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第一章概论
一、了解及掌握内容:
1、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立足建筑业,发展建筑业,是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基本点。
2、了解国家物资分配体制、物资供销体制和物资管理机构的基本内容。
3、掌握建筑业材料管理体制,是国家物资管理制度在建筑业的派生。其基本方式有:物资与投资统一配置、物资与投资分别配置和联合组织物资三种方式。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其不同的适用环境,须权衡利弊而确定其具体管理方式。
4、掌握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职能,正确运用材料管理方法. 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建筑业创造的产值和国民收入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2001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
2、建筑业产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 3、建筑业带动和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4、深化体制改革,发展建筑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三、建筑业材料管理与建筑业发展的关系。
建筑业的巩固发展是建立在生产的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机具、建筑材料)之上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行业发展、运转的物资基础,其自身管理则是连接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材料的桥梁.我们把物质资料由材料生产企业转移到需用地点的活动称为流通,而建筑业中从事这项业务的活动称为建筑业材料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可以说没有流通就没有生产,建筑材料的流通是整个社会再生产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业材料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组成部分。
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四个环节。 2、建筑业材料流通是建筑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物资管理体制
1、物资,是一切物质资源的统称,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 2、物资管理是指对物资流通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保证生产建设的顺利发展。
3、物资管理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物资工作的根本制度。
4、物资管理体制,确定了各级地方政府、各专业部门和各行业管理机构以及
第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各企业之间的物资流通关系、管理权限、管理形式。它包括物资分配体制、物资供销体制和物资管理机构三方面内容。 五、建筑业材料管理体制
建筑业物资管理体制,是针对建筑施工生产中所涉及的材料、设备、周转材料、工器具、各项能源而形成的管理体制。通常也称为建筑业材料管理体制.建筑业材料管理体制,是指我国对基本建设用材料的管理制度,是国家物资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体制
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体制,更多地被称为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体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组织、领导和管理材料工作的制度.它明确了企业内部各级、各环节之间在材料采购、运输、储备、消耗、核算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及管理形式。材料管理体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体制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企业各级、各部门在材料采购、加工、储备各方面的分工;其次,企业所用材料的计划、采购、加工、储备、调拨及使用的主要管理办法;第三,按照上述分工和管理要求而建立的各级材料管理机构。建筑企业的材料管理机构是企业材料管理的职能部门,负有企业材料工作的全面规划、领导和组织责任。各层次材料管理机构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物资方针、政策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制定执行企业材料管理的各项制度办法;筹划施工所需材料、机具的采购、加工、储备、供应、平衡调度;准确及时编报各种材料计划及统计报表;负责周转材料及工具的管理;负责材料资金管理及成本核算;负责企业材料管理的规划、总结;组织材料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七、建筑材料在企业的流转过程
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建筑产品的形成过程,也是建筑材料的消耗过程。
建筑材料在建筑企业施工生产中的流转过程.从其实物形态上看,建筑材料作为生产资料被企业购进,经过运输、储备、加工和供应环节,通过与施工操作人员的劳动相结合,失去了原有材料的形态和使用价值,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产品;最后通过销售,完成产品制造过程,施工企业从中获得收益。其运转过程可图示如下:
八、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内容
建筑材料在企业的流转过程,决定了材料管理必然涉及到材料流通过程的管理和生产使用过程的管理两方面内容。
材料流通过程的管理,一般称为材料采购(供应)。它包括从材料采购开始,经过运输、储备,供应到施工现场(或加工制作车间)的全部内容。这一过程的管理,是以企业生产需要为前提,以满足生产需要为目的,是企业联系社会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材料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是施工生产的物质保证。材料流通过程的管理一般是由企业材料管理部门实现的. 生产使用过程的管理,一般也称为材料消耗管理。它是指从领料开始,经过工人的劳动,改
第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变材料原有形态,直到制造出新产品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是按照技术工艺要求和建筑产品必要的材料消耗量,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完成产品建造。生产使用过程的管理一般是由建造产品的工程项目经理部实现的.
企业材料管理的两项基本内容,决定了企业材料管理的两项基本任务。在流通过程,即材料采购供应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各地区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生产特点,选择合理的采购供应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和流通环节,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质量,为施工生产提供物质条件。在保证企业生产需要同时,获得较好的采购供应经济效果。在生产使用过程,即材料消耗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采取技术手段,通过监督、考核及激励等措施,实现材料的合理使用,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用,以尽可能少的材料消耗取得较大的使用经济效果。
九、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一般规律
1、材料管理必须适应建筑施工生产特点的规律。 2、材料管理应遵循经济发展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 3、材料管理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
4、材料管理应遵循加快流通速度、降低流通费用的规律。 5、材料储备量相对下降的规律。 十、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
1、职能(6个):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奖励
计划职能,是对未来材料业务活动的一种事前安排.即通过搜集市场经济信息进行预测、决策,确定工作目标、方向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措施等全部管理活动.材料计划职能能否正常行使,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效有重要作用.
组织职能,是根据计划目标,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资源组织和配套供应,使计划顺利实施。
指挥职能,就是运用组织职能对材料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领导,以实现计划目标. 监督职能,是对建筑材料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使之符合计划的要求和预定目标,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措施,加以改进。
调节职能,是对业务活动中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对出现的材料余缺进行调整、串换和平衡.
激励职能,是通过奖惩手段调动各级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材料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实施,实现企业经济目标.
2、管理方法(3个):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是依靠行政权威,通过下达指示、决议、命令、办法等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活动的方法.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下的客观需要。在行使某些管理意图遇到各种阻力时,可以行政手段排除干扰。但这种方法应当限制在政策指导、计划调节、业务协
第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调的范围以内。要避免直接干预,避免以行政管理代替业务经营活动。
经济管理方法,就是依据经济组织,利用经济核算和经济杠杆,如价格、成本、利润、利息、税金、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活动的方法。经济方法不依赖行政权威的强制,是以物质利益为驱动力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活动是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但它要求有行政管理方法的配合。
法律管理方法,是以法律、法令、条例的形式,将经济管理中成熟的、稳定的、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制度和办法固定下来,作为调节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并由相关部门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三种管理方法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其中经济方法是基本的、主要的方法,但需要行政方法来辅助,并用法律方法来保护。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工作中,根据上述三种基本方法,结合材料的品种不同,所处环节不同,一般采用较为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管理。如限额控制法、目标承包法、竞赛评比法、检查奖惩法、招标投标法、重点管理法等。
第二章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
一、材料消耗定额的概念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标准。
材料消耗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定额,这些“条件”是影响材料消耗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施工工艺及水平,材料质量和规格品种的适用程度,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准备的完备程度,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材料管理水平,自然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
“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是指按实物计量单位表示的一个产品,如砌筑 lm3砖墙;搅拌lm3混凝土;抹lm2地面等。有的工作量难以用实物单位计量,但可按 所完成工作的价值量来反映,如完成工作按价值量衡量为1元、l00元工作量时;机械作 业为一个台班时等。
“必须消耗”,是指按此数量所给的材料,足够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材料数量。
“材料数量标准\可理解为合 二、材料消耗定额的作用
材料消耗过程伴随着施工生产过程,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70%.因此如何合理地、节约地、高效地使用材料,降低材料消耗,是材料管理的重要内容。材料消耗定额是实现材料管理目标的基本标准和基本依据,在企业材料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材料消耗定额是编制材料计划的基础.
(二)材料消耗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三)材料消耗定额是搞好经济核算的基础。
第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四)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
施工生产管理中普遍实行的经济责任制,是用经济手段管理生产活动的有效措施。材料消耗定额是制定科学的责任标准和衡量指标的基本依据.无论是实行材料按预算包干,还是投标中的材料报价,都必须以材料消耗定额为主要依据确定量化指标。
制定先进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必须以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科学管理为前提。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定期修订材料消耗定额,使它保持在先进合理的水平上。较好的材料消耗定额,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有利于组织材料的供需平衡。 三、材料消耗定额的种类
根据定额的用途、材料类别和应用范围不同,材料消耗定额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照材料消耗定额的用途不同,可分为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和材料消耗估算指标
1.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是工程概(预)算定额的组成内容,是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编制的材料消耗定额。一般用于编制设计概(预)算和投资估算,与劳动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共同组成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有些地区为了适应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需求,分别编制了材料消耗预算定额和材料消耗概算定额,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只在操作项目划分的粗细程度和具体计算规则上有所区别,以适应不同部门的管理需要.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是由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一定时期内执行的标准设计或典型设计,按照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依据当地社会劳动消耗的平均水平、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条件编制的。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是编制建筑安装施工图预算的法定依据,是进行工程材料结算,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是计取各项费用的基本标准。因此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不仅以实物形态表现,还以价值形态表现,既要有材料的实物消耗量,还要体现材料消耗的价值量。
2.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由施工企业自行编制的材料消耗定额.它是结合本企业现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操作方法而确定的材料消耗标准。材料消耗施工定额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材料消耗定额中最细的定额,它不仅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而且具体细化到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个操作项目所需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数量。材料消耗施工定额的水平,通常高于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即同一操作项目中同一种材料消耗量,施工定额中的消耗数量低于概算定额中的消耗用量。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建设项目施工中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组织定额供料的依据,是企业内部经济核算、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是材料部门进行“两算对比\"的依据,是企业内部考核的标准.
第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3.材料消耗估算定额,也叫估算指标 是在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以扩大的结构形式或综合计量单位表示的一种材料消耗定额。通常它是在施工技术资料不齐,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条件下,用于估算某项工程或某类工程、某个部门的建筑工程需用主要材料的数量。材料消耗估算指标是非技术定额,不能用于指导施工生产,而可用于审核综合材料计划,考核群体工程材料消耗水平,同时它是编制项目初步概算、控制经济指标的依据,是编制年度材料计划和备料计划的依据,是框算主要材料需用量的依据。
材料消耗估算指标,因使用要求不同和资料来源不同,常用的有以下两种表现形 式。
第一种是以企业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和材料消耗量的历史统计资料测算的材料消耗 估算指标。其计算方法是:
万元工作量某种材料消耗量=统计期内某种材料消耗总量/ 该统计期内完成的建安工作量(万元)
这种估算指标属经验指标,故也称为经验定额.其指标量的大小与一定时期内的工程特点、地区性的经济政策、材料资源情况、价格因素有关。因此,使用这一定额时,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适当予以调整。
第二种是按完成的建筑施工面积和完成该建筑面积所消耗的某种材料数量来测算的材料消耗估算指标,其计算方法是:
平方米建筑面积某种材料消耗量=统计期内某种材料消耗总量/该统计期内完成的施工面积(m2)
该种指标受不同工程结构类型的影响,通常需要按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单位工程分类,以竣工后主要材料消耗数量统计,平均计算而得.这种经验定额,虽然不受价格因素影响,但是受设计方案中选用材料的品种不同和其他因素影响,使用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按照材料消耗定额中材料类别划分,可以分为主要材料消耗定额、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和周转材料消耗定额
1、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是指构成工程的主要实体、通常一次性消耗且价值量相对较高的材料,例如钢材、水泥、砂、石、砖等。其消耗定额一般按材料品种分别确定,消耗定额中包括建筑施工中进人工程实体的净用量及合理损耗量.
2、辅助材料消耗定额 辅助材料的特点是使用量较少,部分材料也可多次使用或不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制定辅助材料消耗定额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而定,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按分部分项工程实物工程量,计算辅助材料实物量消耗定额;
第二,按完成建安工作量或建筑面积计算辅助材料货币量消耗定额,如元/万元或元/ m;
2
第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第三,按操作工人每日消耗辅助材料数量计算辅助材料货币量消耗定额,如元/工· 日。
3、周转材料消耗定额周转材料的消耗过程比主要材料复杂。它往往多次使用且不构成工程实体,在使用过程中又基本保持其原有形态,逐步损耗,最终丧失使用价值.因此,周转材料每一次使用都产生一定的损耗。其消耗定额的一般表示方法为: 周转材料消耗定额=单位实物工程量需用周转材料数量/该周转材料周转次数
(三)按材料消耗定额所适用的范围不同划分,分为建材产品生产用材料消耗定额、施工生产用材料消耗定额和经营维修用材料消耗定额。
1.建材产品生产用材料消耗定额 建材产品的生产,是指建筑企业所属工业生产企业如构件厂、金属制品加工厂、木器加工厂等生产产品时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由于其技术条件、操作方法和生产环境类似于工业企业,因此可参照工业企业生产规律,根据不同的产品按其材料消耗构成拟订材料消耗定额.
2.施工生产用材料消耗定额 是建筑企业施工的专用定额,是根据建筑施工特点,结合当前建筑施工常用技术方法、操作方法和生产条件确定的材料消耗数量标准.常用的有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材料消耗估算定额。
3.经营维修用材料消耗定额经营维修用料与建材制品生产用料和施工生产用料不同,它往往用量零星,品种分散,没有固定的、具体的产品数量.因此,必须根据经营维修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制定,通常以一定时期的维修工作量所耗用的材料数量作为消耗标准。
四、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因素
为了正确地制定定额、使用定额,提高定额管理水平,对定额中构成因素及其所包括的内容有所了解,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定额管理的目标。 (一)材料消耗的构成
材料消耗是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材料,是工程成本中计入消耗用途的材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净用量又称有效消耗,是指直接构成工程实体或产品实体的有效消耗量,是材料消耗量中的主要内容。这部分最终进入工程实体的材料数量,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在一定的工艺水平下,是相对稳定的。它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和工艺的调整而变化,随着建筑产品工业化发展及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采用而逐渐降低.
2.操作损耗量 操作损耗量也称工艺损耗量,是指在施工操作中没有进入工程实体而在实体形成操作中损耗掉的那部分材料数量。如砌墙中的碎砖损耗和落地砂浆损耗,浇捣混凝土时的混凝土浆散落。也包括材料使用前加工准备过程中的损耗,如边角余料、端头短料等。这种损耗在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在一定数量内.操作损耗将随着材料品种的不断更新、工人操作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工具的改善等而不断减少.
3.非操作损耗量非操作损耗量在很多地区和企业习惯称为管理损耗量,是指在施工生
第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产操作以外所发生的损耗量。如保管损耗量、运输损耗量、垛底损耗量,以及材料供应中出现的以大代小、以高代低造成的损耗。这种损耗在目前的管理手段、管理设施条件下很难完全避免,但应通过逐步改善材料管理条件,提高供应水平,使其降低到最低损耗水平. (二)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
材料消耗定额是对材料消耗过程进行分析、提炼的结果,又是对材料消耗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标准.在材料消耗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损耗,即操作损耗和非操作损耗,均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在目前的施工技术、生产工艺、管理设施、运输设备、操作工具等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损耗,如桶底剩灰,砂浆散落,水泥破袋,酸液挥发等。
第二,在上述条件下可以避免、可以减少的情况下而没有避免,或者超过了不可避免的损耗量,如散落较多混凝土而没有回收;不合理下料造成端料过长;保管不善造成材料丢失或损失超量等。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时必须对那些不可避免的、不可回收的合理损耗在定额中予以考虑;而那些本可以避免或者可以再利用回收而没有避免、没有利用回收的超量损耗,不能作为损耗标准计人定额,所以材料定额的构成包括以下内容: 1.净用量 净用量既是构成材料消耗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材料消耗定额的主要内容。 2.合理的操作损耗量又称操作损耗定额。是指在工程施工操作中或产品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可回收的合理损耗量,该操作量随着操作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提高而降低。 3.合理的非操作损耗量又称合理的管理损耗量或管理损耗定额。是指在材料的采购、供应、运输、储备等非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不可回收的合理损耗量。这部分损耗随着材料流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装载储存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三)材料消耗与材料消耗定额的联系和区别
材料消耗与材料消耗定额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共同包含了进入工程实体的有效消耗量(净用量)和合理损耗量,但材料消耗定额剔除了材料消耗中各种不合理损耗量,因而成为材料消耗的标准。两者关系见图2—1。
图2—1 材料消耗与材料消耗足额的关系
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和施工定额,按照上述构成因素分析,可以下式表示: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净用量+合理操作损耗量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净用量+合理操作损耗量+合理非操作损耗量
了解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不合理损耗的出现.通过有效的办法,将合理的损耗减少到最低点。同时配合技术部门不断改进工艺,使净用量的消耗也逐渐降低。
五、材料消耗定额的应用 (一)、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
第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是由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或业务协作组织,根据国家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结合本地区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材料价格、劳动力水平而制定的一种地区性定额,是地区性的预计建筑工程材料需用量的定额,是建筑施工企业常用的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与劳动定额、机械设备定额合并编制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内。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按其构成内容,包括净用量、合理操作损耗量、合理非操作损耗量,它包含了建筑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消耗材料的全部内容。因编制中分项工程的划分,工程量计量规则略有差异,而又细分为材料消耗概算定额和材料消耗预算定额。以北京地区为例,材料消耗概算定额作为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计算工程材料概算用量的依据,作为选择、评价和确定设计方案的参考。材料消耗预算定额作为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法定依据,是确定工程造价和进行工程材料结算的依据,是企业计取建设工程各项费用的基本标准,是计算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之一。在材料管理活动中是控制材料消耗、进行“两算对比”的标准之一。 (二)材料消耗施工定额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由建筑企业自行编制的材料消耗定额,故又称为企业内部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实行限额领料的依据,是进行分部分项工程材料核算和与专业承包队伍核算的依据。施工定额既接近于预算定额,但又不同于预算定额。其相同之处在于它基本上采用预算定额的分部分项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结合本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工艺方法和劳动力技术技能,因而是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材料消耗定额中最细的定额,它能详细地反映各种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和消耗数量。材料消耗施工定额的构成内容包括净用量和操作损耗定额,而不包括非操作损耗定额,故其只能作为企业内部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组织现场定额供料的依据,也可作为企业内部“两算对比”,进行内部材料核算的依据。 1.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实行限额领料管理方法的主要依据
限额领料,也称定额用料。是指施工队组在施工时,必须将材料的消耗数量控制在该操作项目的消耗定额之内。限额领料是施工企业控制材料消耗的有效方法之一。
2.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企业内部进行“两算对比”的依据
“两算”,是指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也称设计预算),将上述两种预算编制的工程费用和材料实物量进行对比,叫做“两算对比”。材料管理中的“两算对比”,是指按照设计图纸和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计算的施工图预算材料需用量,与按照施工操作工法和材料消耗施工定额计算的施工预算材料需用量之间的对比.
“两算对比”是材料管理的基本手段。进行“两算对比”可以作到先算后干,对材料消耗心中有数,可以核对施工图预算中可能出现的漏项和差错.对施工预算超过施工图预算的项目,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施工预算,是企业内部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的依据,是实行限额领料的依据,是企业项目
第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核算的基础。施工图预算或称设计预算,是企业或工程项目与建设单位或项目投资方进行工程材料结算的依据,是企业综合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3.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材料核算的依据
材料核算,是通过材料的计划量与实际量之间的对比,考核材料管理活动的效果.而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材料消耗核算的对比依据,是判定材料消耗管理水平的标准。 核算材料消耗情况,主要是用材料的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进行对比,反映材料节 约或超耗的情况。
某种材料节约(超耗)量=某种材料定额耗用量一该项材料实际耗用量
上式计算结果为正数,则表示节约;计算结果为负数,则表示超耗;其计算结果表示节约或超耗的数量。
某种材料节约(超耗)率=某种材料节约(超耗)量÷该种材料定额耗用量×l00% 计算结果是正数时,表示材料节约率;负数表示超耗率;其计算结果表示节约或超耗的水平。
(三)、材料消耗估算定额
材料消耗估算定额,也称为材料消耗估算指标,是在材料消耗概算定额基础上扩大了的结构形式表示的一种定额。一般以整幢、成批建筑物为对象,用平方米、立方米、万元为衡量单位,表明某建筑物平方米建筑面积某种材料消耗量或每完成l万元工作量某种材料消耗量。
材料消耗估算定额一般是以企业历年统计资料为基础综合而成的,也可通过分析某类型工程的预算材料需用量,在考虑企业现有管理水平条件下,经过整理、分析而制定的一种经验定额.材料消耗估算指标的表现形式通常为: 材料消耗量/万元工作量 材料消耗量/平方米建筑面积
因构成内容较多并难以细分,因此,通常不能用于指导施工生产,而只能用于材料管理中编制初步概算;或在图纸不全、技术措施尚未落实条件下,框算主要材料需用量;也可用于编制年度计划和大型工程备料计划的依据。
六、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 (一)、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基本要求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工作,其管理水平不仅影响建筑企业的技术经济效果,往往还在一定范围内带来连锁反应.所以材料消耗定额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所谓科学性,就是制定材料消耗定额要讲求科学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测定材料用量,用科学方法检查各类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所谓严密性,因为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到多种因素,忽视了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就会产生定额过高或过低的偏差,引起不良的效果,影响生产操作人员执行定额和降低消耗的信心。
第1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材料采购供应的标准,又是建筑产品取得物质补偿、价值补偿和利润的依据,也是建筑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所以定额一经颁布,必须严格执行,不得任意更改,并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执行中要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执行结果,建立统计和信息反馈系统,积累定额资料,作为今后修改定额时的依据。
材料消耗定额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所谓先进性,就是材料消耗定额水平随着社会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而不断下降,逐步向先进方向发展。定额基数定得过高,会造成材料浪费和资源积压的不良后果。定额的可行性,就是要求定额基数不可过小,脱离了实际可能,也会影响操作人员执行定额的积极性.所以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时,应先期求得历史阶段平均消耗水平,再根据计划期内技术经济条件,对比有利和不利因素,确定一个修正系数,最后按下式求得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历史平均消耗数×修正系数
材料消耗定额,是一个时期的技术、经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了解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了解定额的修订程序,有利于正确使用定额并不断推进定额自身水平的提高. (二)、正确执行定额
影响材料消耗定额执行的技术因素一般有三个方面。 (一)工程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与材料消耗定额存在一定差异时,必须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定额换算规则对材料消耗进行调整.例如在工程设计中对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要求,对砂浆的配合比要求,对墙面和地面的厚度要求,冬季混凝土施工需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等,与实际施工时都难免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执行定额中,根据设计要求,对照技术标准,采用相应的定额项目,必要时按规则进行换算调整. (二)材料的规格质量
材料相同,质量规格不同,材料的定额用量也不同。如使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其用量不同;砂石级配变化,材料消耗数量也有变化。因此根据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才能最终确定相应的材料消耗定额用量。 (三)工艺要求
不同的操作工艺对材料消耗有着重大影响.例如抹灰工程中手工抹灰与机喷粉刷的消耗水平不同;混凝土现浇和预制构件消耗不同;计量单位以延长米计量和以平方米或立方米体积计量,材料消耗数量也有差异;钢筋连接中的搭接、对接、套筒、冷挤压等工艺不同,材料消耗定额也不同。因此根据工艺选择相应定额,是材料消耗定额能够正确使用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使用材料消耗定额时,应根据工程项目,查找相应的定额部分,对照三个因素,查找或换算最适用的材料消耗定额子目。
第三章 材料计划管理
第1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第一节 材料计划管理概述
一、材料计划管理的概念
材料计划管理就是运用计划来组织、指导、监督、调节材料的采购、供应、运输、储备、使用等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制度。 二、材料计划管理的任务
(一)材料计划管理是实现企业经济目标的物质基础。 (二)材料计划管理应实现资源的平衡调度。 (三)材料计划管理的目标是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 (四)材料计划管理职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三、材料计划的分类
材料计划的种类划分,通常是依据企业的材料管理体制而进行的,同时根据材料计划与施工生产的衔接方式,并考虑不同材料的社会资源状况。
(一)按照材料的使用方向不同,材料计划可分为产品生产用材料计划、施工生产用材料计划和生产生活维修用材料计划
1.产品生产用材料计划,是指施工企业所属工业企业,为完成建材及相关产品生产而编制的材料计划。如机械制造、建材制品加工、周转材料生产等。其所需材料的数量,一般是按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该产品的消耗定额进行计算而确定的。
2.施工生产用材料计划,包括自身基建项目,也包括承建工程项目的材料计划。其材料计划的编制,通常应根据分工范围及承包协议,按照施工生产用材料消耗分析而编制. 3.维修用材料计划,是指企业为完成生产任务而产生的机械设备、生产设施及办公生活设施维修所需用材料而编制的计划。通常是以年度维修计划为依据而编制的。
(二)按照计划的用途分,材料计划有材料需用计划、供应计划、加工订货计划和采购计划。
1.材料需用计划,一般是由最终使用材料的施工项目编制,是材料计划中最基本的计划,是编制其他计划的基本依据。材料需用计划应根据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向,分单位工程,根据材料消耗定额,逐项计算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及质量要求汇总而成.
2.材料供应计划,是负责材料供应的部门,为完成材料供应任务,组织供需衔接的实施计划。除包括供应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使用地点外,还应包括供应措施和供应时间.
3.材料采购计划,是企业为了获得各种资源而编制的计划。计划中应包括材料品种、规格、数量、质量,预计采购对象名称及需用资金。
4.材料加工订货计划,是项目或供应部门为获得加工制作的材料或产品资源而编制的计划。计戈Ⅱ中应包括所需材料或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质量及技术要求和交货时间等,其中若属非定型产品,应附有加工图纸、技术资料或提供样品。
第1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三)按照计划的期限分,材料计划有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一次性用料计划及临时追加计划
1.年度计划 指企业为保证全年生产经营任务所需用的主要材料计划。它是企业指导全年材料供应与规划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年度材料计划,必须与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密切结合,计划的准确程度,对全年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能否实现,有着密切关系。
2.季度计划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落实情况,按照任务进度安排,以季度为期限而编制的材料计戈lJ_.它是年度计划的调整,是具体组织订货、采购、供应,落实各种材料资源的依据,是本季施工生产任务的保证。季度计划的材料品种、数量一般须与年度计划结合。有增减时,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采取季度分月编制的方法,则需要具备可靠的依据。
3.月度计划 它是由材料的使用部门根据当月生产经营进度安排编制的材料计划。它比年、季度计划更细致,要求内容更全面、及时和准确。施工生产的材料月度计划必须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按生产进度的实物工程量逐项分析计算汇总.明确使用部位、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质量、数量等,因此它是供应部门组织配套供料,安排运输、收料、保管的具体行动计划,是材料采购供应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完成月度施工生产任务,有更直接的影响。凡列入月度计划的需用材料,都要逐项落实资源,如个别品种、规格有缺口,要采取措施进行平衡,保证按计划供应.
4.一次性计划 也叫单位工程材料计划,是根据承包合同或协议书,按规定时间要求完成的生产阶段,或完成某项生产任务期间所需材料的计划。这个“规定时间”或“某项生产任务\"并不一定是日历计量中完整的月、季等,而是由完成此项任务一次性所需要的时间决定的。当这个任务是指一个单位工程时,这个计划也叫单位工程材料计划。
5.临时追加计划 由于设计修改或任务调整,由于原计划中品种、规格、数量有错漏,由于施工中采取临时技术措施,由于机械设备发生故障需及时修复等原因,需要采取临时措施解决的材料计划,叫临时追加计划.列入临时计划的一般是急用材料,应作为工作重点千方百计满足需要。如费用超支和材料超用,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办理签证,由责任方承担。
四、材料计划的相互关系及编制程序
建筑施工企业常用的材料计划,以按照计划的用途和执行时间编制的年、季、月的材料需用计划、供应计划、加工订货计划和采购计划为最主要形式。在编制材料计划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各工程项目及生产部门按照材料使用方向,分单位工程,做工程用料分析。根据计划期内完成的生产任务量计算本期内材料需用量,结合下一阶段生产中需提前加工准备的材料数量需要,汇总后编制材料需用计划。
2.负责材料供应的部门,汇总各工程项目及生产部门提报的需用计划,结合供应部门
第1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现有资源,考虑企业周转储备,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对各工程项目及生产部门的供应品种、规格、数量及时间,并具体落实供应措施,形成材料供应计划。
3.按照供应计划中所确定的采购措施,按专业分工分别编制采购计划.
4.供应措施中要求加工订货的材料或产品,应与技术部门配合,取得该材料或产品的加工图纸、技术要求或产品样板,编制加工订货计划. 五、影响材料计划管理的因素
材料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中,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处理不当极易影响计划的编制质量和执行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内部的衔接环节薄弱造成的。如生产部门提供的生产计划,技术部门要求的技术措施和工艺方法,劳资部门下达的工作量指标,是否准确并及时传递给编制材料计划的部门,是材料计划是否可行的前提条件。同时,计划执行中是否经常检查计划执行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也是提高材料计划质量的重要因素.计划期末时应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为总结经验和编制下期计划提供依据.掌握气候变化信息,特别是对冬、雨季期间的技术处理、劳动力调配、变化调整等均应做出预计和考虑。为此,材料计划管理应抓住材料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考核几个环节。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材料市场变化因素及与施工生产相关的因素,如材料管理政策因素、市场资源状况、材料生产企业情况、自然气候因素等。材料部门只有及时了解和预测市场供求及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才能保证施工用料的相对稳定。同时作为材料部门应注意了解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了解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各项政策措施,这对于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调整经营方向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编制材料计划时应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不留缺口,使计划切实可行.执行中应严 肃、认真,为达到计划的目标打好基础.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提高计划制定水平和执行水平。考核材料计划完成情况及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计划管理质量,增强计划的控制功能.
第二节 材料计划的编制 一、材料计划的编制原则 (一)综合平衡的原则
编制材料计划必须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综合平衡是计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产需平衡,供求平衡,各供应渠道间平衡,各需用单位间平衡等.只有坚持积极平 衡,计划留有余地,才能做好控制协调工作,促进材料合理使用。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编制材料计划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材料计划的科学性就在于实事求是。编制依 据应准确并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计划管理相关部门应抽查核实计划准确程度,掌握正确数 据,使材料计划合理可靠。 (三)留有余地的原则
编制材料计划要瞻前顾后,留有余地,不能“头戴三尺帽\扩大需用量,形成材料
第1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积压;不能留有缺口,避免供需脱节,影响生产。只有基本平衡,略有余地,才能确保供 应。
(四)严肃性和灵活性统一的原则
材料计划对供需两方面,都有严格的约束作用,必须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同时建筑施 工受着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情况变化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执行材料计划中既 要讲严肃性,又要适当重视灵活性,根据需要调整和采取临时措施.只有坚持严肃性和灵 活性的统一,才能保证材料计划的实现。 二、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
材料需用计划,是企业最基础的材料计划.材料需用计划编制是否准确,影响着其他 计划的准确程度和可实施性。因此准确编制材料需用计划,了解编制依据和计算方法,是 材料计划管理的基本要素。以施工生产用材料需用计划为例,其编制方法如下:
(一)月度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程序 1.计算实物工程量
实物工程量一般来自于两个渠道,一是按照生产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依此作为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的依据之一;二是按照上期实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根据图纸寻求本期需要完成的实物工程量.通常以生产计划获得的实物工程量,也需要以图纸为依据分析材料需用,因此熟悉图纸是编制好材料需用计划的条件。
2.作工程材料分析
根据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查找相应施工项目的材料消耗定额,做出工程用料分析。 3.汇总材料分析,编制材料需用计划
将用料分析中计算得到的各种材料需用量,按照品种、规格分别累计汇总得到需用量合计,作为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的依据.
计算实例:某宿舍工程本月生产计划要求:完成垫层及基础保护墙体砌筑。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按照图纸标识的尺寸,计算得到垫层工程量为lOOm3且为Cl0碎石混凝土;基础保护墙为200m3且要求M5砂浆砌筑普通砖240墙体。
①、垫层施工材料分析
垫层施工要求使用Cl0碎石混凝土 第一步:查混凝土工程定额:1.01m3/m3
第二步:计算混凝土工程量=1.Olm3/m3×lOOm3=101m3 第三步:查混凝土配合比
C10碎石混凝土用水泥l98k9/m3 砂子777k9/m3 碎石子1360k9/m3 第四步:计算混凝土中各种材料需用量为: 水泥=198k9/m3×101m3=19999kg 砂=777k9/m3×101m3=78477kg
第1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碎石=1360k9/m3×101m3=137360kg ②、墙体砌筑施工材料分析
保护墙砌筑施工要求使用M5砂浆,使用普通砖,砌筑240墙体 第一步:查砌砖材料消耗定额 普通砖512块/m3,砂浆0.26m3/m3 第二步:计算砂浆、砖的工程量: 砂浆量=0.26m3/m3×200m3=52m3 普通砖=512块m3×200m3=102400块 第三步:查砂浆配合比
M5砂浆用水泥320k9/m3石灰0.06k9/m3砂1599k9/m3 第四步:计算砂浆中各种材料需用量 水泥=320k9/m3×52m3=16640kg 石灰=0.06k9/m3 X 52m3=3.12kg 砂=1599k9/m3 X 52m3=83148kg
③、汇总材料分析。
以此作为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的依据 (二)季度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
通常情况下,季度材料需用计划比月度材料需用计划要粗。因受生产进度调整,图纸变化较频繁,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影响,材料需用计划也需随之变化。
当图纸基本到位且相对稳定时,可以采取月度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方法,但当不具备条件时通常可以采用以单位工程预算为依据的编制方法。
以单位工程材料预算为依据编制材料需用计划,就是根据图纸预算的工程量及材料消耗定额所计算的一个单位工程的材料计划。按照季度生产进度编制的材料计划,是材料计划中的中期计划。这项计划并不要求完全与施工现场同步,而是与年度计划相协调,确保年度目标实现的一个过程控制计划,是单位工程核算以及竣工结算对比的依据之一。
(三)年度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
年度材料需用计划,实际是材料部门完成年度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企业年度指标 的保证,与施工生产、进度安排、现场需用距离相对较远。因此该项计划并不追求品种、规格的准确性,而以保证企业总体部署的实现为基本要求。
年度材料需用计划一般以估算定额(指标)作为计算材料需用量的依据。根据年度生产经营任务总量,了解工程项目类型、建筑面积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套用平方米估算定额或万元工作量估算定额计算材料需用量.如果没有适合的估算指标,也可根据本单位或同行业的历史资料,测定材料消耗水平,计算年度主要材料需用量.
企业其他生产所需材料计划,通常以生产该产品的行业消耗定额为标准,以生产计划
第1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为依据来编制材料需用计划。例如混凝土、构件、模板等生产所需材料的计划,根据其相 应的定额计算年度材料需用计划,按月或季度的完成量分块编制月度和季度材料需用计 划。
机械设备维修、生产生活设施维修材料需用计划则往往没有确定的消耗定额,通常根据历年统计资料,结合设备设施新旧程度,在编制年度维修计划的同时,计算分期的材料需用计划.
三、材料供应计划的编制
材料供应计划是材料部门完成材料供应工作的实施计划,是衡量材料部门工作绩效的依据之一。
材料供应计划是针对于材料需用计划,满足生产经营需用的计划,因此其编制过程与材料需用计划具有对应性,即针对于月度、季度、年度材料需用计划,针对于施工生产、建材产品生产、机械设备和生产生活设施维修编制相应的材料供应计划。
以施工生产用材料月度供应计划为例,其编制方法如下: 1.做好编制准备工作
(1)根据工程承包合同的供应分工,掌握所供应工程的施工特点和现场交通地理条件,参照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该部位的施工要求,确定施工中所需材料、构件、制品及相关设施的供应原则和供应方案。对施工中所需的特殊材料、设备、制品应事先确定供应措施。 (2)掌握施工任务和生产进度安排,根据图纸标识的实物工程量,依据材料消耗定额,核实工程材料需用量。了解材料预算及对材料价格的限定,了解分部分项工程对材料具体品种、规格提出的技术要求,了解施工现场材料堆放位置及容积,确定材料供应频率及批量。 (3)分析上期材料供应计划执行情况,了解已供应材料的消耗情况,分析供应与消耗动态,检查分析订货合同执行情况、运输情况、到货规律等,掌握库存多余和不足,以确定本期末库存量。 ‘ 2.确定材料供应量 (1)核实需用量
应认真核实汇总各工程的材料需用量,了解编制计划所需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定额采用是否合理,对于粗估冒算、计算差错、定额使用错误等情况应提出重新核定编制。核定材料需用时间、到货时间与生产进度安排是否吻合,品种规格能否配套. (2)预计期初库存量
预计需用部门现有库存量。由于计划需要提前编制,从编制计划时间到计划期初的这段预计期内,材料仍然不断收入和发出,因此期初库存量预计十分重要,一般计算方法是: 期初库存量(预计)=编制计划时的实际库存量+预计期计划收入量一预计期计划发出量 计划期初库存量预计是否正确,对平衡计算供应量和计划期内的供应效果有一定影响。预计量少于实际量,将造成供应材料的无效占用。预计量大于实际量,将可能造成供应数量
第1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不能满足需要而影响施工。所以正确预计期初库存量,必须对现场库存实际资源、进货周期、调剂拨人、采购收入、在途材料、待验收材料以及施工预计消耗速度、调剂拨出等数据,都要认真核实。
(3)计算期末库存量
根据生产安排和材料供应周期计算计划期末库存量,也叫周转储备量。也叫经常储备,是指企业在正常供应条件下两次材料到货的间隔期中,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需经常保持的材料存在。它的特征是:在进料后达到最大值,叫最高经常储备。此后,随着陆续投入消耗而逐渐减少,在下一批到料前,降到最小值,叫最低经常储备,然后再补充进料。如此循环,周而复始。两次到料之间的时间间隔叫供应间隔期,以天数计算,每批到货量叫到货批量。 材料周转储备量,指计划期末的周转储备,即为下一期初考虑的材料储备.要根据供求情况的变化,了解市场信息,合理计算间隔期,以求得合理的储备量。 (4)确定材料供应量
材料供应量=材料需用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 上述四个量也称为编制供应计划的四要素。 3.确定供应措施,编制材料供应计划
根据确定的材料供应量,结合企业可能获得资源的渠道,确定针对于工程项目的供应措施.如采购、建设单位供料、利用库存、加工制作、改制代用、调剂串换等措施,并注意与资金进行平衡,以保证供应计划的实现.材料供应计划参考表式如表3—4。
表3-4材料供应计划
实例
以材料需用计划编制中使用的实例为例.根据汇总得到的材料需用计划(见表3-3), 设两工程施工现场现有库存情况见表3—5,试编制针对于此两项工程的材料供应计划。
表3—5 x月库存报表
第一步,核实材料需用计划.设原材料需用计划经核实后无误. 第二步,确定供应量.见表3-6.
