直没有人将这段历史写出来。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填补这段历史空白,我开始了艰难的写作过程,由于国内资料极度缺乏,基本上只能借助国外的史料来写作,5年下来,我通读的国外历史文献差不多有1000万字以上,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像渔夫一样打捞有用的信息,并点滴记录下来,供写作之用。
为了增加这段历史的可读性,我尽量用现代语言来还原这段历史,也尽量让那些可有可无的人物不再出现,以免增加大家阅读的难度。
同样,在写作这段历史的时候,尽量采用客观的态度,综合采用不同方面的资料,尽量公正描述这段历史。
<---分割线(tieku.org)--->
作者:陈文中 日期:2010-09-09 15: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