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向管理要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1)规范常规管理制度,严抓落实。特别是在考试、作业的布置批改、课前准备等方面应重点检查跟踪。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严把考试关。我们不难想象,一年努力的教学不如半小时作弊对老师工作积极性的打击程度。(2)坚持随堂听课、巡视指导。对随意调课、空堂、拖堂、不备课上课等违纪现象做严肃处理。同时,坚持随堂听课,了解全校各班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加强集体备课,向科研要质量
\"没有不想把课教好的老师'。所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帮教师找到提高本班数学教堂质量的方向、方法,是学校教研的目标,因此,我们特别重视集体备课,各备课组坚持每周确定某个时间段集体备课,内容来自教师的实际需求,不搞空、大。特别是新教材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思维跨度大,个别年青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不强,教法选择不恰当的现状,这时应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骨干教师的力量,共同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力求让每位教师找到所教年级学科的重点、难点、特点,
1 / 15
找到提高个人课堂教堂效益的策略。
即使是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数学组老师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数学题灵活多变,有些题不但能考住学生,还有时可能把老师考住,老师一时想不出解答方法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数学组的老师们就相互帮助,争相解题,直到圆满解决。老师们在这种互帮互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就会提高。 三、重视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益
首先是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利用好课堂40分钟,充分发挥其效益,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高效地学习,增加学习的有效时间,减少学习的无效时间。我们施教的原则是面向大多数,兼顾两头;在授课中力求深入浅出,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兴趣;把课堂练习的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上,同时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练习,这样既辅导了学困生,也给优生提供了发展思维能力的机会。下面以新授课为例谈点体会。
一要精讲。精讲不等于少讲,更不是不讲,否则教师的主导就无法体现。精是相对的,无论讲得多少,都要讲求\"精炼',能用一句话讲清楚的不用第二句,如果教师讲得天花
2 / 15
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那显然不叫\"精'。我们认为精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入课题要简单明了;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指向要明确;分析问题要抓住关键、层层深入,分析到位;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提炼精髓;课堂小结要精辟。 二要多练。多练的前提是精讲,只有精讲,才能保障多练。怎样才算多练呢?有人将\"多练'理解为学生一节课做了多少道题。我们认为\"多练'应理解为\"多方面训练'。动笔的练固然重要,这是\"有形的练',那么\"无形的练'就应包括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句话,动手、动口、动脑都是练。练什么?怎样练才是练的关键。我们觉得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比较好。如果一节新授课是由概念、例题两部分组成的话,那么每学完一部分都要让学生练,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练,而不是盲目地、重复地练,练习的层次要分明,练习的题型应多样化,练习的形式要新颖,不要让学生一练就烦。在多练的同时还要强调解题的规范、速度和准确性。尽力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将知识学过手。
我认为练习题的设计要非常讲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密度、有梯度,题型多样,既有基本练习,又要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题目,特别要注意变换习题的形式,进行对比练习以区别容易混淆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这样去设计课堂练习,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 / 15
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可以照顾优等生,又照顾了后进生,使他们都能感觉到\"吃饱了'。
评讲时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运用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三是注重课堂管理。课堂组织管理的好坏,不仅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就是课准备的再充分,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听或不愿意听而你却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课堂质量就无法保障。所以,我们在上课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予以制止,而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其次是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课后我们十分注意教会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练习、反思总结等。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作业要工整,讲规范、符合要求,包括按时上交作业。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如果能长期坚持,养成习惯,这就形成了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就会终身受益,就是学习成功的一半。 确实要提高学生的质量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相信在座的老师也在为提高学
4 / 15
生的质量而默默地奉献着,努力着。
再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巡视。注意搜集学生的错误,并在头脑里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黄色粉笔写在大黑板对应练习处,供评讲时用。巡视时对学困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依靠的是学校的有效管理、依靠的是全体老师的想教、善教;依靠的是家校的有机配合、齐抓共管。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创新,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去引导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多措并举,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魏书生曾说过:\"采百花,酿自己的蜜'。如果说上课是我们\"酿蜜'的过程,那么备课就是我们\"采百花'的过程。
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 15
三、倾注爱心,转化学困生,最大限度提高平均分和优良率。众所周知,优良率在我们教学成绩的评价体系中越来越重要,而学困生就是影响优良率的最大桎梏因素。\"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这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追求。面对学困生,必须先弄清\"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
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爱学、乐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从情感方面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通过举事例、讲事理等教育方法,使学生从思想上增强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同时,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思想上会出现各种不稳定情绪,一定要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厌学的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对成绩较差、自卑的学生,降低作业难度,及时肯定表扬;对违纪学生,用纪律、制度来加以约束,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坚持实行个别谈话、家访等制度,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这变化之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理应
6 / 15
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从而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下面我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在十年来课程改革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建议。
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及学生实际的最佳切入点,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1、纵观教材全局,理清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而顾后,将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搭桥;学后面的知识又能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前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内容零敲碎打,分成许多部分独立地去教学。这样不仅教起来费劲,
7 / 15
费时间,学生学起来也不好懂,难以记忆,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能不能系统地掌握教材,有没有统观全局的思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钻研才能系统掌握教材,又能统观全局呢?我的建议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进行教学。如:单位\"1'这个概念,不仅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在以后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必须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这样,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困难。很明显,单位\"1'是贯穿分数、百分数这部分教材\"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教学分数部分一开始就要紧紧地抓住它,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位\"1'的意义。第二,研究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分数再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进行分析研究,再对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进行升华、拓展,展示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如:工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跟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与相遇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对学生理解工程问题是有帮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识引申变化的