表3—6
第三步,确定供应措施,见表3—7
表3—7
四、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
材料采购计划,是采购部门为完成采购任务所编制的具体实施计划.是完成材料供应任务,满足生产经营所需材料的前提条件.通常采购计划以月度采购计划和临时追加采购计划为最主要,季度采购计划和年度采购计划主要体现在总体采购量与总体所需资金之间的适应性。
现以月度材料采购计划为例,说明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方法。 (一)掌握拟采购材料的供需情况
了解需用材料的工程地点,现场材料存放场地容量,了解施工现场施工需求的部位和具
第1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体技术、品种、规格和对材料交货状态的要求,并与需用方确定确切的使用时间和场所。 了解市场资源情况,向社会供应商征询价格、资源、运输、结算方式和售后服务等情况,选择供货商。
(二)确定采购要素
根据拟采购材料的供需情况,确定采购材料的规格、质量、数量,确定进场时间和到货方式,确定采购批量和进场频率,确定采购价格、所需资金和料款结算方式。 (三)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将上述要素与有关部门协调后确定采购计划,见表3-8,将采购任务通知采购人员。
表3-8材料采购计划
材料名称 规格质量 计量单位 需用数量 需用时间 采购批量 需用资金 五、材料加工订货计划
材料加工订货计划与材料采购计划并无本质区别。通常情况下采购计划所采购的材料或产品为标准产品或通用产品,加工订货产品为非标产品,或加工原料具有特殊要求,或需在标准产品基础上改变某项指标或功能,往往使用部位不可更改,因此加工计划必须提出具体加工要求。如果必要,可由加工厂家先期提供试验品,在需用方认同情况下再批量加工。 因此一般加工订货的材料或产品,在编制计划时需要附加图纸或样品,有时候需要需用方自己提供原料。因此材料加工订货计划可以在材料采购计划基础上附加说明、图纸及样品.
依据产品性能及加工工艺复杂程度,产品加工周期也因产品不同而不确定。因此与一般材料采购计划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采购时间必须与使用时间相配合,适当考虑提前时间量,必要时在加工期间到加工地点追踪加工进度状况。
第三节 材料计划的管理
材料计划的编制只是材料计划管理的开始,在材料计划编制以后,组织材料计划的实 施更是材料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组织材料计划的实施
材料计划工作是以材料需用计划为基础,因为材料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材料需用计划确定了计划期的需用量,其他各个环节就可围绕这个需用总目标,拟订本部门的任务和措施,如采购部门确定采购量,供应部门确定供应量,运输部门可确定运输总量,财务部门可确定资金使用量等,各有关部门是一个整体。因此落实计划,就是将各项量化指标分解并下达到各部门和各环节,使企业各相关部门,不仅了解本系统的总目标和本部门的具体任务,而且了解各部门在完成任务中的相互关系,组织各部门从满足施工总体要求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自任务的完成,从而保证材料计划的实施。
第1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二、材料计划实施中的调整
材料计划在实施中常会受到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影响材料计划的实现,一般常见的影响因素有:
1.生产任务改变 在计划实施中生产任务改变,临时增加任务或临时削减任务量,调整用料品种、规格和质量,使采购、供应各环节也需因此做出相应调整.
2.设计变更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频繁,带来材料需用品种、规格和价格的变化是必然的,实施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小影响。 ,
3.材料市场供需变化直接的影响是材料的突发性资源紧张或价格的膨胀,使采购价格与预算价格之间产生矛盾。对于以造价承包完成生产任务的企业,其各项计划指标往往出现较大问题。
4.施工进度的调整是影响材料计划的常见因素。
在材料计划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加强材料部门的协调职能,使变化因素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1)关注生产的进度安排和变化调整,及时掌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变化意图和调整方案。必要时可提出变化异议或共同参与修正意见.
(2)增强现场巡视力度,注意了解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中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施工方解决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变更量。
(3)利用企业储备库存,解决临时供应不及时的矛盾。建立企业内部各需用单位之间的调剂渠道,实现资源的企业内部畅通流动。
(4)与社会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利用社会市场和协作关系调整资源余缺。 为了做好协调工作,必须掌握生产部门的动态变化,了解材料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进程,一般通过统计检查,实地调查,信息交流,工作会议等方法,了解各有关部门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协调,以保证材料计划的实现。 三、材料计划的过程控制
为了及时发现材料计划出现的问题,保证计划的完成,企业应从上到下按照计划的分 级管理职责,建立信息传递和反馈制度,定期进行分析。
1.现场检查制度材料管理人员应按时参加生产会议,随时掌握生产进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了解工程进度是否正常,资源供应是否及时,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状况,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处理解决,并据实向上一级反映情况。
2.定期检查制度是指各级组织应有定期的生产会议制度,检查与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会议通报工程进度、资源供应、各专业队伍完成任务的情况等,做到统一思想、统一目标,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3.统计检查制度统计是检查企业计划完成情况的有力工具,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时间和数量方面的计算和反映.它为各级计划管理部门了解情况和做出决策提供了可靠
第2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的数据和信息。要通过统计报表和文字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和计划执行中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 四、计划的变更和修订
实践证明,材料计划的变更是常见的、正常的。材料计划的多变,是由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计划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客观条件所制约,所编制出的计划质量就会有差异,计划与实际脱节往往不可能完全避免,一经发现,就应调整原计划。同时有些问题,如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等,一般不易被认识,一旦发生,会引起材料资源和需求的重大变化。材料计划涉及面广,与部门、企业甚至地区都有关联,一方有变,牵动他方,也使材料资源和需要发生变化.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原计划的变更。为了使计划更加符合实际,强调计划的严肃性,就需要对计划及时地调整和修订.
当然,材料计划的变更及修订,除了上述基本原因以外,还有一些具体原因.一般地 讲,出现了下述情况,也需要对材料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
1.任务量变化任务量是确定材料需用的主要依据之一,任务量的增加或减少,都将相应地引起材料需用的追加和减少.在编制材料计划时,不可能将计划任务变动的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只有待问题出现后,通过调整原计划来解决。 2.设计变更这里分三种情况:
第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革新,增加了新的材料品种,原计划需要做出调 在调整;或者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订,则材料品种和数量将发生变化。 第二,由于编制材料计划时,图纸和技术资料尚不齐全,原计划属框算需用量,待图 纸和资料到齐后,材料实际需要常与原框算量有所出入,这时也需要调整材料计划。同时由于现场地质条件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需要改变结构,改变设备型号,材料计划的调整不可避免。
第三,在工具和设备修理中,编制计划时很难预计修理需要的材料,实际修理需用的 材料与原申请常常有所出入,调整材料计划完全有必要.
3.工艺变动设计变更必然引起工艺变更,当然需要的材料就不一样。设计未变,但工艺变了,加工方法、操作方法变了,材料消耗可能与原来不一样,材料计划也要作相应调整。 运输情况等。
4.其他原因 如计划期初预计库存量不正确,使用新材料使材料消耗定额变化,计 划编制有误等,都可能引起材料计划的变更,需要对原计划进行调整或修订。
根据多年的实践,材料计划的变更中由生产任务的变化和设计变更所引起的占大多 数。其他变更对材料当然也发生一定影响,但变更量相对较少。
由于上述原因,必须对材料计划进行合理的修订及调整.如不及时进行修订,将使企 业遇到停工待料,或使企业材料大量闲置积压。这不仅会使生产受到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必须及时调整和修订材料计划。
第2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计划的变更及修订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
第一,全面调整或修订。这主要是指材料资源和需要发生重大变化时的调整,如前述 的自然灾害、战争或经济调整等,都可能使资源与需要发生重大变化,这时需要全面调整计划。
第二,专案调整或修订。这主要是指由于某项任务的突然增减;或由于某项原因,工 程提前或延后施工;或生产建设中出现突然情况等,使局部资源和需要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保证生产建设不中断进行,需要作专案调整或修订.这种调整属于局部性的调整
第三,临时调整或修订.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临时发生变化,可临时调整。这种调整也属于局部性调整,主要是通过调整计划来解决。
为了把材料计划的调整及修订工作做好,在材料计划的调整和修订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实事求是地调整计划。
在执行材料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或修订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一种倾向,就是轻易地变更计划,无视计划的严肃性,认为有无计划都得保证供应。当然,也不能把计划看作一成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机械地强调维持原来的计划,这也是不对的。明明计划已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仍不去调整、修订、解决,这也和事物的发展规律相违背。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在维持计划严肃性的同时,坚持计划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实事求是地调整和修订计划,使计划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二,权衡利弊,尽可能把调整计划压缩到最小限度。
调整计划虽然是完全必要的,但许多时候调整计划总要或多或少地造成些损失。所以在调整计划时,一定要权衡利弊,把调整的范围压缩到最小限度,使损失尽可能地减少。为此调整计划,必须经过批准。与制定计划一样,调整计划也必须承担经济责任。 第三,及时掌握变化情况。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要做好材料计划的调整或修订工作,材料部门必须主动和各方面加强联系,掌握计划任务安排和落实情况,了解生产安排与进度,了解主要设备和材料的供应情况,逐项检查落实。如果发现偏差,迅速反馈,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2)掌握材料的消耗情况,找出材料消耗升降的原因,加强定额管理,控制发料,防止超定额用料而调整申请量。
(3)掌握资源的供应情况。不仅要掌握库存和在途材料的动态,还要掌握供方情况和运输情况等。
实际就是要做到需用清楚,消耗清楚和资源清楚,以利于材料计划的调整和修订。 第四,应妥善处理、解决调整和修订材料计划中的相关问题.
材料计划的修订,追加或减少的材料,一般应以内部平衡调剂为原则,要防止在调整计划中拆东墙补西墙,冲击原计划.
第2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五、考核材料计划执行水平
材料计划的执行效果,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以推动材料计划的实现。考核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材料计划指标体系,可包括几项重要指标:
(1)采购量及到货率; (2)供应量及配套率; (3)材料的节超量及节超率; (4)流动资金占用及周转次数; (5)材料成本的降低率。
通过指标考核,公平合理地评价各环节的工作效果,分析薄弱点,激励各实施部门完成目标计划的积极性.上述指标的具体考核方法见指标涉及各章节。
小 结
材料计划管理是材料管理活动的龙头。有了材料计划就有了材料管理活动的目标。材料计划管理就是运用计划来组织、指导、监督、调节材料的各项业务活动的一种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材料计划是按年、季、月编制的材料需用计划、供应计划、采购计划和加工订货计划。这几种计划之间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
各种材料计划的编制必须本着综合平衡、实事求是、留有余地的原则,按程序编制材料计划。
材料计划的管理,不仅是对编制过程的管理,也是对材料计划实施、调节、检查、分析、变更修订和考核的管理,才能使材料计划行之有效。
第四章 材料采购管理
第一节 材料采购管理概述
一、材料采购管理的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四大业务环节包括采购、供应、运输、储备,采购是首要环节。材料采购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把施工生产所需用的各种材料、原料、能源和工器具购买进来,以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没有采购,就没有材料供应,就没有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采购是决定其他三项业务环节的基础因素。
随着生产资料市场的不断完善,材料流通渠道不断扩展,生产资料市场逐步成熟,材料采购措施和渠道日益增多.尤其是随着建筑产品功能和技术工艺水平的改变,能否选择经济合理的采购对象和采购批量,按质、按量、按时进入使用现场,对于保证生产,充分发挥材料使用效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采购应遵循的原则
建筑企业材料部门在质量第一、费用节省的目标下,完成材料采购任务必须遵循以下 原则:
第2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一)遵守政策法规的原则
材料采购,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和法令,遵守企业采购操作程序,熟悉《合同法》和财务制度,熟悉税务管理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掌握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各项管理政策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计划采购的原则
材料采购是依据施工生产需用有计划进行的。按照生产进度安排材料采购时间、品种、规格,按照施工现场条件状况确定进货批量,按照企业资金状况制定料款结算计划,以较少的资金占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降低成本的原则
材料采购应注重在满足设计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不断降低采购成本。采购中要做到“三比一算”,即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算成本;货比三家,即多方询查资源,合理确定采购对象。加强采购环节的核算,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 三、影响材料采购的因素
随着流通领域的发展壮大,市场资源渠道日益增多.随着建筑企业资质和组织结构的变化,企业项目管理、施工总承包与专业分包、开发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模式等诸多新情况不断出现,材料采购管理须因不同工程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一)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1.建筑市场的影响建筑市场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材料采购管理形式。从建筑市场获得的工程项目,与建设单位指定建设施工方获得的工程项目,在材料采购权限、材料采购成本上会产生较大的差异。随着建筑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工程建设投标和工程材料管理投标,必将提升建筑行业的材料采购管理水平。
2.市场资源的影响 随着建材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资源渠道日益增多.按照建材流通经过的环节不同,资源渠道一般分为三类。
一是建材生产企业,这一渠道一般供应稳定,价格较其他部门为低,供货与服务最为直接并能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加工,因此是一条较有保证的渠道。
二是建材需用企业,即建筑企业内部的材料管理组织,以保证生产为前提,以满足生产需要为目标,既了解市场资源,又能配合生产使用,采购对生产的保证程度较高。
三是建材流通企业,即专业从事建材买卖、储运和配送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专 业性强,资源渠道多,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特点,是社会建材流通的主要渠道。
3.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一定时期内宏观经济政策也许并不直接决定企业的材料采购方式,但行业性政策调整,建材产品产业结构变化,都会引起供需之间的变化,从而造成投资、价格、成本等诸多影响.了解宏观政策,掌握市场行情,预测市场动态是在材料采购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第2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 建筑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目前以大型企业集团总承包、专业型企业专业施工分承包和劳务型企业的劳务分承包为主要形式.在施工总承包方、专业分承包方和劳务分承包方之间,通常形成了施工总承包方负责主要材料的采购管理,专业分承包方负责专业材料采购的管理,劳务分承包方通常只负责材料的使用而不承担材料采购职能的管理模式.
由于施工生产程序性强,配套性强,材料需求也呈阶段性变化.由于设计变更、计划改变及施工工期调整等因素,使材料需求非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材料采购人员应掌握施工规律,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材料采购适应生产需用。
2.材料储存能力的影响 材料采购批量受料场、仓库堆放能力的限制,同时采购批量的大小也影响着采购时间间隔和价格.根据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在考虑采购间隔时间、验收时间和材料加工准备时间的基础上,确定采购批量及采购次数.
3.资金支付能力的影响采购批量的确定是以满足生产需用为目标,但由于企业资金状况不同,支付材料采购款项的能力也必然导致批量的改变或调整,从而增减采购次数。资金充裕时,采购批量相对较大,规模效益明显.资金缺口较大时,往往要按材料需用的缓急程度分别小批量采购,其采购方式和权限往往也随之调整.
除上述影响因素外,采购人员自身素质、材料采购机构的设置等对材料采购都有一定 影响。
四、材料采购管理的分工
材料采购的分工。是企业材料管理体制的主要体现。因材料采购的分工不同,材料的供应、运输、储备、核算等管理体制也随之改变.材料采购的分工一旦确定,企业机构设置、业务分工及核算体制才能确定.
在单一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材料采购管理主要按行政隶属关系设置,由企业专业部门统一集中采购。这在资源相对紧张,施工任务主要由企业分配的时期是十分有利的。而在建筑市场形成初期,由于任务来源渠道复杂,企业普遍实行小核算单位的管理方式, 形成了按核算单位自行采购材料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在实行“项目独立承包”的体制下, 由项目各自分散采购成为必然。
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的材料采购分工,有两种主要模式。一是集中采购管理,即将材料采购权限集中在某一级组织,材料需用部门没有采购权限或只有部分辅助材料、零散材料的采购权限。二是分散采购管理,即由相对分散的材料需用部门直接采购。“集中” 与“分散\"的材料采购方式各有利弊. (一)集中采购的利与弊
1.集中采购,必然集中了企业各级组织的需用量,因此需用量远远大于分散采购。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集合了企业的全部需用量,其规模优势明显。
2.采购权限的集中,资金的管理权限必然随之集中,资金运作能力强,对市场影响力大,
第2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因而资金利润率高于分散采购管理模式。
3.集中后的采购权限,由企业的专业材料管理组织行使。这个专业组织一般具有专人员和广泛的资源渠道,有专业采购、运输和供应的设施和专业管理方法。发挥这个专业组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在保证生产需用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更有一些这样的组织机构走出企业,成为具有独立材料经营管理能力的组织,为企业直接创利. 但这种管理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因为在这种管理方式的运转中也存在着目前不可克服的问题。
1.由专业机构从事材料采购,必然增加了材料从生产商到使用者之间的中间环节.该环节的工作效率和采购管理水平,对施工生产的了解程度和配合能力等对工程建设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当该环节出现业务运转不畅时,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有较大的影响。 2。 由于材料采购批量大,资金需用量也大.当流动资金紧张时,往往因资金支付困难造成采购停滞,企业债务增多,财务费用增加,也会影响企业效益。
3.经过专业机构,必然增加费用支出。若采购、供应、运输、储备等环节计划不周时,流通费用的增加将显著影响工程建设成本。 (二)分散采购的利与弊
1.分散采购,因属各需用部门直接采购,使采购者与使用者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采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得到发挥,不仅有利于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也将使采购效果发挥到最佳。
2.采购者与使用者同属于一个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业务衔接零距离,因而工作效率一般较高.
3.就局部采购部门而言,流动资金需用量相对较小,债务相对分散,因此资金压力较小。 在多年的实践中,分散采购在保证各生产部门持续运转的同时,也给企业的材料管理效果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1.分散采购难以形成采购批量,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无经营规模可言,因而对集团化发展十分不利。专业设施的利用和专业管理技术无以发挥,因而总体材料采购管理水平低。 2.资金分散,占用多。这种采购方法,往往将资金使用权限下放到采购部门甚至采购者,看起来资金压力不大,局部资金占用少,但因采购部门多,资金沉淀部位多,所以资金的总体效益和利用率较低。
3.机构人员重叠,采购人员队伍不稳定。工程建设项目组织,是一次性组织,其中材料采购人员往往随项目的分解与组合而流动.这种流动的直接结果就是材料采购人员队伍变化不定,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与工程项目不匹配。而且每个需用部门重复设置相同职能的材料采购管理人员,加大企业的人工成本。
是分散采购还是集中采购,是由建筑市场的发展程度,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等因素决定的。应该说既没有统一固定的惟一模式,也非一成不变。不同的企业
第2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类型,不同的生产经营规模,甚至承揽的不同工程,其采购方式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企业组织体制不同,其各自的材料采购分工也不同,却都显示了一定优势。
现场型施工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是指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或相对企业经营规模而承揽的工程任务较大的企业。其材料采购部门与工程施工联系密切,适宜采取集中采购方式.一方面减少工程项目的采购工作量,又能形成一定的采购批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对施工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城市型施工企业。一般是指建设任务分布于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内,经营规模较大,施工力量较强,承揽任务较多的企业。我国建国初期建立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多属于此类。这类企业特点是,机构健全,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工程项目多分布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内,但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一致,管理制度统一。因此这类企业比较适宜采取统一调控、分级管理的采购方式。主要材料、重要材料及利于综合开发资源的材料采取统一管理体制,形成较强的采购能力和开发能力,可以与大型材料生产企业协作,对稳定资源,稳定价格,保证工程质量有较强的作用,特别是当市场资源紧张时尤其显著。而对于其它材料,则由其它部门或工程项目视情况自行安排,多采用分散采购方式。这样做既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整体经济效益;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
区域型施工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庞大,其生产经营组织通常分散于各地,承揽跨省、跨地区甚至跨国工程项目,但也有从事某区域内专业项目建设施工任务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技术力量雄厚,但工程项目和人员分散,因此其采购方式要视材料需用部门所在地区的资源状况,承揽的工程项目类型而定,往往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配合进行,即使分散采购但跨地区的联合采购仍然存在。因此其采购方式灵活多样,适应性强。
由此可见,材料采购方式的确定绝非惟一的、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保证企业整体利益为目标而确定。
第二节 材料采购管理的内容
材料采购管理是对采购全过程的管理,从收集采购信息开始,到组织材料资源,从签 订采购合同到确定采购批量.加强材料采购管理,才能实现材料采购管理目标。 一、材料采购信息管理
建筑材料市场发展的直接结果是材料品种、规格、质量、产地、价格、供应渠道、结算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巨大差异。面对铺天盖地的资源信息,如何甄别和选取,是材料采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撷取信息的手段对材料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采购信息是企业材料经营决策的依据,是完成材料采购业务的基础资料,是进行资源开发,扩大资源渠道的条件。 (一)信息的种类
按照信息的内容分,材料采购信息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2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资源信息包括资源的总体分布、生产和流通。了解材料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资源的产业发展政策,掌握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对其技术发展、销售策略,甚至其原材料基地、生产用燃料和动力的保证能力、生产工艺水平,生产设备等信息越详细,则业务判断能力越强。包括材料流通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运输、储备能力及相关设施配备,销售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分配体制。
2.供应信息 主要指材料管理体制信息.例如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建筑企业内部材料采购供应管理体制,工程项目承建方式和核算方式,同行业材料管理体制的变化情况。这些信息都影响着材料供应方式、供应手段和供应效果。
3.价格信息 了解国家现行价格政策,熟悉生产企业出厂价格、销售价格、批发价格,市场交易价格、挂牌价格,对价格的形成、组成要素和优惠方法及变化心中有数。掌握地区建筑主管部门颁布的预算价格,国家公布的外汇交易价格.
4.市场信息 包括市场分布状况及占有率,市场投资主体及市场规模。市场资源的主要来源渠道,提供材料的生产企业资质情况及供应能力。市场供求现状及变化趋势,国家有关生产资料市场的各项法规法令。
5.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包括建筑施工和建筑材料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应了解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参数及其更新程度,了解应用方法和使用范围的变化,熟悉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和可能产生的质量、成本影响,掌握对原技术、产品和工艺的可替代程度等。 6.政策信息包括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管理部门颁布的各种政策、法规 和规章,对执行和实施的范围及对材料采购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二)信息的来源
材料采购信息具有时效性,即传输速度要快,处理效率要高,失去时效也就失去使用价值.同时也应具有可靠性,有可靠的原始数据,切忌道听途说,以免造成决策失误。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可适用性,反映或代表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在收集信息时,应力求广泛,其主要途径有:
1.各种报刊、杂志和专业性商业情报刊载的资料; 2.有关学术、技术交流会提供的资料; 3.各种供货会、展销会、交流会提供的资料; 4.广告资料,网络信息;
5.各政府部门发布的计划、通报及情况报告; 6.采购人员提供的资料及自行调查取得的信息资料. (三)信息的管理
为了高速、有效地采撷信息、利用信息,企业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管理,随时进行更新、检索、查询和定量分析。整理采购信息常用的方法有: 1.运用统计报表的形式进行整理。按照需用的内容,从有关资料、报告中取得有关数
第2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据,分类汇总后,得到想要的信息。例如根据历年材料采购业务工作统计,可整理出企业历年采购成本及其增长率,各主要采购对象合同兑现率等。
2.建立信息资料库,对某些较重要的、经常变化的信息做好动态记录,以反映该信息的发展状况。例如建立各工程项目采购商供应台账,随时可以查询采购供应完成程度及供应商服务状况.
3.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就某一类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例如针对是否扩大企业经营品种,是否改变材料采购供应方式等展开调查,通过对市场资料的了解,通过同行业采购效果的比较,得出“是”或“否”的结论,为企业调整经营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四)信息的使用
搜集、整理信息是为了使用信息,为企业采购业务服务。信息经过整理后,应迅速反馈有关部门,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和方案。
通常情况下信息的使用依赖于企业的决策,因此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可靠性及适用 性,影响着企业决策,影响着信息是否能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二、材料采购及加工订货程序
建筑企业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业务,是按照采购和加工订货计划有组织按程序进行的。材料采购通常是指可获得的标准产品或常规产品。加工订货的产品往往是非标准产品或有特殊要求、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操作程序基本相同。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业务主要分为准备、谈判、成交、执行和结算等五个阶段。 (一)材料采购及加工订货的准备
采购和加工订货实施前,应做好细致的调查准备工作,掌握资源与需用双方情况. 1.落实需要采购和加工订货的材料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使用时间、送货地点、进货批量和价格限制。
2.按照需要采购的材料,了解资源情况,考察供应商的企业资质、供应能力、价格水平及售后服务内容,提出采购建议。
3.选择和确定采购和加工企业,必要时到供应商生产、储备地点进行实地考察,按企业采购工作管理程序办理相关签认手续。
4.编制采购和加工订货实施计划,报请有关领导批准。 (二)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业务的谈判
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计划批准后,即可以开展业务谈判活动.所谓业务谈判,就是材料采购业务人员与提供建材或产品的生产企业或中间商进行具体的协商和洽谈。 材料采购业务谈判的主要内容有:
1.明确采购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型号、交货状态和包装方式; 2.明确采购材料的数量、单价、相关费用及结算方法;
第2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3.确定采购材料的质量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专业标准和双方协商确定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
4.确定采购材料的交货地点、交货方式、交货日期等; 5.确定采购材料的运输方法、运输工具及运输费用;
6.确定其他事项.
加工订货业务谈判的主要内容有:
1.明确加工品的名称、品种、规格及交货状态;
2.明确加工用原材料品种、规格,原料采购方式和供应时间; 3.确定加工品的数量、加工费用、原材料价格和最终产品价格; 4.确定加工品和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要求,明确技术标准和验收方法;
5.由需用方提供加工品样品的,确定样品提供时间及地点,加工方应按样品复制; 需用方提供设计图纸资料的,明确图纸送达时间及交底时间,加工方必须按设计图纸加工;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的要求先期试制的,明确样品试制周期和鉴定时间,待双方共同认为合格后才可成批生产;
6.确定原材料和加工品的运输办法及其费用负担;
7.确定加工品的交货地点、方式、办法,以及交货日期及其包装要求;
8.确定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加工单位对需用方提供的原材料应负保管的责任,按规定质量、时间和数量完成加工品的责任;不得擅自更换需用方提供原材料的责任;不得把加工品任务转让给第三方的责任。需用方按时、按质、按量提供原材料的责任;按规定期限付款的责任等。
业务谈判,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协商,在双方取得一致意见时,业务谈判即告完成。 (三)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的成交
材料采购加工订货业务,经过与供应商反复酝酿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履行供销手续后即为成交。成交的形式,目前有签订购销合同、签发提货单据和现货现购等形式。 1.订货形式 需用方与供应商按双方协商确定的买卖意向,签订购(供)销合同,将双方所确定的有关事项用合同条款予以明确,以便双方执行。加工订货业务必须签订购销(加工)合同。
2.提货形式 由供应商签发提货单,需用方凭单到指定的仓库或堆栈,在规定的期 限内提取。提货单有一次签发和分期签发两种,由供需双方在成交时确定.
3.现货现购 需用方采购人员直接购买堆放在现场的材料或产品,当场取回货物。即所谓“一手付钱,一手取货\"银货两讫的购买形式,或“先期提货,定期结算”的购买方式。 (四)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的执行
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经供需双方成交后,按照成交的方式不同而执行方法不同。现货现购的成交,当场查验材料数量、品种、规格及外观质量,无误后即执行完毕。提货成交的
第3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形式,需到交货地点查验采购材料或产品是否与谈判内容一致,履行协商确定的全部内容无误后执行完毕。凡签订购销合同的,按合同规定的供应期限到货时,由供需双方共同交接验收。
在交货和收货的执行阶段,应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1.交货日期供需双方应按规定的交货日期执行,合同临近执行期时应事先联络,出现问题及早处理。未按合同规定日期交货或提货,应作未履行合同处理。 2.材料验收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按照合同条款要求进行验收。
3.材料交货地点一般在供应方的仓库、堆场或收料部门事先指定的地点。供需双方应按照成交确定的或合同规定的交货地点进行交接。
4.材料交货方式是指材料在交货地点的交货方式,有车、船交货方式和场地交货方式。由供方发货的车、船交货方式,应由供应企业负责装车或装船。
5.材料运输供需双方应按成交确定的或合同规定的运输办法执行。委托供方代运或由供方送货的,如发生材料错发到货地点或错发接货单位,应立即向需方提出,按协议规定负责运到规定的到货地点或接货单位,由此而多支付运杂费用,应由供方承担;如需方地点填写错误或临时变更到货地点,由此而多支付的费用,应由需方承担。 (五)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的结算
企业材料采购的结算,是以货币支付供应方材料和加工品价款及相关费用。一般包括 材料或产品自身的价款,另外还有加工费、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保管费和其他税 费。材料和加工品的结算分为同城结算和异地结算.
同城结算是指供需双方在同一个城市内的结算。它的结算方式有同城托收承付结算、委托银行付款结算、承兑汇票结算、支票结算和现金结算。异地结算是指供需双方在不同的城市间进行的结算。它的结算方式有异地托收承付结算、信汇结算、承兑汇票结算等。 1.托收承付结算是由收款单位根据合同规定发货后,委托银行向付款单位收取货款,付款单位根据合同核对收货凭证和付款凭证无误后,在承付期内承付的结算方式. 2.信汇结算是由收款单位在发货后,将收款凭证和有关发货凭证,用挂号函件寄给付款单位,经付款单位审核无误后,通过银行汇给收款单位。
3.委托银行付款结算 是由付款单位按采购和加工订货所需款项,委托银行从本单位账户中将款项转入指定的收款单位账户的一种同城结算方式。
4.承兑汇票结算 由付款单位开据在一定期限后才可兑付的支票付给收款单位,兑现期到后,由银行将所指款项由付款账户转入收款方账户。
5.支票结算 由付款单位签发支票,由收款单位通过银行,凭支票从付款单位账户中支付款项的一种同城结算方式。
6.现金结算 由采购或加工方持现金直接交供应方,但每笔现金金额不应超过当地银行规定的现金限额。
第3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采购和加工订货中各项价款和费用的结算,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办法规定办理.其结算方式和具体要求,应在成交或签订合同时具体规定:结算方式、收、付款凭证、结算单位.
建筑企业在核付货款和费用时,应认真审核以下内容:
(1)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和数量是否与实际收到的材料或产品验收单相符; (2)单价是否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执行;
(3)委托采购和加工订货方代付的各项费用是否扣除; (4)收款凭证和手续是否齐全;
(5)总金额经审核无误后,通知财务部门付款。
当发现到货内容与合同规定条款不符,或凭证不齐、手续不全等情况时,应退回收款单位更正、补齐凭证和手续后才能付款。如果采取托收承付结算的,可以采取部分或全部拒付货款。
三、材料采购合同的管理
材料采购合同是供需双方为了有偿地转让一定数量的材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依照法律规定而达成的协议.合同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 (一)材料采购合同的作用
材料采购合同是供需双方就材料买卖而协商同意的某些内容,以书面形式表现的一种法律程序。加强材料采购合同的管理有利于保证材料采购计划的完成。
1.材料采购合同是实现材料采购和供应能力的条件,合同的如期履行就意味着采购计划的完成和供应能力的形成。
2.材料采购合同是维护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合同签订后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可以有序安排生产,合理组织人、财、物,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经济效益。
3.材料采购合同是用法律方法管理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材料供需双方权益受法律保护。违反合同内容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负经济和法律责任.
4.材料采购合同有利于建立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巩固和发展协作关系,从而扩大和稳定资源渠道。
(二)签订材料采购合同的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符合国家政策和要求.只有这样,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权 益才受保护.
2.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供需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任何部门和个人不 得非法干预。
(三)材料采购合同的主要条款
材料采购(包括加工订货)合同,应写明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的全部内容。口头的承诺也必须以文字形式写入合同,以保护双方的利益。材料采购合同通常应包括十二项内容.
第3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名称(牌号、商标)、品种、规格、型号、等级。 2.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 3.数量和计量单位。
4.包装标准、包装费用及包装物品的使用办法。
5.交货单位、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包括专用线、码头). 6.接(提)货单位和接(提)货人。 7.交(提)货时间。 .
8. 验收地点、验收方法和验收工具的要求。 9.单价、总价及其他费用。
10.结算方式,开户银行,账户名称、账号,结算单位。 11.违约责任.
12.双方协商同意的其他事项. (四)合同的管理
签订材料采购合同,仅仅是在纸上落实了资源。要想最终获得实物资源,还应注意合同的管理和日常监控,确保合同如约履行。
1.合同的复查合同签订后,应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主责部门提出,采取措施或更正.
2.做好合同的监督和执行 材料采购合同适宜集中管理,而且应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做好动态监督。按其进展时间提醒和通知计划、运输、仓库、财务有关各方,以便安排运输、结算和供应工作。对于将到期的合同应与供方取得联系,确保按期执行。对已到期甚至超期而未兑现的合同,应用公函、电话、电报等方式催促和询问,也可派人前往联系,及时解决合同执行中的问题,督促合同执行.
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材料采购合同依法律程序一经签订,便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和解除,也不能因承办人或法人的变更而变动。但如果一方或双方的情况发生变化而不能按合同中某些或全部内容执行时,在不影响双方生产经营、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协商同意,也可变更合同内容乃至解除合同,但需要到合同管理部门或公证机构办理手续。若合同的变更或解除使一方遭受损失,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之外,应由损失责任方负责赔偿。 4.违反合同的责任处理材料采购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违反合同规定的条款并造成经济损失时,应承担经济责任或法律责任。按照国家《合同法》有关规定,发生违反合同的经济责任时,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五)签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1)签订合同前,应对对方进行资质审查,看其是否具有货物或货款支付能力及信誉 情况,避免欺诈合同、皮包合同、倒卖合同或虚假合同的签订。
第3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签订合同应使用企业、事业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并有法定代表(理)人签字 或盖章,而不能使用计划、财务等其他业务章.
(3)不能以产品订购单或调拨单代替合同.重要合同要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签证或经公证机关公证。
(4)签订合同的时间和地点都要写在合同内。
(5)双方名称应使用全称,即公章上名称,地址电话书写不得有误。 (6)补偿贸易合同必须由供方(即付款方)担保单位实行担保。 四、采购资金的管理
材料采购过程也伴随着企业材料流动资金的运动过程。材料流动资金运用情况,决定了材料管理部门的创利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材料采购资金的管理,就是挖掘资金的最大潜力,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融通资金,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需求.
材料采购资金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采购的材料价款,二是采购时的业务费用。企业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时,必须同时编制相应的资金计划。材料采购资金根据企业采购分工不同,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也不同。 (一)采购量控制法
按照材料采购分工,分别确定一定时期内采购材料实物数量指标及相应的资金指标。这种方法适用于采购分工明确、采购量稳定的材料.对于实行工程项目自行采购和专业材料采购所需的资金管理,适宜选择这种方法。 (二)采购金额管理法
确定一定时期内采购总金额,明确本期内分阶段所需的资金,采购部门根据资金情况安排采购内容及采购量。这种管理方法适宜资金紧张时合理安排采购任务,按照企业总体资金计划分期采购。
(三)采购费用指标管理法
采购费用是指在材料采购活动中所支付的材料款以外的各项业务活动支出。费用指标管理法,就是确定一定时期内材料采购费用占材料采购总价值的比例,所有费用支出均限定在这一比例中。
第三节 材料采购管理的方法
一、材料采购方式的确定
落实资源、组织采购,是材料采购环节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材料采购计划的实现过程.随着社会生产资料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社会物流网络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建材生产企业营销能力的扩大,企业获得资源的方式多样,途径宽广。
由于材料的品种规格复杂,质量要求随工程设计不同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而变化,加之材料生产企业一般比较分散,经营网点多,价格差异较大,当使用进口材料或产品时,选择适
第3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当的采购方式是获得资源的重要内容。 (一)市场采购
从社会经销商、建筑材料市场、生产企业的销售门市等处,购买所需的材料。这种方法是目前企业获得资源的主要途径。由于材料品种规格多,资源渠道复杂,生产基地分散,质量价格多样,因此市场采购方式是企业控制材料采购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招标采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颁布,使通过招标方式完成采购成为广泛采用的方式。由材料采购部门编制材料采购标书,提出需用材料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等招标条件,由各供应(销售)商或代理商投标,表明对标书中相关内容的满足程度和满足方法,经评标组织评定后确定供应(代理)商及其供应的产品。
这种方法体现了公开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平和公正.而且通过投标方之间的竞争,有利于获得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供货单位,有利于约束采购中的不正当操作行为,有利于促进材料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调整产品结构。买卖双方签订采购合同,能够保护双方的利益。
(三)与建设单位协作采购
与建设单位协作采购,通常是指建设单位参与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参与材料价格的谈判和否决,参与材料采购资金结算的行为.建筑企业的材料采购人员必须与其配合,才能完成材料采购任务。
建设项目的开发者或项目业主参与材料采购,目前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供需衔接错位,但仍能有效地解决材料采购中的资金短缺,资源渠道不畅,采购力量不足或外汇支付困难等问题.
与建设单位协作进行材料采购活动,必须明确分工,划分采购职能及协作衔接方式,必要时需要双方,甚至与设计、监理方等共同协商处理。 (四)补偿贸易获得资源
建筑施工企业所发生的补偿贸易,通常是指施工企业与建材或产品的生产企业建立的补偿贸易关系。一般由施工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资金,用于建材生产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并以其产品偿还施工企业的投资。
补偿贸易方式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基地,有利于开发新材料、新品种,促进建材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但补偿贸易应事先做好可行性调查,签订合同,保证经济关系的合法和稳定。 (五)联合开发获得资源
建筑施工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按照不同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特点走合资经营、联合生产、产销联合和技术协作等多种协作方式,开发更宽的资源渠道.
合资经营,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管理,共担风险,共
第3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享收益。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稳定资源,也可扩大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联合生产,是由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或生产原料或生产场地,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到材料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施工企业负责全部或部分销售。产销联合,是指由施工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之间在生产和销售中的协作,施工企业需用的材料,由材料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协作,是指企业间有偿地转让技术成果、工艺技术或提供技术咨询、人员培训,以生产的材料偿付其劳动支出的合作形式。 (六)调剂与串换
企业之间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对余缺材料的调剂、暂借、串换,以满足临时、急需和特殊材料的需用。 二、材料采购批量的确定
材料采购批量,是指一次采购的数量.其数量是以施工生产需用为前提,以企业储备能力、资金支付能力为影响因素确定的。材料采购批量直接影响着采购次数、采购费用、保管费用和资金占用、仓库占用。因此,在某种材料的总需用量中,每次采购的数量应选择各项费用综合成本最低的批量,也叫经济批量或最优批量。经济批量的确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按照所考虑主要因素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照材料流通经过的环节最少选择经济批量
从材料流通环节看,向生产厂直接采购,所经过的流通环节最少,价格最低。但生产厂的销售往往有最低销售量限制,因此采购批量一般要符合生产厂的最低销售批量。这样既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费用,又降低了采购价格.因此在需用符合生产厂最低销售量,而企业相关的资金、储备条件也满足要求时,可采取这种方式。 (二)按照运输方式最优选择经济批量
在材料运输中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不同的运输方式。每种运输中一般又分整车(批)运输和零散(担)运输。在中、长途运输中,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较公路运输价格低、运量大。而在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中,又以整车运输费用较零散运输费用低.因此一般采购应尽量就近采购,尽可能减少运输里程,或达到整车运输的最低限额以降低运输费用。 (三)按照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之和最低选择经济批量
材料采购批量越小,材料保管费用支出越低,但采购次数越多,采购费用越高。反之采购批量越大,保管费用越高,但采购次数越少,采购费用越低。因此采购批量与保管费用成正比例关系,而与采购费用成反比例关系,用图表示为4—1. 图4-1 采购批量与费用关系图
某种材料的总需用量中每次采购数量,使其保管费和采购费之和为最低,则该批量称为经济批量.该经济批量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试凑法,计算不同采购数量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从中选择综合费用最低的采购批量作为经济批量。另一种为公式法,应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直接计算经济批量.
