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障碍与建议
2022-06-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当代经济 201 8年1月刊第1期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障碍与建议 于洁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近几年,伴随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性调整,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 “双升”。面对“双升”的压力,传统化解不良资产的方法效果受限,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重启。我国不 良资产证券化处在试点阶段,面临较多问题。本文对近几年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回顾,在不良资产证券化 发展障碍的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从供给端、需求端和外部环境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我国不良资产证 券化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不良资产证券化;供给端;需求端;外部环境 式处理不良资产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还处于探索阶段,故 不良资产证券化始于美国,目的是为解决银行体系 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李虎彪(2017)指出,一、引言 产生的坏账。此后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面对不良贷款 经过证券化后的不良贷款风险总量没有完全消失,不良 高企时,也将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 并取得较好成效。近几年,伴随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 资产证券化不能真正转移风险。张守川等(2017)指出,不 良资产证券化与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相比具有较大优 但其在制度体系建设、信用评级规范、二级市场建设 性调整,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 势, 升”,传统化解不良资产的运作方法如坏账核销、现金清 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收等运作较为成熟,但效果受限。借鉴国外经验认为不良 资产证券化为处置不良资产增加了渠道,起到盘活流动 性、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同时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 通过对学者文献的梳理,发现虽然不良资产证券化 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 更好地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发展,本文从 总结, 革、“去杠杆”的政策要求,我国在2016年重启不良资产 全新的供给端、需求端和外部环境角度进行梳理、论述不良资产证 ̄t-/ ̄在我国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和对 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金融中介机构持有的流动性 策建议。较差,可以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非标准化不良资产通过 资产重组、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等操作转变为高流动性 的标准化证券,最终在二级市场上出售的过程【u。 二、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障碍 1、供给端与需求端角度 本文将不良资产证券产品在二级市场上市前的一系 部分学者认为,证券化有助于监管套利、风险重置和 列行为包括组建资产池、提供信用评级、信用增级和担保 降低信息不对称,因此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有重要意义。 等所涉及的机构定义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供给端;将不 Greenbaum and Th ̄or(1987)指出,证券化可以帮助银 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定义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 求端,试点阶段的投资者主要为资产管理公司(AMC)。 连接供给端与需求端最重要的就是不良资产证券化 行将金融资产移到表外,从而降低法定资本的要求。 Nicola(2013)认为,证券化使风险在投资者和金融中介之 间更好地分配,从而增加社会福利。邹晓梅等(2014)认 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过低,供给端供给热情度低;产品 为,证券化将信息敏感的信贷资产变成信息不敏感的证 价格过高,需求端需求疲软。判断价格的依据是产品的信 券,将信贷、资本和货币市场联系起来,提高了信贷市场 息,供给端根据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进行估值; 的流动性。 需求端依据证券的信息披露进行价值判断。 我国自2005年试点以来,外部环境建设和供需双方 (1)供给端视角下的障碍。不良资产证券化供给端障 需求上存在很多不足,伴随次贷危机的爆发,资产证券化 碍主要表现为:现金流回收率的不确定性、现金流回收时 被普遍认为与危机爆发和传播有着密切关系,不良资产 间的不确定性、交易机构的复杂性等方面,进而导致证券 证券化出现质疑的声音。Schnabl(2012)认为,资产证券化 化产品定价难度大,定价是否合理进一步影响证券的供 没有起到转移银行风险的作用,反而损害了金融系统的 给和需求。定价过高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定价过低会降 稳定。Hanson&Sunderam(2013)认为,资产证券化发行 低机构处置的动力。 过多信息不敏感证券,导致投资者稀缺,在经济不景气时 第一,入池资产主要是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相关 易导致一级市场崩溃。何琪等(2011)认为,由于证券化方 债务人均已出现不同程度违约,违约资产的流动性、所在 CONTEMPoRARY ECoNOMICS No.1,Jan.2018 的行业、是否提供征信和担保等情况的不同会增加现金流 没有跟上。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政策不明 回收率的不确定性。第二,不良资产回收过程中资产服务 确。