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一中是坐落在天津市静海县城的市级高中示范校,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由过去拥有10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拥有4200多名学生的大规模学校。学校在快速迈向大规模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规模与质量、层次与效益、保底与提高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加重了深化课程改革的难度。围绕破解这一难题,学校提出并践行了潜质教育,探索出一条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开发学生内在潜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长发展的教育之路。
潜质教育的目标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学校致力于为学生在德、智、体、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开发创造一种环境,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长的发展作为实施潜质教育的目标,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激发他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努力成长的环境。潜质教育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这样环境的教育模式,充分相信每一位师生的内在潜质,创造条件让他们的潜质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既对师生已获得初步发展的内在潜质进行助推式开发和培养,使其最大化,同时,又要对师生尚在沉睡然而却对其未来发展
至关重要的潜质开展唤醒式开发与培养。
在潜质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师生已有的思维模式与改革目标之间有着不短的距离,如果推进的方式不对,就会陷入理想主义的泥淖。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强调立足实际,注重全面培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尊重差异,突出发展特长,要求采取不同层次的培养和教育方式。总体上来说,学校主要围绕学生的思想行为潜质、学业思维潜质和特长发展潜质这三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学生思想行为潜质的培养开发
学校不仅应该交给学生较为系统的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良好培养。静海一中根据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定了育人目标,即培养“修身正德、励学强能”的合格中学生,努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牢基础,不能顾此失彼,偏废一方。
制订整体教育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和时代特点,学校实施“六个主题教育”:一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为重点的养成教育;二是以“树理想、增动力”为主题的内动力驱动教育;三是以“走进学生心灵,帮解学生心理困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内容的学法与心理健康教育;四是以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为内容的责任与感恩教育;五是以促进
学生了解职业知识,树立职业目标为内容的职业生涯教育;六是以促进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特长发展为内容的个性发展教育。
制订落实方法。学校根据这六个主题的特点,以各有侧重、整体上相互支持为原则,在活动方式和活动时间上,有机整合综合活动、德育课程、班会课以及校本课程,使六个主题或显明或潜在地安排在三个年级中,起到了螺旋上升的效果。
实施有效评价。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按照“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基本素质评价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具体细化评价内容,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实行一学期两次评定,每次评定由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科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和班级评议小组评议五层次综合评定的方法,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中。 学生学业思维潜质的培养开发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实施潜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是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是对学生思维潜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才能实现培养开发的效果。学校提出了“走进学生心灵、体验教学快乐”的教学理念,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四个关注”、“五个尽可能”和“六多六少”。“四个关注”就是关注课标要求、关注学生
需求、关注知识内化、关注活动效果。“五个尽可能”就是教师尽可能多地设计出让学生思维兴奋的问题,教师尽可能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学生能探索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学生能总结的结论尽可能让学生概括总结,能用实际验证的尽可能不用设备模拟。“六多六少”就是: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多一点与学生心理换位,少一点主观自信;在问题探索中,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和埋怨;在问题解决中,多一点台阶和机会,少一点“直拔”和“包办”,多一点让学生自我体验,少一点超前带跑;在问题解决后,多一点反思和变形开发,少一点贪多图快;在知识的训练中,多一点独立创新,少一点重复模仿。
为引导老师们整体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学校提出“三体六要素立体化”的教学原则。“三体”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育德与学知的协调统一;“六要素立体化教学”就是提倡教师的教学要突出过程与体验、反思与引领、简洁与整体六个教学要素的系统整合。为了引导教师深入贯彻这一教学原则,学校从教学方法与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与反思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这四个维度入手,设计了20条课堂教学考核标准,以引领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二是优化课业训练过程。课业负担过重必然挤占对学生其他
发展能力培养的时机。为转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学校进行了课业训练过程优化改革。
首先,优化训练素材,减少素材数量。学校限制教师为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的传统做法,备课组采用“集体化”和“个人化”相结合,为学生优选训练素材。“集体化”就是备课组教师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高考与水平测试说明的基础上,将课标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与学生的基础和实际相结合,将学科自然章节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单元(片),再将各知识点的理解要点、应用形式、解决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关键环节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共识,使课程标准训练具体化;“个性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布置训练素材时应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与集体化训练素材形成相互弥补、相互配合的格局。
其次,明确选配原则,保证选材质量。学校教师对训练素材的选配原则是“全面加时尚、知识加能力、必做加选做、重点加弱点、完整加组合”的原则。在训练题目的布置上要求教师做到“三为主、三避免”:以巩固当天课堂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主;以展现学生思维过程、推导演算过程为主;以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主,避免不加选择地翻印、下发现成资料,或大量抄写习题。
然后,控制素材难度,避免盲目拔高。学校规划和分解课程标准要求,对那些课程标准要求较高或难点较为集中,学生
一时难以一步到位的知识和能力,采取“整体规划、分解消化、逐层递进、逐步实现”的策略,以分散学生难点,拉长落实战线,一个阶段一个重点地训练。