第3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例:某企业消耗某种材料总量为l20t,每次采购发生的平均费用为80元,年度保管费率按材料保管平均价值的20%计算。若材料的平均单价为60元/t,求总费用最低的经济采购批量。
解法一:试凑法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采购批量与各项费用的关系:
年度保管费=1/2采购批量×单位材料年度保管费率×材料单价 年度采购费=采购次数×每次采购费用 年度总费用=年度保管费+年度采购费
(1)设全年采购一次,则采购批量为l20t,其各项费用为: 年度保管费=1/2×120 x 20%x 60=720元 年度采购费=1×80=80元 年度总费用=720+80=800元
(2)设全年采购三次,则采购批量平均为40t,其各项费用为: 年度保管费=1/2 x 40 x 20%x 60=240元 年度采购费=3x 80=240元 年度总费用=240+240=480元
(3)设全年采购六次,则采购批量平均为20t,其各项费用为: 年度保管费=1/2 x 20×20%×60=120元 年度采购费=6x 80=480元 年度总费用=120+480=600元 上述计算过程可列表4—1.
表4-1 材料采购数量及费用表
由上表可见,采购3次,每次采购40t,能使采购费与保管费之和为480元属于最低。则40t为该材料的经济采购批量,其年保管费用预计为240元,采购费用预计为240元,总费用预计为480元。 解法二:公式法 根据公式:
将上例中各项数量代入公式,得:
即经济批量为40t,全年采购次数为篇等=3次,其保管费用和采购费用预计支出: 年度保管费=1/2×40×20%×60=240元 年度采购费=3×80=240元 年度总费用=240+240=480元
在使用这种方法计算经济批量时,应注意具备三个条件: (1)需求比较确定;
第3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消耗比较均衡;
(3)资源比较丰富,能及时补充库存; (4)仓库条件及资金不受限制。 三、材料采购对象的确定 (一)招标法确定采购对象
前面介绍过关于招标采购法,同样也可用此方法确定采购对象。实际上目前的材料招标采购,主要是对采购对象的确定,即通过确定采购对象而实现对采购产品的保证。
实行招标法确定采购对象时,应首先明确预采购对象的资格及相关标准,符合相应资质的组织方能参与投标.其次在投标过程中,必须本着平等、公正的原则,不以投标方的行政隶属关系、人员关系等非招标因素作为评价内容,并保守投标企业机密。最后与确定的采购对象必须签订材料采购合同. (二)成本比较法确定采购对象
当众多供应商对所购材料在数量上、质量上、价格上均能满足时,或市场中价格差异较大时,可分别预计采购成本,选择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例如:采购某种材料200t,甲、乙、丙、丁四个供应部门在数量、质量和供应时间 上都能满足要求,但其各种费用情况存在差异,见表4—2. 表4-2采购成本比较
供应单位 甲 乙 丙 丁 单价 元/t 320 330 300 290 运费元/t 10 10 20 30 每次订购费 210 230 200 240 对其采购成本分别计算如下: 甲(320+10)X200+210=66210元 乙(330+10)X200+230=68230元 丙(300+20)X 200+200=64200元 丁(290+30)×200+240=64240元1
由以上采购成本计算结果比较而知,丙部门为最佳采购对象. 3.综合评价法确定采购对象
当某种材料的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较多,且质量价格差异不明显时,可通过收集多家信息,经技术、质量、材料、预算等相关部门综合评价后,确定采购对象。这种方法通常与企业贯彻IS09000族标准相结合,通过企业的采购评价体系确定采购对象。
4.经验判断法。根据专业采购人员的经验,根据掌握历年材料采购统计记录,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择优选定采购对象。
第3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小 结
材料采购过程是企业经营生产与社会经济活动发生直接联系的过程,受企业内外部多因素影响。了解影响因素,有助于确定材料采购策略,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材料采购的分工一直是企业材料管理中较为敏感的一项内容。材料采购权限的划分,决定着企业材料供应、储备和核算等管理体制。从客观条件看,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人员结构,应采取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和权限划分。
材料采购活动,是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人员的主要业务内容。广泛了解材料采购信息,收集、整理并使用,是完成材料采购业务的首要内容。同时掌握材料采购工作程序,制定材料采购合同,控制材料采购资金,才能实现采购工作目标。
材料采购中各采购要素的确定,应本着公平、科学、合理的原则,客观地选择采购对象,计算采购批量,确定采购方式,不断提高材料采购管理水平。
第五章 材料供应管理
第一节 材料供应管理概述
材料供应管理,就是及时地、齐备地、按质按量地为施工生产提供材料的经济管理活动。材料供应管理是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生产计划和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
材料供应管理,是企业材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良好的材料供应,就不可能形成有实力的建筑施工企业.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需材料数量更大,品种更多,规格更复杂,性能指标要求更高;再加上资源渠道的不断扩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资金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材料供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搞好材料供应过程的管理是很有意义的。
一、材料供应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具有独特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行业。由于建筑产品形体大,且由若干分部分项工程组成,并直接建筑在土地上,每一产品都有特定的使用方向,这就决定了建筑施工生产区别于其他行业生产的许多特点,如流动性施工、露天操作、多工种混合作业等。这些特点都会给与施工生产紧密相连的材料供应带来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1.产品的固定性,造成了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就决定了材料供应必须随生产而转移。每一次转移必然形成一套新的供应、运输、贮存工作.加之每一产品功能不同,施工工艺不同,施工管理体制不同,又形成了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产品、没有批量生产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地区中的同一份设计图纸的两个栋号,也因地势、人员、进度而产生较大差异,从而形成了材料供应管理的各异性,即材料供应只有规律没有重复。
2.建筑产品形体大,使得材料需用数量大、品种规格多,体大笨重材料居多,由此带来运输量必然大。一般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品种均在上千种,若细分到规格,可达上万种.
第3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因此材料供应要根据施工进度要求,按照各部位、各分项工程、各操作内容来满足上万种规格的材料需求,从而形成了材料部门日常大量而复杂的业务工作。一般建筑物中,所用各种材料,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平均重量达2~2.5t/m2;目前全国铁路运输中近四分之一是运输建筑施工所用的各种材料,在部分材料的价格组成因素上,甚至绝大多数是运输费用,由此可见建筑材料的运输、验收、保管、发放工作量之大,形成了材料供应管理的工作量大。
3.建设项目施工中的多工种配合作业,要求材料供应满足多方面需用.建设项目是由多个分项工程组成的,每个分项工程中有各自的生产特点和材料需求特点.按照施工程序分期分批组织材料进场,要求材料供应能按施工部位预计需用品种、规格而进行备料。对于同一时期而处于不同施工部位的多个建设项目,或处于同一施工阶段的不同项目,其内部也会因多工种连续和交叉作业造成材料需用的多样性,因此就有了材料供应必须满足多样性的需要。
4.施工操作的露天作业,最易受时间和季节影响,形成了材料供应不均衡的特点,某种材料的季节性消耗和阶段性消耗,也从客观上要求材料供应管理要有科学的预测和严密的计划措施。
5.材料供应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生产资料是商品,因此生产资料市场的资源、价格、供求及与其紧密相关的投资金额、利税因素,都随时影响着材料供应工作。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投资回升,必然带来建筑施工项目增加,材料需求旺盛,市场资源相对趋紧,价格上扬,材料供应矛盾突出。反之,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或调整生产价格或国家税收、贷款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材料市场的疲软,材料需求相对弱小,而带来材料需求不足。因此,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对于准确预测市场,确定材料供应准则至关重要。
6.施工中各种因素多变,材料供应工作难度大。设计变更,施工任务调整或其他因素变化,必然带来材料需求变化,使材料供应数量增减,规格变更频繁,极易造成材料积压或紧急采购,若材料采购发生困难则影响生产进度.为适应这些变化因素,材料供应部门必须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且保证材料供应的可调余地,这无形中增加了材料供应管理难度. 7.对材料供应工作要求高。供应材料的质量要求高,同时供应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平衡协调能力和调度水平。建设产品的质量,将影响着建筑产品功能的发挥,这就对建筑材料的供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建筑产品的生产是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进行的.建筑材料的供应就必须了解每一种材料的质量、性能、技术指标,并通过严格的验收检测,保证工程的质量要求。建筑产品是施工技术、材料生产技术和设计水平的综合体现,其施工中的专业性、配套性,都对材料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管理除上述特点外,还因企业管理水平、施工管理体制,施工队伍和材料人员素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供求特点。因此应充分了解这些因素,掌握变化规律,才能主动、有效地实施材料供应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良性运转。 二、材料供应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第4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有利于生产、方便施工的原则。材料供应工作要全心全意为生产第一线服务,想生产所想,急生产所急,送生产所需.材料供应手续和相关管理制度,应以保证生产为基本前提. 2.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建筑业在材料供应中会经常出现供需脱节,品种、规格不配套等种种矛盾,这就要求必须从全局出发,针对各工程项目的需用情况,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搞好合理调度。同时要掌握施工生产进度,掌握资源情况和供货时间。只有对资源和需求摸准吃透,才能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把有限的材料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3.合理组织资源,提高配套供应能力.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各种资源渠道的联系,建立资源信息收集渠道,切实掌握市场信息,合理地组织配套供应,满足施工需要。
4.充分发挥材料效用的原则.在材料供应中,要“管供、管用、管节约”,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广泛推广应用技术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搞好综合利用和回收复用,努力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三、材料供应管理的基本任务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围绕施工生产这个中心环节,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时间,成套齐备、经济合理地满足企业所需的各种材料.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用,以较少的材料占用和劳动消耗,完成更多的供应任务,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其主要内容是:
(一)编制材料供应计划
材料供应计划是组织材料各项供应业务协调开展的依据,是材料供应工作的首要环节。为提高材料供应计划的质量,必须掌握施工生产和材料资源情况,运用综合平衡的方法,使施工需求和材料资源衔接起来,同时发挥指挥、协调等职能,切实保证计划的实施.
(二)选择供料方式
合理选择供料方式是材料供应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一定衔接方式可以快速、高效、经济合理地将材料供应到使用者手中.因此,供料方式必须体现减少环节、方便用户、节省费用和提高效率.
(三)做好供应平衡
供应计划确定以后,就要对外按各种渠道落实资源,对内组织供应平衡来保证计划的实现。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影响计划执行的因素是千变万化的,仍然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在执行材料供应计划时,还要注意组织平衡调度。
(四)跟踪检查材料供应效果
在材料供应过程中,应定期巡视各供应项目进展及对材料需求的变化情况,掌握实际材料到货情况,通过过程记录和材料动态凭证,按期编制材料移动报告,反映材料供应效果.
四、材料供应管理的内容 (一)编制材料供应计划
第4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供应计划是建筑企业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供应计划要依据施工生产计划和需求量计算和编制;反过来,它又为施工生产计划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材料保证。正确地编制材料供应计划,不仅是建筑企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影响整个建筑企业生产、技术、财务工作的重要因素。
材料供应计划要和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对计划期内有关生产和供需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注意轻重缓急,找出供应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如重点工程与一般工程的关系,首先要在确保重点工程的前提下,也照顾到一般工程;工程用料和生产维修等方面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工程用料,但也要注意在特定的情况下,施工设备维修用料也是必须解决的。
(二)做好材料供应中的平衡调度 其常用的平衡调度方法有:
1.会议平衡 在月度(或季度)供应计划编制以后,供应部门召开材料平衡会议,由供应部门向用料单位说明计划期材料资源到货和各种材料需用的总情况,结合内外资源,分轻重缓急公布供应方案。在保竣工扫尾、保重点工程的原则下,先重点、后一般,并具体确定对各单位的材料供应量。平衡会议一般由上而下召开,逐级平衡。
2.专项平衡对列为重点工程的项目或主要材料,由项目建设方或施工方组织的专项平衡方式.专项研究落实计划,拟订措施,切实保证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
3.巡回平衡 为协助各单位工程解决供需矛盾,一般在季(月)供应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各专业职能部门,定期到施工点巡回办公,落实供应工作,确保施工任务的完 成。
4.与建设单位协作平衡属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建筑企业应主动积极地与建设单位交流供需信息,互通有无,避免供需脱节而影响施工.
5.开竣工平衡对于一般性工程,为确保工程顺利开工和竣工,在单位工程开工之初和竣工之前,细致地分析供应工作情况,逐项落实材料供应品种、规格、数量和时间,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三)材料供应执行情况的考核
对供应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的检查分析,才能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采取对策,保证计划实现。通常的考核指标有:
1.材料供应计划完成情况 某种材料或某类材料实际供应数量与其计划供应数量进行比较,可考核某种或某类材料供应计划完成程度和完成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当分别考核某种材料供应计划完成情况时,可以实物数量指标计量;当考核某类材料供应计划完成情况时,其实物量计量单位有差异时,应使用金额指标。
2.材料供应计划配套情况 考核材料供应计划完成率,是从整体上考核供应完成情况。其具体品种规格,特别是未完成材料供应计划的主要品种,则通过检查配套供应情况进行考
第4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核。
例:某材料部门三季度材料供应计划完成情况(见表5—1) 表5—1 材料供应计划完成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砖实际完成计划的65.2%,与原计划供应量差距很大。如果缺乏足够的储备,势必影响施工生产计划的完成。
(2)石灰只完成计划的88.9%,石灰是主体工程和装饰必须的材料,完不成供应计将影响主体和收尾工程的完成。
(3)石子总量实际完成计划的133.3%,超额较多。但是,其中粒径为0.5~1.5mm只完成原计划的66.7%,供应不足,混凝土及构件的生产将受到影响。
(4)从品种配套情况看,7个品种或规格的材料就有3种没有完成供应计划,配套率57.1%。
材料供应品种配套率=4÷7X l00%=57。1%
上例的材料供应配套状况,不但影响施工的进行,而且将使已到场的其他地方材料形成呆滞,影响资金的周转使用.应深入了解这三种材料不能完成计划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施,力争按计划配套供应。
3。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分析 在检查考核材料供应总量计划的执行情况时,也可能遇 到考核时材料的收入总量计划完成情况较好,但实际上施工现场却发生过停工待料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供应工作中还存在供应时间是否及时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收入总量充分,但供应时间不及时,也同样会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分析考核材料供应及时性问题时,需要把时间、数量、平均每天需用量和期初库存量联系起来考察。例如表5.2中,5月份水泥实际供应计划完成率为ll0%,从总量上看满足了施工生产的需要,但从时问上来看,供应不及时,几乎大部分水泥的到货时间都集中在中、下旬,必然影响了上旬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见表5-2.
表5—2某单位七月份水泥供应及时性考核 单位:t
计划需用量 其库 日期 计划收入 数量 日期 实际收入 数量 对生产保证程度 按数 量计 备注 本月 平均每月存 日用量 初量 完成计划 按日 % 数计 390 15 30 2 30 3 45 7 105 8 120 1 80 5 45 7 80 14 105 13 19 80 80 19 27 120 159 3 45 第4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5 70 429 110 23 345 第二节 材料供应方式
料供应方式是指材料由生产企业作为商品,向需用单位流通过程中采取的方式。不同的材料供应方式对企业材料储备、使用和资金占用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按照材料流通过程经过的环节不同,材料供应方式有直达供应方式和中转供应方 (一)直达供应方式
直达供应方式指的是材料由生产企业直接供给需用单位,而不经过第三方。这种供应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材料流通时间,减少了材料的装卸搬运次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因此降低了材料流通费用和材料途耗,加速了材料的周转。同时,由于供需双方的经济往来是直接进行的,可以加强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协作,促进生产企业按需生产。由于产需的直接衔接,需用单位可以及时反馈有关产品质量信息,有利于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直达供应方式需要材料生产企业具有一支较强的销售队伍,当大宗材料和专用材料采取这种方式时,其工作效率高,流通效益好。 直达供应方式优点较多,但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适宜采取这种方式。
首先,从销售工作量来看。假设每个生产企业都直接与需用单位衔接,如果有l0个需用单位,每一个生产企业都需向每个需用单位发货1次,则每月每个生产企业要发货10次.如果有4个生产企业都要发货给这10个需用单位,每月发货40次。若生产企业和需用单位之间加入第三方,那么生产企业只需把产品销售给第三方,再由第三方销售给10个需用单位。这样每个生产企业每月只要向第三方发货l次,4个企业发货4次;第三方向每个需用单位发货l次,每月发l0次货。其过程可见图5—1.
其次,从数量来看。每个需用单位对材料需用数量各不相同,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数量大的直达供应比较经济,而数量小的就不经济。
第三,从材料品种、规格来看。每个需用单位在同一时间需用的材料品种规格较多,而生产企业在同一时期所能提供的产品品种规格相对单一。生产企业品种规格的批量生产与需用部门的多品种规格配套需用之间的矛盾,使直达供应受到一定限制。如果坚持单一地实行直达供应,势必造成需用单位一次性进料数量过多,造成材料积压,影响材料的有效利用和资金的正常周转。 (二)中转供应方式
中转供应指的是材料由生产企业供给需用单位时,双方不直接发生经济往来,而由第三方衔接。
中转供应由于通过第三方与生产企业和需用单位建立经济关系,可以减少材料生产企业的销售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减少需用单位的订购工作量,使生产企业把精力集中于搞好生产。
第4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我国专门从事材料流通的材料供应机构遍布各地,形成了全国性的材料供销网。中转供应可以使需用单位就地就近组织订货,降低库存储备,加速资金周转。中转供应使处于流通领域的材料供销机构起到“集零为整”和“化整为零”的作用,也就是材料供销机构把各需用单位集中起来(集零为整)。这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有利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消耗量小或通用性强,品种规格复杂,需求可变性较大的材料,如建筑企业常用的零星小五金、辅助材料、工具等。这种方法必然增加了管理环节,但从保证配套、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和就地就近采购看,则是一种不可少的材料供应方式。
但是,中转供应方式同样有它的局限性和缺陷,直达供应中的优点,中转供应就无法 做到,因此中转供应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三)供应方式的选择
选择合理的供应方式,目的在于实现材料流通的合理化.材料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但材料流通过程毕竟不是投人生产,因而它限制了材料的投入使用也限制了材料的价值增殖。这种增殖程度与流通时间的长短成反比例关系。材料的供应方式与材料流通时间长短有着密切关系,选择合理的供应方式能使材料用最短的流通时问、最少的费用投入使用,加速材料和资金周转,加快再生产过程.选择供应方式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用单位的生产规模。一般来讲生产规模大,材料需用同一种数量也大,对于这种材料适宜直达供应;相反,生产规模小,需用同一种材料数量相对也较少,对于这类材料适宜中转供应.
2.需用单位的生产特点。生产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往往产生波段性的材料需用量变化,因此可分阶段分别采取直达供应和中转供应方式。
3.材料的特性。专用材料一般使用范围狭窄,以直达供应为宜;通用材料使用范围广,当需用量不大时,以中转供应为宜。体大笨重的材料,如钢材、水泥、木材、煤炭等,以直达供应为宜,不宜多次装卸、搬运。储存条件要求较高的材料如玻璃、化工材料等,宜采取直达供应.品种规格多,而同一规格的需求量又不大的材料如辅助材料、工具等宜采用中转供应。
4.运输条件。运输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材料流通时间和费用.铁路运输中的零担运费比整车运费高,运送时间长。因此一次发货量不够整车批量时,一般不宜采用直达供应而采用中转供应方式。需用单位离铁路线较近或有铁路专用线和装卸机械设备等,宜采用直达供应.需用单位如果远离铁路线,不同运输方式的联运业务又未广泛推行的情况下,则宜采用中转供应方式。
5.供销机构情况.处于流通领域的材料供销网点如果分布比较广泛和健全,离需用单位较近,库存材料的品种、规格比较齐全,能满足需用单位的需求,服务比较周到,中转供应比重就会增加。
第4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6.生产企业的订货限额和发货限额。订货限额是生产企业接受订货的最低数量,如钢厂的订货限额多以“换锟定额”为基础来制定.同时考虑使用情况,对一般规格的普通钢材,订货限额较高;对优质钢材和特殊规格钢材,一般用量较小,订货限额也较低。发货限额通常是以一个整车装载量为标准,采用集装箱时,则以一个集装箱的装载量为标准。某些普遍用量较小的材料和不便中转供应的材料如危险材料、腐蚀性材料等,其发货限额可低于上述标准。订货限额和发货限额订得过高,会影响直达供应的比重。
影响材料供应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而且往往是相互交织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确定供应方式。供应方式选择恰当,能提高材料流通速度,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材料流通经济效果.选择不当,则会引起相反作用。
二、按照供应单位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不同,材料供应方式有甲方供应方式、乙方供应方式和联合供应方式三种 (一)甲方供应方式
甲方是对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项目业主的俗称。甲方供应方式就是建设项目的开发部门或项目业主对建设项目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作法是甲方负责项目所需资金的筹集和资源组织,按照建筑企业编制的施工图预算负责材料的采购供应.施工企业只负责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及耗用核算.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工作量。由于建设项目建设速度的主动权在甲方手中,因此往往建设速度较快.但是从全社会的整体效益讲,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材料随甲方分散在各工种项目或甲方存料场所,而且甲方从生产厂或材料经营部门采购材料,再转供给施工企业使用,增加了流通环节,加大了流通费用。由于材料分属于各甲方所有,因此施工企业不能按施工项目或部位进行调剂、串换,又可能影响建设速度。就全社会而言,在施工面积较大而速度较慢,降低了材料使用效率。施工企业在这种供应方式中处于被动地位,受甲方供应程度的制约,供一点干一点,生产三要素难以统一而影响生产效率。
甲方供应方式,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按生产进度和施工要求及时提出准确的材料计划,甲方按计划按时、按质、按量、配套地供应材料,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乙方供应方式
乙方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代名词。乙方供应方式是由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由本企业负责材料采购供应的方式.乙方供应方式的具体供应部门可以是乙方企业材料部门,工区(工程处)材料部门或建设工程项目内的材料部门。 、
乙方供应方式可以按照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组织进料,可以在所建项目之间进行材料;集中加工,综合配套供应,可以合理调配劳动力和材料资源,从而保证项目建设速度。乙方供应还可以根据各工程项目要求,从生产厂大批量集中采购而形成批量优势,采取直达供应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支出。这种供应方式下的材料采购、供应、使用的成本核算由乙方承担,这样必然有助于乙方加强材料管理,采取措施,节约使用材料,推进建筑企
第4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业材料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技术化。 (三)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建设项目的开发部门或建设项目业主和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分工确定的各自材料采购供应范围,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由于是甲乙双方联合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材料供应,因此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就材料供应中的具体问题作明确分工,并签订材料供应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明确以下内容:
1.供应范围。包括工程项目施工用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装饰材料、水电材料、专用设备、各种制品、周转材料、工具用具等的分工范围。应明确到具体的材料品种甚至到规格。 2.供应材料的交接方式.包括材料的验收、领用、发放、保管及运输和分工及责任划分;材料供应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和程序.
3.材料采购、供应、保管、运输的取费及有关费用的计取方式。包括采购保管费的 计取、结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运输费的承担方式,现场二次搬运费、装卸费、试验费 及其他费用,材料采购中价差核算方法及补偿方式。
4. 材料供应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如质量、价格认证及责任分工,材料供应对工期的影响等因素均应阐明要求,以促进双方的配合和协作。
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在目前是一种较普遍的供应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甲方的资金优势,又能使施工企业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但这种方式易出现采购供应中必然发生的时间、质量交错因素所带来的责任不清,因此必须签订有效的材料供应合同作保证。
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一般以甲方负责主要材料、装饰材料和设备,乙方负责其他材料的分工形式为多;也有所有材料以甲方或乙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的分工形式.无论哪种方式必定和资金、储备、运输的分工及其利益发生关系。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材料供应分工的谈判前,必须确定材料供应必保目标和争取目标,为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和完成打下基础. 三、按照材料供应中对数量的管理方法不同,材料供应方式有限额供应和敞开供应 (一)限额供应
限额供应,也称定额供应。就是根据计划期内施工生产任务、材料消耗定额及技术节约措施等因素确定的供应材料数量标准。材料部门依此作为供应的限制数量,施工操作部门在限额内使用材料。
限额供应可以分定期和不定期。既可按月、按季限额,也可按部位、按分项工程限额,而不论其限额时间长短。限额数量可以一次供应就位,也可以分批供应,但供应累计总量不得超过限额数量。限额数量的限制方法可以采取票、证、卡作为限额凭证,按时间或部位分别计账,分别核算.凡在施工中材料耗用已达限额而未完成相应工程量需超限额使用时,必须经过批准,并记入超耗账目,其具体方法见本章“限额领料管理方法”。限额供应具有以下作用:
第4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有利于促进材料合理使用,降低材料消耗和工程成本。因为限额是以材料消耗定额为基础的,它明确规定了材料的使用标准,这就促使施工现场精打细算地节约使用材料. 2.限额量是检查节约还是超耗的标准,发现浪费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有利于技术部门改进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保证在限额标准以内完成生产任务而实现材料节约。
3.有利于提高材料供应管理水平。实行限额领料,需要事先计算限额数量,以限额领料单的方式通知使用部门,增加了材料供应工作的计划预见性,能及时掌握用料情况和材料库存,便于正确地确定材料供应量。 (二)敞开供应
根据资源和需求供应,对供应数量不作限制,材料耗用部门随用随要的供应方法即为 敞开供应.
这种方式对施工生产部门来说灵活方便,可以减少施工现场库存量,减少现场材料管理的工作量,而使施工部门集中精力搞生产。但实行这种供应方式的材料,必须是资源比较丰富,材料采购供应效率要高,而且供应部门必须保持适量的库存。敞开供应容易造成材料消耗失控,材料利用率下降,从而加大工程成本。故这种供应方式通常用于抢险工程、突击性工程的材料供应。
四、按照材料供应中实物到达方式不同。材料供应方式分为领料方式和送料方式 (一)领料方式
也称提料方式,是由施工生产用料部门根据供应部门开出的提料单或领料单,在规定 的期限内到指定的仓库(堆栈)提(领)取材料。提(取)材料过程的运输由用料单位自行负责。
这种方式可以使用料部门根据材料耗用和材料加工周期合理安排进料,避免现场材料堆放过多,造成保管困难。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材料供应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的脱节.供应应变能力差时,则会影响生产进行. (二)送料方式
送料方式,是由材料供应部门根据用料单位的申请计划负责组织运输,将材料直接送到用料指定地点。送料供应方式要求材料供应部门作到供货数量、品种、质量必须与生产需要相一致,送货时间必须与施工生产进度相协调,送货的间隔期必须与生产进度的延续性相平衡。
实行送料方式是材料供应部门努力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从有利生产,方便生产出发,改变“你领我发,坐等上门”的传统做法,送料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到基层,是建立新型供需关系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施工生产部门节省领料时间,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节约了人力物力,促进生产发展。
第4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有利于密切供需关系,供应工作深入实际,具体掌握施工需用情况,能提高材料供应计划的准确程度,做到用多少送多少,既保证生产,又节约材料和运力。
3.有利于加强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工作,做到既管供又能了解用。促进施工现场落实技术节约措施,实行送新收旧,有利于修旧利废。 五、材料供应的责任制
材料供应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材料供应管理水平必然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因此在材料供应管理中,必须采取实用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一)面向工程项目,提高材料供应服务水平
为保证材料供应计划的实施,企业应建立健全供应责任制。材料供应部门对施工生产用料单位实行“三包”和“三保”。“三包”,一是包供,即用料单位申请的材料经核实后应全部保证供应;二是包退,即所供材料不符质量要求的要包退、包换;三是包收,即回收用料单位的废料、包装器具以及不再需用的多余材料。“三保\",即对所供材料要保质、保量、保进度。凡实行送料制的还应实行“三定”,即定送料分工,定送料地点,定接料人员。 (二)实行材料供应承包制
因材料供应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密不可分的特点,在实施材料供应的过程中,需要建 立起针对具体施工过程的材料供应承包责任制.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1.工程项目材料供应承包。一般以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需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及各种构配件、二次搬运费、工具等费用实施承包.这种方式使多种费用捆在一起,有利于承包者统筹安排,实现最佳效益。
2.分部或分项工程材料供应承包。一般按承包部位或分项工程所需的材料,以供应承包合同为基础,实行有控制的供应材料。这种方式一般应将供应管理与使用管理合并进行,因此有利于促进生产消耗中的管理,降低消耗水平。通常在工程较大,材料需用量大,造价较高的工程上采取这种管理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短期性,由于按部位或分项工程承包,承包者只考虑承包阶段内的供应和需用,而对本阶段与上阶段和下阶段的衔接则考虑较少,有时形成局部承包效果较好,工程项目整体利益受损的状况。
3.某种材料的实物量供应承包。一般是对建设项目中某项材料或某项材料的部分量,实行实物数量承包.这种方式涉及材料品种少,管理手段直观,见效快,适用于各种材料的供应,特别是易损、易丢、价值高、用量大的材料,效果较好.
实行材料供应承包,是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材料供应承包,可以使管理与技术、生产与经济、人力与物力得到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实行材料供应承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材料供需关系必须市场化。材料供需之间以合同形式约定,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实现双赢目标.即使是由施工企业内部材料机构实现材料供应,也应逐步完善内部材料市场,改过去的领用关系为合同关系.
第4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必须实行项目材料核算,才能及时反映承包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效益。
3.供应承包者应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承包的内涵是责、权、利的统一,承包利益和承包责任的相适应。材料供应部门不能受其他行政关系的制约和干扰,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实现预定的经济利益。
4.材料供应行为的契约化.材料供应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供货时问、质量、费用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必须签订供应承包合同。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仲裁或协调机构,处理材料供应过程中的纠纷,以维护双方的利益。 (三)实行材料配送服务
随着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招标投标制的推行和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随着生产资料市场的完善和第三方物流的兴起,目前一些大型建筑企业中具有独立核算的材料供应企业和供应机构,开始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产生了“工程材料配送服 务”新型的管理体制。
所谓工程材料配送服务,就是作为工程投标组成的经济标中“材料标”的编制部门,参与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投标。根据招标工程项目的材料需用情况和市场行情提出工程材料造价,作为工程投标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筑企业中标后,由报价的材料供应机构实施供应,完成工程承包合同中相关内容。
工程材料配送服务,也可以由社会材料经营企业或流通企业来完成.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功能会更多地被独立于施工企业之外的材料经营组织承担.施工企业内部长期从事这项功能的材料供应机构,也会逐步走向社会,成为具有配送功能的组织.
第三节 限额领料管理方法
限额供应,是依据材料消耗定额,有限制地供应材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工程建设中加强材料核算,促进合理用料,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材料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从不同角度出发,这种方法有多种称呼。从供应者的角度看,这种方法常常叫限额供应或定额供应;从使用者的角度讲,这种方法也叫限额用料或定额用料;而从领用方讲,则被叫做限额领料或定额领料。因此,这里的限额领料只作为这种管理方法的代名词,而并非仅仅指“领用”材料。
就限额领料管理方法而言,就是指在施工时,必须将材料的消耗量控制在该操作项目消耗定额之内。
在我国颁布的GB/T 5023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将限额领料规定为控制材料消耗的基本管理方法。
一、限额领料的形式
(一)按分项工程实行限额领料
按分项工程实行限额领料,就是按不同工种所担负的分项工程进行限额。例如按砌墙、抹灰、支模、混凝土、油漆等工种,计算出限额用量,以此作为领用和供应、结算的依据。这
第5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种方法一般是以班组为对象实行限额领料。
以班组为对象,管理范围小,容易控制。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使各工种、班组从自身利益出发,较少考虑工种之间的衔接和配合,易出现某分项工程节约,另分项工程较少节约甚至超耗。例如砌筑工程节约砂浆,将砌缝留深,必然使抹灰工程砂浆消耗量增加. (二)按工程部位(段)实行限额领料
按工程部位(段)实行限额领料,就是按照基础、结构、装修等施工部位,或较大的工程再细分为段,以综合作业队或分承包方为对象进行限额,实质上是扩大了的分项工程限额领料。
它的优点是,以综合作业队或分承包方为对象实行限额,可以增强整体观念,有利于作业队或分承包方内部工种的配合和工序衔接,有利于调动各专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但这种做法由于限额对象相对较大,限额领料的品种、规格多,数量大,内部的控制和衔接要有良好的措施和手段才能实施. (三)按单位工程实行限额领料
按单位工程实行限额领料是指一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包括基础、结构、装修等全部工程项目的用料实行限额领料,是在部位限额领料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大,适用于工期不长、工程量不大的工程。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项目独立核算能力,有利于产品最终效果的实现。同时各项费用捆在一起,可从整体利益出发,有利于工程统筹安排,对缩短工期有明显效果.但这种作法的缺点是当工程量大、工期长、变化多时,限额领料管理需要协调各相关专业之间的配合,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限额领料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对限额数量的确定都应遵循共同的原则。其区别只在于对于不同的限额形式,所限的范围和数量不同。
二、限额领料数量的确定依据
1.正确的工程量是计算材料限额的基础.工程量是按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的实物工程数量,在正常情况下是一个确定的数量,但在实际施工中常有变更情况。例如设计变更,由于某种需要,修改工程原设计,工程量就发生变更。或施工中没有严格按图纸施工或违反操作规程引起工程量变化,如基础挖深挖大,混凝土量增加。或墙体工程垂直度、平整度不符合标准,造成抹灰加厚等。因此,工程量的计算要重视工程量的变更,同时还要注意完成工程量的验收,以求得正确完成工程量,作为最后考核消耗的依据。
2.定额的正确选用是计算材料限额的标准。选用定额时,先根据施工项目找出定额中相应的章节,根据分章分项查找相应子目。当工程施工项目与定额中标识的实际高长、厚度有差异时,应做好定额的换算。
3.技术措施。凡实行技术节约措施的操作项目,一律采用实施节约措施后规定的定额用料量。
第5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三、实行限额领料应具备的技术条件
1.设计概算。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及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取费规定编制的工程费用文件。
2.施工图预算(设计预算)。根据施工图计算的工程量,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及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取费标准进行计算,编制单位或单项工程建设费用文件。
3.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施工的总则,是协调人力、物力衔接和搭配的管理文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划分流水段、搭接工序和操作工艺,确定现场平面布置图,制订材料节约措施。 4.施工预算。是按照具体施工操作工艺,根据施工图计算的分项工程量和施工定额计算的,用来反映完成一个单位工程所需费用的文件,见表5-3。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工程量:按施工图和施工定额的口径计算的分项、分层、分段工程量。
人工数量:根据分项、分层、分段工程量及时间定额,计算出用工量,最后计算出单位工程的总用工数和人工数.
材料限额数量:根据分项、分层、分段工程量及施工定额中的材料消耗数量,计算出分项、分层、分段的材料需用量,汇总为单位工程材料用量,并计算出单位工程材料费。 5.施工作业计划。也叫任务书,它主要反映施工组织在计划期内所施工的工程项目、工程量及工程进度要求,是企业按照施工预算和施工作业计划,把生产任务具体落实到施工组织的一种形式,见表5—4。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任务工期、定额用工; 限额数量及材料基本要求; 按人逐日实行作业考勤;
质量、安全、协作工作范围等交底; 技术管理措施要求;
检查、验收、鉴定、质量评比及结算。
6.技术节约措施。材料消耗定额中的材料消耗标准,是指在一般的施工方法、技术条件下确定的。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消耗,必须采取技术节约措施,才能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例如,抹水泥砂浆墙面掺用粉煤灰节约水泥,降低了水泥消耗量;水泥地面用养护灵保护,比用清水养护回弹度提高20%~40%.为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计算定额用料时必须以措施计划为依据。
7.混凝土及砂浆等试配资料.定额中混凝土及砂浆的消耗标准,是在标准的材质下 确定的,而实际采用的材质往往与标准规定有一定距离。为保证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材料 的富余性能,必须根据进场的实际材料进行试配和试验。因此,计算混凝土及砂浆的定额 用料数量,要根据试验合格后的用料消耗标准计算(见表5—5、5-6)。
8.有关的技术翻样资料。主要指门窗、五金、油漆、钢筋、铁件等.其中五金、油漆在
第5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施工定额中没有明确的式样、颜色和规格,这些问题需要和建设单位协商,根据图纸和当时资源来确定。门窗也可根据图纸、资料,按有关的标准图集提出加工单。钢筋根据图纸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提供加工单。所以,图纸、资料和技术翻样是确定限额领料的依据之一,见表5—7、5.8和5-9。
9.新的补充定额。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的管理方法的采用,原定额可能出现不适用,因此使用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修订和补充。 四、限额领料的程序 (一)限额领料单的签发
由材料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现行的施工定额,扣除技术节约措施的节约量后,计算得到该工程项目和工程量的限额用料数量,填写在相应单据上(见表5—4),同时注明用料要求及注意事项.
在签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定额选用准确,对于采取技术节约措施的项目是否扣除了节约量(见表5.5和表5—6)。如果工程中使用了新型材料在定额中没有,一般可采用几种方法确定限额用量。一是参照新材料的使用说明书;二是协同有关部门进行实际测定;三是套用相近材料的施工图预算.