我国财税政策缺乏对具体操作的详细规范,在证券化 机构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涉及司法成本、处置效率、区域经 过程中,几乎所有参与机构都有纳税义务,使本来就需要 济等因素,增加现金流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第三,不良资 支付大量成本费用的证券化过程负担了更高的融资成本。 产证券化过程中参与机构众多,交易结构复杂。受托机构 二是会计出表。基础资产是否出表在实践中缺乏统一的标 SPV核心地位不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缺乏专业性和公信 准,确认完全出表的依据是转让了几乎所有(95%以上)的 不同会计人员对该条件的理解不同;发起机 力,抬高了证券化过程的成本;同时参与各方存在着利益 风险和报酬,保留相同比例的优 冲突,对入池资产的资质存在不同的偏好,在信息不对称 构的风险自留比例按照发行规模提取,的情况下会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第四,由于现金流预测 先档和次级档的风险和报酬的结果完全不同。 方法、定价模型等技术限制及获取全部信息的难度大,导 三、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建议 致定价困难。 (2)需求端视角下的障碍。需求端的障碍主要表现为 次级档需求不足。不良资产证券化采用优先档、次级档的 分层结构设计,对风险较小、有一定保障的优先档证券,需 求方相对较多;对于风险高的次级档证券,潜在投资者少。 面对次级档证券,普通投资者很难看懂资产池信息,在了 解不充分、不能理性评估风险和收益的情况下,对次级档 的积极性不高。具备专业能力的AMC有能力识别风险, 成为次级档的潜在投资者。仅依靠AMC作为投资群体,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处置规模很难扩展,且风险仍积聚在银 行内难以实现转移。 然而伴随如下两方面现状的出现,AMC投资不良资 产的积极性或将进一步降低,加剧不良资产证券化次级档 需求不足的局面。一方面,AMC处置不良资产不再通过财 政税收补助和央行再贷款,而是按市场交易原则进行,造 成接盘不良资产的资金成本高;另一方面,AMC积极寻找 新的盈利模式,对次级档证券的积极性不高,都造成市场 上对次级档证券的需求不足。 2、外部环境角度 (1)市场流动性不足。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处 在试点阶段,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 交额小,流动性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银行间债 券市场与交易所相互割裂,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目前只能 在银行间市场交易,个人投资者和多数非金融企业参与较 难。第二,银行出售不良资产时往往承诺担保或补足收益。 担保和承诺的存在,一方面使银行风险难以真实出表,而 市场仍有刚性兑付预期,银行需要承受潜在损失;另一方 面使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变现能力差且很难以市场公 允价格转让,降低了证券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流动性不 足一方面占用投资者较多资本,导致投资者有更高的期望 回报率,另一方面使投资者提出流动性溢价的要求,而不 良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影响了不良资 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热情度。第三,投资者多为AMC或 银行间互持,投资者多数持有至到期,一旦出现大规模违 约,承担损失的仍是银行体系。基于审慎风险偏好投资者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热度不够,导致流动性不足。 (2)制度不完善。由于处在发展初期,很多制度措施还 1、供给端角度 (1)基础资产选择。一方面,资产池要具有区域分散、 行业分散、笔数众多的特点;另一方面,选择企业、个人(此 轮试点将个人信用卡贷款纳入)信誉良好,最好有抵押担 保的贷款。此外,对基础资产进行详尽调查,进一步完善银 行基础数据库,以历史回收数据提供回收的数据为支撑, 以完善的数据对现金流进行预测。 (2)定价估值。定价估值的主要技术包括:一是基于历 史数据包括违约率、贷款回收时间等进行加权平均;二是 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历史数据、外部市场环境等 多个变量进行降维,代表是穆迪的LossCalc模型;三是 CreditMetries、KMV和CreditRisk+等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四是通过超平面分离进行线性归类的支持向量机方法;五 是借助样本数据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模型。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方法: 收益率利差分析法、静态利差分析法和期权调整利差 (OAS)分析法。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包含期权补偿的静 态利差模型,即发行率=R一年定存+固定利差。美国使 用较多的是使用期权调整利差模型,即发行利率=R基 准+OAS+C期权,主要优势在于模拟不同的利率路径, 预测提前还款行为,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研究具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 (3)交易结构方面。其一,受托机构设置。作为核心机 构,明确SPV法律地位,实现不良资产的真实出售和破产 风险隔离。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意大利等实践经验,由 政府主导设立独立SPV,改变SPV与发起机构之间地位 不对等现状;另一方面,完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 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强调特殊目的机构在 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交易主体作用。 其二,专业信用评级机构。一方面,通过权威的第三方 信用评级机构,只对估值质量负责,为投资者的交易和定 价提供参考,最大限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对信用 评级机构,可由政府联合科研院校出面设立一家专业从事 证券化信用评级的机构,或者可以通过政府的特许方式,选 择国际上具有较高资质和声誉水平并且运作较为规范的 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到中国的不良贷款证券化业务中来;通 过监管或自律组织等形式规范评级机构,并适度引入外部 当代经济 竞争以促使评级机构提高业务技能和评级的客观公正性。 其三,机构间沟通。为避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估,进而在估值时出现显著分歧,各机构间应对不良贷款 上迁或下迁趋势预期、处置清收方式方法等问题做出充分 说明。 201 8年1月刊第1期 构探索做市商制度,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做市,为市场提供 流动性。