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文明时代”下的中国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2021-03-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9·12

“生态文明时代”下的中国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殷智西

摘要:近年来,风景园林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引起了景观、建筑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极大关注。在当下大力求发展、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导向的社会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反映了我国在大力求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文章分析了在时代潮流之下,政策转向生态文明建设之后,风景园林学科转型所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求得学科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风景园林;学科建设

风景园林学近年来成为了一级学科,这既是风景园林学面临的空前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挑战和机遇均源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复杂且多变。如果能够顺应城市建设的召唤、时代需求的呼唤,风景园林学科将在为生态多样性的保护、人类历史文明以及美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同时,有潜力成为21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主导性学科之一,引导世界发展方向。

一、“生态文明时代”的学科背景

著名的美国思想家托马斯·贝里(ThomasBerry)在其巨著《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中提出“人类目前正处于人—地球处境中的一个不可复制的变化。地球这个在过去一直自我管理的行星,现在很大程度上由人类的活动决定它的未来。这也是在人类踏上经验科学及其相关技术之路之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所应当该承担的责任。”他认为地球历史自有生命以来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将逐步步入生态生代。

结合国家的战略思想,从十八大时生态文明被写入党章,国家提出了要全面落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总书记于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中共中央于2015年制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的战略思想均要求经济增长方式朝着生态文明建设方向转变,把握经济、人口以及资源之间平衡点,树立空间均衡发展的理念。

城乡的空间建设在“生态文明时代”将会是一个新命题,需转变工业文明时代的“做大工业、大规模、大城镇”的常规发展路径,但是目前既缺少可以遵循的固定模式,也缺少可以套用的既有案例。因此,想要变革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探索新范式以适应“生态文明时代”,风景园林学科要显示出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时代价值。

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风景园林涵盖了建筑、植物、景观、风俗、生态、历史、人文等方面,立志为人类提供未来适合居住与生活、休闲与娱乐的场地以及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学科的根本使命就是以保护、设计、规划、管理等手段,在不同尺度的场所,有创造性地规划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学科的从业者如何将挑战化为机遇,并理性对待机遇,都是我们需要深深思考和用心

实践的。

二、“生态文明时代”的学科实践要求

迎接机遇,面对挑战,笔者认为风景园林学科的从业者们可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实践准备:

第一,审视当前实践,联系多学科进行互动,以解决时代背景下的多元问题。最近全球经济市场的动荡及其对开发建设所产生的影响,说明了今天的城市景观受制于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变化方式。风景园林学科从业者在面对建设项目时的责任不仅包括设计建设本身,处理和综合考虑当前复杂的环境、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是必备的技能,这是现实的,也是十分迫切的要求。在这个复杂的时代里,风景园林的从业者与复合背景的相关人员合作,与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碰撞,以解决不同尺度、不同环境之下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代所需的规划设计能力之本。

第二,提升风景园林实践中对于公共健康、公众参与决策的重要性。当代风景园林已远远超出了以20世纪现代主义风格和形式为基础的模式,当前风景园林的实践更多地关注到了公共健康、公共安全、生物多样性、气候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客观因素,也开始尝试在这些领域里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引起一部分人的思考。这种启发式途径的出现,以及它对对立和矛盾事物的包容性,特别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去寻找解决开放的、复杂的环境和城市问题的答案。

第三,做富有生命的景观。传统的快餐式的城市景观虽然对城市绿化街道、增加开敞空间以及防尘减噪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却排除了景观外在功能。设计师们不应满足现状,应该探索新的关注人内心真实需求的景观形式,在充分探讨时间性设计下,“短暂”、“故土”以及“永恒”等字眼将终有一天引发人们对时间、家园以及生命的再次审视和进一步思索。因此,在技术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严重受到威胁以及设计流程和建设过程渐渐缩短的今天,时间与场地的相互影响更应当被关注,用以维护可持续的进化历程与景观生长,这样才能展现风景园林专业在历史长河中的前瞻性。