(二)限额领料单的下达
材料管理人员签发的限额领料单一般一式多份,分别交使用部门和计划、统计、采购、仓库等有关部门,分别作为领用材料、统计报量、计划采购和发料凭证.限额领料单要注明质量等部门提出的要求,由工长向施工单位交底,对于数量大的限额领料单进行口头或书面交底。
所谓数量大的限额领料单,一般是指按照施工部位下达的限额领料单,因施工部位涉及的分项工程多,涉及的专业部门多,材料限额数量往往品种多,数量大,规格复杂。一张单据涉及的数量可能会跨越较长的时间,因此计算过程及项目划分越细越好。如结构工程中至少应分层、分项或按轴线计算,这样才便于控制用料及核算,起到限额用料的作用。 (三)限额领料单的应用
限额领料单的应用是限额领料管理办法的实施步骤。施工单位的材料管理人员,持限额领料单到指定仓库领料,仓库保管员按领料单所限定的品种、规格、数量发料,并做好分次领用记录。在领发过程中,双方办理领发手续,注明用料的单位工程和使用部门,写清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及领用日期,双方签字确认.做到领料有凭证,用料有记录。
使用部门要按照用料的要求做到专料专用,不得串项。对领出的材料要妥善保管。同时,要搞好班组用料核算,各种原因造成的超限额用料必须由工长签认借料单,并在限定期限内办理限额领料的增补手续,不补办的停止发料。限额领料单应用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因各种原因影向需要中途变更施工项目时,用料单也应作相应的项目变动处理,结原项添新项。
第5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因施工部署变化,施工项目需要变更作法时,例如,基础混凝土组合柱,为提前回填土方,支木模改为支钢模,用料单就应减去改变部分的木模用料,增加钢模用料。
3.因材料供应调整,原施工项目的用料需要改变时,例如,原是卵石混凝土,由于材料供应上改用碎石,就必须把原来项目结清,重新按碎石混凝土的配合比调整用料单。
4.按月度下达限额领料单,如果到月底做不完时,应按实际完成量验收结算,没做的下月重新下达,以便使报表、统计、成本交圈对口。
5.现场经常发生两个以上施工队伍合用一种材料或共用一台搅拌机拌制混凝土或砂浆,仍应分别核算。
(四)限额领料单的检查
在限额领料应用过程中,会有许多因素影响班组用料。因此,定额员要深入现场,调 查研究,汇同施工栋号主管及专业管理人员从多方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帮助解决,使班组正确执行定额用料,落实节约措施,做到合理使用。检查内容主要有:
1.查项检查班组是否按照限额领料单上的项目进行施工,是否存在串料项目。由于材料用量取决于一定的工程量,而工程量又表现在一定的工程项目上,项目如果有变动,工程量及材料数量也随之变动.在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班组施工项目变动是比较多的,可能出现串料现象.因此,在施工中对班组经常进行检查,主要有五个方面:查设计的项目有无发生变化;查限额领料单所包括的工程项目是否已做,是否甩项,是否做齐;查项目包括的工作内容是否都做完了;查班组是否做限额领料单以外的施工项目;查班组是否有串料项目。 l
2.查量 检查班组已验收的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是否和用料单上所下达的工程量一致。班组用料量的多少,是根据班组承担的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的,因此工程量超量必然导致材料超耗,在施工中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才能保证实际工程量不超计划量.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超高、超厚、超长、超宽而加大工程量,有的是可以事先发现而不能避免的,有的则是事先发现不了的。通过查量,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如砖墙超厚加宽、灰缝超厚都会增加砂浆用量.检查时一要看墙身线放得准不准;二要看皮数干尺寸是否合格.又如浇灌梁、柱、板缝的混凝土时,因模板超宽缝大、不方正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超量,这时应检查模板尺寸,在支模时建议模板要支得略小一点,防止浇灌混凝土时模板涨出加大混凝土量。再如抹灰工程,是容易产生较多亏损的工程。一般情况下原因有:一是因上道工序影响而增加抹灰量;二是因装修工程本身施工造成抹灰超厚而增加用量;三是返工而增加用量。因此,材料管理人员要参加结构主要项目的验收,属于上道工序该做未做的,以及不符合要求的,都应由原班组补做补修;要协助质量部门检查米尺和靠尺板是否合格等;对超量施工要及时反映监督纠正.
3.查操作检查班组在施工中是否按照规定的技术操作规范施工。不论是执行定额还是执行技术节约措施,都必须按照定额及措施规定的方法要求去操作,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5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有的工程项目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操作中重点检查主要项目关键和特殊施工项目,检查容易错用材料的项目。在砌砖、现浇混凝土、抹灰工程中,要检查是否按规定使用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防止以高代低,以水泥砂浆代替混合砂浆。在防水施工中,应检查施工作法及材料使用是否符合规范,以防缺工少料。
4.查措施的执行检查班组在施工中节约措施的执行情况.技术节约措施是节约材料的重要途径,班组在施工中是否认真执行,直接影响着节约效果的实现。因此,要按措施规定的配合比和掺合料签发用料单,而且要检查执行情况,并通过检查主动协助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5.查活完脚下清检查施工用料有无浪费现象,项目完成后材料是否剩余,操作中的剩余材料是否及时清理,有条件的要随用随清,不能随用的集中分拣后再利用。
材料管理人员要协助专业工长控制班组计划用料,做到砂浆不过夜,灰槽不剩灰,半砖砌上墙,大堆材料清底使用,砂浆随用随清,运料车严密不漏,装车不要过高,运输道路保持平整,筛漏集中堆放,操作后台保持清洁,刷罐灰尽量利用.通过对活完脚下清的检查,达到现场节约材料的目的。 (五)限额领料单的验收
施工部门完成操作任务后,应由工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对工程量、工程质量、用工量等,分别由施工、质量和技术部门验收,并在任务书签署检查意见,用料情况由材料部门签署意见,验收合格后办理退料手续,见表5.10。
(六)限额领料单的结算
验收合格的限额领料单交材料管理人员进行材料结算。材料管理人员根据验收的工程量和质量部门签署的意见,计算班组计划用量和实际用量,结算盈亏,最后根据已结算的限额领料单分别登入施工部门用料台账,结算用料节超情况,并作为评比和奖励的依据,见表5.11. 在结算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任务书中如个别项目由于某种原因由工长或计划员进行更改,原项目未做或完成一部分而又增加了新项目,需要重新签发限额领料单后再与实耗量对比.
2.由于上道工序造成的下道工序用料超过常规用料时,应按实际验收的工程量计算用量,最后再进行结算。
3.要求结算的任务书、材料耗用量、班组限额领料单实际用量及结算数字要交圈对口。 (七)限额领料单的分析
根据限额领料单的盈亏数量,搞清材料节约和浪费的原因,堵塞管理疏漏,总结节约经验,促使进一步降低材料消耗,并为今后修订和补充定额提供资料。
小 结
材料供应是材料工作中最具实质性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看,材料工作对施工生产的保证程度就体现在材料供应工作上,但这绝不能说材料供应代表了全部材料业务,而只是其内
第5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容之一。
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供应与其他行业的材料供应有较大的区别,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行业供应管理方式。建筑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必须随着生产地点而不断转移;材料耗用数量大,重量大,运输量也大;材料供应阶段性、周期性强,受社会经济状况影响和企业内部施工因素影响都很大,使材料供应工作不稳定,变化快,情况复杂。
材料供应管理的内容,包括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实施材料供应,对材料供应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材料供应方式中,直达供应与中转供应,各有利弊,实践证明,两种方式合理配合为最好。甲方供应,乙方供应,甲、乙双方联合供应,其优劣也是各有不同;限额供应与敞开供应,均有长处和不足。不同的社会经济政策下,几种方式交替进行,对不同的施工项目和不同的管理体制,要分别采取对策。实物送达中的送料方式和领料方式,反映了材料供应管理的水平。
限额领料,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消耗管理方法,也是材料消耗定额在材料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通过了解限额领料的形式、限额数量的确定依据以及限额领料的实施程序,能够更好地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探索更实用、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在限额领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定额供应、包干使用方法、材料供应责任制和承包制等。
第六章 材料运输管理
第一节 材料运输管理概述
建筑企业的材料管理,是通过材料采购、运输、储备和供应四个环节来实现,以满足施工用料的需要.而采购、储备和供应,都是通过运输来完成的.有了资源,没有运输,供应就无法实现。因此,材料运输是材料供应活动中的组成部分和业务环节之一,对于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材料运输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材料运输管理,是对材料运输过程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和调节职能进行管理,使材料运输合理化。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材料运输管理,是保证材料供应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建筑企业所用材料的品种多、数量大,按一般土建工程统计,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需用的主要材料就达2~2.5t,还不包括土方及辅助材料的运输在内,运输任务相当繁重。加强运输管理,使材料迅速、安全、合理地完成空间的转移,才能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材料运输管理,合理组织运输,可以缩短材料运输里程,减少材料在途时间,加快材料运输速度和周转速度,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材料运输管理,合理选用运输方式,充分合理地使用运输工具,可以节省运力和各项费用支出,减少运输损耗,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第5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通过对一栋混合结构宿舍工程的材料消耗统计分析,钢材、水泥、木材的运杂费约占三材费用的17.3%;砖、石、砂的运杂费,则占这些材料费用的36.9%。上述六种主要材料的运杂费总计,约占工程材料费用的26.7%。这么大的比重,足见经济合理地组织运输,节省运杂费用,减少运输费用支出,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二、材料运输管理的任务
材料运输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材料合理运输的基本原则,运用计划职能,组织和调节材料运输过程,争取以最少的里程、最低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最安全的措施,完成材料在空间上的转移,保证工程需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作到: (一)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组织运输
及时:指用最少的时间,把材料运送到施工生产地点,保证工程使用。
准确:指材料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避免发生各种差错事故,做到不错、不乱、不差,准确无误地完成运输任务。
安全:指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保证质量完好,数量无缺,不发生受损、变质、残损、丢失、爆炸和燃烧事故,保证人员、材料、车辆等安全。
经济:指经济合理地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充分利用运输设备,降低运输费用。 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四原则互相关联,在组织材料运输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顾此失彼,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材料运输任务。 (二)加强材料运输的计划管理
做好货源、流向、运输路线、现场道路、堆放场地等的调度布置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材料运输计划,认真组织好材料发运、接收和必要的中转业务,搞好装卸配合,使材料运输工作在计划指导下协调进行。
(三)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运输管理制度
明确运输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加强运输的调度能力,不断提高材料运输管理水平。 三、材料运输方式 (一)铁路运输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我国建筑材料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它与水路干线和各种公路短途运输相衔接,形成了完整的运输网络。
铁路运输的特点:运输能力大,运行速度快,一般不受气候季节的影响,连续性强,管理集中,运行比较安全准确,运输费用比公路运输低.如果企业仓库内部设置专用线,大宗材料可以直达存料场所。但是铁路运输的始发站和到站作业费用比公路运输高,因此是远程材料运输和大宗材料运输的主要方式,而短途材料运输使用铁路运输方式,则不够经济。另外铁路运输计划要求严格,托运材料必须按照铁路部门的操作程序办理。
铁路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载运货物的车辆称为货车.货车按产权可分为铁路货车和企业自备车两种。我国铁路上运行的货车类型较多,主要有棚车、敞车、煤车、平车、砂
第5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石车、罐车和冷藏车等,其基本符号和主要用途见表6.1。 表6—1 铁路货车主要类型和基本符号表 主要类型 基本符号 P F 主要用途 装运较贵重和不能受潮的货物,如水泥 装运蔬菜、鲜水果等货物 棚车 棚车 通风车 敞车 敞车 煤车 矿石车 平车 罐车 冷藏车 砂石车 C M K N G B A 装运一般货物如砂、石、木、生铁、钢材 装运煤炭 装运矿石 装运钢轨、汽车、大型机械设备和长大货物 装运液体货物 装运保持一定温度的货物 装运砂石 装运长大货物 装运散装水泥 其 他 守车 长大货物车 散装水泥车 D K15 毒品车 PD 毒品专用车 S 供货运列车长和有关人员办公用 铁路货车标记在车辆外侧明显的地方,一般常见的货车标记有: 1.路徽。
2.车号。在货车基本记号和辅助记号后,还有货车号码,一般在车体的两侧,如P13601515.“P”代表车种,“13\"代表车皮结构,“601515”代表货车号码。
3.承重标志。按照货车各部分的结构强度而确定的货车装载货物的最大装载重量,以“t”为单位。
装载整车散装建筑材料的重量,均按货车载重标记的载重量装载.
4.容积。货车主体内的容积,是以长度(m)×宽度(m)来表示。如C65敞车,载重标记60t,容积标记是l3m×2.8m×2m。 '
装运整车散装建筑材料时,货车的长度和宽度都是按货车标记计算,装载高度按发运和到达的实际装载高度测定,凭此计算该货车的材料装载体积和装载重量。 5.自重.货车的自身重量,以“t”表示。 6.特殊标记。
铁路车站是铁路运输的基本生产单位,按照其工作性质,有编组站、区段站、客运站和货运站。货运站设置货运室,受理货物的托运、装卸和交付运输等铁路运输业务。
第5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铁路货物运输条件种类分为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输三种。它是根据托运货物的性质、数量、体积和运输条件等确定的。整车货物运输是指一批货物的重量或体积需使用一辆30t以上货车运输的;或虽不能装满一辆货车,但由于货物的性质、形状和运输条件等情况,按照铁路规定必须单独使用一辆货车装运。零担货物运输指一批货物的重量、体积、形状和运输条件等不够整车运输条件的,可以与其他货物配装在同一辆货车内。集装箱运输是指货物放置在集装箱内进行运输.
铁路运输必须按照一个单位货物(即“一批”)办理货物的托运、承运、装车、提货和计算货物的运杂费。整车货物运输,每车为一批;跨装、爬车和使用游车运输的货物,每一车组为一批;零担货物和集装箱货物运输,以每张运单为一批。集装箱运输的货物,每批必须是同一箱型,每批至少一箱,最多不超过一辆货车所能装运的集装箱数。 (二)公路运输
公路是连结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乡镇的纽带,可以满足日常工程项目生产运输的需要。
我国目前公路运输的运输工具,有非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两种。非机动车辆有人力板车、马车、骡马车等,大部分承担短途材料运输。机动车有汽车和拖拉机等。
公路运输基本上是地区性运输。地区公路运输网与铁路、水路干线及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构成全国性的运输体系。公路运输的特点是运输面广,而且机动灵活、快速、装卸方便。公路运输是铁路运输不可缺少的补充,是现代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担负着极其广泛的中、短途运输。因为机动车运输特别是汽车运输,设备磨损及燃料耗费成本较高,因此不宜于长距离运输。
我国幅员辽阔,仅仅现代化运输工具还不能完全满足材料运输要求,因此各地的非机动车辆运输,仍能起到一部分的补充作用。这种运输工具数量多,调动灵活,对道路要求不高,可以直运现场,在建筑材料的短途运输和现场转运中,仍大量采用。
跨省和跨地区的公路运输,必须制定运输计划.接收材料的施工现场,应事先做好到货场地和吊装设施的准备,提高材料装卸效率;同时与送货方配合办理跨地区运输手续。特种运输需向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申报,必要时超限运输需要专门车辆引导时,必须事先做好运输方案,设计行车路线,查看沿线路、桥、洞的限定条件,并通知沿线有关部门。
本市内的公路运输主要是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遵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需要在限时、限行的地域超限运输时,必须办理相关准运证件。除现场做好接收准备外,必须安排人员在主要地点等候。
施工现场内部要设置循环道路。若与施工设备轨道有交叉时,交叉点必须在两个以上.要做好进场车辆计划,协调好与吊装机械的交叉运行,避免堵塞和忙闲不均。 (三)水路运输
我国东临太平洋,沿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港Vl众多;国内有长江、珠
第5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江、松花江、黑龙江和淮河等大河流,还有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大湖泊,以及许多大、中、小支流分布全国各地,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路航运网。目前我国水路运输的货物,在全国总的货物周转量中仅次于铁路运输。因此,水路运输是我国材料运输的一支强大的力量,担负着繁重的材料运输任务。
水路运输具有投资少、运量大、运输费用较低等优点.我国具有水域资源的地区,水路运输建筑材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水路运输按照航运条件可分为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两种: 1.内河运输
内河运输是指船舶在河流中航行的材料运输。我国沿江和沿河地域内河运输比较发达,装运材料的船舶有货轮、油轮、客货轮、油驳和货驳等。沿江大城市设有港务局,下设港务站,办理货物进出港l:3、港口装卸和受理货物托运等业务。拖驳船队目前负责内河大批量的材料运输。
我国部分省市级大型建筑企业,因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一般都拥有自有的码头或驳位,用于实现水路运输,并成为企业的经营内容之一.更多的企业则是委托专业水路运输部门运输,按照规定办理委托手续,由专业运输部门完成材料运输. 2.海上运输
海上运输是指船舶在近海和远洋中船运的运输方式。我国的沿海运输分为北方沿海和华南沿海。我国有许多优良的港口都适宜船舶航行和停靠。我国沿海港口主要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汕头、黄浦和湛江以及各省(市)所属的地方港口,承担着大量的进出口、跨省市的货物运输任务。工程项目中涉及海上运输的,需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国内的水路货物运输按照交通部门颁发的《水路货物运输规则》规定,分为整批、零担和集装箱运输。一张运单的货物重量满30t或体积满34m3的应按整批货物托运,不足此数据的按零星货物托运。使用集装箱的货物,每张运单至少一箱。内河船舶以装载水线或水尺及航运管理部门核准的船舶准载吨来确定其装载重量。
(四)航空运输
国内已开通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与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的航线,同时我国也和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开辟了国际间的航线,办理客、货航空运输业务。
航空运输具有航行速度快但运输量小、运费很高的特点,一般在建筑材料运输中仅适宜紧急货物、抢救货物和贵重物品的运输.目前我国航空运输建筑材料占全国材料周转量的比重很小。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其特点是运送速度快、效率高、损耗小、费用低等,可用于输送气体、液体及粉状、粒状的材料。但铺设管道及设置相应的控制泵站需要一定的投资,因此目前主要用于输送各种液体、气体材料。
第6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随着管道运输技术的突破,颗粒状、粉末状材料的远距离管道运输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大批量使用该类材料的搅拌站、构件厂等,将会大大提高运输和生产效率。
表6-2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
四、材料运输管理原则
组织材料运输,必须贯彻“遵守规程、及时准确、安全运输、经济合理”的材料运输管理原则。
(一)遵守规程
承托运双方必须按照《货物运输规程》所规定的要求办理货物运输。
《货物运输规程》是中央和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颁布的规范货物运输的规程、法则和办法。目前有铁道部颁布的《铁路货物运输规程》,交通部颁布的《水路货物运输规则》,中国民航总局颁布的《国内货物运输规则》,以及由上述规则引伸的各项规则和办法,如《铁路货物运输规则》、《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铁路月度货物运输计划编制办法》、《货物运单与货票填制办法》、《铁路货运事故处理规则》、《交通部直属水运企业货物运输规则》等.各省、市、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适合地方货物运输的各项规则和方法,如《内河货物运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等.
《货物运输规程》所规定的主要内容有:货物的托运、受理和承运,货物的装卸,货物的到达和交付,货物的到达期限,货运事故、赔偿和运输费用的追补,承运部门与收货、发货人责任的划分,货物的运输价格,以及其他货物运输的规定。
《货物运输规程》各项规定,是运输部门和收、发货人之间划分权利和义务的依据,作为运输契约的基本条款,承托运双方必须履行. (二)及时和准确 ‘
及时运送材料,是将采购的材料迅速运往目的地。材料运送及时,可以确保施工用料,加速材料流转,减少在途时间。为了做到材料运送及时,一要考虑采购地区运输是否畅通,是否有足够运输能力;二要事先组织好各种运输工具.
准确运送材料,包括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准确,按指定的地点装卸材料,准确预报车船到达时间。因此,必须做好各个运输环节的管理和衔接工作。 (三)安全运输
制定包括运输、中转、保管、装卸的安全措施、防护办法及紧急突发事故的处理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从事货物运输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运输易燃易爆及有毒建筑材料时必须制定紧急事故防范预案. (四)经济合理
建筑企业必须经济合理地组织材料运输,选择最经济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加强装卸和中转管理,采取措施降低材料运输损耗;加强材料运杂费的审核,避免不合理的费用支出;改善和加强运输经营管理,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第6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第二节 材料运输管理的内容
一、材料运输的合理化 (一)合理运输的概念
合理运输就是在材料运输中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花费最少的时间,走最短的里程,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组织合理运输的目的,是以较少的劳动消耗来完成较多材料运输任务。合理运输可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大大地节约运输力量,提高运输效率;可以节约运输费用,降低材料成本;可以协调各种运输工具的安排;可以使生产、供应、运输和销售部门间实现良好衔接,提高工作效率。 (二)常见的不合理运输方式
组织材料合理运输,必须减少不合理的材料运输。不合理的运输,会造成运输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对流运输
指同品种货物在同一条运输线路上,或者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相向而行。 2.迂回运输
从发运地到目的地,不是走最短的路线,而是迂回绕道造成过多的运输里程。 3.重复运输
指同一批货物,由发运地运到后,不经过任何加工作业处理又重复运往发运地点。 这些不合理运输,应在安排采购供应和运输计划及材料调运等工作中设法避免. (三)组织材料的合理运输
货源地点、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等都是影响运输效果的主要因素,要组织合理运输,应从这几方面着手.首先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该就近就地采购,组织运输距离最短的货源,为合理运输创造条件。要编制和落实运输计划,设计最佳运输路线,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并指导实施。
合理组织材料运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根据交通运输条件与合理流向的要求,选择里程最短的运输路线,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的平均里程,消除各种不合理运输,如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等运输行为。组织建筑材料运输时,要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结合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费用开支进行选择。 2.采取直达运输,减少中转运输环节
直达运输就是把材料从交货地点直接供应到用料单位使用地点,减少中转环节。许多地区广泛采用“四就直拨”方法,即在大、中城市、地区性的短途运输中采取“就厂直拨、就站(车站或码头)直拨、就库直拨、就船过载”的方法,把材料直接运送到用料单位或用料工地,可以减少中转环节,节约流转费用. 3.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第6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根据材料的特点、数量、性质、需用的缓急、里程的远近和运费高低,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以充分发挥其最佳效用。比如大宗材料运距在lOOkm以上的远程运输,应选用铁路运输;沿江沿海大宗材料的中、长距离运输宜采用水运.一般中距离材料运输以汽车运输为宜,条件合理也可以使用火车;短途运输、现场转运,使用民间运输工具则比较合理;紧急需用的材料宜使用航空运输方式。 4.提高材料运输装载技术
装载技术,是提高材料运输效率的重要环节。提高材料运输装载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损耗,保证材料运输质量,而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
采取装载加固的措施,用支柱、铁丝、钢丝绳、麻绳、罩网(网络)、苫布、档木和三角木等扎紧加固,做好装载防护工作,防止材料在运输中移动、倒坍、坠落等情况发生。有防潮要求的材料装运时,应将篷布覆盖严密,捆绑牢固;篷布搭盖呈屋脊形;停放露天场地一定要下垫上苫。
5.改进包装,提高运输效率
散装运输是指产品不用包装,而通过专用的设备组织运输的形式。目前主要是水泥采用这种散装运输形式。散装运输的特点是,改善劳动条件,提高运输生产率,节约包装材料,减少运耗,保证材料质量。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水泥散装运输,供货单位配备散装库,铁路配置罐式专用车,中转供料单位设置散装水泥库及专用汽车和装卸设备,施工单位须置备或租用散装水泥罐或专用仓库。
集装箱运输是指将分散包装的材料集中装载于固定的容器——集装箱而集成一组,采用机械化装卸作业,是一种高效率的运输形式.集装箱运输的特点是安全、迅速、简便、节约、高效,是重点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建筑材料中的水泥、玻璃、石棉制品、陶瓷制品等都已广泛采用这种方式.
二、普通材料运输和特种材料运输
材料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在材料运输中,必须安排与之相匹配和适合的车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将材料及时地、准确地和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 按照运输条件,材料运输可分为普通运输和特种运输。
普通材料运输,是指不需要特殊的车辆和船舶装运,如钢筋、袋装水泥、砂、石等材料,可使用铁路的敞车、水路的普通船队或货驳及一般载重货车装运的运输行为。
特种材料运输,是指需用特殊结构的车船,或采取特殊的运送措施的材料运输.特种材料运输,包括超限材料运输、危险品材料运输和易腐材料运输三种。
(一)超限材料运输
材料的长度、宽度或高度任何一个部分超过运输部门规定的标准尺度的材料,称为长大材料。凡一件(捆、箱、包)材料的重量超过运输部门规定的标准重量的货物,称为笨重材料。长大材料和笨重材料均为超限材料,如大型钢管、钢梁、大型预制构件和大型机械设备等.
第6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铁路运输的材料,凡一件(捆、箱、包)材料装车后,在平直线上停留时,材料的高度和宽度超过机车车辆界限的,称为超限材料;一件材料的长度超过所装平车长度,需要使用游车或跨装运输时,称为超长材料;一件材料的重量大于应装平车负重面长度的最大载重量时,称为集重材料。
水路运输的材料,件重或长度超过规定标准的,应按笨重或长大材料托运。
凡是超限、超长和集重材料的运输,应按铁道部、交通部颁发的超限、超长和集重材料运输规则办理。
汽车在市区运送特殊超限、超长、笨重的材料,必须凭公安、市政工程、车辆管理部门审查发给的准运证,在规定的线路和时间行驶,并在材料末端悬挂标志(夜间挂红灯、白天挂红旗)才能行驶。特殊超高的材料,要派专门车辆在前面引路,以便排除障碍. (二)危险品货物运输
凡具有自燃、易燃、爆炸、腐蚀、毒害和放射等特性,在运输过程中能引起人身伤害和财产遭受毁损的材料,称为危险品材料。如汽油、煤油、酒精、油纸、油布、硫酸、硝酸、盐酸、生石灰、生漆、雷管、镭、铀等均属危险材料。
装运危险材料的运输工具,应按照危险材料运输要求进行管理,如内河水路装运生石灰,应选派良好的不漏水的船舶;装载汽油等液体危险材料,应用槽罐车,并有接地装置。 在运输危险材料时,必须按铁道部、交通部颁发的危险材料运输规则办理。主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第一,托运人在填写材料运单时,要填写材料的具体名称,不可书写土名、俗名; 第二,要有良好的包装和容器(如铁梭、罐瓶),不能有渗漏,装运时应事先做好检查; 第三,在材料包装物或挂牌上,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标印“危险品货物包装标志”,见图6—4;
图6.4危险品包装标志
第四,装卸危险品时,要轻搬轻放,防止摩擦、碰撞和翻滚,码垛不能过高; 第五,要做好防火工作,禁止使用蜡烛、汽灯、桅灯; 第六,油布、油纸要保持通风良好;
第七,配装和堆放时,不能将性质抵触的危险材料混装; 第八,汽车运输应在车前悬挂标志. (三)易腐材料运输
一般易腐蚀材料对温度湿度较为敏感或有特殊要求,因此应选用冷藏车、保温车等特种车辆,确保材料不腐蚀。 三、材料的托运、装卸和领取
货物运输必须经过托运、装卸、领取等过程. (一)材料的托运
第6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由铁路整车和水路整批托运材料,应由托运单位向有关运输部门提出货物托运计划。铁路运输和货物应填送“月度用车计划表\"(见表6.3),水路运输的货物应填送“月度水路
表6-3月度用车计划表
货物托运计划表”。托运计划经运输主管部门平衡批准后,按批准的月度托运计划向承运单位托运材料。
发货人托运货物,应向车站(起运港)按批提出“货物运单”(见表6.4)。货物运单是发货人与承运单位之间为共同完成货物运输任务而填制的,具有运输契约性质。货物运单应认真具体逐项填写。
托运的货物应按毛重确定的重量,运输单位运输货物按件数和重量承运。货物重量是承运和托运单位运输货物、交接货物和计算运杂费用的依据。
发货人应在承运单位指定的日期内将运输的材料运送到承运部门指定的货场或仓库, 以便承运单位装运.
材料包装直接影响材料运输质量.发货人托运的材料,应根据材料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以及装载条件,必须使用便于装卸和保证材料安全的运输包装。有特殊运输和装卸要求的材料,应在材料包装上标印或粘贴“运输包装指示标志”(见图6.5).
图6—5运输包装指示标志
托运零担材料时,应在每件货物上标明“货物标记”(见图6—6),在每件材料的两端各拴挂一个,不适宜用纸签的货物应用油笔书写,或用木板、金属板、塑料板等制成标记。材料的运费是依据材料等级、里程和重量,按规定的材料运价计算,除运费外尚有装卸费、过路(桥、闸)费、候路(桥、闸)费和送车费等费用。
发运车站(起运港)将发货人的货物,经确认一切符合运送要求和核收运杂费后,加盖车站(港口)承运日期戳,表示材料已经承运。承运是运输部门负责运送材料的开始,对发货人托运的材料承担运送的义务和责任。
为了预防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损失,托运单位应向保险公司投保材料运输险。一般可委托承运单位代办或与保险公司签订材料运输保险合同。 (二)材料到达后的领取
材料运到后,由到站(到达港)根据材料运单上发货人所填记的收货人名称、地址和电话,发出到货通知单,通知收货人到指定地点领取材料。到货通知一般有电话通知、书信通知和特定通知等方法。
图6-6货物标记式样
设有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可与到站协商签订整车送货协议,规定送车方法。设有水路自有码头和仓库的企业,可与运输单位协商,采取整船材料到达预报的联系方法。收料人员在接收运输的材料时,应凭材料运单规定的材料名称、规格和数量,与实际装载情况进行核对,经确认无误由收货人在有关运输凭证上签名盖章,表示运输的材料已经收到。
第6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在到站(到达港)货场或仓库领取的,收货人应在运输部门规定期限内提货,过期提货应向到站(到达港)缴付过期提货部分材料的暂存费. I (三)材料的装卸
材料的装卸也必须贯彻“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材料运输原则。这是因为做好材料装卸是完成材料采购、运输和供应任务的保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环节.对材料装卸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掌握运输、资源、用料和装卸有关的各项规定及作业周期,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随时收听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 第三,准备货场、货位和仓位及苫垫材料;
第四,准备麻袋、纸袋、桶等包装容器,以便在装卸中收集散落材料;
第五,做好车船到达时间的预报工作,通知计量、装卸、电力、机械等部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第六,装货前,要检查车船的完整,确保没有破漏、门窗齐全和车船内的清洁。装货后,检查车船装载数量;
第七,材料卸货前,要检查车船装载情况,查看车船体有无破损,有无材料渗漏遗洒痕迹。卸货后,检查车船内材料是否全部卸清。
发生延期装卸时,应查明原因。属于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和运输部门的原因,应在办理材料运输交接时,在运输单据上注明发生的原因;属于发货人或收货人责任的,应按实际装卸延期时间依据规定支付延期装货或延期卸货费用.
避免发生装卸延期一般可采取如下措施:收、发料人员应严格岗位责任制,坚持在现场组织、督促装卸工作;收、发料单位与装卸单位相互配合,搞好协作,准备足够的装卸力量;装卸机械要定期保养和维修,保持机械设备完好;码头货位、场地应经常保持清洁畅通,防止堵塞;合理调派车船,使装卸量与设备运行能力搭配适宜。 四、运输中货损、货差的处理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数量的损失、票货分离、误装卸、错运、误交付等情况称为货差;发生货物的质量、状态改变如货物破坏、变形、湿损、污损、变质等称为货损。货损和货差都是运输部门的货运事故。 }
发生货运事故时,应于车船到达的当天会同运输部门处理,并向运输部门索取有关记 录。记录有“货运记录”(见表6.5)和“普通记录”(见表6—6)两种。
注:l.每份一式三页,一页送责任站调查,一页交收货负责人或发货人,一页留站存查。
2.请收货人或发货人在180天内提出赔偿,同时须提出赔偿要求,并附运单、物品清单、价格证明、发货票、调拨单等有关资料。
3.如须同时送一个以上单位调查时,可使用不带号码的抄件。
货运记录,可作为分析事故责任和托运人要求承运人赔偿货物的一种基本文件。货运记录应有运输部门负责处理事故的专职人员签名或盖章,加盖车站(港口)公章或专用 章。
第6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普通记录,是关于材料运输内容的一般证明文件,不作为向运输部门要求赔偿的依据。普通记录应有运输部门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和加盖车站(港口)章。
托运部门在提出索赔时,应向运输部门提供货运记录、货物清单、赔偿要求书以及其他证件。在运输部门交给货运记录的次日起最多不超过l80天内提出索赔,逾期提出者运输部门可以不予受理.
小 结
材料运输是实现材料供应的手段,是材料业务管理的内容之一.加强材料运输管理可以保证材料供应,可以提高材料使用效能,可以提高运输经济效果。
材料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每种运输方式各有其利弊及适用条件,要根据材料的具体性能、形状、材料需用紧急程度等因素来确定运输方式。
合理运输是材料运输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花费最短的时间,走最近的里程,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而要想达到合理运输,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其次要尽量采取直达运输,减少中转环节;第三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第四要提高装载技术;第五是改进产品包装方式.
材料运输业务专业性强,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等各有其不同的运输管理手段。运输中对超限材料、危险品材料的限制规定不尽相同,要了解其限定标准,掌握材料的托运、装卸和领取业务程序,是搞好材料运输管理的基本条件
第七章 材料储备管理
第一节 材料储备管理概述
一、材料储备管理的意义
材料脱离了制造生产过程,尚未进入再生产消耗过程而以在库、在途、待验、加工等多种形态停留在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过程,统称为材料储备。材料储备是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是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业务内容之一。 (一)材料储备可以解决材料生产和材料消耗之间的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使材料的生产和消耗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分离的。这种分离在空间上表现为生产和消耗在同一时间上有地理位置的距离,需要通过运输来连结。在时间上表现为生产时间和消耗时间的不同步.例如有的材料是批量生产、轮番生产或季节性生产,而消耗却是均衡的、连续的、配套的;相反,有的材料生产是均衡的、连续的,而消耗却有一定的间断性。有时,时间上的分离,还表现为材料从生产到消耗过程中,采购、运输、供应时间同生产消耗时间往往也不是同步的。由于上述原因,决定了材料生产出来以后,不能直接投入消耗,要经过储备阶段,就形成了材料储备。同时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材料的生产、供应、运输、消耗也常常不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因而也需要一定的材料储备来解决这些意外情况的影响。
第6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二)实施材料储备过程中的初步加工,提高材料供应的成品化和配套化
材料在进入消耗过程前,部分材料可进行初步加工.例如钢筋的冷拉、冷拔、切断、加工成型等,形成直接对项目供应成型钢筋。这样可以减轻施工现场材料加工量,有利于提高材料加工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套裁、配料和综合下料,可以减少边角余料,降低材料消耗和同时提高材料利用率,避免由于各施工现场分散加工所带来的材料利用率低、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弊病,同时减少现场维护保管工作量,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施工过程产品的商品化水平。
材料储备过程中的初步加工,实际上是材料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延伸。在目前我国材料生产能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可以缓解由于材料品种规格不全所带来的使用上的困难,同时也提高材料部门的配套供应能力。 (三)完善储备功能,实现储备利润
随着建筑市场、建材市场的健全,施工企业逐渐摆脱了依赖企业自身储备的管理模式而不断寻找社会的专业储备力量.同时企业内部的储备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为本企业服务,开始走向社会,为本行业甚至跨行业提供储备服务,实现企业资产增殖。
储备是材料流通的一个环节,材料流通的社会化,也带来了储备的社会化;企业储备走向社会,企业依靠社会储备,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
材料储备是材料在非生产环节的停滞,因此不是无限制地越多越好,特别是企业内部的材料储备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材料储备虽然是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毕竟没有进入现实的生产消耗过程中,它本身不创造价值,而只是保存材料的使用价值。因此,材料储备量越多,储备时间越长,投入消耗过程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材料相应就越少,这就延长了材料和资金的周转时间,影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速度。同时,在材料储备过程中,为了保存它的使用价值,还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储备量超过正常生产和供应的需要,其超储部分,会增加保管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对呆滞材料的加工改制要支出加工费用,一旦形成积压,还会导致资金占用多,利息支出大,材料锈蚀、变质等有形损耗的加大。材料的长期储备还存在着无形损耗,这种无形损耗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同材料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或有更优良性能的材料投入生产造成的。因此材料储备过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经济效益都是极为不利的。
材料储备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还在于材料储备量的大小与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储备只有在社会再生产本身必要的限度内,才是正常的、合理的。合理的材料储备应是保证生产建设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足够而又最低的储备数量。 二、材料储备的分类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按材料储备所处的领域和所在的环节,一般分为生产储备、流通储备和国家储备。
第6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建筑企业材料储备是生产储备,它处于生产领域内,是为保证生产进行、材料不间断供应而建立的储备.又细分为经常储备、保险储备和季节储备三类.
(一)经常储备,也叫周转储备,是指企业在正常供应条件下两次材料到货的间隔期中,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需经常保持的材料存在。它的特征是:在进料后达到最大值,叫最高经常储备。此后,随着陆续投入消耗而逐渐减少,在下一批到料前,降到最小值,叫最低经常储备,然后再补充进料.如此循环,周而复始。两次到料之间的时间间隔叫供应间隔期,以天数计算,每批到货量叫到货批量。在均衡消耗、等间隔、等批量到货的条件下,材料库存曲线如图7-1。建筑企业实际上是随机型的消耗,即材料消耗不是均衡的,不同时期的材料消耗量均不相等。同时也是随机型的到货,即到货间隔和批量均不相等,这时的库存曲线如图7—2.为了解决随机型消费和随机型到货条件下的储备问题,首先要从均衡消费、等间隔、等批量到货条件下的材料储备研究人手,即从研究经常储备开始.
图7—1均衡消耗、等间隔、等批量到货情况下的储备量曲线
(二)保险储备,是在材料不能按期到货或到货不合用或材料消耗速度加快等情况下,为保证施工生产需要而建立的保险性材料库存。它是一个常量,在库存曲线图上通常表现 为一条平行于时间坐标轴的直线,如图7—3。即平时不动用这部分数量,在必要时动用后要立即补充.保险储备不需要对每种材料建立。那些容易补充,对施工生产影响不大的材料,可以用其他材料代用的材料,都不必建立保险储备.
(三)季节储备,是指由于材料生产上有季节性中断,如北方冬季的砖瓦生产,南方洪水期的河砂、河卵石生产等。为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在材料生产中断期内要建立必须的材料储备,如图7—4。它的特征是将材料生产中断期间的全部需用量,在中断前一次或分批购进、存储,以备不能进料期间的消费。直到材料恢复生产可以进料时,再转为经常储备。 由于某些材料在施工消费上有季节性,一般不需建立季节储备,而只在用料季节建立 季节性经常储备,如图7-5.