培育合适的机构投资者,同时进行投资者教育, 4、健全制度措施 在相关税收环节避免重复征税,给予不良资产证券 银行夸大贷款的回收价值、中介机构对贷款价值过分低 并建立以市场透明度为基础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化投资者一定的税收优惠。出台更明确的出表准则。在出 其四,信用增级措施。对于内部信用增级,一是优先 表判断上,首先判断银行是否对SPV有控制权,其次要 档和次级档的产品结构分层设计,次级档之后的偿付次 进行过手测试,看收取现金流的权利是否发生了转移,最 序为优先档提供了信用支持。二是为了使付息期内现金 后要对风险报酬是否转移进行测试,综合判断出表还是 流量稳定,防止回收的现金出现短缺,设立存储回收资金 继续涉入;而对风险自留比例的计提,可以参考美国对风 中超过当期所需支付利息部分的流动性储备账户,提取 较大额资金储备。对于外部信用增级,使用外部担保(通 常为 dc)提供流动性支持,一旦资金难收回,由外部担 保补足差额。 其五,现金流的偿付。为防止交易中可能存在的道德 风险和最大可能的收回基础资产,建立激励机制将一定 比例超额回收部分在优先和次优获得利息支付前作为服 务费给付资产处置机构、后备贷款服务商(本轮试点均为 发起机构担任),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六,预防风险。在设计和发行高风险不良贷款证券 化产品时,应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立足于批量处置 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出发点,警惕和防范过度创新和复杂 交易可能引起的系统性风险。 2、需求端角度 (1)严格信息披露。参与机构加强协调沟通,从基础 资产筛选、入池资产调查、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到信用增 级过程,保证每一环节披露信息的真实可靠、干净易懂。 对产品信息进行全面披露,对重点信息进行重点披露。 (2)培育市场潜在投资者。一方面,培育有风险识别 意识的民间资本接受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购买,同时 引入境外成熟投资者将境内风险适度向境外分散。另一 方面,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组建 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平台,促进证券化产品的流通转让, 但平台要出台相应政策严格防控风险,通过风险对冲和 风险缓释保证社会资本安全退出。 (3)AMc与银行深层次合作。AMC对资产池中不良 资产提供管理服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在发行不良资 产证券化产品时,优先级份额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转,银 行和AMC按比例认购次级份额,AMC可获得次级份额 的超额回报。 (4)信用注入。借鉴美国经验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注入 国家信用以增加证券化产品的信用,政府可以通过特别 国债的发行或专项基金的设立等方式,在不良资产产生 的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债券的本息时对优先级证券提供偿付 保征。 3、增ha--级市场流动性 逐步打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的隔离,允许不良资 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寻找证券化经验丰富的机 32一 险敞口的界定,以公允价值而非发行规模进行风险自留。 四、结语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发展过程 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发现问 题和寻求解决办法。随着基础资产的严格筛选、现金流预 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加强信息披露到金融制度建设不断 完善、建立激励机制、政府支持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不良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将有更大的发展。受数据的限制,本文 没有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仅从供给端、需求端和外部环 境视角分别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障碍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邹晓梅、张明、高蓓:资产证券化的供给和需求:文献综述 .金融评论,2014(4). 【2】Schnabl P.Securitization Without Risk Transfer[C]//.C.E. P.R.Discussion Papers.2012. [3]Uhde A,Michalak T C.Secufitizafion and systematic risk in European banking:Empiircal evidence[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2010,34(12). 【4】Hanson S G,Sunderam A.Are there tOO many safe secu— irties?Securitization and the incentives for information pro—— duction[J].Joumal of Financi ̄Economics,2013,108(3). 【5】Nicola G,Andrei S,Vishny R W.A model of shadow banking[C]//.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2013. [6]沈炳熙、马贱阳: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 /zU].金融研究,2007(12a). [7】蒋照辉: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证券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 题再探讨U】.上海金融,2015(11). 【8】何琪、童立华、肖体爱: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之问 题解析Ⅱ].统计与决策,2011(19). [9巴曙松、牛播坤:9】利率市场化与资产证券化兴起:来自美国 经验的启示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5). [10】张守川、刘世伟、丁岩: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索叽中国 金融,2017(2). [11]杨迪川: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机理、案例与改进思 路U1.南方金融,2016(1O). 【12】刘润佐、周冠南: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投资分析U]_中国金 融,2017(2). (责任编辑: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