三、当代风景园林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直以来,风景园林学科作为建筑以及规划学科的附属产物而存在,并不受到重视,且学科分类上面,在我国

89

ENVIRONMENT&ECOLOGY【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图1绿地景观中的人工湿地

图2邯郸勒泰中心

高校中也分为三个派别:一是建筑背景院校开设的风景园林学科,以规划为前提,结合建筑周边环境做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感突出,细部而不足;二是以农林院校以园林及林学为背景开设的风景园林学科,以植物为设计重点,整体性不强,设计传统缺乏创新;三是艺术类院校依托环境设计为背景开设的风景园林学科,细部设计精妙,整体感不足,缺乏理性思考。而现今升级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科,将成为与建筑、规划并驾齐驱的一个学科门类,为人居环境做出巨大的贡献,它不仅是一个为社会和城市建设赋能的学科,更是一个生命学科。

笔者认为,在解决时代问题的同时,行业的发展更应该具有前瞻性,我们不仅要解决目前能看到的问题,还要防范未来将要发生的问题,为世界人类宜居环境做出最基础的反馈,为此,梳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与生命体结合的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的理念,是我们专业应该从一而终的基本信念。近年来,风景园林从业者对“生态”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讨论,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实际项目不是很多。这个学科一直崇尚理论结合实际,对理论的实践更应该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在不同的项目中,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需求不同,生物圈内层不同,生态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

90

同,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的绿地景观中的人工湿地,在雨水充沛时大量雨水会排入下凹的人工湿地区域,而湿地中的水生物可以净化雨水,该设计起到了蓄水、净水的作用。

(二)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设计

风景园林行业所遵循的有关自然的理念以及科学对自然世界的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景观朝着理想的高潮状态有序发展的思潮已经被摒弃。动态的艺术更新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在当代具有典型的引导性,它也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决定了风景园林的前进方向。

(三)与文化相结合的地域性设计

北京市园林局早在1998年就明确提出“文化建园”的方针,随后风景园林领域地域性的探索伴随着全球化的大趋势也日益高涨。相对于传统的地域主义,新地域主义更着眼于特定的文化和地域,重点关注人们熟悉的真实生活轨迹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萃取最本质的文化内涵,致力于用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表达出当地文化,维持城市景观及其所处的当地社会的紧密而又持续的关系。如图2所示的邯郸勒泰中心,在建筑中注入了邯郸传统建筑的战汉风格,将屋顶瓦片替换为现代材料,使得当地的传统建筑在新时代中散发出新的活力,这是典型的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地域性设计作品。

四、结语

风景园林学科在当今的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要贯彻落实生态发展,建设绿色中国,风景园林学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以及技术与艺术的学科,一定功不可没。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滨章.S.L.安德森风景园林设计哲学及艺术表现手法探析[J].国外风景园林,2013(4).

[2]杨锐.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园林,2011(5).

[3]科克伍德.弹性景观:未来风景园林实践的走向[J].刘晓明,何璐,译.中国园林,2010(7).

[4]刘滨谊,廖宇航.大象无形·意在笔先:中国风景园林美学的哲学精神[J].风景园林感受,2017(9).

[5]周燕.《园冶》

的哲学观及其现代启示[J].城市建筑,2013(24).[6]尼尔.风景园林世界里的人生[J].常晓菲,何一芾,译.中国园林,2014(10).

[7]刘滨谊,唐真.冯纪忠先生风景园林思想理论初探[J].风景园林论坛,2014(2).

[8]郭芳.中国古代设计哲学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04.[9]洪青,董雄报.问题意识在研究生科研过程中的作用[J].南方论刊,2015(9).

[10]刘颂,王韡珏.营造有生命的景观:风景园林的时间性设计[J].风景园林论坛,2014(6).

[11]庞冰清.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理性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12]田野.邯郸城市建筑地域性设计策略研究[D

].河北工程大学,2019.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