此外,还有一部分材料处于运输和调拨途中,这部分材料储备叫在途储备;已到达仓库但未进行正式验收的材料叫待验储备.这些储备虽不能使用,只是潜在的资源,但均属于储备的构成内容。所以,一般不把它单独列入材料储备定额,但因占用资金,在计算储备资金定额时,要计算它占用的份额。 三、影响企业材料储备的因素
影响企业材料储备的因素是很多的,除特殊情况外,主要因素有: (一)施工生产中材料消耗特点对材料储备的影响
施工生产材料消耗的突出特点是既有不均衡性,又有不确定性。一年四季的生产是不均衡,材料消耗量不均衡;一个单位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材料品种消耗也不均衡。因此工程中标之前任务不明时,无法确定材料储备量;而中标之后准备期很紧,加之施工中的设计变更等,又使材料消耗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因此,在使用统计资料时得到的储备定额,执
第6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行中往往出现不适用,必须注意加以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对一些特殊材料,则需及时摸清情况,提前订货储备。总之,储备要符合材料的消耗规律,并适应各种材料消耗的不同特点.
(二)材料生产和运输对材料储备的影响
材料生产的规律是周期性和批量性,而材料消耗的特点却是配套性和随机性.成批生产和配套消耗发生矛盾,要由储备来调节。另外,材料生产企业的发货和运输安排,运输能力的限制,制约着材料资源和供应间隔期,因而影响材料的正常储备。 (三)材料储备资金的限制
建筑企业材料储备占用的资金较多,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在库储备材料占用的资金;二是已付款未到货属于在途储备材料占用的资金;三是已发出尚未消耗,处于生产储备阶段材料占用的资金.
由于建筑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和周转期较长;也由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同程度的垫资施工,企业资金普遍紧张,因而有限的资金往往难以支付较大规模的储备。 (四)材料供应方式对材料储备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供应方式,为施工生产提供了不同的供料保证程度,也决定了储备的不同模式。集中供应方式,使企业储备相对集中,储备规模相对较大,反之则由生产环节分散储备,资金占用分散。
(五)市场资源状况对材料储备的影响
在市场资源充裕,经营机构分布合理,流通机构服务良好的情况下,必然使施工企业自身降低材料储备量,更多地依靠企业外部的储备功能.否则就需要企业的自我储备和调节能力实现对生产的保证。
(六)材料管理水平对材料储备的影响
材料计划的准确程度、组织货源的能力、信息的传递速度及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等因素,决定了各企业在储备环节上表现出不同的运作水平.
影响材料储备的因素还很多,要通过具体分析,考虑它们的综合作用,做出储备决策;同时根据各个时期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储备定额加以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 四、材料储备定额
(一)材料储备定额的概念
合理的材料储备,应保持在企业生产必要的限度内,材料储备定额就是规定的一个限度.材料储备定额是指一定条件下,为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合理储备材料的数量标准。
(二)材料储备定额的作用
1.材料储备定额是企业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的依据之一,是企业确定订购批量和采购 时间的依据。在材料供应计划中,利用库存是一项重要的供应措施。材料储备定额制定得合
第7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理,可以缓解材料供需矛盾,保证供应计划的实现。同时,企业材料采购的次数和采购批量,都需要依据最佳储备数量而确定,由此必然影响到订购周期、采购频率,影响到仓库验收、保管、发放等一系列业务工作。因此,制定合理的材料储备定额,是储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材料储备定额是控制库存数量、考核库存水平的标准.材料储备定额,是根据施工生产和需求特点,根据资金状况和企业供应方式,根据企业管理水平综合制定的。因此,材料储备定额是合理的储备数量。以此为衡量标准,则储备量超过材料储备定额,可能造成材料周转缓慢,资金占用增加,保管投入加大,材料利用率下降等不利因素.低于材料储备定额,则可能影响施工生产,造成配套供应困难,仓库利用率低。因此应以材料储备定额为标准控制储备量,使库存数量始终处于合理水平.
3.材料储备定额是核定储备资金、确定仓库储备面积、保管设施和管理人员的依据。材料储备定额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而确定的数量标准.因此,依此可以确定储备材料资金占用水平,周转库房、库区利用面积,装卸搬运机具、工具的配备和管理人员的配备,使仓库从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保证正常工作运转,保证配套供应能力. (三)材料储备定额的分类
1.按照储备定额中“供应期”所包括的范围不同,材料储备定额分为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只考虑正常情况下两批材料的平均供应间隔时间内的材料需用。保险储备定额则是为材料采购、供应、运输中发生到货拖期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经常储备定额中断期间而设立的。季节储备定额,则考虑了季节性生产和供应中断期内的材料需用。
2.按照储备定额的计量单位不同,材料储备定额分为储备量定额、储备期定额、储备资金定额。储备量定额,是按照材料的品种核定的,以材料实物计量单位计算的储备定额,主要材料通常均制定储备量定额.储备期定额是按照储备材料所能保证的供应时间确定的储备定额,阶段性用料、季节性用料的储备定额常按此种方法确定。储备资金定额,是按储备材料的价值量计算的综合储备定额,一般用量较小而品种规格较多的材料,均使用资金方式确定定额。有时为了体现综合储备能力,也以储备中各种材料的总资金定额,作为考核材料储备的标准和依据。
3.按照储备定额的期限不同,材料储备定额分为季度储备定额和年度储备定额。一般季度储备定额,用于耗用呈阶段性、周期性特点的材料,只在需用阶段设立.年度储备定额,则用于那些需用比较稳定和均衡的材料,作为年度材料计划内容的组成部分,并依此确定相应的经济指标.
第二节 材料储备定额的制定
建筑业的材料储备,属于生产储备,生产储备的基本目标就是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按照对生产需用保证阶段不同,材料储备定额包括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储
第7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备定额。学习制定材料储备定额,有利于了解材料的采购供应工作对储备和生产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改进材料管理方法。 一、经常储备定额的制定
经常储备定额,是在正常情况下,为保证两次进货间隔期内材料需用而确定的材料储备数量标准。经常储备数量随着进料、生产、使用而呈周期性变化。每次进料时,经常储备量上升,达到经常储备量的最大值;此后随着材料的不断消耗而逐渐减少,到下次进料前,经常储备量为最小值。经常储备量就是这样由其最大值到最小值呈周期性变化,所以也称为周转储备。其变化过程可见图7-1。
在经常储备中,两次进料的间隔时间叫作供应间隔期,以“天\"计算;每次进料的量叫进货批量,在图7-1中是以材料均衡消耗,等间隔、等批量到货为条件的,确定储备定额先从此处着手.确定方法,一般有供应期法和订购批量法两种。 (一)供应期法
由于经常储备定额是考虑两批材料供应间隔期内的材料正常消耗需用,所以经常储备定额应等于供应间隔天数与平均每日材料需要量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经常储备定额=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供应间隔期 式中,
例如,某企业某种材料全年需要l800t,供应间隔期为一个月,则经常储备定额为: 上述计算公式中,供应间隔期反映了材料进货的间隔时间.材料到货验收入库后,还要经过库内堆码、备料、发放以及投入使用前的准备过程。这些工作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这是决定进货时间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就两次相同作业的间隔时间来说,如果验收天数、加工准备天数都是相同的,在按进货间隔期相继进货情况下,上述作业时间不影响供应间隔期长短.因此,不必在供应间隔期之外再考虑,以免重复计算,增加储备量。 供应间隔期有多种确定方法,它们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
1.对于资源比较充足、需用单位能够预先规定进货日期的材料,可以按需用企业的送料周期确定供应期.企业材料供应部门根据生产用料特点、投料周期和本身的备料、送料能力,预先安排供应进度,规定供应周期.例如按照生产进度每l0天送料一次,则在送料前有足够用于l0天的材料,待发料后再采购下一个送料周期需用的材料。因此送料周期可作为确定供应期的依据。
2.按供货企业或部门的供货周期确定供应期。不少供货企业规定了材料供货周期,如按月供货或按季供货,在合同中没有分期(按旬、周)交货的条款。如果供货周期天数大于需用单位送料周期天数,就必须按供货企业的供货周期提前一个周期备料,才能保证企业内部供料不致中断.在实际材料供应中,供应间隔期是不均等的.因此在测算材料储备定额时,必须以平均供应间隔期来测定。
计算平均供应间隔期时,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时误差较大,一般应采用加权平均计
第7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算方法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例:某项目安装工程从l月23日开工到l0月20日完成,共计工期270天,消耗 5mm钢板95t,5mm钢板实际到货记录如下: 求:5mm钢板的经常储备定额 解:∵在270天中消耗5mm钢板95t
∴平尊每日材料需用量=95÷270=0.35(t/天)
∴必须确定各批供应间隔见下表。 平均供应间隔期=2924÷97=30(天)
经常储备定额=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平均供应间隔期 =0。35×30=10。5(t)
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供应间隔期,均为按历史资料或统计资料计算的。在制定新的一个计划期的储备定额时,应根据供应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如对定点供应者,可按合同的间隔期进行调整;对供应地点发生变化的,可按距离延长或缩短供应间隔。 (二)经济批量法
按照经济采购批量确定经常储备定额,可获得综合成本最低的经济批量,其计算方法 见第四章“材料采购管理\"中有关内容。
以经济采购批量作为某种材料的经常储备定额时,是当一个经济批量的经常储备定额耗尽时,再进货补充一个经济批量的材料。由于材料需用不是绝对均衡的,消耗一个经济批量材料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因而也没有固定的进货间隔期。 二、保险储备定额的制定
保险储备定额,是在供应过程中出现非正常情况,致使经常储备数量耗尽,为防止生产停工待料而建立的储备材料的数量标准,见图7—6. 当材料消耗速度即平均每日需用量增大时, 在进货点到来以前,经常储备已经耗尽,为保 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就要动用保险储备,以 免停工待料,如图7—6中I所示。
由于材料采购、运输、加工、供应中任何 一个环节的因素,造成已到进货时点而没有进 货或延期进货情况下,为保证生产进行也需要 动用保险储备,如图7—6中Ⅱ所示。
保险储备定额与经常储备定额不同,它没有周期性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这部分材料备量保持不变,只有在发生了非正常情况,如采购误期、运输延误、材料消耗量突然增大等,造成经常储备量中断时,才会动用保险储备数量.一旦动用了保险储备,待下次进料时必须予以补充,否则将影响以后周期的材料需用。保险储备定额的计算公式为:
第7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保险储备定额=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保险储备天数
式中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与经常储备定额中提到的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一样,是用计划期内材料需用量与计划期天数相除,得到的平均每天材料用量。
由于材料供应中非正常情况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事先很难确切估计,所以要准确地确定保险储备定额往往比较困难.一般是通过分析需用量变化比例、平均误期天数和临时订购所需天数等方法,来确定保险储备天数。
(一)按临时需用的变化比例确定保险储备天数
这个方法主要是从企业内部因素考虑的.由于施工任务调整或其他因素变化,造成材料消耗速度超过正常情况材料消耗速度。按照正常情况下的材料消耗速度设计的材料储备量,满足不了这种临时追加需用量。临时追加需用量是在材料经常储备定额中没有考虑的,但可以通过对供应期的供应记录和其他统计资料分析提出。
根据统计资料和施工任务变更资料,测算保险储备天数.其计算公式为:
对外部到货规律性强、误期到货少而内部需要不够均衡、临时需要多的材料,适宜采用这个方法。
例:某种材料的供应间隔期为3个月,从历年供料和消耗资料分析得到3季度该种材 料消耗追加数量为3.4t,1.6t,5.2t,4.6t,该材料经常储备定额为30t,求保险储备天数。
(二)按平均误期天数确定保险储备天数
这种方法是从企业外部因素考虑的。未能在规定的供应期内到货,即视为到货误期,超过供应期的天数叫误期天数。如按约定应该l5日进货而实际到货日为l8日,则误期天数3天。当到货误期时,由于经常储备量已经用完,就会出现停工待料。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保险储备,以解决误期间的材料需用.每次发生误期到货的天数有多少,一般是根据过去的到货记录,测算出平均误期天数,以此来确定保险储备定额.
当材料来源比较单一,到货数量比较稳定时,也可以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即: 例:某企业全年消耗某种材料2100t,从统计资料得知,该种材料到货入库情况如下: 求:该企业该种材料应设立多大的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 解:全年消耗2100t
其平均供应间隔期为:
=5。8×49
=284。2(t)
根据平均供应间隔为49天判断,凡供应间隔超过49天者,均视为误期,超过几天,误期几天。
在上例中,计算出平均误期天数为6.4天。由于该数是一个平均值,当实际误期天数大于这个平均值时,保险储备定额就不够用,仍有保证不了供应的可能性。要提高保证供应程
第7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度,就要加大保险储备天数。在上例中最大的误期天数是9天,如果保险储备天数规定为9天,就能完全保证供应了,但这样就要加大储备量,多占用资金。因此要对各项误期到货作具体分析,并考虑计划期的可能变化来确定合理的保险储备天数.
对于消耗规律性较强,临时需要多而到货时间变化大,误期到货多的材料,采用平均误期天数确定保险储备天定额是比较合适的. (三)按临时采购所需天数确定保险储备天数
临时采购所需天数,包括办理采购手续、供货单位发运、途中运输、接货、验收等所需要的天数。以此天数为依据来确定保险储备定额,可以保证材料的连续性供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供货单位越近,临时采购所需天数越少。保险储备天数,应以向距离较近的供货单位采购所需天数为准。
采用这种方法确定保险储备天数的条件是,所需材料能够随时采购,即资源比较充足的材料较为适用。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确定的保险储备定额,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把材料供应中断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三、季节储备定额的制定
季度储备定额是某种材料的资源或需要因为受到季节影响,可能造成供应的中断或季节性消耗,为此而建立的材料储备数量标准。见图7-4。
季节储备的特征,是将材料在生产或供应中断前一次和分批购进,以备不能进料期间 或季节性消耗期间的材料供应使用。
(一)材料生产、供应季节性的季节储备定额
由于生产、运输或其他原因,每年有一段时间不能供料,而且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洪水期的河砂、河卵石生产等。在这种情况下,在季节供应中断到来以前,就应储备足够中断期内的全部用料,其季节储备定额为整个季节内的材料需用量。其计算公式为: 季节储备定额=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季节供应(生产)中断天数 (二)材料消耗季节性的季节储备定额
由于各时期各季节材料消耗的不均衡而带来的季节性用料,一般无需建立季节储备,而是通过调整各周期的进货数量来解决。需要建立季节储备的,一般是为了满足某种特殊用途而且带有明显季节性的用料,如防洪、防寒材料.这部分材料的季节储备定额,要根据其消耗性质、用料特点和进料条件等具体分析确定。其中一些材料,如防洪材料,带有保险储备性质,在汛期开始时,一般要备足全部需用量。其定额是根据历史资料,结合计划期内的具体情况而定。另一些材料,如冬季取暖用煤,当运输条件不受限制时,一般不需要在季节前储备全部需用量,可以在用料季节里连续进料。其季节储备定额,要根据具体进料和用料进度来计算。
四、最高、最低储备定额
第7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企业某种材料的最高储备定额,是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如正常材料供应间隔期内的材料储备,非正常材料消耗速度所造成的追加需用量的储备,季节生产、供应使用材料的储备等而设立的最高储备数量标准.最高储备定额,是保证企业材料合理周转,资金不超占的基本依据,是企业综合控制库存数量的标准,其组成内容包括: 最高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季节储备定额 =平均每日需用量×(平均供应间隔期+平均到货误期+季节储备天数)
最低储备定额,是保证企业生产进行的最低储备数量标准.一旦生产中动用了最低储备量,说明材料储备已经发生危机,应立即采取措施。因此,最低储备定额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储备量的警戒点。其计算公式为: 最低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 =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保险储备天数
材料储备中的最高储备定额和最低储备定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随生产季节性和生产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在通常情况下,对主要材料的最高储备定额只包括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其确定方法也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分为以下两种。
(一)按照材料储备中经常储备定额与保险储备定额的确定方法计算最高储备定额 例:某企业构件厂全年生产混凝土构件需用水泥14400t,水泥平均供应间隔期为25天,平均误期l0天,求该企业水泥储备的最高储备定额和最低储备定额.
解: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计划期材料需用量/计划期天数=14400/360=40(t/天) 经常储备定额=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平均供应间隔期 =40×25=1000(t)
保险储备定额=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平均误期天数 =40×10=400(t)
则该企业水泥的最高储备定额为: 最高储备定额=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
=1000+400=1400(t)
最低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400(t)
(二)根据统计资料来确定最高、最低储备定额
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收集l~3年历史资料,主要是年度完成的工作量、建筑面积、材料耗用量,并对此进行分析。结合计划期的情况,测定企业年度储备标准。 例:某企业1993年完成砖混结构住宅36000m,消耗钢材1440t.预计1994年将完 成同类结构住宅47800m.钢材平均供应间隔期31天,平均到货误期7天,求该企业为 完成上述任务所需钢材的最高和最低储备定额。 解:l.根据1993年统计资料得到:
2.测算1994年所需钢材数量:
2
2
第7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钢材需用量=估算指标×预计完成建筑面积 =0。04×47800=1912(t)
3.计算最高、最低储备定额
最高储备定额=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平均供应间隔期+保险储备天数) =5。31×(31+7)=201。78(t)
最低储备定额=平均每日材料需用量×保险储备天数 =5.31×7=37。17(t)
则该企业为完成1994年47800m砖混结构住宅,所需钢材的最高储备定额是 201。78t,最低储备定额是37。17t. · 五、材料类别储备定额的制定
材料类别储备定额,是对品种规格较多,消耗量较小,而材料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统一的某类材料确定的储备材料数量标准。由于规格品种多且计量单位不同,因此类别储备定额多以资金形式计量,也叫储备资金定额。施工企业中的机械配件、小五金、化工材料、工具用具及辅助材料等,多以储备资金定额形式设立储备定额。使用储备资金定额,可以减轻材料储备定额确定的工作量,有利于在抓住重点材料管理的同时,带动一般材料的管理,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储备资金的占用.其计算公式为:
某种材料储备资金定额=平均每日材料消耗金额×核定储备天数
式中平均每日材料消耗金额,是指在计划期内每日消耗的材料,以价值形态表示的数 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核定储备天数,一般根据历史资料中该材料需用情况,采购供货周期及资金占用情况分析确定。由于使用储备资金定额的材料,多属辅助材料或施工配合性材料,所以经常是根据统计资料及经验,人为确定。
例:某企业共有各种类型汽车97辆,上年度全年耗用汽车配件价值174600元,若核 定的储备天数为90天,求汽车配件的储备资金定额。 若本年度没有特殊变化,则:
汽车配件储备资金定额=485×90=43650(元)
其具体储备的品种规格,可根据实际耗用配件中各品种所占的比例确定,其总占用资 金应控制在此储备资金定额范围之内.
2
第三节 材料储备管理的内容
材料储备管理包括在库材料、在途材料、待验材料及处于加工状态材料的管理。无论处于什么环节中的材料均处于一定的储存场所,即仓库。本节以仓库管理为主,就仓库材料的收、管、发及相关业务活动的管理,说明材料储备管理的内容,说明对企业物质形态资金的管理方法。
仓库管理,是企业材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在
第7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供应中可以起到防止供需脱节和进行平衡配套的作用。仓库管理,是保持材料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加强仓库管理可以减少材料损失和降低材料质量,加速材料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验收入库
验收入库是把好入库材料质量的第一关,是划分材料采购环节与材料保管环节责任的分界线.只有进行严格准确的材料检验,才能将采购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解决在验收阶段,使入库材料的数量质量有所保证。 (一)验收的基本要求
1.准确。对于入库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包装、价格,成套产品的配套性,要严格核对,准确无误,按照采购合同和有关标准严格验收。
2.及时。材料验收,应及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方面使验收合格的材料可以及时办理结算,及时入账;另一方面对于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迅速提出异议,及时办理拒付或索赔,避免发生超过复议期而造成的损失。 (二)接料
由于材料的到货方式和到货地点不同,接料有铁路车站到货、码头机场到货、邮局等运输部门到货、专用线到货、送料到仓库以及到发货单位提取等。接料工作是仓库业务的开始,必须认真检查,取得必要的证件,避免将一些材料运输过程中或运输前就已发生的损坏差错带入仓库.
1.专用线到货。有专用线的仓库,接到车站预报后,应立即确定货位,组织好卸车所需机械、人员及有关资料,作好卸车准备。列车到达后,根据铁路运单和有关资料,检查车况、货况,如发现运输过程材料残损、包装破裂、数量短缺以及材料受潮、漏失等现象,要当场分析原因,验证核实,会同承运单位做出商务记录和普通记录,并办理查询或索赔手续。卸车时要注意为验收入库和保管创造便利条件,分清车号、品名、规格,不混不乱;保持包装完好,不碰伤、压伤;根据材料性能合理堆放,需要苫盖的要有临时措施.卸车时如有包装损坏,则应另行堆放或作标志,卸车后在材料上应标明车号和卸车日期。
填写卸车记录,记明卸车货位、规格、数量,连同有关证件和资料,在24小时内向保管员交待清楚,办好交接手续.
2.供货单位直送仓库.首先检查入库凭证,与供应单位人员共同作初步验收。检查材料数量和外观质量,无误后可签认放行.若有差错应填写记录,由送货人员签章证明,以此向有关部门提出索赔。
3.到车站、码头、机场等运输部门提料.根据有关资料仔细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检查外观、包装、封印的完好情况,若有疑点和不符,应当场要求运输部门检查,对短缺损坏情况做出记录。到库后与保管员办理内部交接手续。
4.到供货单位提货。将提货与初验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仓库应根据提货通知,了解所
第7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提材料的性能、规格、数量,准备好提货所需机械、人员及工具,与供方当场检验质量,清点数量,做好验收记录,以便交保管员进行复验。 (三)验收程序
1.验收准备 材料验收准备,主要是做好验收工具的准备,如计量及搬运工具;做好验收资料的准备,如质量标准、换算手册、合同或协议;做好验收场地及设施的准备,如码放地点,苫垫材料,若属易燃、易爆、腐蚀性材料,应准备防护用品用具;做好验收人员的准备。 2.核对资料核对到货合同、入库单据、发票、运单、装箱单、发货明细表、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货运记录和商务记录等有关资料,查验资料是否齐全、有效,无误后妥善保管。
3.检验实物 材料实物检验,分为材料数量检验和材料质量检验。
材料数量检验应按合同要求,可采取过磅称重、量尺换算、点包点件等检验方式。核对到货票证标识的数量与实物数量是否相符.若出现偏差,其偏差在国家标准限定的范围之内,则可认定单据所标数量,否则应作为问题处理。成套产品,必须配套验收和保管。 材料质量检验又分为外观质量检验和内在质量检验。外观质量检验是由材料验收员通过眼看、手摸或通过简单的工具如钢刷、擦布、木棍,查看材料表面质量情况,是否有包装破损、变色、腐蚀、表面缺陷、变形及破碎等问题.内在质量的验收主要是指对材料的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技术参数等的检测,一般通过专业检测部门,采用试验仪器和测试设备检测。通常是由专业人员负责抽样送检测部门.
4.办理入库手续凡验收合格的材料,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可单独填制专用验收单据,也可在入库单凭证中“验收人\"一栏中签认,见表7—1。
5.处理验收中出现的问题验收中若发现材料实到数量与单据或合同数量不同,质量、规格不符的,应做出记录,及时通知采购人员或有关主管部门;若出现到货材料证件资料不全的,对包装、运输等存在疑义时应作待验处理。凡作为待验的材料,也应妥善保管,问题没有解决前,不应发放和使用.有些问题,如数量短缺、证件不齐等,已与供方商妥处理意见,而生产又急需时,也可做暂估验收,保证施工急需。待正式验收后,补办正式验收手续。验收中也可能发生其他问题,如运输中发生损坏、变质、缺少或损耗超标等,也会发生错发到货地点而影响施工使用等问题。这就需要与材料供应方和运输部门协商解决并按有关规定和订货合同中有关条款,向造成损失方提出索赔。 表7-1材料验收入库单
二、材料保管与保养
材料保管与保养,主要是依据材料的性能和仓库条件,按照材料保管规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保管和保养,以减少材料保管损耗,保持材料原有使用价值。 (一)材料的保管
材料的保管,主要是依据材料性能,运用科学方法保持材料的使用价值。在保管中主要
第7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选择材料保管场所
由于目前施工企业仓库设施的限制,材料保管场所尚不能满足所有材料保管需要。一般施工企业仓库内存放材料的场所有:库房、库(货)棚和货(料)场三种形式.
库房,也称封闭式仓库,是指四周有围墙、有门窗,可以完全将库内空间与室外隔离开来的建筑物。由于其隔热、隔湿,遮风挡雨,所以存放在库房的材料,多是那些怕风吹日晒雨淋,对温、湿度及有害气体反应较敏感的材料。如镀锌板、镀锌管、薄壁电线管、水泥,胶粘剂、溶剂、防冻剂;各种工具、电线电料、零件配件等,均应在库房保管。
库(货)棚,是指上面有顶棚,而四周有一至三面围墙,但未完全封闭起来的建筑物。这种结构的存料场所,能够遮雨,挡住日光曝晒,但温度、湿度与外界基本一致。因此,那些只怕雨淋、日晒,而对温度、湿度要求不高的材料,可以放在库棚内,如陶瓷制品、散热器、石材制品等均可在货棚内存放。有些材料按其特点本应入库房,但由于库房限制或周转较快的材料,也可存放于库棚.
货(料)场,是指露天的,但地面经过一定处理的存料场地.一般要求地势较高,地面夯实或进行适当处理,如作混凝土地面或铺砖。即使是普通地面夯实后,也应在货位上铺设垛基垫起,离地面30~50cm,以免地面潮气上返。由于露天料场既不遮风雨,也不挡日晒和有害气体,因此存放在料场的材料,必然是那些不怕风吹、日晒、雨淋,对温、湿度及有害气体反应不敏感的材料,或是虽然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影响,但在使用时可以消除影响的材料,如钢材中大型型材、钢筋、砂石、砖、砌块、木材等,可以存放在料场。
另外有一部分材料对保管条件要求较高,如需要保温、低温、冷冻、隔离保管的材料,必须按保管要求,存放在特殊库房内.如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油,必须是低温保管;部分胶粘剂,冬季必须是保温保管;毒害品必须单独保管。
保管场所的选择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当仓库中库房储存能力较大时,可适当地多进入库房保管.而当保管条件较差时,只能把不入库房保管即造成根本性破坏的材料放入库房保管。
2.材料的码放材料码放,关系到材料保管中所保持的状态.因此,其码放形状和数量,必须满足材料性能要求.
材料的码放形状,必须根据材料性能、特点、体积选择.例如小型型材,成捆包装的可码十字交叉垛或顺垛,而散捆的小型型材则不宜码十字垛,以免十字交叉点受压变形而影响使用;桶装液体材料,如漆、稀料、酸等,适宜单列码放,一旦渗漏能立即发现处理;防水卷材,须根据其基底材料性能确定码放方法,一般纸、布基防水卷材韧性较好,适宜竖放,而玻璃纤维作基体材料的卷材,由于基底的玻璃纤维抗折性能较弱,不宜竖码,而采用横(躺)码;板状材料如三合板、塑料板,石膏板等,适宜采用错头码放,便于清点和发放;橡胶制品如三角带、轮胎等一般应做一定处理,如三角带挂放,轮胎特别是内胎,应适当充气码放架上。
第8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具体各种材料码放可根据《建筑材料》一书中所述的材料性能及特点确定.
材料的码放数量,首先要视存放地点的地坪负荷能力而确定,使地面、垛基不下陷,垛位不倒塌,高度不超标为原则。同时根据底层材料所能承受的重量,以材料不受压变形、变质为原则。例如袋装水泥,一般情况下只能码放l0袋高,若高度超过l0袋则会出现包装破裂或底层受压硬结。再如石油沥青纸油毡,如果高度超过竖向码放两层,则易出现垛位倒塌,底层受压变形,影响使用。
材料保管还应特别注意性能互相抵触的材料,应严格分开,如酸和碱;橡胶制品和油脂;酸、稀料等液体材料与水泥、电石、滑石粉、工具、配件等怕水、怕潮材料都要严格分开,否则易发生相互作用而降低使用性能甚至破坏.
3.材料的安全消防不同的材料性能决定了其消防方式有所不同。一般固体材料燃烧应采用高压水灭火,若同时伴有有害气体挥发,则应用黄砂灭火并覆盖.一般液体材料燃烧,适合使用干粉灭火器或黄砂灭火,避免液体外溅,扩大火势和危害.因此应按材料的消防性能分类设库。
每种材料的安全消防方式应视具体材料性能而确定。 (二)材料保养
材料保养,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或手段,改善所保管材料的性能或使受损坏的材料恢复其原有性能.常用的保养方法主要有:
1.除锈主要是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因种种原因产生锈蚀而采取的保养方法。可用油洗、研磨、刮除等方法除掉锈渍,恢复其原有性能。
2.涂油、密封部分工具、用具、配件、零件、仪表、设备等需定期进行涂油养护,避免由于油脂干脱造成其性能受到影响。部分仪表、工具经涂油后还需进行密封,隔绝外部空气进入,减少油脂挥发。
3.干燥部分受潮材料应做干燥养护,可采用日晒、烘干、翻晾,使吸人的水分挥发.也可在库房内放置干燥剂,如滑石粉、氯化钙等吸收潮气,降低环境湿度。但应注意有些材料不宜日晒或烘干,如磨具(砂纸、砂轮等)日晒后会降低强度、影响性能.
4.降温怕高温的材料,在夏季应做降温养护,可采用房顶喷水、室内放置冰块、夜间通风等,改善保管温度.
5.防虫和鼠害 有些材料易受虫、鼠的侵害,可通过喷洒、投放药物,减少损害.如夏季棉、麻、丝制品及皮制品应放置樟脑以防止咬食受损,一年四季都应投放防鼠药 物。
三、材料的出库
(一)材料发放的要求
材料出库应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要及时、准确、节约,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保证生产进行。
第8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及时指及时审核发料单据上的各项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及时核对库存材料能否满足;及时备料、安排送料、发放;及时记账登卡,及时复查发料后的库存量与记账登卡的结存数是否相符;剩余材料(包括边角废料、包装物)及时回收利用。
准确指准确按发料单据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进行备料、复查、点交;准确计量,以免发生差错;准确记账、登卡,才能使账物相符;准确掌握送料时问,防止与施工争地,减少二次转运,防止材料供应不及时而使施工中断.
节约 指有保存期限的材料,应在规定期限内发放;对回收利用的材料,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先旧后新;坚持能用次料不发好料,能用小料不发大料,凡规定以旧换新的,坚持交旧发新。
(二)材料出库程序
1.发放准备 材料出库前,应做好计量工具、装卸倒运设备、人力以及随货发出的有关证件的准备,提高材料出库效率.
2.核对凭证材料出库凭证是发放材料的依据,要认真审核材料发放地点、单位、品种、规格、数量,并核对签发人的签章及单据、有效印章,无误后方可进行发放.非正式出库凭证一律不得发放。
3.备料凭证经审核无误后,按凭证所列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准确提取准备材料。 4.复核为防止发生发放差错,备料后必须复核。首先检查准备的材料与出库凭证所列项目是否一致,然后检查发放后的材料实存数量与账务结存数量是否相符.
5.点交无论是内部领料还是外部提料,发放人与领取人应当面点清交接。如果一次领(提)不完的材料应做出明显标记,防止差错,分清责任。
6.清理材料发放出库后,应及时清理拆散的垛、捆、箱、盒,部分材料恢复原包装要求,整理垛位,登卡记账。 四、材料账务管理 (一)记账依据
仓库材料账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系统、严密、及时、准确。材料保管账由仓库保管员按材料出入库凭证及耗料、盘点等凭证记账.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材料入库凭证。如验收单、入库单、加工单等.
2.材料出库凭证。如调拨单、借用单、限额领料单、新旧转账单等。
3.盘点、报废、调整凭证。如盘点盈亏调整单、数量规格调整单、报损报废单等. (二)记账程序
记账的程序是从核查和整理凭证开始,到按规定记账册、结算金额以及编制报表的全部账务处理过程。正确的记账程序能方便记账,提高记账效率,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应材料储备的数量变化过程。
1.审核凭证
第8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审核凭证的合法性、有效性。凭证必须是合法凭证,有编号,有材料收发动态的指标,能完整地反映材料经济业务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情况.“白条”(临时性借条)、“口头命令”均不能作为记账的合法凭证。合法凭证要按规定填写齐全,如日期、名称、规格、数量、单位、单价,印章要齐全,用户名称要写清楚,否则为无效凭证,不能据以记账。
2.整理凭证
记账前先将凭证按规定记账科目类别分类、分档(按各本账册的材料名称排列程序分档)排列(按本单位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日期的先后排列),然后依次序逐项登记.
3.账册登记
根据账页上的各项指标自左至右逐项登记。已记账的凭证,应加标记防止重复。记账后,对账卡上的结存数要进行验算。即:上期结存+本期收入一本项发出=本项结存.
(三)记账要求
1.按企业的统一规定填写材料编号、名称、规格、单位、单价以及账卡编号. 2.按本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日期记账。 3。 记好摘要,保持所记业务活动的完整性。
4.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记账,用正楷书写。红色墨水限于划线及退料冲账时使用. 5.保持账页整洁、完整.记账有错误时,不得任意撕毁、涂改、刮擦、挖补或使用褪色药水更改,可在错误文字上划一条红线,上部另写正确文字,在红线加盖记账员私章,以示负责。对活页的材料账页应作统一编号,记账人员应保证领用材料账页的数量完整无缺。
6.材料账册必须依据编写页数连续登记,不得隔页和跳行。当月的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应划一条红线,红线下面记“本月合计”,然后再划一条红线;换页时,在“摘要”栏内注明“转次页\"和“承上页”的字样,并作数字上的承上启下处理。
7.材料账册必须按照当日工作当日清的要求及时登账。账册须定期经专门人员(财 会部门设稽核人员)进行稽核,经核对无误时,应在账页上“结存合计栏\"上加盖稽核员章.
8.材料单据凭证及账册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和历史资料,必须按上级规定期限和要求妥为保管,不能丢失或任意销毁.
五、仓库盘点管理
仓库所保管的材料、品种、规格繁多,收发频繁,计量、计算易发生差错;保管中发生的损耗、损坏、变质、丢失等种种因素,则可能导致库存材料数量不符、质量下降。只有通过盘点,才能准确地掌握实际库存量,摸清在库材料质量状况,发现材料保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了解呆滞、积压数量以及利用、代用等挖潜措施执行情况,为改善经营状况,制定经营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盘点应做到“三清”,即数量清、质量清、账表清;“三有”即盈亏有分析,事故差错有报告、调整账表有依据;“三对”即账册、卡片、实物对口。
(一)盘点内容
第8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仓库盘点,是对储备材料进行过程控制的有效方法,通过盘点实现储备过程中的材料数量正确,质量完好,各项保管措施到位。盘点的重点包括三方面:
1.盘点数量
通过对仓库材料数量的盘查清点,核对保存的实物与账面所记载的数量是否一致,即账实是否相符。若出现账面数量多于或少于实物数量,则分别记录为盘亏和盘盈.不同的材料保存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盈亏,一般以“盘点盈亏率”作为衡量考核指标.
2.盘点质量
在清点材料数量的过程中,同时检查材料外观质量是否有变化,是否临近或超过保质期,是否已属于淘汰或限制使用的产品,若有则应做好记录,上报业务主管部门处理.一般以“货损货差率”或“质量完好率”作为考核指标。
3.盘点管理措施和其他
检查安全消防、材料码放、温湿度控制及货架、距离等保管措施是否得当和有效;检查地面、门窗是否出现不良隐患;检查操作工具是否完好,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校验标准.
当仓库存有业主方提供的材料时,也应进行盘点,但对出现的问题只负报告责任,未经对方同意不得采取处理措施;为其他部门代储代存的材料,对出现的问题应按照代储代存合同规定的职责范围处理;回收材料或以旧换新中的旧品也应核对数量并定期进行清理。
(二)盘点方法 1.定期盘点
指固定周期地对仓库保存的材料进行全面、彻底盘点,达到有物有账,账物相符,账账相符;把数量、规格、质量及主要用途搞清楚。由于清查规模较大,必须做好以下组织储备工作:
(1)划区分块,统一安排盘点范围,防止重查或漏查;
(2)校正盘点用计量工具,统一设计印制盘点表,确定盘点截止日期、报表日期; (3)安排各现场、车间,已领未用的材料办理“退料”手续,并清理半成品、在产品和产成品;
(4)尚未验收的材料,具备验收条件的应尽快验收入库;
(5)代管材料,应有特殊标志,不包括在自有库存中,应另列报表,便于查对。 2.永续盘点对库房每日有变动(增加或减少)的材料,当日盘查一次,即当天对库房收入或发出的材料,核对是否账、卡、物对口、质量完好。这种连续进行抽查的盘点,能及时发现问题,即使出现差错,当天也容易回忆,便于清查,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但必须做到当天收发当天记账。
(三)盘点步骤
1.按照盘点要求,确定截止日期及划区分块范围;
2.以实际库存量和账面结存量进行逐项核对,并同时检查材料质量、有效期、安全消
第8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防及保管状况;
3.编制盘点报告.凡发生数量盈亏者,编制盘点盈亏报告;凡发生质量降低或材料损坏的,要编制报损报废报告,见表7—2和表7-3。
表7—2材料盘点盈亏报告单
4.根据盘点报告批复意见调整账务并做好善后处理. (四)盘点问题的处理
1.盘点中发现数量出现盈亏,且其盈亏量在国家和企业规定的范围之内时,可在盘点报告中反映,不必编制盈亏报告,经业务主管领导审批后据此调整账务;当盈亏量超过规定范围时,除在盘点报告中反映外,还应填报表7—2“盘点盈亏报告\经领导审批后再行处理。
2.当库存材料发生损坏、变质、降低等级问题时,填报“材料报损报废报告”(见表7—3),并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等级降低程度、变质情况及损坏损失金额,经领导审批后,根据批示意见处理。
3.库存材料在1年以上没有动态时,应列为积压材料,编制积压材料清册,报请处理。 4.代保管材料和外单位寄存材料,应与自有材料分开,分别建账,单独管理。 5.对于执行以旧换新和回收的旧品,应确定处理意见及时清理. 6.当出现品种规格混串和单价错误时,经业务主管审批后进行调整。
7.对于各项保管措施出现的问题,应在盘点报告中单独列项说明;对于保管场所设施的问题,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处理。
在盘点中发现的其它问题,可按专业系统分别报告处理.对盘点出现的共性问题,企业必须制定规章制度,以杜绝相同问题的重复出现。
六、储备量管理
本章第二节中所讲的材料储备定额。是标准条件下的储备定额,即均衡消耗,供应运输等批量、等间隔,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材料储备定额。而施工企业的生产实际上作不到均衡消耗、等间隔、等批量供应。因此,储备量管理就是根据变化因素不断调整。 (一)实际库存变化情况
1.在材料消耗速度不均衡情况下
当材料消耗速度增大时,在材料进货点未到来时,经常储备量已经耗尽,当进货日到来时已动用了保险储备量,如果仍然按照原进货批量进货,将出现材料储备不足。见图7,7(a). 当材料消耗速度减小时,在材料进货点到来时,经常储备尚有库存量,如果仍然按照 原进货批量进货,库存量将超过最高储备定额,造成超储损失。见图7.7(b)。
图7—7不同消耗速度下库存变化情况
(a)材料消耗速度增大;(b)材料消耗速度减小
2.到货日期提前或拖后情况下
到货拖期,使按原进货点确定的经常储备量耗尽,并动用了保险储备量,如果此时仍
第8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然按照原进货批量进货,则会造成储备不足。见图7—8(a)。
提前到货,使原经常储备量尚未耗尽,如果按照原进货批量再进货,会造成超储损失。见图7—8(b).