最后,优化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效率。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写作业日记,内容包括:完成作业或课上听讲过程中自己的主要收获、存在的困惑以及对老师的建议等,也可以写新解法、新思路、新问题。写作业日记既为师生进行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供了机会。
三是开展多元学法指导。为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遵循学习规律,学校把一些学习规律制作成大幅画板,张贴在教室里,还请专家、优秀校友或在校同学给同学们做如何优化学习的报告,并建立了“高中学法专题网站”,为师生间、同学间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是改革考试引领教和学。从2007年起,学校实施了“保底不封顶多元学科考试评价”方案,“保底”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名学生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封顶”就是要求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多元学科考试评价”就是增加考试的弹性,试卷分必做题与选做题,改变传统的考试内容,增加有关学法和研究性学习类试题,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实行多元化,采取学法专项评价与整体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考试改革与其它对教学过程进行干预的措施一起,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了每名学生的学业思维潜质的提高。 学生特长发展潜质的培养开发
设计了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具有不同特长发展潜质的学生提供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开设校本课程。为满足学有余力和不同特长发展学生的要求,学校坚持“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多元校本课程,为他们更好地发展创造机会。学校构建了“三类十二个板块校本课程”体系,即学科拓展类课程、品德培养类课程和兴趣与特长培养类课程。
活动展示带动。主要做好以下三种展示活动:
一是坚持艺术展示活动。为让每一位有艺术才能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学校坚持每年举办历时两个多月的学生“三大类十大专项”艺术节,至今已举办了25届。学校结合“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主题,开展班级文娱活动,做到了艺术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序列化和规范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指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坚持艺术与体育分项教学。为了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学校进行了艺术和体育课
程改革,实行在保留部分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采取分项教学。在高一年级实施艺术教育分项教学,开设了18门艺术特长类校本课程,包括音乐、美术、摄影、摄像、集邮、京剧、播音与主持、媒体技术等。在高二年级实施体育分项教学,分为篮球、武术、兵乓球等六个专项班。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坚持每年以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小制作为主开展“科技与工艺创新大赛”活动,引导学生们重视研究性学习,重视以兴趣为基础的科技制作,学校为此还建造了“科技艺术馆”。
多元评价激励。首先,实行“六个基本要求”达标评价。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为每一个学生规定了一个底线目标,要求学生三年中必须要达到“六项基本要求”:会一项健身技能;能独立完成一项课题;有一项特长爱好;独立组织一项活动;在公开场合做一次演讲;每学期选修一些校本课程。为了落实好“六项基本要求”,制定了3年落实规划,以突出活动的阶段性、系统性、实效性,对于每一项基本要求,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其次,实行“八个标兵”评选激励评价。为鼓励学生特长发展,学校评选“八个标兵”,即学习标兵、进步标兵、助人为乐标兵、体育标兵、艺术标兵、社会实践标兵、科研标兵、社团活动标兵,并将这些评价结果与学生的评优结合起来,纳入“学生成长档案”。 潜质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多年致力于“潜质教育”,学校逐渐转变了人才培养模式,从以高考引导教学转变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学,教师和学生内在潜能均得到了培养和开发,不仅实现了学校在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学校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学生多元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和提高。通过开设多元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多元潜能得到了培养,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挥,通过每年一届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专题性展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和艺术骨干,学校多次被评为天津市体育工作先进校、体育项目传统校和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近几年学校在天津市举办的各类学生运动会上均取得前三名成绩,在2009年天津市阳光体育活动中获得第一名,每年都有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等体育院校录取;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明显,多次在天津市组织的中学生文艺汇演、大合唱活动中获奖,其中2012年男子舞蹈《鸿雁》被选送参加全国中学生文艺汇演,每年都有学生被中央音乐、美术院校录取;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有3项在天津市首届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有4名学生的作品获科技发明奖和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学生实验改进达三十多项,有五项在全国实验改进会议上获奖,学校也被评为科技教育
先进单位;在天津市教委和团市委组织的十佳“天津市优秀中学生”和“天津市优秀学生”活动中,学校连续10年均有学生获奖。
近两年来,学校在2011年全国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考试中,有近三十名同学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自主加分奖励政策,其中闫鹏光同学获得清华大学在津自主招生最高加分45分的奖励, 2012年李然明同学获北京大学在津自主招生最高加分60分,另有两名同学分别获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最高加分,《每日新报》曾先后三次对学校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报道。
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学校所在的静海县,经济不算发达,人口相对较少,学生生员并不充足,教师来源也不广泛,而且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带来学生管理、教师培训等诸多困难,但通过天津市水平测试结果表明,学校教学质量连续多年不断攀升,仅仅几年的时间,由过去每年有三四名学生升入清华和北大,发展到现在十四五名学生被清华和北大录取。 办学内涵与影响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内涵得到了提高,教学改革的经验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办学经验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学刊》、《天津教育报》、《每日新报》等国家和省市级媒体报道,中国教育学会和谐教学研究会于2009年在静海一中召开了“全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暨天津静海一中课程改
革展示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在2007年“全国校园文化建设论坛”上做经验介绍,学校新课程改革经验在“天津市高中课程改革总结与推广大会”上做典型发言,学校于2011年被市教委确定为天津市首批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单位,并在市教委组织的项目启动大会上做典型发言, 2011年市教委还组织举办了“静海一中办学经验推介会”,向全国推介学校的办学经验。几年来,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和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集体”,被市教委命名为“德育教育先进校”、“艺术教育特色先进校”、“体育工作先进校”等几十个先进称号,目前,学校已成为学生和家长竞相选择的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