8 / 15
情况,掌握教材的深度。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透彻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练习题,但不要超出课标的要求。掌握课标所规定的知识和所学的知识深度和难度,细心琢磨教学目标,不偏离教材的要求,不盲目地加大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然既浪费时间,也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2、课上1分钟课下10年功,功夫在课外。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授业和解惑,是学生的合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是否清楚适当,主要是看教师对知识是否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一番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驾轻就熟。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可先提出这样四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学会弄懂,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1)为什么一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一变,小数的值就变了呢?(2)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呢?(3)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了呢?(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一位,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什么是十倍的关系呢?如果课前教师对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
9 / 15
解得比较透彻,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点拨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情景,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
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准备题和例题进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编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分清例题的主次再确定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在开篇的教学情境中体现出来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通过对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从而为创设最佳情境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教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开篇,提出的问题是,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情形?有几种情况你能赢?这样,学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戏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十年来,教学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认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透彻地理解编教材编者的意图,那么他们在教学时,就能从教材的全局出发,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教学效果一定会好的。
二、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0 / 15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但也有几条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规律: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联系密切,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上提问、发现,把难点化成几个小问题,顺利过度到新知。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节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在具体的实例中,找出百分数的话题。教学伊始可让学生先汇报,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巧设悬念,探究新知,学生感到新知不新,难点不难,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较牢固知识,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充分创设时间、空间,
11 / 15
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打开思路,想问题,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发现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探究、验证。首先引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实验要求----小组商量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合作实验、初步推测----学生汇报,在小组实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将各组的意见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推理、验证、归纳:打开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联系刚才的实验结果,问你明白了什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如果给你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将它掷出,结果会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三、超越教材、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师生共同努力解决了学生学懂
12 / 15
的问题,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三分之一。因为\"懂',只是学生把教材的新知识弄明白了,这并不等于学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识,他们往往离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还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当堂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性。训练时要防止盲目地多练,多而杂抓不往关键的练,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并不好。所以训练的内容防止脱离实际,追求偏、难、怪的现象。每节课都应该紧紧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训练,把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地整合,适当地调整教学预案,训练的针对性才强。
第二,训练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来说,一节新课,课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钟的训练,特别要注意训练题的数目不要过大,应用题的语言叙述和题目结构要清楚简单,不要在数字语言上干扰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口述或口算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但要注意训练题的形式,避免学生死套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自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的习题,以便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掌握得非
13 / 15
常顺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这时,教师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问题,大家合作交流解决,真正使本节课内容升华。
第三,不同水平的学生训练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虑到这个实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在训练中也应经常安排两套作业,这样做,教师花费的时间和气力都比较大,但是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除了要搞好每节的基本训练外,还要注意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更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做题就能奏效。在复习课中,除了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弥补知识缺陷的工作以外,师生应当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所学知识做一番总结归纳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样做,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便于学生记忆掌握,而且对旧知识进行了一次深化,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教学和研修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
14 / 15
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地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但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又与能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又善于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再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那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我相信,只有我们教师肯于动脑,能花力气,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5 /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