(二)储备量控制方法
当出现上述四种情况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控制,使储备量处于合理状态。 1.定量库存控制法
确定一个库存量水平为订购点,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购点时立即提出订购,每次订购的 数量均为订购点到最高储备量之间的数量。见图7—9。
一般情况下,订购点和库存水平应高于保险储备定额.因为从派人订购之日起,到材料入库之日止的这段时间内,包括采购人员在途天数、订购谈判天数、供货单位备料天数、办理运输手续天数、运输天数、验收天数等,材料仍在继续消耗,这段时间叫备运期。订购点必须设在保险储备定额和备运期问材料消耗量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材料的连续供应。 这种方法使订购点和订购批量可以相对稳定,但订购周期却随情况而变化。如消耗速度增大时,订购周期变短;消耗速度减小时,订购周期加大。这种方法的关键内容,是确定一个恰当的订购点。
订购点=保险储备定额+备运时间材料需用量 2.定期库存控制法
采用固定时间检查库存量,并以此库存为订购点,结合下周期材料需用量,确定订购批量。见图7.9。
这种方法是订购周期相对稳定,但每一次的订购点却不一样,因此订购批量也不同。当材料消耗速度增大时,订购点低,订购批量大;材料消耗速度减小时,订购点高,订购批量减小.订购批量的确定方法是:
订购批量=最高储备量-订购点实际库存十备运时间需用量
除上述两种控制方法外,企业也可根据材料储备中的最高储备定额和最低储备定额作为控制材料储备的上限和下限;也可用储备资金作为衡量材料储备量的标准。
七、储备资金管理
材料储备实际上是物化资金的储备.储备材料的管理,实际上也是储备资金的管理。储备资金的占用和周转情况,反映了储备材料的流通和运转情况。企业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ABC分类管理法
在施工企业材料管理中,ABC分类管理法就是根据材料在施工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储备金额的大小,划分为ABC三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A类材料,是指品种占总储备品种l0%左右,资金占总储备资金70%左右的材料。由于其资金占用较多,价值量较高,因此在储备管理中应严格控制这部分材料的储备数量,制定
第8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详细的进料计划,按品种进行核算,对储备状况经常检查,充分利用现有库存,尽可能降低储备数量,从而较大幅度地降低资金占用.在土建施工企业中,属于A类的材料主要有: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砂石、砌块等。
B类材料,是指品种占总储备品种20%左右,金额占总储备金额20%左右的材料。由于该类材料资金所占比例比A类少,品种所占比例比A类多,处于中间状态。对它适宜采取一般管理方法,如按统计数据组织进料,按品种或类别考核储备情况,对储备变化动态可定期检查.在土建施工企业中,涂料、卫生洁具、灯具、墙地砖等均属于B类材料。
C类材料是指品种占总储备品种70%左右,金额占总储备金额l0%左右的材料。由于其品种多,所占资金少,价值量较低,因此对C类材料通常采用较宽松的金额控制方法管理,即只控制储备材料的总金额。按照材料消耗情况和储备周期,核定一个储备金定额,只要该类材料储备总金额在此定额上下浮动即可,而不必具体计算其品种规格的储备数量.对该类材料可以按需要随时调整进料计划,储备情况可按大类核算,对储备动态可进行一般检查.
(二)金额比例法
根据历史统汁资料核定材料储备的占用水平,通过定期分析库存资金情况,促进资金 占用合理化.
以储备定额为依据确定的储备资金定额,是较为合理的资金占用.将某时期内实际储备占用资金情况与其进行比较,可以反映储备资金占用水平,从而考核储备经济效益。主要考核指标有:
八、储备管理中内业资料管理
材料储备是材料供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储备中各种资料、凭证、档案是材料供应核算和企业生产正常运转的重要内容。应加强储备中的内业资料管理,使其统一化、规范化,流转畅通。
(一)材料储备流转凭证的管理
企业必须统一制定和印刷材料入库、出库、内部调拨、暂借、预支、周转使用等各种凭证,必须分类管理并按月、季、年装订成册,视企业及有关部门规定,保留l~10年.各种报表,如库存报表、资金占用报表等应按月编制,并制成年度动态图表,随时掌握和监督储备变化情况。年度或季度的盘点报表应集中管理,并应进行考核、核对,对其处理意见应有结果,避免差错延续。年度或季度应对储存期超过规定期限的材料登记造册,提供有关部门及时处理.旧品、回收品、待修理品的账目报表,应单独核算,严格管理。
(二)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提高储备管理水平
为了检验仓库的经营成果,挖掘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仓库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材料损耗,必须对储备业务情况进行考核,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可以用同一指标与其他企业进行业务比较,从而学到更多、更好的管理方法。一般储备业务考核指标主要有:
第8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材料储备吞吐量材料吞吐量亦称材料周转量,是汁划期内进库、出库材料数量的总和。其公式为:吞吐量=总进库量+总出库量
2.材料周转次数材料周转次数,是计划期内仓库材料的出库量(金额)与同期内 材料的平均库存量(金额)之比.其公式为:
3.仓库利用率仓库利用率,指仓库面积利用程度。其公式为:
4.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标,是反映仓库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指标,主要有每人平均周转价值和每人平均保管价值.其公式为:
5.盘点盈亏率盘点盈亏率指标,反映仓库在保证快进、快出,多储备,保管好的前提下,在一定限度内发生的经营性盈亏。其公式为:
6.货损、货差率货损、货差率指标,反映仓库在材料收、发、存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和差错比率。其公式为:
(三)材料技术档案管理
材料技术档案,包括进出库材料的数量、质量、来源、库存动态、使用方向的记录资料,一般包括材料出厂时的各种凭证,质量、性能证明资料和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材料入库验收记录、技术检验证件和出库凭证。
材料技术档案资料是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搞好材料技术档案管理,能促进材料管理的科学化。材料技术档案应一物一档.同批次、同规格、同生产厂出品者可归一档,并由专人管理.档案应统一编号并注明,以便查阅。试验资料及试验的总结材料应长期保存,为今后提供参考。各种技术档案按规定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和任意销毁。
小 结
在国际物资管理理论普遍提倡企业零储备生产的今天,我们仍然提出材料储备管理是有它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的。在我国建筑材料生产能力还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建设需要的情况下,设立材料储备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缓解或解决材料生产和材料使用二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产生的矛盾,可以通过储备中的初步加工,提高材料的配套供应能力。因此材料储备是必不可少的业务内容.材料储备的种类有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储备属于生产储备,常见的有经常储备、保险储备和季节储备。每一种储备的标准数量或叫最佳数量则分别称之为储备定额。三种储备定额都有其不同的制定方法,但每种制定方法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故储备量的确定离不开生产。材料储备的管理,包括在库材料、在途材料、待验材料的管理,但更多地体现在对仓库所存材料的管理。它包括材料的验收、保管保养、发放出库、账务管理、盘点、储备管理、资金管理和资料管理。只有搞好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保证仓库储备的材料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第八章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第一节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概述
第8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一、现场材料管理的概念
施工现场是建筑安装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活动,最终形成建筑产品的场所。占建筑工程成本70%左右的材料费,都要通过施工现场投入消费。因此,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与企业其他技术经济管理关系密切,属于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过程的管理,是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之一。
现场材料管理是指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为止的全部管理过程。它包含了施工企业全部材料活动内容。
现场材料管理的目标,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类型、场地环境、材料消耗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力求保证生产需要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降低材料消耗.
现场材料管理的水平,是衡量建筑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是企业的窗口,对企业的社会声誉有极大的影响。加强现场材料管理,是提高企业材料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现场材料管理的原则 (一)服从工程项目目标的原则
现场材料管理,是为了完成某一工程项目的建造而开展的材料业务活动.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特定的目标,现场材料管理活动必须满足这个总目标的实现。因此现场材料管理制度的建立、材料管理方法的确定以及与建设单位、总承包方、分承包方的管理关系,都必须体现工程项目目标.
(二)做好协调配合的原则
现场材料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并非完全独立于工程项目的业务活动。对外需要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和社会行政管理部门等协调材料选用、采购和进场;对内则需要与承担施工任务的承包方、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安全行政保障部门配合,才能保证材料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过程控制的原则
按照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的内容,明确制定材料供需各方的使用责任和管理责任,通过管理制度或责任承包约束各方行为。各方的业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检查,必要时可通过奖罚措施,纠正偏差、推广有效管理方法,为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打下基础。
(四)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活动必须注入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网络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操作平台的系统集成等都已广泛推行。现场材料管理也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改进管理手段,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现场材料管理的任务
第8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一)全面规划
在开工前作出现场材料管理规划,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规划材料存放场地、道路,做好材料预算,制定现场材料管理目标。全面规划是使现场材料管理全过程有序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二)计划进场按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材料分期分批有秩序地入场。一方面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要防止形成较多的剩余材料.计划进场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基础。
(三)严格验收按照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要求,严格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办理收料。验收是保证进场材料品种、规格对路,质量完好、数量准确的第一道关口,是保证工程质量实现降低成本的重要保证条件。
(四)合理存放
按照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存放材料,在方便施工、保证道路畅通、安全可靠的原则下,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合理存放是妥善保管的前提,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面。
(五)妥善保管
按照各项材料的自然属性,依据物资保管技术要求和现场客观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 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各项材料不降低使用价值。妥善保管是物尽其用,实现降低成本 的保证条件.
(六)控制消耗
按照操作者承担的任务,依据定额及有关资料进行严格的消耗数量控制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关口,是实现材料节约的重要保证。
(七)监督使用
按照施工现场要求和用料要求,对已转移到操作者手中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检查,督促班组合理使用材料.监督使用是实现节约、防止超耗的主要手段。
(八)准确核算
用实物量形式,通过对消耗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比较,反映消耗水平。准确核算既是对本期管理结果的反映,又为下期管理活动提供改进的依据。
四、现场材料管理的阶段划分
现场材料管理工作,伴随着工程的进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内容。一般根据工程施工进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阶段和施工后期的核算阶段。
(一)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了解工程概况,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签订承包合同或分工协议,明确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关系和管理方法。同时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为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做好准备。
第9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阶段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是整个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产品及生产特点,施工中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调解决。通过定期的生产会议和日常的检查巡视控制施工过程,才能实现现场材料管理的总目标。
(三)施工后期的核算阶段
通常认为,当工程已完成总工作量的70%后即进人工程收尾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材料管理的收发存工作量逐渐减少,转而以清理前期材料、零星补充材料和核算材料消耗为主。随着工程的逐步完成,剩余材料将分批转移离场,工程材料的实际消耗状况,与工程材料预算的差异情况,工程材料成本降低情况应基本核算清楚。
五、现场材料管理与企业其他技术经济管理的关系
现场材料管理与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管理,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各管理部门必须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任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场材料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施工技术和其他经济管理关系密切。
(一)现场材料管理与技术管理的关系
现场材料管理主要是为施工生产服务,它的各种管理活动都是在施工技术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现场材料管理活动又制约着技术管理,即工程任务的完成和技术措施的实现,必须要依靠现场材料管理的业务支持和物质作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指导施工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材料管理部门必须按照其要求,提供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工具和设施,根据进度计划组织供应.为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得更加切合实际,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应提供有关数据,参与编制活动。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明确规定应修建的材料仓库、平整料场和各种临时设施,确定材料堆放场地,并向材料管理部门提供施工生产计划、主要技术工艺及材料需用动态。如发生设计变更,或由于各种原因调整施工进度时,也要及时向材料管理部门提供信息,以便采取措施.
施工图预算是组织材料供应的依据,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基础。技术部门或人员应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或数据,材料部门应及时核实工程材料需用量,编报材料进场和采购计划,
组织材料配套供应和限额领料,搞好“两算对比\",以便进一步考核班组耗料情况和企业技术经济管理水平。 .
(二)现场材料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工程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费用中占最大的比例.组成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都与现场材料管理有密切关系。工程成本核算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材料管理水平和提供的原始记录。因此,现场材料管理应该搞好材料的定额管理和耗用管理,给财务部门提供正确的材料收发记录、经济签证资料以及有关材料价格等数据。而财务管理部门也应为现场材料供应和管理设置适宜的核算程序,增强组织资金的能力.材料与财务两个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
第9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协作,不但对完成工作任务,而且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现场材料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材料管理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必须以设计上对材料质量的要求为准则,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评价程序,加强质量检测,搞好安全运输。材料进入现场,必须把好验收关,对不符合设计标准和质量标准的材料,坚决不用;做好保管工作,防变质损坏。质量管理部门也应为材料管理部门提供有关材料的质量技术资料和技术指导,对材料质量的检测和试验要给予支持、帮助。只有双方配合,加强协作,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四)现场材料管理与劳动工资管理的关系
管好用好现场材料,关键在于从事生产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加强劳动力的选择和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使施工组织能够配合材料管理部门落实材料的领发手续及做好核算工作.现场材料人员也必须面向生产、面向班组,为生产服务,如期供应工程用料,方便施工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对于特殊专业施工的组织,必须选择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组织和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材料,掌握材料使用技术和操作工艺。同时材料管理部门也应为施工组织提供符合技术和质量要求的最适宜材料.
(五)现场材料管理与机械管理的关系
机械设备作为劳动手段,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其利用率。机械维修保养所需的材料、配件、工具、润滑剂、燃油料等,均需依靠材料部门按质按期供应,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而材料部门的日常供应管理工作,也要依靠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提供充分的运输设备、装卸机械,以完成供应管理任务,为施工生产服务。因此,两个专业管理的配合是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条件。
(六)现场材料管理与安全、环保管理的关系
根据GB/T24000环境管理标准和GB/T28000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的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对建筑垃圾、污水处理的管理办法,遵守高空施工垃圾及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运输等管理的规定,遵守施工现场噪声控制标准,严格施工用水、电设施的铺设和使用.
现场道路设置必须满足安全消防需要,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防火报警系统和固定式灭火系统;作业区设置安全通道和消防出入口。材料部门要保证提供相关设施并遵循管理规定。
第二节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内容
现场材料管理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而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管理重点不同,因而构成了不同的管理内容。
一、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建筑企业获得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后,即开始投入对该工程项目的筹备工作。施工前期往往图纸并未全部出齐,建设项目的方案需要进一步细化,工程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实施方法
第9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也需要进一步确定,因此,此阶段的材料管理工作,主要是为工程项目的开工做好准备。
(一)了解工程概况,逐步确定材料管理体制 。
了解工程施工地点及周围交通运输条件;了解工程类型、建设工期和主要施工工艺;了解工程投资及主要材料和主要设备的投资;了解建设单位主管工程项目的机构和人员设置,对工程款项的审批程序及相关要求;了解建设监理单位资质情况和人员设置.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承包施工范围,了解主要材料、机具和主要构件的需用量,就资源和供应渠道及临时建筑等相关情况,与建设单位协商确定该工程的材料管理体制.若不能确定全部承包范围的管理内容时,需要阶段制定材料管理方法,制定责任范围和衔接关系,以确保施工中制度明确、责任清晰.与监理单位协商确定材料管理中相关的管理资料、审批程序和送检、签认和验收手续。
(二)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管理工程项目的重要技术文件,一般由技术部门主持编制。材料部门根据工程主要技术工艺,参与主要材料的选型和选项,参与材料技术节约措施的制定,确定主要材料节约率指标,配合生产进度提出材料保障措施。
根据现场场地条件,确定材料堆放场所和仓库的位置、容量及修建或搭设方案;确定道路、加工区域、回收分捡场所的位置及容量;完成现场平面布置规划。
(三)制定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建设承包合同,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制定施工现场材料采购、供应、运输、储备管理制度,规定验收、保管、发放、回收和核算管理程序,制定施工现场材料安全管理措施和材料进出现场手续,建筑垃圾回收、分捡、处理办法,使现场材料管理规范、有序。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标准和控制方法,建立现场材料管理责任制,通过承包、评比、检查、奖罚等措施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修建和完善各项临时设施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和平面布置规划图,修建仓库、道路、料场、加工场所及办公、生活设施.修建中尽量利用原地遗留的建筑物和可利用设施,减少重复建设数量,降低临时设施成本。修建中应优先使用可周转使用材料,对于原工程的剩余材料或可利用的回收材料应充分利用。
各项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卫生防疫、安全消防等管理规定,符合使用功能的需要。现场水、电等能源消耗应同时安装计量器具,并取得相关使用手续和审批文件。若需要在现场之外设置材料存放或加工区域,必须到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办理场外用地手续。
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工作
准备阶段中,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也许未开始,也许已经开始部分,但并未正式进行工程材料的供应活动。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材料供应工作成为材料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后,材
第9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料管理即进入了控制管理现场材料的过程。
由于建筑产品及生产特点,按照工程施工进度保证材料供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调组织,控制现场材料消耗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管理目标。
(一)保证工程项目生产的材料需要
衡量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指标是工作量,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材料。因此,保证材料供应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物质保证。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各生产环节必须进行施工用料分析,按时编报材料需用计划,经主管人员签认后作为材料供应的依据。材料部门在核实各环节材料需用的基础上编制材采购供应计划,按照需用时间组织材料进场。
(二)施工现场材料的码放和场容管理
安排进场的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图的规定堆放,尽量做到一次就位,减少场内倒运。避免随意堆放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材料丢失,保持现场道路畅通和生产秩序.若因生产原因材料进场后不能堆到指定地点时,可临时存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地方指派专人看护,24小时内必须予以处理。
现场材料堆放场所应有固定区域并尽量与现场隔离,现场狭小难以隔离时应设置围挡,减少人物交叉机会;易燃、易爆、腐蚀等特殊材料的保管场所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置防护设施;场内材料码放必须整洁有序、标识清楚;现场必须设置封闭式垃圾回收设施,及时分类分拣,当判定确属无用时,由材料部门签认并办理出场手续后清运出场。
(三)现场材料收、管、发、退的控制管理 , 1.现场材料的验收
认真执行材料验收管理制度,验收内容主要包括资料验收和实物验收。
资料验收,就是要查验随材料同时必须到达的材料出厂质量证明、合格证书或技术参数资料等是否齐全、有效,进场的单据是否填写清楚.
实物验收主要包括实物数量和实物质量两个方面.实物数量验收应按照采购时签订的合同规定,采取称重、点件、检尺换算等方法查验实物数量与单据或合同是否一致。实物质量验收,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外观质量的检验,查看品种、规格是否符合约定,包装有无破损,材料表面是否有损害或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缺陷。
验收情况必须做出详细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采购部门。 2.现场材料的保管
按照材料的品种和性能要求,选择材料的保管场所;根据材料的形体和承载材料的地 面负荷状况,合理码放垛位;按照材料的性能特点采取保管措施,保持性能不降低.其具 体管理和保养方法见第七章《材料储备管理》中相关内容。
3.现场材料的发放
现场材料的发放方法,与工程项目的生产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由总承包方采购、分承
第9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包方使用的材料发放,一般是按照总分包合同约定的材料数量,材料进场后一次性发放给分承包方,不再负责分承包方内部的材料发放。凡是自行采购并直接向施工劳务队伍发放的材料,一般负责日常的材料发放业务。
材料发放是以承包合同或限额领料单为依据,超合同或限额领料单的部分可以不予负责。若经过协商需要补充时,需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条款,作为结算的依据之一。
4.现场材料的退还和回收
按照承包合同或限额领料单完成工程任务后的剩余材料,可退还发放部门,并核减领料数量。若下一个阶段继续使用的材料品种,也可以办理形式退还手续,材料实物不移动,仍由原领用方保管,待再次使用时优先发放这部分材料。
周转材料使用完毕后应退还管理部门进行清理,对使用中出现的损耗、丢失进行核 定,记录耗用和损失价值,作为工程材料结算的依据之一。
实行回收再用和统一处理的废旧材料,应予以回收,集中修复或处理. (四)现场材料的平衡调度管理
根据生产中变化因素,根据设计变更和各种洽商资料,材料部门及时调整材料进场计划,确保施工生产中的材料需用.
按时参加生产例会,了解工程变化情况;定期巡视作业面,掌握生产实际进度和材料消耗情况;收集并分析设计变更和洽商资料可能带来的材料需求变化;提高材料供应中的应变能力。
及时与技术、预算、质量和生产部门沟通和协调,掌握各专业管理对需要调整的材料要求和限定,协调供应商调整进货频率或品种规格,通知材料采购、运输部门及时调整相应计划。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配合技术部门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配合质量部门完成进场材料检测;参加各专业的联合检查、验收和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定期进行统计汇总;按部位提供材料,按期组织材料盘点,搞好业务核算. 三、施工后期的核算管理
当工程已完成总工作量的70%后即进入工程收尾阶段。该阶段中,材料管理的收发存工作量逐渐减少,转而以清理、核算为主要内容。随着工程的逐步完成,将剩余材料分批转移离场.
(一)控制材料进场数量
当完成的工作量达到承包合同额的70%后,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要检查现场存料,估计未完工程用料,在计划平衡的基础上,调整原用料计划,控制新材料进场,以防产生剩料积压,为实现“工完料尽场地清”创造条件。 (二)清理已完工部位的材料消耗
清理材料计划、采购合同、质量检测等资料并装订汇总;清理已完部位的材料领用收发
第9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凭证和报表账册,按使用部位分别统计完成部位的材料消耗情况,对已完工部位的材料耗用情况进行初步核算工作。
对不再使用的临时设施可以提前拆除,及时回收和修复。对不再使用的周转材料要随时组织退库退租。
(四)做好材料结算工作
办清全部材料核销手续,进行工程材料结算和工程决算,并做好与材料预算的对比。考核单位工程材料消耗的节约和浪费,分析节超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
将工程的剩余材料办理工程退料手续,退回企业或办理调拨手续转入新的工程项目。全部拆除临时设施,回收可利用部分并做好记录,待投入新的工程项目后再次使用。
第三节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方法
一、现场材料管理设旋的准备
在现场可能的条件下,材料堆放场所与使用地点越近越好,避免发生多次搬运。 (一)仓库的设置方法
现场存放水泥时,必须搭设封闭式仓库;在不同方向至少设置两扇门,以保证先进先出;仓库地面和墙壁必须设置防潮层,地面应平整易于清理散落水泥。小五金、工具、水电材料、卫生洁具、墙地砖等的存放仓库,可设立一般性的仓库,门窗能够关闭.易燃易爆材料的存放仓库,应单独设置,必须安装换气扇或通风设施,室内外同时设置消防装置。
建筑物内不允许存放材料.因特殊原因必须存放时,必须写出专项申请报告,报上一级消防管理部门审批,并制定消防措施的预案,待批准后方能存放。
材料仓库不能影响施工用地,以避免仓库中途搬家。 (二)道路的设置方法
现场道路应能循环,道路宽度要能实现会车。道路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减少现场扬尘。材料堆放区域内的道路应能保证人员正常行走和材料收发时的操作,便于材料进出。
(三)材料堆放场所的设置方法
一般情况下,钢材的存放场所选择在场地相对较大的地带,并尽量靠近塔吊吊臂覆盖范围内,以利于装卸搬运.如果现场进行钢筋加工,加工区域与钢筋存放区域须保持最近距离,以能够存放供应间隔期内的最大需用量和方便施工为原则。
木材的堆放场所必须设置较高密度的消防器材,最好与生产和生活设施分开一定的距离或设置隔离墙。
现场砂石料的存放场所必须砌筑分离墙和围墙,地面平整并经过处理,确保砂石不混淆、不散落、不飞扬。
模板、周转材料堆放区域应留出清理区域,将处理前后的周转材料能够分开存放.存放大模板时必须在大模堆放四周设置钢质围栏,高度不得低于1.5米,且涂刷明显标识。
材料堆放场地,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带,有排水措施,地面要经过处理,平整、夯实。
第9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四)加工区的设置方法
现场一般设置钢筋加工和木材加工区域。钢筋加工棚要完全封闭并有防噪音措施;木材加工场要有降尘和降噪设施,同时要有消防设施。加工区域的生产用电器材选择必须符合安全管理规定,安装符合操作规定。
(五)垃圾站的设置方法
现场应分别设置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生产垃圾应集中设立,垃圾存放地建设封闭式垃圾站,并有回收分拣区域。垃圾站的大小应与工程建筑面积相符合,根据每日产生的垃圾量确定。垃圾口的大小要便于车辆进出清运。高空施工的垃圾及废弃物应采用密闭式串筒或其它方式清理搬运。
二、现场材料的验收和保管 (一)一般性验收的内容和方法 1.验收准备
(1)场地和设施的准备.料具进场前,根据用料计划、现场平面布置图、《物资保管规程》及现场场容管理要求,进行存料场地及设施准备。场地应平整、夯实,并按需要建棚、建库;
(2)苫垫物品的准备.对进场露天存放、需要苫垫的材料,在进场前要按照有关部门颁布的《物资保管规程》的要求,准备好充足适用的苫垫物品,确保验收后的料具作到妥善保管,避免损坏变质;
(3)计量器具的准备。根据不同材料计量特点,在材料进场前配齐所需的计量器具,确保验收顺利进行;
(4)有关资料的准备。包括用料计划、加工合同、翻样资料、配套表及有关材料的质量标准;砂石沉陷率、运输途耗规定等。 ’
2.核对凭证确认是否为应收的材料,凡无进料凭证和经确认不属于应收的材料不得办理验收,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进料凭证一般是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运输单、出库单、调拨单或发票。
3.质量验收现场材料的质量验收,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主要通过目测对料具外观进行检查,收集查看材质性能证件.凡一般材料外观检验,应检验材料的规格、型号、尺寸、颜色、方正及完整程度,作好检验记录。凡专用、特殊及加工制品的外观检验,应根据加工合同、图纸及翻样资料,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质量验收并做好记录.
4.数量验收现场材料数量验收一般采取点件、称重、检尺换算的方法,对分批进场的要作好分次验收记录,对称重计量验收中超过磅差标准的及检尺换算与称重计量之间有差异且超过规定要求的,应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5.验收手续经核对质量、数量无误后,可以办理验收手续。验收手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一般由收料人依据来料凭证和实际收到的材料数量开写收料单;有些材料由收料人依据供方提供的调拨单直接填写实际验收数量并签字;属于多次进料最后结算办理验
第9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收手续的,则由收料人依据分次进料凭证、验收记录核对、结算汇总填写验收单或在供方提供的调拨单上签认。
由于结算期延长或部分结算凭证不全不能及时办理验收,影响使用时,可办理暂估验收,依据实际验收数量开写暂估验收单,待正式办理验收后冲回暂估数量.
6.验收问题的处理进场材料若发生品种、规格、质量不符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若发生数量不符时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处理.
(二)几项主要材料的验收和保管 1.水泥 (1)资料验收
检查水泥出厂质量证明,查看品种、规格,核对其内容与采购计划或调拨单上的内容是否一致.罐装的散水泥应带有出厂的计量磅单。
(2)数量验收
袋装水泥在车上或卸入仓库后点袋计数,同时对袋装水泥要实行抽检,以防每袋重量不足,破袋的水泥要重新灌装成袋并过秤计数。
罐车运送的散装水泥,可按出厂秤单计量净重,但要注意卸车时要卸干净,检查方法是看罐车上的压力表是否为零及拆下的泵管是否有水泥。压力表为零,管口无水泥即表明已卸干净,对怀疑数量不足的车辆,可采取单独存放进行处理.
(3)质量验收
查看水泥包装是否有破损,清点破损数量是否超标。用手触摸水泥袋或查看破袋水泥 是否有结块,若有结块,捻压其结块硬度判定其硬化程度。
检查水泥袋上印的标志是否与单据一致,不一致的应分开码放,并查清原因。检查水泥出厂日期是否超过规定时间,超过的要另行处理.遇有两个单位同时到货时,应详细验收,分别码放,防止品种不同而混杂使用。
配合技术部门抽取到货样品,送专门检测部门检验其各项性能指标,将检测结果通缸材料部门。 (4)保管
存放水泥的场所必须干燥,墙壁及地面必须进行防潮处理。水泥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从出厂到使用不能超过3个月,要及时检查保存期限。发放时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防止水泥过期.水泥应避免与石灰、石膏以及其他易于飞扬的粒状材料同存,以防混杂,影响使用。包装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以免散失.
水泥库房要经常保持清洁,落地灰及时清理、收集、灌装,并另行收存使用.根据使用情况安排好进料和发料的衔接,严格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防止发生长时间不动的死角. 水泥一般码放l0袋高,最高不超过l5袋,不同品种、标号和日期要分开码放,并挂牌标明。特殊情况水泥需在露天存放时,必须有足够的遮垫措施,作到防水、防雨、防潮。
第9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木材 (1)资料验收
进场木材板方材时,应随货带有板方材材质单,说明板方材使用的树种、等级、含水率及各项技术指标。调拨单应明确标明板方材的长、宽、高尺寸及体积计算数量。现场进场木材制品时,应附有制品生产企业的材质资料. (2)数量验收
板方材的数量以体积表示,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尺,按材积表查定体积。也可按计算式算得,如板材或方材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木材制品则根据制品品种,按延长米、个、副、套等计量. (3)质量验收
板方材的质量验收包括材种验收和等级验收。由于板方材使用的树种较多,首先要辨认树种及规格是否符合采购要求。对照木材质量标准,查验其腐朽、弯曲、钝棱、活死节、裂纹以及斜纹等缺陷是否与标准规定的等级相等.木材制品则在检验上述内容基础上查看加工精度、尺寸准确度及颜色是否符合采购要求。 (4)保管
木材应按材种规格等不同码放,要便于抽取和保持通风;板、方材的垛顶部要遮盖,以防日晒雨淋。经过烘干处理的木材,应放进库房.
木材干燥时水分蒸发不一致,常常容易干裂。因此,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可采用狭而薄的衬条,或用隐头堆积,或在端头设置遮阳板。木材存料场地地势要高,通风良好,清除腐木、杂草和污物,必要时用5%的漂白粉溶液喷洒。 3.钢材 (1)资料验收
钢材进场时,必须附有钢厂出据的质量证明资料,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指标。进场时查看资料是否与货物一致,是否盖有生产企业和调拨企业印章。查看过磅单、采购或调拨单据,填写内容和印章是否相符.
(2)数量验收
现场钢材数量验收,可通过称重、点件、检尺换算等几种方式验收。验收中应注意的是,称重验收可能产生磅差,其量差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即签认送货单数量;若差量超过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则应找有关部门解决。检尺换算所得重量与称重所得重量会产生误差,特别是国产钢材其误差量可能较大。因此,供需双方应统一验收方法,当现场数量检测确实有困难时,可到供料单位监磅发料,保证进场材料数量准确。 (3)质量验收
钢材外观质量验收是由现场材料人员验收,通过眼看手摸或使用简单工具,如钢刷、量尺、木棍等,检查钢材表面是否有缺陷,规格尺寸是否有差异,外表是否锈蚀或镀层脱落.
第9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钢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必须经过抽样送交有关部门复试,与国家标准对照后,判定其是否合格. (4)保管
施工现场存放材料的场地狭小,保管设施较差。钢材中优质钢材、小规格钢材,如镀锌板、镀锌管、薄壁电线管,最好入库入棚保管;若条件不允许,只能露天存放时,应做好苫垫.钢材在保管中必须分清品种、规格、材质,不混淆;保持场地干燥,地面不积水,清除污物。 4.砂、石料 (1)资料验收
砂石料的资料除开据的材料采购单据外,应包括砂石的质量检测资料,对砂石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平均粒径和强度指标均应进行检测. (2)数量验收
砂石的数量验收一般都是通过过磅称重计量验收。个别有困难时也可以通过车上量方或落地后堆积成梯形状测量体积,通过密度换算质量. (3)质量验收
现场砂石料一般先目测外观,是否含有较多的杂质,如泥、土、云母等,是否有较多的针状和片状石子。同时抽取样品送专业检测部门检测各项质量指标。 (4)保管
砂石料均为露天存放,存放场地要砌筑围护墙。若同时存放砂和石,在砂石之间砌筑隔离墙,墙体高度不得低于l米。地面应平整并经过处理,能够使砂石清底使用。 5.砖 (1)资料验收
查看进场调拨单或采购单,查看数量、规格是否与实物一致。索取出厂材质证明,查看印鉴有效性。
(2)数量验收
定量码垛点数,在指定的地点定量码垛(一般200块为一垛),以便于清点和发放。按托板计数,用托板装运的砖,按不同砖每托板规定的砖数清点,数量为每托板数量乘托板数。 车上点数,一般适用于车上码放整齐,现场急待使用,需要边卸边用情况下的数量验收。 (3)质量验收
查看砖的颜色,未烧透或烧过火的砖其数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外型规格按砖的等 级要求进行验收。其等级标准见《建筑材料》中有关内容。 抽样检测抗压、抗折、抗冻等数据。 (4)保管
按现场平面布置图,一般应码放于垂直运输设备附近以便于起吊。不同品种规格的砖应分开码放。基础墙、底层墙的砖可沿墙周围码放。同时使用中要注意清底,用一垛清一垛,
第10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断砖要及时清理利用. , 6.成品和半成品
包括混凝土构件、门窗、铁活以及成型钢筋等。除门窗用于装修外,其他都用于工程 的承重结构系统。在一般的混合结构项目中,这些成品、半成品占材料费的30%左右, 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随着建筑生产的工厂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成品、半成品的用 量会越来越多。 (1)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构件一般在工厂生产再运到现场安装。由于混凝土构件笨重、量大,规格型号多,验收时一定要对照加工计划,分层分段配套码放,码放在吊车的悬臂回转半径范围以内.要认真核对品种、规格、型号,检验外观质量,及时登记台账,掌握配套情况。构件存放场地要平整,垫木规格应一致且位置上下对齐,保持平整和受力均匀。混凝土构件一般按工程进度进场,防止过早进场,阻塞施工通道. (2)铁活
主要包括金属结构、预埋铁件、楼梯栏杆、垃圾斗、水落管等。铁活进场一般要按加工图纸验收,复杂的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铁活一般在露天存放,精密的要放入库内或棚内。露天存放的大件铁活要用垫木垫起;小件可搭设平台,要分品种、规格码放整齐,并挂牌标明.铁活要按加工计划逐项核对验收,按单位工程登记台账。由于铁活分散堆放,保管困难,要经常清点,防止散失和腐蚀。 (3)门窗
门窗按材质不同有钢质、木质、塑钢复合和铝合金等,都是由工厂加工制作后运到现场安装。门窗验收要详细核对加工计划,认真检查规格、型号.门窗进场后要分品种、规格码放整齐.木门窗口及存放时间短的钢门、钢窗可露天存放,用垫木垫起,雨季时要上遮,防止雨淋日晒变形。木门、窗扇及存放时间长的钢门、钢窗要存入库内或棚内,用垫木垫起.门窗验收码放后,要挂牌标明规格、数量,要按单位工程建立门窗及附件台账,防止错领错用.
(4)成型钢筋
是指由工厂加工成型后运到现场绑扎的钢筋。一般会同生产组织按照加工计划验收规格、数量,一并交施工队伍管理使用。成型钢筋的存放场地要平整,没有积水,分规格码 放整齐,要用垫木垫起,防止水浸锈蚀. 7.现场包装品
现场材料的包装容器,一般都尚有利用价值,如纸袋、麻袋、布袋、木箱、铁桶、瓷缸等。现场必须建立回收制度,保证包装品的成套、完整,提高回收率和完好率。对开拆包装的方法要有明确规章制度,如铁桶不开大口,盖子不离箱,线封的袋子要拆线,粘口的袋子要用刀割等。要健全领用和回收的原始记录,对用量大、易损坏的包装品可实行包装品的回收奖
第10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励制度.
三、现场材料发放和耗用管理方法 (一)现场材料发放 1.发料依据
现场发料的依据是下达给施工组织的生产计划(任务书)。根据任务书上签发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计算出材料用量,通过限额领料单执行票证与凭证,办理材料的领发手续。 首先,工程用料的发放,包括大堆材料、主要材料及成品、半成品,凡属于工程用料的必须以限额领料单作为依据。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变化很多,如设计变更、施工不当等造成工程量增加或减少,使用的材料也会发生变更。这时如限额领料单不能及时下达或修正,应由工长填制、项目主管人员审批工程暂借单(见表8—1),并凭此发放材料。但3日内应补齐限额领料单,交到材料部门作为正式发料凭证,否则停止发料。
其次,工程暂设用料.凡属于施工组织设计以内的,按工程用料一律以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以外的临时零星用料,凭工长填制、项目经理审批的工程暂设用料申请单(见表8-2),办理领发手续。
第三,对于调出项目以外其他部门或施工项目的材料,凭施工项目材料主管人签发或 上级主管部门签发的调拨单(表8-3)发放。
第四,对于行政及公共事务用料,根据工程项目主管人员批准的用料计划到材料部门 领料,并且办理材料调拨手续。 2.材料发放程序
首先,将材料管理人员签发的限额领料单下达到使用部门,工长在进行生产任务交底的同时,也要做好用料的交底。
其次,使用部门的材料员持限额领料单向材料部门领料.仓库保管员凭单发料。发放数量可直接记载在限额领料单上,也可开领料小票,双方签字认证(见表8—4).若限额领料单一次签发的材料数量较大需多次发放时,应在发放记录上逐目记载实领数量,由领料人签认,见表8-5。
第三,当领用数量达到或超过限额数量时,应立即向材料部门主管人员说明情况,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需超限额发料时,应由专业工长填制、项目主管人员签认《工程暂 借用料单》(见表8—1),办理因超耗及其他原因造成多用材料的领发手续. 3.材料发放方法
在现场材料管理中,各种材料的发放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而发放方法却因不同品种、规格的材料而有所不同。
大堆材料,主要包括砖、瓦、砂石等材料,一般都是露天存放、多工种使用.根据有关规定,大堆材料的进出场及现场发放都要进行检测.这样既保证施工的质量,也保证了材料进出场及存放数量的准确性。大堆材料的发放除按限额领料单的数量发放外,要做到在指定的
第10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料场清底使用。对混凝土、砂浆所使用的砂、石,按水泥的实际用量比例进行计量控制发放;也可按混凝土、砂浆不同程度等级的配合比,分盘计算发料的实际数量,因此,要做好分盘记录和办理发料手续。
主要材料,包括水泥、钢材、木材等,一般是库发材料或是在指定的露天料场和大棚 内保管存放,有专职人员办理领发手续。主要材料的发放要凭限额领料单(任务书)领发料,还要根据有关的技术资料和使用方法进行发放。
例如水泥的发放,一般除根据限额领料单的工程量、材料的规格、型号及定额数量外,还要凭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进行发放。另外,还要看工程量的大小,需要时分期分批进行发放,并做好记录,见表8—6。
成品及半成品:主要包括混凝土构件、钢木门窗、铁活及成型钢筋等材料。一般都是在指定的场地和库房内存放,由专职人员管理和发放。发放时凭据限额领料单办理领发手续
其他材料,包括工具、五金和其他辅助材料,一般都在库房存放。凭限额领料单或材料主管人员签发的需要计划发放. 4.材料发放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现场材料管理的薄弱环节,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必须提高材料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对在施的工程概况、施工进度计划、材料性能及工艺要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便于配合施工生产。
(2)根据施工生产需要,按照国家计量法规定,配备足够的计量器具,严格执行材料进场及发放的计量检测制度。
(3)在材料发放过程中,认真执行定额用料制度,核实工程量、材料品种、规格及定额用量,以免影响施工生产。
(4)严格执行材料管理制度,大堆材料清底使用,水泥先进先出,装修材料按计划配套发放,以免造成浪费。
(5)对价值较高及易损、易坏、易丢的材料,发放时领发双方须当面点清,签字认 证,做好发放记录。要实行承包责任制,防止丢失损坏和重复领发料的现象发生。 (二)材料的耗用
现场材料的耗用,也称为耗料,是指在材料消耗过程中,对构成工程实体的卡才料所进 行的核算活动。 1.材料耗用依据
现场耗料的依据是根据施工组织所持的限额领料单(任务书)到材料部门领料时所办理的领料手续.常见的一般有两种,一是领料单(小票);二是材料调拨单。
领料单一般使用的范围是专业施工队伍。在颁发料过程中,双方办理领发(出库)手续,并填领料单,按领料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注明单位工程、施工班组、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及领料日期,双方签字认证。
第10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调拨单的使用范围有两种:一是项目之间的材料调拨,属于内调,是各工地的材料部门为本工程用料所办理的调拨手续。在调拨过程中,双方填制调拨单,注明调出工程名称、调入工程名称、材料名称、规格、调拨数量、实发数量及调拨日期,并且有双方主管人员的签字后双方签字认证。这样可以保证各自工程成本的真实性。另一是外单位调拨,在办理调拨手续过程中,要有上级主管部门和项目主管领导的批示方可进行调拨。填制调拨单时注明调出单位、调入单位、材料名称、规格、请发数、实发数以及单价、金额、调拨日期等,并且要经主管人签字后,双方签字认证。
以上两种凭证是耗料的原始依据,因此要求在填制各种耗料凭证时,必须如实填写, 准确清楚,不弄虚作假、任意涂改,保证耗料的准确性。 2.材料耗用的程序
现场耗料过程,也是材料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材料的使用方 向,采取不同的耗料程序。
工程耗料,包括大堆材料、主要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等。其耗料程序是:根据领料凭证(任务书)所发出的材料,对照限额领料单进行核实;由于设计变更、工序搭接而造成的增减用料,按实际工程进度确定实际耗料数量,也要如实记人耗料台账,见表8—7.
暂设耗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搭设的设施也视同工程用料,要单独列项进行耗料。按预算收入单项开支,并且要按项目经理(工长)提出的用料凭证(任务书)进行核算后,与领料单核实,计算出材料的耗料数量。如有超耗也要计算在材料成本之内,并且记入耗料台账,见表8-8.
行政公共设施耗料,根据工程项目主管领导或材料主管批准的用料计划进行发料,使用的材料一律以外调材料形式进行耗料,单独记入台账。见表8—8.
调拨材料,是材料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调动,标志着所属权的转移,不管内调与外调都应记入台账,见表8.8。
施工组织耗料,根据各施工组织和专业施工队的领发料手续(小票),考核专业施工 队是否按工程项目、工程量、材料规格、品种及定额数量进行耗料,并且记入耗料台账,作为当月的材料移动报告,如实的反映出材料的收、发、存情况,为工程材料的核算提供依据,见表8—8。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由于某种原因或特殊情况,发生多领料或剩余材料,都要及时如实办理退料手续和补办手续,及时冲减账面,调整库存量,保证账物相符,正确地反映真实情况。
3.材料耗用方法
根据现场耗用的过程,为了使工程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使材料得到充分利用,保证施工生产,必须根据不同的材料种类、型号,分别进行耗料。
大堆材料,一般露天存放,不便于随时计数,耗料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实行定额耗料,
第10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按实际完成工作量计算出材料用量,并结合盘点,计算出月度耗料数量;二是根据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和水泥耗用量,计算其他材料用量,并按项目逐日记人材料发放记录,到月底累计结算,作为月度耗料数量。有条件的现场,可采取进场划拨方法,结合盘点进行耗料。 主要材料,一般都是库发材料,根据工程进度计算实际耗料数量.例如:水泥的耗料,根据月度实际进度部位,以实际配合比为依据计算水泥需用量;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数量开据小票或按实际使用量逐日记载的水泥发放记录累计计算,作为水泥的耗料数量。商品混凝土的耗料,以混凝土进场计量凭证计算耗料数量。
成品及半成品,一般采用按工程进度、部位进行耗料,也可按配料单或加工单进行计算,求得与当月进度相适应的数量,作为当月的耗料数量。例如:铁活及成型钢筋一般会同施工组织按照加工计划进行验收,然后交班组保管使用或按照加工翻样的加工单,分层以及分部位进行耗料。
4.材料耗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现场耗料是保证施工生产、降低材料消耗的重要环节,切实做好现场耗料工作,是搞好项目工程核算的保证。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材料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台账,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和料具管理规定。 (2)分清耗料对象,按照耗料对象分别记入成本.对于群体使用一种材料而分不清用料对象的,可根据实际用量,按定额和施工组织完成的工程进度适当分解。
(3)严格保管原始凭证,不得任意涂改耗料凭证,以保证耗料数量和材料成本的真实可靠。
(4)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材料耗用逐项登记,避免乱摊、乱耗,保证耗料的准确性。 (5)加强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认真进行材料核算,按规定办理领发料手续,为推广项目承包打好基础.
四、加强材料使用过程管理,降低材料消耗
材料使用过程的管理,就是对材料在施工生产消耗过程中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和核算,借以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达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的利润,一方面来自于材料采购供应等材料流通过程;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材料使用过程,即降低材料消耗。
目前,施工现场材料消耗管理仍很薄弱,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现场材料管理工作的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供应轻管理”的观念。重视完成生产任务,重视进度、产值而以增加材料消耗为代价,往往忽视材料的合理使用和降低成本,超耗也按实耗量入帐,而且对现场材料管理人员配备力量较弱,使现场材料管理停留在粗放式管理水平上。
其次,各专业管理之间配合不够严密,各生产环节连续性弱,造成现场材料堆放混乱、管理不严,余料不能充分利用;材料计量设备不齐、不准;上道工序欠缺事项由下道工序弥补,质量不稳定;设计不确定或频繁变更使材料供应不配套,导致以大代小,以优代普;施工抢进
第10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度,不按规范施工,导致增加材料用量;放松现场管理,技术水平差,施工管理不严,工程质量差,造成返工,浪费材料;设计多变,采购进场的原有材料不合用,形成积压变质浪费;采购批量过大,造成积压浪费。
第三,在人员队伍建设上,普遍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懂生产技术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员短缺,造成现场材料管理整体水平较低.
为改善现场材料管理状况,提高现场材料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以实现节约材料的目的,一般有两大主要途径:一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技术措施实现材料节约,二是通过加强材料管理实现材料节约.
(一)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技术措施实现节约材料
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技术措施节约材料,是指在材料消耗过程中,根据材料的性能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而实现的材料节约。详细内容可参见《建筑材料》(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薄遵彦编)一书。下面仅以水泥为例,说明技术节约的主要方法.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由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成为人造石.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构成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浆只起润滑作用,赋予混合物一定流动性。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组成混凝土的所有材料中,水泥的价格最高。水泥的品种、等级很多,因此经济合理地使用水泥,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的节约措施有:
(1)选择合理的水泥等级.在选择水泥强度等级时,一般以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号的l.5~2.0倍为宜;当配制高等级混凝土时,可以取0.9~1.5倍.述倍数关系,只在通常情况下成立,当使用外加剂或其它工艺时,则并不完全拘泥于此。使用高强度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时,可用较少的水泥就可达到混凝土所要求的强度,但不能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及耐久性要求,因此还需增加水泥用量,就会造成浪费。所以当必须用高强度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时,可掺一定数量的混合料,如磨细粉煤灰,以保证必要的和易性,并减少水泥用量。反之,如果要用低标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则因水泥用量太多,会对混凝土技术特性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2)在级配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尺量选用大粒径的石料。因为同等体积的骨料,粒径小的表面积比粒径大的表面积合计要大,需用较多的水泥浆才能裹住骨料表面,势必增加水泥用量。所以,在施工中,要视钢筋混凝土的钢筋间距大小、结构面尺寸大小,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合理选用石子粒径。骨料选用得好,既可节约水泥,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3)掌握好合理的砂率。砂率合理,既能使混凝土混合物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及良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又能使水泥用量减为最少.
(4)控制水灰比:水与水泥之比为水灰比.水灰比确定后要严格控制,水灰比过大会造成
第10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产生流浆、离析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合理掺用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并能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从而节约水泥。其具体方法参见《建筑材料》一书有关内容。 3.充分利用水泥性能富余系数
按照水泥生产标准,出厂水泥的实际强度等级,均高于其标识等级,两者之间的差称为富余性能.由于生产单位设备条件、技术水平所限,加上检测手段差,使水泥质量不稳定,水泥的富余系数波动较大。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一般富余强度较大,所以建筑企业要加快测试工作,及时掌握其活性,就能充分利用各种水泥的富余系数,一般约可节约水泥l0%左右。
4.掺加粉煤灰
粉煤灰是发电厂燃烧粉状煤灰后的灰碴,经冲水,排出的是湿原状粉煤灰。湿原状粉煤灰经烘干磨细,可成为与水泥细度相同的磨细粉煤灰。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中加入磨细粉煤灰10.3%,可节约水泥6%。
为了贯彻上述各项节约水泥措施,在大量混凝土浇捣施工过程中,应由专人管理配合比,保证水泥节约措施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二)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消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加强基础管理
材料的基础管理是实施各项管理措施的基本条件。正确使用材料消耗定额,能够编制准确的材料计划,就能够按需要采购供应材料;实行限额领料管理办法,可有效地控制材料消耗数量。因此加强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材料计划管理,坚持进行材料分析和“两算对比”等基础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供应和使用中的风险,为实现材料使用中的节约创造条件。目前由于“三边”工程较多,使许多工程预算完成较晚,材料分析很难事先做出,造成边干边算,极容易形成材料超耗.通过材料分析和“两算对比”可以做到先算后干,对材料消耗心中有数.
2.合理配置采购权限
关于材料采购权限的划分,在第四章中已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企业应根据一定时期内的生产任务情况、工程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不断地调整材料采购工作的管理流程,力争在批量规模采购、资金和储备设施的充分利用与提高采购供应工作效率、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上求得一个相对合理的管理分工,以获得综合经济效益。 3.提高配套供应能力
现场材料管理工作不仅是管供,还要管用、管节约.从组织资源开始,就追求对生产的配套供应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使用效率.选择合理的供应方式,并做好施工现场的平衡协调工作,实现材料供应的高效率、高质量。
第10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4.加速材料储备的周转
合理确定材料储备定额,在很大的意义上是为了能够用较少的材料储备,满足较多的施工生产需要.因此材料储备合理,可以加速库存材料的周转,减少资金的占用,减少人力的支出,从而实现综合材料成本的降低. 5.开展文明施工
文明的施工现场,意味着高水平的现场材料管理.材料供应到现场时,尽量做到一次就位,减少二次搬运和堆基损失;加强现场场容管理,及时清理、回收和再利用剩余材料和废旧材料;督促施工队伍操作落手清,减少操作中的材料损耗;材料堆放合理便于发放,提高材料管理工作效率.以上措施的落实既节约材料,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现场面貌改观.
6.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开展业务核算,通过分析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推广行之有效的现场材料管理经验,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运行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 (三)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提高节约材料的积极性
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是材料消耗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生产建设活动。材料节约奖励属于单项奖,奖金可在材料节约价值中支付.它是在认真执行定额、计量准确、手续完备、资料齐全、节约有物的基础上,按照多节多奖,不节不奖,国家、企业、个人三兼顾的原则确定的有效激励方式。
实行材料节约奖励的办法,一般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规定节约奖励标准,按照节约额的比例提取节约奖金,奖励操作工人及有关人员;另一种是在节约奖励标准中规定了超耗罚款标准,控制材料超耗现象。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是以细致和完善的过程管理为条件,以满足企业经营需要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有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是考核材料实际消耗水平的标准,没有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节约奖就无法推行.所以实行材料节约奖的建筑企业,必须具备切合实际的材料消耗定额,并经上级批准执行.
对没有定额的少量分项工程,可根据历年材料消耗统计资料,测定平均消耗水平,报上级审批后作为试用定额执行.以后经过实践,再逐步调整为施工定额.
2.有严格的材料收发制度 材料收发制度是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中最基本的基础管理工作。没有收发料制度,就无法进行经济核算、限额领料和材料节约奖励.所以,凡实行材料节约奖励的企业,必须有严格的收发料制度。收料时,要认真执行进场材料验收有关规定。发料时,一定要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为了检验收发料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差错,对现场材料必须贯彻月末盘点制度,如有盈亏,一定要查明原因,并及时按规定办理调整手续。
3.有完善的材料消耗考核制度 材料消耗的节超,要有完善的制度予以准确考核。决定
第10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材料消耗水平的因素有三方面,即材料消耗总量、完成工程量及材料品种和质量,所以考核材料消耗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1)材料消耗总量
即完成本项工程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总量,是现场材料部门凭限额领料单发的材料数量。总量包括正常施工用料及由于质量原因造成的修补或返工用料。总量的结算,应在该工程全部结束不再发生使用时止,如果结算后又发生耗料,应合并结算重新考核. (2)完成工程量
在材料消耗量相同的情况下,完成工程量越多,材料单耗就越低;反之,完成工程量越小,单耗就越高。所以在结算材料消耗总量的同时,要准确考核完成的工程量。限额领料单中的工程量,是由任务单签发者按工程总体任务量折算的.一个大的分项工程很可能需几周时间才能完成。为了正确核算工程量,分项工程完成后,要进行复核。若因工程变更或设计修改而增减工程量,应调整预算和限额领料数量;若是签发任务单时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的预算工程量有出入,要查清原因确定工程量。属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变更设计,则需有书面资料,方可调整预算。在工程量结算时,还要注意剔除对外加工部分。 (3)材料品种和质量
材料定额对所用材料的品种和质量,都有具体要求和明确规定,如发生以高代低等情 况,均应按规定调整定额用量。
4.工程质量稳定 工程质量优良是最大的节约。实行材料节约奖,必须切实执行质量监督检查制度,验收合格的分项工程方能实施奖励.
5.制订材料节约奖励办法 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必须先制订好材料节约奖励办法,其内容包括实行奖励的范围、定额标准、提奖水平、结算、考核制度和奖励办法等,经有关方面批准后执行。
(四)实现现场材料承包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
现场实行材料承包责任制,是材料消耗过程中的材料承包责任制.它是材料部门中诸多责任制之一。它是使责、权、利紧密结合,降低单位工程材料成本的一种有效管理手 段,体现了企业与项目,项目与个人在材料消耗过程中的职责、义务和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利益。随着项目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现场材料承包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实行现场材料承包一般有三种形式: 1.单位工程材料承包
对工期短,便于考核的单位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工程用料实行一次性包死。承包内容既要包括材料实物量,也要包括材料金额,实行双控指标。由企业向项目负责人发包,考核对象是项目承包者。这种承包可以反映单位工程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工程项目统筹管理材料采购、消耗和核算工作。项目负责人从整体考虑,注意各工种、工序之间的衔接,使材料消耗得到控制。
第10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按工程部位承包
对工期长,参建人员多或操作单一,损耗量大的单位工程,分为基础、结构、装修、水电安装等施工阶段,分部位实行承包。由主要工程的分包施工组织承包,实行定额考核、包干使用的制度。这种承包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管理到位,有利于发挥各承包组织的积极性。 3.特殊材料单项承包
对消耗量大,价格较高,容易损耗的特殊材料实行承包。这些材料一般功能要求特殊,使用过程易损耗或易丢失;也有从国外进1的材料,一般实行施工组织对单项材料的承包。这种承包可以在大面积施工,多工种参建的条件下,使某项专用材料消耗控制在定额之内,避免人多手杂,乱抄、乱拿的现象。
小 结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是材料业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是最终形成工程成本、最终消耗材料、发挥材料使用效能的场所.
按照不同施工阶段的生产特点,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求施工前做好与建设单位的衔接,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及修建各项临时设施的准备工作;第二个阶段要求做好施工中组织材料进场、现场材料平面布置管理、材料验收、保管、发放、盘点、退料、回收等一系列材料组织与管理工作;第三个阶段要求施工后期做好材料的清理、盘点、核算和转移工作,为最终的竣工撤点做好准备。
掌握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中各项管理措施的准备方法,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耗料是做好现场材料管理的基本条件.
节约材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材料的节约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从生产技术上,采取技术手段而降低材料消耗。严格说,这方面的节约更多地依靠技术部门。另一方面是在材料管理上,通过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提高材料使用效益.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中,更有潜力的应该是在材料管理中实现的节约。在材料管理中,可以通过材料承包,通过提高配套供应能力,通过改善操作管理,通过奖罚手段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
第九章 周转材料及工具管理
第一节 周转材料的管理
一、周转材料的概念
周转材料是指能够多次应用于施工生产,有助于产品形成,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和设施。实际上就其作用而言,周转材料应属工具类,但因在预算取费和财务核算上列入“材料\"项目,故称之为周转材料。
建筑企业为了顺利地进行生产,必须具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大条件,而生产资料又分为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这种区分并不取决于它们的物质属性,而是取决于它们各自在施工
第11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周转材料是有助于建筑产品的形成而必不可少的劳动手段。如:浇捣混凝土所需的模板和配套件,施工中搭设的脚手架及其附件等。
从一般建筑材料的价值转移方式和价值补偿方式来看,其价值是一次性地全部地转移到建筑物中去的。而周转材料却不同,它能在数个施工过程中反复使用,而不改变本身的实物形态,直至完全丧失其使用价值,损坏报废时为止.它的价值转移是根据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损耗程度,逐渐地分别转移到产品中去,成为建筑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并从建筑物的价值实现中逐渐得到补偿.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受施工条件限制,有些周转材料也是一次性消耗的,其价值也就一次性转移到工程成本中去。如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时所使用的钢支架等在浇捣后无法取出,钢板柱由于施工条件限制无法拔出,个别模板无法拆除等等。也有些因工程的特殊要求而加工制作的非规格化的特殊周转材料,只能使用一次。这些情况虽然核算要求同材料性质相同,实物也作销账处理,但也必须严格管理,做好核算,降低工程成本。因此,搞好周转材料的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由于周转材料可以多次使用,因此其管理方法与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材料有所区别。周转材料新、旧品的管理,在用、待用状态的管理,发放回收的管理以及维修改制管理等内容明显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材料管理。 二、周转材料的分类
施工生产中常用的周转材料包括定型组合钢模板、大钢模板、滑升模板、飞模、酚醛复膜胶合板、木模板、杉槁架木、钢和木脚手架、板、门型脚手架以及安全网、挡土板等。周转材料按其自然属性可分为钢质周转材料、木质周转材料、竹木和塑钢等复合周转材料等;按使用对象可分为混凝土工程用周转材料、结构及装修工程用周转材料和安全防护用周转材料.
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周转材料已从传统的杉槁、架木、脚手板等“三大工具”发展到以高频焊管和钢制脚手板为主,木模板也逐步被钢模板、竹木模板、塑钢模板所取代.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化并非是简单的材质取代和功能模仿,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周转材料朝着系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周转材料管理的任务
周转材料的管理任务就是满足工程项目施工工艺要求,配合施工生产任务完成,同时实现周转材料的费用降低.
(一)根据技术要求和生产需要,及时、配套地提供适量的各种周转材料.
(二)根据不同周转材料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加速周转,以较少的投入发挥尽可能大的效能.
(三)加强维修保养,延长周转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的经济效果.
第11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四、周转材料管理的内容 (一)使用
周转材料的使用是指为了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或有助于产品的形成而对周转材料进行配制拼装、支搭以及拆除的作业过程。 (二)养护
包括除却灰垢、涂刷防锈剂或隔离剂,分类码放,妥善保管,使周转材料处于随时可投入使用的状态。 (三)维修
对已遭到损坏的周转材料进行修复,使之恢复或部分恢复原有功能。 (四)改制
对损坏且不可修复的周转材料,按照使用和配套的要求进行大改小,长改短的作业过程。 (五)核算
包括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周转材料投入和使用的经济效果及其摊销状况,它是资金(货币)的核算;统计核算主要反映数量规模和使用状况,它是数量的核算。业务核算是材料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和业务特点而进行的核算,它既有资金的核算,也有数量的核算。
五、周转材料的管理方法 (一)租赁管理法 1.租赁的概念
租赁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拥有租赁物产权的一方向使用方提供使用权,不改变所有权,双方各自承担一定义务,履行契约的一种经济关系.
实行租赁管理方法必须将周转材料的产权集中于企业进行统一管理,这是实行租赁管理方法的前提条件。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中,企业不应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而拥有全部生产设施.通过租赁方式获得生产设施,可以减少企业周转材料的购置量,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相关的各项管理成本。特别是对于小型企业,通过租赁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即使是大中型施工企业,自身拥有一定规模的周转材料,为了提高使用效率也应加强核算和使用管理,通常在企业内部也实行市场化租赁管理方式,可以充分地利用使用价值,增加经济收益. 实行租赁管理,可以提高对周转材料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可以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有利于推动周转材料使用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
2.租赁管理的内容
以企业内部周转材料的租赁为例,租赁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应根据周转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及周转材料摊销额度要求测算租金标准,使之与工程周转材料费用收入相适应。其一般测算方法是:
第11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式中:管理费和保养费均按周转材料原值的一定比例计取,一般不超过原值的2%。
其次,是签订租赁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以下内容:
(1)明确租赁品种、规格、数量,并附有租用品明细表以便核查; (2)明确租用的起止日期、租用费用以及租金结算方式; (3)规定使用要求、质量验收标准和赔偿办法; (4)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5)违约责任的追究和处理。
第三,考核分析租赁效果,提高租赁管理水平.主要考核指标有: (1)出租率
期内平均拥有量为以天数为权数的各阶段拥有量的加权平均值。 (2)损耗率
(3)周转次数(主要考核组合钢模板) 3.租赁管理的程序
工程项目施工中,使用周转材料且采取租赁方法时,应遵守以下操作程序. (1)租用
项目确定使用周转材料后,应根据使用方案制定需要计划,由专人与租赁部门签订租赁合同,并做好周转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存放及拼装场地等各种准备工作。 (2)验收
工程项目的材料部门会同周转材料的使用方,对出租部门提供的进场周转材料进行验收。按合同要求清点数量,按品种规格分别记入《周转材料租赁台账》(见表9—1),必要 时注明新旧程度或缺损程度,由租赁双方签认。 (3)使用
周转材料使用方办理使用手续后,应确定专人管理具体的发放、拼装、搭设。每个使用期结束后应集中堆放,清理养护。全部使用完毕后回收清理,分类码放。 (4)回收
材料部门对使用后的周转材料进行验收,核对品种、规格及数量,如有丢失,应由使用方予以赔偿.如有损坏的,区别严重损坏(指不可修复的,如管体有死弯,板面严重扭曲)、一般性损坏(指可修复的,如板面打孔、开焊等)、轻微损坏(指不需要使用机械,仅用手工即可修复的)的不同程度由使用方予以赔偿。 (5)结算
租金的结算期限一般自提运的次日起至退租之日止,租金按日历天数考核,逐日计取,按月结算.租用单位实际支付的租赁费用包括租金和赔偿费两项.根据结算结果填写《租金及赔偿结算单》(见表9-2)。 ,
为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不设《周转材料租赁台账》,而直接根据租赁合同进行结算。但要
第11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加强合同的管理,避免遗失。
(二)周转材料的费用承包管理方法
周转材料的费用承包是适应工程项目施工承包的一种管理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承包对周转材料管理的要求.是指以单位工程为基础,按照工程造价中周转材料的基本费用,测算承包费用额度交由承包者使用,实行节奖超罚的管理。 1.承包费用的确定 (1)承包费用的收入
承包费用的收入即是承包者所接受的承包额.承包额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扣额法。另一种是加额法。扣额法指按照单位工程周转材料的概(预)算费用收入,扣除规定的成本降低额后剩余的费用;加额法是指根据施工方案所确定的使用数量,结合额定周转材料和计划工期等因素所限定的实际使用费用,加上一定的系数额作为承包者的最终费用收入.所谓系数额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平均耗费系数与施工方案所确定的费用收入的乘积。公式如下: 扣额法费用收入=概(预)算费用收入(元)×(1一成本降低率%) 加额法费用收入=施工方案确定的使用费用(元)×(1+平均耗费系数) 式中:
(2)承包费用支出
承包费用的支出是在承包期限内所支付的周转材料使用费(租金)、赔偿费、运输费、二次搬运费以及支出的其他费用之和。 2.费用承包管理法的内容 (1)费用承包的准备
根据承包方案和工程进度认真编制周转材料的需用计划,注意计划的配套性(品种、规格、数量及时问的配套)。要留有余地,不留缺口。
根据配套数量和租赁部门租赁意向,做好进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存放和拼装场地、开通道路等,对现场狭窄的栋号应做好分批进场的时间安排,或事先另选存放场地. (2)签订承包合同
承包合同是对承、发包双方的责、权、利进行约束的法律文件.一般包括需用周转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及承包期限、费用标准、双方的责任及权利、不可预见问题的处理以及奖罚等内容。 (3)承包额的分解
承包额确定之后,应进行大略的分解。以施工用量为基础将其还原为各个品种的承包费用。例如按照工程预算中钢模板和钢脚手架所占的比例不同,分解为钢模板费用和钢脚手架费用.也可按施工队伍或承包部位分解承包额,划小承包区域,以便于责任落实。 (4)费用承包效果的考核
承包期满后要对承包效果进行认真的考核、结算和奖罚。
第11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承包的考核和结算是指承包费用收、支对比,出现盈余为节约,反之为亏损.如实现节约应对参与承包的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可以按节约额进行奖励,也可扣留一定比例后再予奖励。奖励对象应包括承包班组、材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按照各自参与程度和贡献大小分配奖励份额。如出现亏损,则应本着与奖励对等的原则对有关人员进行罚款。费用承包管理方法是目前普遍实行的项目承包责任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企业管理人员应不断探索有效管理措施,提高承包经济效果。 (三)周转材料的实物量承包管理方法
实物量承包的主体是施工组织,也称施工队。它是指根据使用方案,按定额数量对施工队伍配备周转材料,规定损耗率,由施工队伍承包使用,实行节奖超罚的管理办法。 实物量承包是费用承包的深入和继续,是保证费用承包目标值的实现和避免费用承包出现断层的管理措施。
1.承包数量的确定.以组合钢模为例,说明承包数量的确定方法。 (1)模板用量的确定
根据合同中混凝土工程量编制模板施工配模图,据此确定各品种规格的模板计划用量,加上一定的损耗量即为交由施工队伍使用的承包数量。公式如下: 模板承包数量(m)=计划用量(m)×(1+定额损耗率) 式中:定额损耗量一般不超过计划用量的l%。 (2)零配件用量的确定
零配件的承包数量根据模板承包数量来确定。通常每万平方米模板零配件的用量分别 为:
U型卡:140000件;插销:300000件; 内拉杆:l2000件;外拉杆:24000件; 三型扣件:36000件;勾头螺栓:12000件; 紧固螺栓:12000件。
零配件承包数量(件)=计划用量(件)×(1+定额损耗率) 2.实物量承包管理的内答
将确定承包量后的周转材料发放给施工组织,双方签认后交由施工组织使用,直到使 用完毕后全部退回.退回时必须双方同时验收,清点全部数量并记载损坏程度,作为双方 结算的依据。
实物量承包效果的考核,主要是对损耗率的考核,即用定额损耗量与实际损耗量相 比,如有盈余为节约,反之为亏损。如实现节约则全额奖给承包施工队伍,如出现亏损则 由施工队伍赔偿全部亏损金额。公式如下:
奖罚金额(元)=定包数量(件)X原值(元)×(定额损耗率一实际损耗率)
根据承包考核结果,编制《施工队伍承包结算单》,对承包的施工队伍兑现奖罚,见
2
2
第11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表9—3。
(四)周转材料租赁、费用承包和实物量承包三者之间的关系
周转材料的租赁、费用承包和实物量承包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管理,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实行租赁办法是对工程项目整体周转材料费用的控制和管理;费用承包和实物量承包是项目对分承包方所承担的单位工程或承包栋号所进行的费用控制和管理;这样便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有费用和数量的综合管理体系。因此,降低企业周转材料的费用消耗,应该同时搞好三个层次的管理。限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作为管理初步,可于三者之间任择其一.但如果实行费用承包则必须同时实行实物量承包,否则费用承包易出现断层,出现“以包代管\"的状况。 六、几种周转材料的管理 (一)组合钢模板的管理 1.组合钢模的组成
组合钢模板是考虑模板各种结构尺寸的使用频率和装拆效率,采用模数制设计的且能与《建筑统一模数制》和《厂房建筑统一化基本规则》的规定相适应,同时还考虑了长度和宽度的配合,能任意横竖拼装,这样既可以预先拼成大型模板整体吊装,也可以按工程结构物大小及其几何尺寸就地拼装。组合钢模板的特点是:接缝严密,灵活性好,配备标准,通用性强,自重轻,搬运方便,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
组合钢模板主要由钢模板和配件两部分组成,其中钢模板视其不同使用部位,又分为平面模板、转角模板、梁腋模板、搭接模板等.
平面模板用于基础、墙体、梁柱和板等各种结构的平面部位,使用范围较广,占的比例最大,是模板中使用数量最多的基本模板。其代号和规格见表9—4.
表9—4平面模板的代号和规格表
转角模板,用于柱与墙体、梁与楼板及墙体之间的各个转角部位。依其同混凝土结构物接触的不同部位(内角与外角)及其发挥的不同作用又分为阴角模板、阳角模板、联接角模三种类型。阴角模板适用于与平面模板组成结构物的直角处的内角部位,即用于墙与墙,墙与柱,墙与梁等之间的转弯凹角的部位。阳角模板适用于与平面模板组成结构物的直角处的外角部位,即用于柱的四角和墙,以及梁的侧边与底部之间的凸出部位.无论是阴角还是阳角,都具有刚度好,不易变形的特点。联接角模(又称角条)能起到转角模板的联接作用,主要与平面模板联接使用于柱模的四角、墙角和梁的侧边与底部之间的外角部位。转角钢模板代号与规格见表9—5。
注:所有模板的质量均按2.3mm厚钢板计算.
组合钢模的配套件又分为支撑件(也称“围令支撑”)与联接件(也称“零配件”)两部分。
围令支撑主要用于钢模板纵横向及底部起支撑拉结作用,用以增强钢模板的整体、刚度
第11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及调整其平直度。也可将钢模板拼装成大块板,以保证在吊运过程中不致产生变形。 按其作用不同又分为围令、支撑两个系统。围令一般主要用20mm的焊管,能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材料通用,也有采用70 X 50×3mm和60×40×2。5mm的方钢管等。支撑主要起支撑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模板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一般用20~25mm的焊管制成。也有采用钢桁架作支撑的。钢桁架装拆方便,自重轻,便利操作,跨度可以灵活调节.
钢模的零配件,目前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1)U型卡(又称万能销或回形卡),是用Q235钢12mm元钢采用冷冲法加工成形,用于钢模板之间的联接,具有将相邻两块钢模锁住夹紧,保证不错位,接缝严密的作用,使一块块钢模纵横向自由联接成整体.
(2)L型插销(又称穿销、穿钉)用于模板端头横肋板插销孔内,起加固平直作用,以增强横板纵向拼装刚度,保证接头处的板面平整,并可在拆除水平模板时,防止大块掉落.其制作简单,用途较多。
(3)勾头螺栓(弯勾螺栓)和紧固螺栓,用于钢模板与围令支撑的连接,其长度应与使用的围令支撑的尺寸相适应。
(4)对拉螺栓(模板拉杆)用于墙板两侧的连接和内外两组模板的连接,以确保拼装的模板在承受混凝土内侧压力时,不至于引起鼓胀,保证其间距的准确和混凝土表面平 整,故其规格尺寸应根据设计要求与供应条件适当选用。
(5)扣件是与其它配件一起将钢模板拼装成整体的连接件,用于钢模板与围令支撑之间起连接固定作用。铸钢扣件有三种形式:直角扣件(十字扣件),用于连接扣紧两根互相垂直相交的钢管。回转扣件(转向扣件)用于连接扣紧两根任意角度相交的钢管。对接扣件(一字扣件)用于钢管的对接使之接长.
随着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工艺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普遍使用了大型组合钢模板施工工艺.这对减少现场拼装工作量,减少搭接缝隙,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有较大的促进,并能显著提高模板的整体钢度而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就其组成和使用管理而言,与传统意义的组合钢模板(俗称小钢模)并无本质不同,但因其形体较大,增加了现场拼装和码放的难度,一般需要借助于施工机械才可操作. 2.组合钢模置备量的计算及其配套要求
钢模需要量应根据企业计划期模板工程量计算,也可根据下列参考资料按混凝土量框 算模板面积,见表9—6。 其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期钢模板工程量=计划期模板工程量(m)×钢模板的使用率%
依据计划期钢模板工程量及企业实际钢模拥有量,参照历年来钢模的平均周转次数可 决定钢模板的置备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2
第11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表9-6 每一立方米混凝土的模板面积参考资料
钢模置备量的计算由多种因素确定,要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参照上式计算.并注意到钢模的置备量过高,购置费用就大,模板闲置积压的机会就多,不利于资金周转;置备量过小,又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因此必须全面统筹计划。 (二)竹木模板的管理 1.木模板需用量的确定
建筑企业一般是根据混凝土量框算模板接触面积(或称模板展开面积),若同时使用其它模板则扣除使用其它模板的部分,即为竹木模的需用面积;再依据木模的需用量计算 得出计划期的木材申请数。
计算公式:
式中:S-—计划期竹木模板需用量(m)。
r—-平均每平方米木模换算成木材的经验平均用量,依地区、单位、部位的不同而不同,通
常取每平方米的木模需用0.1~0.15m的成材。若使用竹胶板,则该系数为1。
m——木材的周转次数,根据目前木材供应的资源及质量情况,一般是南方材周转使用在5
次左右,北方材周转使用在6次左右。
w—-计划期末企业的木材库存量。
在计算一个单位工程计划用量时,要考虑木模使用中的翻转,不必全部配齐。关于翻转的次数,一般是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来确定的。如一幢十层框架结构工程,可配三至四 层模板即可,申请时只要总量的3/10或4/10即可满足。 2.竹木模板的管理形式
竹木模板的使用因其造价低、便于操作和使用灵活等特点,在现阶段还占一定比例。其主要管理形式有以下几种: (1)统一集中管理
设立模板配制车间,负责模板的统一管理、统一配料、统一制作、统一回收。工程项目使用模板时,事先向模板车间提出计划,由车间统一制作,发给工地使用。施工现场负责模板的安装和拆除,使用完后,由模板车间统一回收整理,计算工程的实际消耗量,核算模板摊销费用.
(2)模板专业队管理,是专业承包性质的管理。由专业队负责统一制作,负责安装和拆除,并回收管理,实行节约有奖,超耗受罚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3)“四包\"管理,即由班组“包制作,包安装,包拆除,包回收”,形成制作、安装、拆除相结合的管理形式。各道工序互创条件,做到随拆随修,随修随用,并利用小模板拼接成大模板节约使用材料。 3.脚手架的管理
在以钢质脚手架为主要类型的脚手架管理中,同钢模板具有共同的特征。一般由钢管和配件
3
2
第11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两部分组成。
为了加速周转,减少资金占用,一般脚手架料采取租赁管理办法效果较好。现场材料人员应加强对使用过程中的脚手架料管理,严格进出场料的数量清点及质量检查。对第一次投人使用的材料必须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对于已使用过的旧料,应检测其磨损程度;交班组使用时,要办清交接手续。要设置专用台账进行管理,督促班组合理使用,随用随清,防止丢失损坏,严禁挪作他用.拆架要及时,禁止高空抛甩;拆架后要及时回收清点入库,进行保养。凡不需继续使用的,应及时办理退租手续,以加速周转使用。
关于脚手架料中钢管脚手架及扣件,多功能门式架,金属吊篮架,以及钢木、竹跳板等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因容易丢失、周转搭设、拆除频繁、流动面宽,一般应实行统一管理,灵活调度,提高利用率。在施工现场搭拆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定的停顿使用,应有适当的地点进行集中清点、清理、检验,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质量。必须分规格堆放整齐,合理保管。配件要注意防止在搭架或拆架时散失。使用后均需清理涂油,配件要定量装箱,入库保管。进出场必须交接清楚,及时办理租赁或退租手续。凡质量不符合使用要求的脚手架料及配件,经检验后报废,不准混堆.
第二节 工具的管理
一、工具的概念
工具是人们用以改变劳动对象的手段,是生产力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具有与周转材料共性的特点,一般可以多次使用,在生产中能长时间发挥作用。因此工具管理的特点是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是在保证生产适用的基础上延长使用寿命的管理。工具管理是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组成部分,工具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劳动生产率和工程成本。为此工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及时、齐备地向施工组织提供优良、适用的工具,积极推广和采用先进工具,保证施工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2.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延长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具效能。 3.降低工具费用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二、工具的分类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生产大量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如结构施工中的钢筋绑扎、木模板支搭;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中手工操作则更多。这就决定了施工工具不仅品种多,而且用量大。建筑企业的工具消耗,一般约占工程造价的2%左右。因此,搞好工具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便于管理通常将工具按不同内容进行分类. (一)按工具的价值和使用期限分类 1.固定资产工具
是指使用年限l年以上且单价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工具.如50t以上的千斤顶,测量用的水准仪等。
第11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2.低值易耗工具
是指使用期或价值均低于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如手电钻、苫布、搬子、手推车、灰桶等.这类工具量大、品种复杂,约占企业工具总价值的60%以上. 3.消耗性工具
是指价值较低,使用寿命很短,重复使用次数很少且无回收价值的工具.如铅笔、扫 帚、油刷、锨把、锯片等。 (二)按使用范围分类 1.专用工具
是指为某种专业工种需要或完成特定作业项目所使用的工具。如千斤搬手、量卡具以及根据需要而自制或定购的非标准工具。 2.通用工具
是指被各工种广泛使用的定型产品,如各类搬手、钳子等。 (三)按使用方式和保管范围分类 1.个人随手工具
是指在施工生产中使用频繁,体积小且主要由个人使用的小型工具,因便于携带而交由个人保管的工具,如瓦工的瓦刀、抹子;电工的电笔、改锥、钳子等。 2.班组共用工具
是指在一定作业范围内为一个或多个施工组织所共同使用的工具。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班组内共同使用的工具,如手推车、水桶等;二是在班组之间或工种之间共同使用的工具,如水管、搅灰盘、磅秤等。前者一般固定给班组使用并由班组负责保管,后者按施工现场或单位工程配备,由现场材料人员管理。计量器具则由计量部门统管。
另外,按工具的性能分类,有电动工具、手动工具两类;按使用方向分,有木工工具、瓦工工具、油工工具等;按工具的产权划分有自有工具、借人工具、租赁工具。总之工具分类的目的是满足管理的需要,便于分析工具管理动态,提高工具管理水平。
三、工具管理的内容 (一)储存管理
工具验收后入库,按品种、规格、新旧和残损程度分开存放。同样工具不得分存两处,成套工具不得拆开存放,不同工具不得叠压存放。制定工具的维护保养技术规程,如防锈、防刃口碰伤、防易燃物品自燃、防雨淋和日晒等。对损坏的工具及时修复,使之处于随时可投入使用的状态。 . (二)发放管理
按工具费定额发出的工具,要根据品种、规格、数量、金额和发出日期登记入账,掌握使用者执行工具费定额的情况;出租或临时借出的工具,要做好详细记录并办理有关租赁和借用手续,以便按期、按质、按量归还。坚持“交旧领新”、“交旧换新”和“修旧利废”等
第12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管理制度,做好废旧工具的回收、修理工作。 (三)使用管理
根据不同工具的性能和特点配备适用的工具,制定相应的工具使用技术规程和规则,监督、指导班组按照工具的用途和性能进行合理使用. 四、工具的管理方法 (一)工具的租赁管理方法
租凭是在一定的期限内,工具的所有者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条件下,有偿地向使用者提供工具的使用权,双方各自承担一定的义务、履行一定的契约的一种经济关系。工具租赁的管理方法适合于除消耗性工具和实行工具费补贴的个人随手工具以外的工具品种。 企业对生产工具实行租赁的管理方法,需进行以下几步工作:
1.确定租赁工具的品种范围,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设专人负责办理租赁业务。使用方亦应指定专人办理租赁、退租及赔偿事宜. 2.测算租赁价格。
按租赁单价或按照工具的日摊销费确定日租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采购、维修、管理费按工具原值的一定比例计算,一般为原值的1%~2%; 使用天数可按本企业的历史水平测算。
3.工具出租者和使用者签订租赁协议(或合同),协议的内容及格式,见表9-7。
表9-7工具租赁合同
4.根据租赁协议,租赁部门应将实际出租工具的有关事项记人《租金结算台账》,见 表9-8.
5.租赁期满后,租赁部门根据《租金结算台账》填写《租金及赔偿结算单》,见表9—9。如发生工具的损坏、丢失,将丢失损坏金额一并填入该单“赔偿栏\"内。结算单中金额合计应等于租赁费和赔偿费之和。
表9—9租金及赔偿结算单
6.使用方用于支付租金的费用来源是工具费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工具及大型低值工 具的平均占用费。公式如下:
使用方租赁费收入=工具费预算收入+固定资产工具和大型低值工具平均占用费 式中:某种固定资产工具和大型低值工具平均占用费=该种工具摊销额×月利用率% 使用方所付租金,从其租赁费收入中核减。财务部门查收后,作为工具费支出计入工程成本。
(二)工具的定包管理办法
工具定包管理是“生产工具定额管理,包干使用”的简称,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工程施工所需工具数量配给使用方,由使用者包干使用,实行节奖超罚的管理方法。
工具定包管理,一般对瓦工、抹灰工、木工、油工、电焊工、架子工、水暖工、电工等
第12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专业工种实行效果较好。实行定包管理的工具品种范围,可包括除固定资产工具及实行个人工具费补贴的随手工具以外的工具。
班组工具定包管理是按各工种的工具消耗定额,对班组集体实行定包.实行班组工具 定包管理,需进行以下几步工作:
1.实行定包的工具,其所有权属于企业。企业材料部门指定专人管理,专门负责工具定包的管理工作。
2.测定各工种的工具费定额.定额的测定,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在向有关人员调查的基础上,查阅不少于2年的工具费用消耗资料,确定各工种所需工具的品种、规格、数量,并以此作为各工种的定包标准.
第二步:分别确定各工种工具的使用年限和月摊销费,月摊销费的公式如下: 式中:工具的单价,可采用内部不变价格,以避免因市场价格的经常波动而影响工具费定额. 工具的使用期限,可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凭经验确定。 第三步:分别测定各工种的日工具费定额,公式如下: 式中:额定人数,是由企业劳动部门核定的某工种的标准人数; 月工作日一般按每月30天计算。 3.确定月度定包工具费收入,公式如下:
某工种月度定包工具费收入:月度实际作业工日×该工种人均日工具费定额
工具费收入可按期或按部位,以现金或转账的形式向使用方发放,用于工具费用的开支。 4.工程项目材料部门,根据工种标准定包工具的品种、规格、数量,向有关使用方发放工具。使用方可按标准定包数量足量领取,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少领.自领用日起,按实领工具数量计算摊销,使用期满以旧换新后继续摊销。但使用期满的能延长使用时间的工具,应停止摊销收费.凡因使用方责任造成的工具丢失和因非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坏,由使用方承担损失。
5.实行工具定包的使用方需设立兼职工具员,负责保管工具,督促内部成员爱护工具和记载保管手册.
零星工具可按定额规定使用期限,交给个人保管,丢失赔偿。
因生产需要调动工作,小型工具自行搬运,不报销任何费用或增加工时。确属无法携带需要运输车辆时,由行政出车运送.
企业应参照有关工具修理价格,结合本单位各工种实际情况,制定工具修理取费标准及班组定包工具修理费收入,这笔收入可记入月度定包工具费收入,统一发放。 6.班组定包工具费的支出与结算.此项工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根据《工具定包及结算台账》(见表9—10),按月计算定包工具费支出,公 式如下:
第二步:按期或按部位结算班组定包工具费收支额,公式如下:
第12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某工种月度定包工具费收支额=该工种月度定包工具费收入一月度定包工具费支出一 月度租赁费用一月度其他支出
式中:租赁费,若班组已用现金支付,则此项不计。其它支出包括应扣减的修理费和丢失 损失费.
第三步,根据工具费结算结果,填制《定包工具结算单》(表9-11)。
表9-11工具定包结算单
7.工具费结算若有盈余,为班组工具节约,盈余额可全部或按比例作为工具节约奖励,归班组所有;若有亏损,则由使用者负担.企业可将各工种班组实际的定包工具费收入,作为企业的工具费开支,记入工程成本。
企业每年年终应对工具定包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 处理意见。
此外,对于其他工具的定包管理方法,可采取以下方法:
(1)按分部工程的工具使用费,实行定额管理、包干使用的管理方法.它是实行栋号工程全面承包或按分部、分项工程承包的工具费管理方法.
承包者的工具费收入按工具费定额和实际完成的分部工程工程量计算;工具费支出按实际消耗的工具摊销额计算。其中各个分部工程工具使用费,可根据班组工具定包管理方法中的人均日工具费定额折算。
(2)按完成百元工作量应耗工具费实行定额管理、包干使用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先由企业分工种制定百元工作量的工具费定额,再由工人按定额包干,并实行节奖超罚。 工具领发时采取计价“购买”或用“代金成本票”支付的方式,以实际完成产值与百元工具定额计算节约和超支。工具费百元定额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条件而定。 (三)对外包队使用工具的管理办法
1.凡外包劳务队使用本企业工具者,均不得无偿使用,一律执行购买和租赁的办法。外包队领用工具时,须由企业劳资部门提供有关详细资料,包括:外包队所在地区出具的证明、人数、负责人、工种、合同期限、工程结算方式及其它情况,并应说明用工增减情况。 2.对外包队一律按进场时申报的工种领发工具费。凡施工期内变换工种的,必须按新工种连续操作25天,方能申请按新工种发放工具费.
外包劳务队工具费发放的数量,可参照工具定包管理中某工种月度定包工具费收入的方法确定。两者的区别是,外包队的人均日工具费定额,需按照工具的市场价格确定。 外包劳务队的工具费随企业应付工程款一起发放.
3.外包劳务队使用企业工具的支出,采取预扣工程款的方法,并将此项内容列入工程承包合同。预扣工程款的数量根据所使用工具的品种、数量、单价和使用时间进行预 计,公式如下:
4.外包劳务队向施工企业租用工具的具体程序是:
第12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外包队进场后,由所在施工队工长填写“工具租用单\经材料员审核后,分发外包劳务队、劳资部门和财务部门。
(2)财务部门根据“工具租用单”签发“预扣工程款凭证\一般一式三份交外包队、财务部门、劳资部门各一份。
(3)劳资部门根据“预扣工程款凭证”按月分期扣款。
(4)工程结束后,外包队需按时归还所租用的工具,并以材料员签发的实际工具消耗凭证,与劳资部门结算。
5.外包劳务队领用的小型易耗工具,领用时1次计价收费。
6.外包劳务队在使用工具期内,所发生的工具修理费,按现行标准付修理费,从预扣工程款中扣除.
7.外包劳务队丢失和损坏所使用的工具,一律按工具的现行市场价格赔偿,并从工程款中扣除。
8.外包劳务队退场时,领退工具手续不清的,劳资部门不准结算工资,财务部门不得付款。
(四)个人随手工具的津贴费管理方法 1.个人工具津贴费的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工具形体较小、便于携带并主要由个人使用的工具。目前,多数施工企业对瓦工、木工、抹灰工等专业工种所使用的个人随手工具实行个人工具津贴费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使操作工人有权自主选择顺手工具,有利于加强维护保养,延长工具使用寿命.
2.确定工具津贴标准的方法
根据一定时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确定随手工具的范围和数量,然后测算分析这部分工具的历史消耗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分工种的作业工日个人工具津贴费标准,根据每月实际作业工日,发给个人工具津贴费。
3.凡实行个人工具费津贴的工具,单位不再配发工具,施工中需用的工具,由个人负责购买、维修和保管,丢失、损坏由个人负责。
小 结
周转材料与工具是材料管理中较为特殊的管理内容。说其特殊,就在于它们与一般意义上的建筑材料管理具有一定的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在消耗方式上,材料是一次性消耗,而周转材料与工具是“多次\"消耗;
2.在其形态变化上,材料改变其原有形态,而周转材料与工具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形态; 3.在核算方法上,材料是一次性记入成本,而周转材料与工具却要采取摊销的方式。
由于上述区别,周转材料与工具的管理方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大的不同。例如租赁管理方法、回收养护、加工改制等。特别是租赁管理方法,是目前在周转材料和工
第12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具管理中普遍采取的一种方法。租赁是暂时转移使用权的一种经济关系,这种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周转材料和工具的利用率,加速周转,降低工程项目中周转材料和工具的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
第十章 材料核算管理
第一节 材料核算管理概述
一、材料核算的概念
材料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材料核算就是用货币或实物数量形式,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对企业各项材料业务进行记录、计算、考核和比较,反映经营成果。材料核算是从考核业务效果人手,达到用较少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
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成本的70%左右,材料的采购、供应、使用等业务经营活动是否经济合理,对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特别是经济效益的高低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进行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必须抓住材料核算这个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材料核算,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核算管理体制,使材料核算的原则贯穿于材料供应和使用的全过程,做到干什么、算什么,人人树立核算意识,积极参加材料核算和分析活动.企业的核算体制是由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决定的,集中经营管理权限的企业,其核算体制为层层核算、层层负责各自分管的指标,体现企业综合效益。实行经营管理权限分散体制的企业,其核算体制为各经营部门独立核算,企业核算上缴的各项费用.
其次,要建立健全核算管理制度。无论哪种核算体制,其区别仅在于核算层不同,但其内容却基本相同。因此要明确各部门、各类人员以及基层组织的经济责任,制定材料各业务环节的管理办法、规定以及核算程序,把各项经济责任落实到部门、专业人员和施工组织,才能保证实现各项目标。
第三,要有比较坚实的经营管理基础工作,这是开展经济核算的重要前提条件。材料消耗定额是计划、考核、衡量材料供应与使用是否取得经济效果的标准;原始记录是反映和计算经营过程的主要依据;计量检测是反映供应、使用情况和记账、算账、分清经济责任的主要手段;清理资产是搞清家底,弄清财物分布占用,进行核算的前提;预算价格是进行考核和评定经营成果的统一计价标准。没有良好的基础工作,很难开展经济核算。 二、材料核算的分类
建筑企业材料核算由于核算的性质不同、材料所处领域各异、材料使用方向的区别而有
第12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以下几种类型:
(一)按照材料核算工作的性质划分,有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尺度,计算和考核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的经济效果。它的特点是连续性、系统性强,便于综合比较,通过记录、整理、汇总、结算等程序,反映材料资金的运动变化,考核材料资金的使用,各项费用的开支,各种成本及利润等效果. 2.统计核算统计核算一般采用实物形态,借助于数量来反映、监督材料经营活动情况.例如:材料供应量、库存量、节约量、节约率等指标,反映材料实物运行状态和运行效果等材料运行状况。
3.业务核算业务核算是局部的核算,既可以采取价值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实物形式,反映某一个部门、某一个环节的材料业务或某一个工程部门的材料运行状况。 (二)按材料所处领域划分,有供应过程的核算和使用过程的核算
1.材料供应过程的核算主要反映和考核供应过程的经济效果,如材料供应的资金占用、材料采购成本、各项管理费用支出水平等内容。
2.材料使用过程的核算主要考核材料供应给工程项目后,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资金的占用、工程材料消耗、暂设工程材料消耗等内容。
(三)按照考核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有货币核算和实物核算
1.货币核算一般称为会计核算,是以货币形式考核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经济效果的方法。
2.实物核算一般称为业务核算,是以所核算材料的实物计量单位为表现形式的核算方法,反映企业经营中的实物量节超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供应过程核算还是使用过程核算,无论是以货币为单位的会计核算,还是以实物量计量的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都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核算体系,才能实现材料核算的目的,才能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三、材料核算的一般方法
材料概算是在材料流转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预算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实现最终实际成本的降低.材料成本按其在成本管理中的表现形式不同有以下三种:
第12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预算成本系根据构成材料业务活动的各个因素,按统一规定预先计算的成本水平。是考核企业成本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进行业务结算、计算各项业务收入的重要依据。 2.计划成本企业为了加强成本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所确定的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的控制成本额,是企业降低消耗的奋斗目标,是控制和检查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
3.实际成本 即业务实际完成后应计人成本的各项费用的总额。它是企业实际消耗的综合反映,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成本的一般分析,首先是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比较,考核节约与超支情况.其次是将工程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检查企业执行成本计划的情况,考察实际成本是否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无论是预算成本还是计划成本,都要从成本总额和成本项目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成本项目数值的变动,是成本总额变动的原因;成本总额的变动,是成本项目数值变动的结果。在考核成本变动时,要借助于成本降低额包括预算成本降低额和计划成本降低额,借助于成本降低率包括预算成本降低率和计划成本降低率,反映成本状况。前者用以反映成本节超的绝对额,后者反映成本节超的幅度.
在对成本水平和执行成本计划考核的基础上,应对企业所属施工组织的成本水平进行考核,以查明其成本变动对企业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应对成本结构、成本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考察成本结构和水平变动的趋势。在此期间,还要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考察两者的进度是否同步增长。通过对成本的一般分析,对企业的成本水平和执行成本计划的情况做出初步评价,并为深入进行成本分析,查明成本升降原因指明方向. 四、材料核算的形式
建筑安装工程材料费的核算,主要依据建筑安装概(预)算定额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来进行,因而在工程材料费的核算管理上,也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安装工程概(预)算定额规定的材料定额消耗量与施工生产过程中材料实际消耗量之间的量差;二是地区材料预算价格规定的材料价格与实际采购供应价格之间的价差。工程材料成本的盈亏主要核算这两个方面.
(一)材料的量差
对工程用料、临时设施用料、非生产性其他用料,分类记账。同为工程用料应分单位工
第12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程记账,划清成本项目。对属于费用性开支非生产性用料,要按规定不得记入工程成本.对供应两个以上工程同时使用的大宗材料,可按定额及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比例分配,分别记入单位工程成本。
为了抓住重点,简化基层实物量的核算,根据各类工程用料特点,可选定占工程材料费用比重较大的主要材料,如土建工程中的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砂石、混凝土等按品种核算分析,建立分栋号的实物台账.一般材料则按类核算,掌握队、组用料节超情况,从而找出定额与实耗的量差,为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提供资料。 (二)材料的价差
材料价差的发生,要区别供料方式。供料方式不同,其处理方法也不同。由建设单位供料的,按地区材料预算价格向施工单位结算,价格差异则发生在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负责核算.施工单位实行包料、按施工图预算包干的,价格差异发生在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材料部门进行核算,所发生的材料价格差异按有关规定列入工程成本。
其他耗用材料,如属机械使用费、施工管理费、其他直接费开支的用料,也由材料部门负责采购、供应、管理和核算.
第二节 材料核算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材料流通过程的核算 (一)材料采购的核算
材料采购的核算,是以材料采购预算成本为基础,与实际采购成本相比较,核算其成本降低或超耗程度。 1.材料采购实际价格
材料采购实际价格是材料在采购和保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它是由材料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包装费、运杂费、采购保管费五方面因素构成的.组成实际价格的五个内容,任何一方面,都直接影响到材料实际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在材料采购及保管过程中,力求节约,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是材料采购核算的重要环节。 通常市场供应的材料由于货源来自各地,产品成本不一致,运输距离不等,质量情况也有上下。为此在材料采购或加工订货时,要注意材料实际成本的核算,做到在采购材料时作各种比较,即:同样的材料比质量,同样的质量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运距,综合核算材料成本。尤其是地方大宗材料的价格组成,运费占主要成分,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对减少运输及管理费用尤为重要。
按材料实际价格计价,是指对每一材料的收发、结存数量都按其在采购(或委托加工、自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成本计算单价.其优点是能反映材料的实际成本,准确地核算建筑
第128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产品材料费用;缺点是每批材料由于买价和运距不等,使用的交通运载工具也不一致,运杂费的分摊十分繁琐,常使库存材料的实际平均单价发生变化,会使日常的材料成本核算工作十分繁重,往往影响核算的及时性.通常,按实际成本计算价格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
①先进先出法 是指同一种材料每批进货的实际成本如各不相同时,按各批不同的数 量及价格分别计入账册。在发生领用时,以先购入的材料数量及价格先计价核算工程成本,按先后程序依此类推。
②加权平均法是指同一种材料在发生不同实际成本时,按加权平均法求得平均单价;当下一批进货时,又以余额(数量及价格)与新购入的数量、价格作新的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新的平均价格。 2.材料预算(计划)价格
材料预算价格是由地区主管部门颁布的,以历史水平为基础,并考虑当前和今后的变动因素,预先编制的一种计划价格。
材料预算价格是地区性的,是根据本地区工程分布、投资数额、材料用量、材料来源地、运输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确定的,同时对其使用范围也有明确规定。在地区范围以外的工程,则应按规定增加远距离的运费差价.材料预算价格包括从材料来源地起,至到达施工现场的材料仓库或材料堆放场地为止的全部费用。材料预算价格由下列五项费用组成:材料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包装费、运杂费、采购及保管 费。各项费用的来源及计算方法如下: (1)材料原价
①国内生产的材料中,市场销售材料以当地商业部门规定的现行批发牌价并根据本地区实际供需时考虑一部分零售价格确定;企业自销产品,按其主管部门批准的现行出厂价计算;构件、成品、半成品由主管部门综合各类企业的生产成本计算.
②国外生产的材料,按国家批准的进口材料价格。单独引进的成套设备,签订对外合同的,要单独计算价格并另加海关征收的各项费用.
③加工材料,其加工费和加工过程的损耗费一并计人材料原价。
④综合价格,同一种材料,因产地、包装、供应单位不同时,应按市场占有率加权平均计算。 、
(2)供销部门手续费
按照我国商品定价原则,凡通过市场销售的材料,都要按规定的费率计算供销部门手续费。如果供销部门已将此项手续费包括在原价内时,就不再重复计算此项费用。 目前我国各地区大部分执行国家经贸委规定的费率,见表10—1。
表10—1供销部门手续费率
序号 材料类别 费率(%) 备注 第129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1 2 3 4 5 6 金属材料 机电材料 化工材料 木材 轻工产品 建筑材料 2。5 1。8 2 3 3 3 包括:黑色、有色、生铁等 二类机电、仪器、仪表等 酸、碱、橡胶及制品等 竹、木等及胶合板 包括一、二、三类物资 (3)包装费
包装费是为了便于材料的运输或为保护材料而进行包装所需要的费用,包括材料本身的包装及支撑、棚布等。如由生产厂负责包装,其费用已计人材料原价内,则不再另行计算,但应扣除包装的回收价值。
包装材料的回收价值,按地区主管部门规定计算,如无规定可参照下列比例结合地区 实际情况确定:
①木制包装品,回收量按70%计算,回收价值按包装材料原价的20%计算;
②铁质包装的回收率为:铁桶95%、铁皮50%、铁丝20%,回收价值按包装材料原价的50%计算;
③纸质、纤维品包装的,回收率为50%,回收价值按包装材料原价的50%计算。 包装材料回收价值计算公式为:
包装品回收价值=包装品(材料)原价×回收率×回收值 (4)运杂费
材料运杂费应按材料的来源、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里程以及厂家和交通部门规定的运价费率标准进行计算。材料运杂费包括以下内容: ①产地至车站、码头的短途运输费; ②火车、船舶的长途运输费; ③调车及驳船费;
④过路、桥、闸及多次装卸费; ⑤有关部门附加费; ⑥合理的运输损耗.
编制材料预算价格时,材料来源地的确定,应贯彻就地、就近取材的原则,结合资源分布、市场占有状况、运输条件等因素确定。 (5)采购及保管费
根据材料部门在组织材料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综合确定的取费标准。通常 采购及保管费率为上述四项费用之和的2.5%。计算公式为:
采购及保管费=(材料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包装费+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率 3.材料采购成本的考核。单项品种的材料在考核材料采购成本时,可以从实物量形态
第130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考核其数量上的差异。但企业实际进行采购成本考核,往往是分类或按品种综合考核价值上的“节\"与“超\".通常有如下两项考核指标: (1)材料采购成本降低(超耗)额
材料采购成本降低(超耗)额=材料采购预算成本一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式中:材料采购预算成本为按预算价格事先计算的计划成本支出;材料采购实际成本是按 实际价格事后计算的实际成本支出. (2)材料采购成本降低(超耗)率
通过此项指标,考核成本降低或超耗的水平和程度。 (二)材料供应的核算
材料供应计划是组织材料供应的依据,是根据施工生产进度计划和材料消耗定额等编制的。施工生产进度计划确定了一定时期内应完成的工程量,而材料供应量是根据工程量乘以材料消耗定额,并考虑库存、合理储备、综合利用等因素经平衡后确定的。因此按质、按量、按时配套供应各种材料,是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检查考核材料供应计划的执行情况,主要是检查材料收入的执行情况,它反映了材料供应对生产的保证程度. 材料供应计划的执行情况,就是将一定时期(旬、月、季、年)内的材料实际收入量与计划收入量作对比,以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一般情况下,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1.材料供应计划完成率
就是考核材料供应量是否充足,某种材料在某一时期内的收入总量是否完成了计划, 俭查收入量是否满足了施工生产的需要。其计算公式为:
例:某施工企业某月材料供应计划及完成情况如表l0-2. 表10—2某单位供应材料情况考核表
检查材料收入量是保证生产任务所必须的条件,收入量不充分时如上表中砂子,仅完成计划收入时的85%,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材料供应数量不足而中断施工生产。 2.材料供应的及时率
在考核材料供应计划的执行情况时,还会遇到收入总量的计划完成情况较好,但实际上施工现场却发生停工待料现象。这是因为在供应工作中还存在收入时间是否及时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收入总量充分,但供应时间不及时,也同样会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计算公式为:
例:
在分析考核材料供应及时率时,需要把时间、数量、平均每天需用量和期初库存量等 资料联系起来考核.例如表l0-2中水泥供应情况为ll0%,从总量上看满足了施工生产的 需要,但从时间上看,供应不及时,大部分水泥的供应时间集中在中下旬,影响上旬施工 生产的顺利进行。见表l0-3。
表10—3某单位7月份水泥供应及时性考核 单位:t
第131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月的水泥供应总量超额完成了计划,但由于供应不均衡,月初需用的材料却集中于后期供应,其结果造成了工程发生停工待料现象。实际收入总量429t中,能及时利用于生产建设的只有345t,停工待料3天,供应及时率的计算公式为:
(三)材料储备的核算
为了防止材料的积压和储备不足,保证生产的需要,加速资金的周转,企业必须经常检查材料储备定额的执行情况,分析是否超储或不足。
检查材料储备定额的执行情况,是将实际储备材料数量(金额)与储备定额数量(金额)相对比。当实际储备数量超过最高储备定额时,说明材料有超储积压;当实际储备数量低于最低储备定额时,说明企业材料储备不足,需要动用保险储备。
材料储备的周转状况,通常是企业材料储备管理水平的标志.反映储备周转的指标可分为两类。‘
1。储备实物量的核算
实物量储备的核算是对实物周转速度的核算。核算材料对生产的保证天数及在规定期限内的周转次数和周转l次所需天数。其计算公式为:
例:某建筑企业核定砂子的最高储备天数为5.5天,某年度1~l2月耗用砂子149328t,其平均库存量为3360t,期末库存为4100t。计算其实际储备天数对生产的保证程度及超储或储备不足情况。
2.储备价值量的核算
价值形态的检查考核,是把实物数量乘以材料单价用货币作为单位进行综合计算,其好处是能将不同质量、不同价格的各类材料进行最大限度地综合。它的计算方法除上述的 有关周转速度方面(周转次、周转天)均为适用外,还可以从百元产值占用材料储备资金情况及节约使用材料资金方面进行计算考核。其计算公式为:
例:某施工企业全年完成建安工作量ll68.8万元,年度耗用材料总量为888.29万元,其平均库存为l51.78万元,核定周转天数为70天.现要求计算该企业的实际周转次数、周转天数、百元产值占用材料储备资金及节约材料资金情况。
二、材料消耗过程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一)工程费用组成的内容
建筑安装工程费,按国家现行有关文件规定,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和利润税金三部分组成。
1.直接工程费
其中直接工程费是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的。直接费包括: (1)直接费
①人工费 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生产工人和附属生产单位(非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
第132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人工费=∑(人工概预算定额消耗量×工程量×相应等级的工资单价)
②材料费指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和 半成品的费用,以及周转材料的摊销(或租赁)费用。
材料费=∑(材料概预算定额消耗量×工程量×材料预算单价)
③施工机械使用费 指使用施工机械作业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以及机械安、拆和进出 场费.
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台班概预算定额用量×工程量×机械台班单价) (2)其他直接费
是指除了直接费之外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具有直接费性质的费用。一般包括: ①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②夜间施工增加费; ③材料二次搬运费; ④仪器、仪表使用费; ⑤生产工具使用费; ⑥检验试验费;
⑦特殊工程培训费; .
⑧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等费用; ⑨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
其他直接费是按相应的计取基础乘以其他直接费率确定的。 土建工程:其他直接费=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率 安装工程:其他直接费=人工费×其他直接费率 (3)现场经费
现场经费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的费用,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两方面. ①临时设施费
是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所必需的生活和生产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临时设施的搭设、维修、拆除费用或摊销费用。临时设施包括临时宿舍、文化福利 及公用事业房屋与构筑物、仓库、办公室、加工厂及规定范围内的道路、水、电、管线等临时设施和小型临时设施。临时设施费一般单独核算,包干使用. ②现场管理费
现场管理费是指发生在施工现场一级,针对工程的施工所进行的组织经营管理等支出的费用.
现场管理费由以下内容组成:
现场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等;
第133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现场办公费; 差旅交通费;
固定资产使用费; 工具用具使用费; 保险费; 工程保修费; 工程排污费; 其他费用.
现场管理费是按相应的计取基础乘以现场管理费率确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土建工程:现场管理费=直接费X现场管理费费率 安装工程:现场管理费=人工费X现场管理费费率 2.间接费 由施工管理费和其他间接费组成。 (1)企业管理费
指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内容包括: ①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 ②企业办公费; ③差旅交通费; ④固定资产使用费; ⑤工具用具使用费; ⑥工会经费; ⑦职工教育经费; ⑧劳动保险费;
⑨职工养老保险费及待业保险费; ⑩保险费; ⑩税金; ⑩其他费用。 (2)财务费
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短期贷款利息净支 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企业筹集资金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3)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包括按规定支付的工程造价(定额)管理部门的定额编制管理费和劳动定额管理部门的定额测定费,以及按有关部门规定支付的上级管理费. 3.利润和税金
利润是指建安企业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中的体现,是按照规定的利
第134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润率计取的利润。
税金是指国家税法规定的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二)工程材料消耗的核算
现场材料使用过程的管理,主要是按单位工程实行定额供料和对施工组织耗用材料实行限额领料管理。前者是按概(预)算定额对在建工程实行定额供应材料;后者是在分部分项工程中以施工定额对施工组织限额领料。实行限额领料,是工程材料消耗管理的出发点,是工程材料核算、考核工程项目经营成果的依据。
实行限额领料有利于加强企业材料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材料;有利于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实行限额领料,就是要使生产部门养成“先算后用”和“边用边算”的习惯,克服“先用后算\"或者是“只用不算”的粗放管理行为。 检查材料消耗情况,主要是用材料的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进行对比,反映材料节约或浪费的情况。由于材料的使用情况不同,因而考核材料的节约或浪费的方法也不相同,现就几种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1.考核某项工程某种材料的定额与实际消耗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材料节约(超耗)量=某种材料定额耗用量一该项材料实际耗用量 上式计算结果为正数.则表示节约:反之计算结果为负数.则表示超耗. 同样,式中正百分数表示节约率;负百分数表示超耗率。
例如某工程浇捣墙基C20混凝土,每立方米定额用水泥425号245k9,共浇捣23.6m3,实际用水泥5204k9,则:
水泥节约量=5204—245×23.6=578(kg)
2.核算多项工程某种材料消耗情况
其节约或超支的计算式同上,但某种材料的计划耗用量,即定额要求完成一定数量建筑安装工程所需消耗的材料数量的计算公式应为:
某种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消耗定额×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例如某工程浇捣混凝土和砌墙工程均需使用黄砂,工程资料如表l0-4。
根据表10—4资料,可以看出,两项操作化整为零节约砂子0。642t,其节约率为 2.80%.如果作进一步分析检查,则砌墙工程节约砂子0.735t,节约率达3.46%;混凝 土工程超耗砂子0.0948t,超耗率为5.91%. 3.核算一项工程使用多种材料的消耗情况
由于材料的使用价值不同,计量单位各异,不能直接相加进行考核,因此需要利用材料价格作为同度量单位相加后,以总量对比进行考核。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节约或超支额=∑材料价格×(材料实际消耗量一材料定额消耗量) 例:某施工企业以M5混合砂浆砌一砖半外墙l00m3,各种材料的定额消耗金额及实
第135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际消耗金额情况见表10—5。
4.核算多项分项工程使用多种材料的消耗情况
这种核算方式一般适用于以单位工程为对象的材料消耗情况的核算,它既可了解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各项材料的定额执行情况,又可综合分析全部工程项目耗用材料的效益情况,见表l0—6。
(三)周转材料的核算
由于周转材料可多次反复使用于施工过程,因此其价值的转移方式也不同于材料一次转移,而是分多次转移,通常称为摊销。周转材料的核算是以价值量核算为主要内容,核算其周转材料的费用收入与支出的差异和摊销额度。
1.费用收入
周转材料的费用收入是以施工图为基础,以概(预)算定额为标准随工程款结算而取得的资金收入。
在概(预)算定额中,周转材料的取费标准是根据不同材质综合编制的,在施工生产中无论实际使用何种材质,取费标准均不予调整.以脚手架和模板为例,周转材料的费用收入主要计算方法如下。
工业与民用建筑脚手架,分为单层建筑脚手架、现浇预制框架建筑脚手架和其他建筑 脚手架。除烟囱、水塔脚手架外,其他均按建筑面积以m计算。定额中分为综合脚手架、单及双排架子、满堂红架子等9项共l7个子项,每个子项都规定了取费标准,分别按建筑面积和投影面积计取费用.
模板工程分为基础、梁、墙、台、柱等不同部位,每一操作项目规定有不同的费用标准。以每立方米混凝土量为单位计取费用.在每项费用中均已包括了板、零件和钢支撑的费用。 2.费用支出
周转材料的费用支出是根据施工工程的实际投入量计算的。在对周转材料实行租赁的企业,费用支出表现为实际支付的租赁费用和维修、赔偿费用;在不实行租赁制度的企业,费用支出表现为按照上级规定的摊销率所提取的摊销额。计算摊销额的基数为全部周转材料拥有量.
3.费用摊销 (1)一次摊销法
一次摊销法是指周转材料一经使用,其价值即全部转入工程成本的摊销方法。它适用于与主件配套使用并独立计价的零配件的核算等。 (2)五·五摊销法
指投入使用时,将其价值的50%摊入工程成本,待报废期时,再将另50%摊入工程成本的摊销方法。它适用于价值偏高,不宜一次摊销的周转材料。 (3)期限摊销法
2
第136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期限摊销法是根据周转材料使用期限和单价来确定摊销额度的摊销方法。它适用于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周转材料。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分别计算各种周转材料的月摊销额,公式如下: 第二步:计算各种周转材料月摊销率,公式如下:
第三步:计算月度周转材料总摊销额,公式如下:
周转材料月摊销额(元)=∑(某种周转材料采购价×该种周转材料摊销率) (四)工具的核算 1.费用收入与支出
在施工生产中,工具费的收入是按照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升板结构、全装配结构等不同结构类型以及领事馆、旅游宾馆和大型公共建筑等,分不同檐高(20m以上和以下),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计取。一般情况下生产工具费用约占工程直接费的2%左右.
工具费的支出包括购置费、租赁费、摊销费、维修费以及个人工具的补贴费等项目。 2.工具的账务
与施工企业的工具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相对应,工具账分为由财务部门建立的财务账和由料具部门建立的业务账. (1)财务账分为以下三种:
总账(一级账)以货币单位反映工具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总体规模。资金来源是购置、加工制作、从其他企业调入、向租赁单位租用的工具价值总额。资金占用是企业在库和在用的全部工具价值余额。
分类账(二级账)是在总账之下,按工具类别所设置的账户,用于反映工具的摊销和 余值状况.
分类明细账(三级账)是针对二级账户的核算内容和实际需要,按工具品种而分别设置的账户。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三种账户要平行登记,做到各类费用的对口衔接。 (2)业务账分为以下四种:
总数量账用以反映企业或单位的工具数量总规模,可以在一本账簿中分门别类地登记,也可以按工具的类别分设几个账簿进行登记。
新品账亦称在库账,用以反映已经投入使用的工具的数量,是总数量账的隶属账。 旧品账亦称在用账,用以反映经投入使用的工具的数量,是总数量账的隶属账。当因施工需要使用新品时,按实际领用数量冲减新品账,同时记人旧品账。某种工具在总数量账上的数额,应等于该种工具在新品账和旧品账的数额之和。当旧品完全损耗时按实际消耗冲减旧品账.
在用分户账用以反映在用工具的动态和分布情况。是旧品账的隶属账。某种工具在旧品账上的数量,应等于各在用户账上的数量之和。
第137页 共138页
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
3.工具费用的摊销
(1)一次摊销法 指工具一经使用其价值即全部转入工程成本,并通过收入的工程款得到一次性补偿的核算方法。它适用于消耗性工具。
(2)“五·五”摊销法,与周转材料核算中“五·五\"摊销方法一样,是指工具投入使用后,先将其价值的一半摊人工程成本,待其报废后,再将另一半价值摊人工程成本,通过工程款收入分两次得到补偿的核算方法.它适用于价值较低的中小型低值易耗工具。 (3)期限摊销法 指按工具使用年限和单价确定每次推销额度,多次摊销的核算方法。在每个核算期内,工具的价值只是部分地进入工程成本并得到部分补偿。它适用于固定资产工具及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工具。
小 结
材料核算是用货币或实物数量形式,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对建筑企业材料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业务经营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监督、分析、考核与比较,反映经营成果。 材料核算有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会计计算;有以实物量形式表现的统计核算;也有既以实物量形式又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业务核算三种基本方式。
工程费用组成内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税三部分。材料费用只是直接费用中的一个内容,但却占据了整个工程费用的70%左右,由此可见工程材料费用十分重要,其核算则更为重要。
材料核算的内容包括了企业施工生产及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材料供应的核算、材料储备的核算、材料消耗量的核算、周转材料的核算及工具的核算。虽然其核算的具体内容不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核算的过程就是算账的过程,就是将实际发生的数量、金额或水平与预计发生的数量、金额、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节约、超耗、提高、降低的经营结果,为企业拟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为企业领导核心的决策提供参考。
第138页 共13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