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公路改造时期,但对于山区低等级公路改造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某山区低等级公路为例,首先分析了该山区低等级公路改造的施工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山区低等级公路的改造施工改善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路建设;山区公路;公路改造;低等级公路
在我国,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往的山区低等级公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山区低等级公路还存在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等缺点,导致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对现有的低等级公路进行改造,提高道路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为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项目概述
本项目主要工程任务包括路面加宽、增设桥涵、修筑挡墙等工程。此标段地形特征可概括为山大沟深,原道路沿河流布设。主要以石山为主,地质较为疏松,泥石流频发;植被覆盖率较高,降水频繁;此路段被定义为旅游、无污染公路。 2.山区低等级公路改造施工特点
山区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变化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陡崖等不良地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山区公路路基填挖方较大,对公路防护工程的要求也较高。山区道路建设应考虑对山区环境的破坏,山区公路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较脆弱,公路设计应从各个方面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候,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了很多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1]。
山区道路改造施工最大的特点是边施工边通车,边施工边通车路段交通的组织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设置安全、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虽然新建工程工期较为紧张,但是工期压力主要来自于业主压力,而道路改造施工的压力不但来自于业主,而更主要的来自于社会。公路改造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是必然的,会引起社会群众的强烈反应,尽快恢复交通的呼声随着工期的延长逐渐增加。但是对于工程质量,若不采取合理的措施,单一地缩短工期,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3.山区公路改造施工的主要问题 3.1雨季施工带来的困难
在山区进行桥涵施工时经常会遭遇雨季的困扰,尤其是在秋季施工。雨季不仅影响着工期,而且影响着工程质量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对于小型桥涵的的施工,降雨影响主要体现在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及钢筋质量等方面。
在基坑开挖时,若遭遇降水,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基坑开挖正值降雨且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很容易浸湿基坑,导致原基坑承载力降低,严重影响进行后续工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遭遇降水时,首先,由于雨水的混入导致混凝土水灰比增大、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气孔增多,导致混凝土强度变小。其次,过多的降水量会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对于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能对模板的压力变大,容易造成涨模现象。对于混凝土工程,钢筋是不可避免的材料,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降雨且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时,雨水会浸湿钢筋,导致钢筋生锈,降低
其使用寿命,影响桥涵结构物的寿命年限。
雨季施工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泥石流多发、地质疏松的地带,雨季很容易出现泥石流、坍塌、落石等不安全的行为。若不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从山顶坠落的碎石很可能击伤现场施工人员。雨天进行高空作业时容易出现在脚手架上打滑的现象,若预防措施不到位,很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3.2挖填方处理不当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偏远、地形复杂的山区进行公路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挖方无地方废方,填方运输距离过大的现象。在挖方过程中若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与当地居民沟通不恰,就会出现挖方不能就近处理,进而增加运输成本、延长工期。往往一些施工现场远离原材料供应地,导致垫石方、沙砾等运输成本急剧增加。在一些山区地区,虽然当地拥有大量的天然沙石,但是很难得到充分的利用。
3.3混凝土运输时间得不到保证
在山区施工往往一个标段超过20km,假如混凝土集中搅拌站采用最为理想的布设形式,最远的运输距离为10km左右,运输时间在1h左右。假如只有一辆混凝土运输车运输,2次浇筑时间间隔将达到2h以上。由于山区道路较窄,在某些路段错车较为困难,假如发生交通事故,混凝土运输时间根本得不到保障。长距离混凝土运输会产生分离、泌水、坍落度损失等现象。混凝土的塌落度小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差,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施工不便。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绝不能大于初凝时间,浇筑间隔时间过大,容易产生裂缝。 3.4施工便道布设不当
在山区修建变道时,由于可利用面积较少,一般在道路的内侧布设临时便道。施工便道存在问题主要有便道宽度不能满足要求、围栏摆放不合理、指示指路标志布设不合理。在一些地质条件受限的地方,施工组织者为了节省费用,往往顺应地形布设简易便道,导致便道的纵坡过大或者转弯半径较小,造成行车不便。原则上临时便道的设置不能太靠近施工区域,尤其是较深的基坑紧挨便道,假如不采取有效的围栏措施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偏远、车少的施工区域,相关施工组织者心存侥幸心理,放弃设置施工围栏以及取消施工警示标志牌。有时在围栏上未粘贴交通反光膜,在夜间行车时,驾驶员也很难辨识道路边界线,容易越界驾驶,造成交通事故。
3.5施工单位与当地村民的矛盾
施工单位与当地村民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征地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2]。由征地引起的矛盾主要分为征地之前与征地之后的矛盾。征地之前的矛盾体现在征地价格、尺寸计量以及村民思想固化等方面。虽然国家有关征地的法律文件明确,但是对于山区某些农田的种类以及草木的种类界定较为模糊,引起赔偿金额的差异;山区农田基本上不规则,再加上道路线形的复杂性,许多征地区域为及不规则的形状,对征地面积的计量造成较大的困难。由于计量不准确,造成补偿差异,引起村民争议;通常山区村民受文化程度较低,只注重眼前利益,未能够意识到道路贯通之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及造福子孙后代。征地之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开挖线超越征地线或者废弃土方压在未征地区域内,引起与村民的纠纷,进而影响施工进度。
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河流的污染、植被和树木的破坏、原道路的损坏等。在施工中,由于对劳务人员教育不到位,造成施工垃圾随便扔向河流或者林区;混凝土、挖方土石方、砂砾石等的运输往往会污染原道路的路容,
挖机、重载车辆会损坏原道路路面。这些由于施工引起的环境污染以及原道路破坏都会引起当地村民的不满意,进而诱发新的施工纠纷,造成工期延误。 3.6施工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施工单位的工程部、设材部、合约部、后勤部等部门之间应建立无障碍沟通渠道,假如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会影响施工工期。工程部与设材部沟通不当,通常会造成施工现场工人等待材料的现象,并且浪费时间。合约部与工程部得不到有效的沟通会引起工程量核算、劳务结算等方面的困难。工程部与后勤部得不到有效的沟通,会给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3.7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问题
通常工地施工技术人员存在技术水平不均衡、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施工技术员经常会出现从一个项目调到另一个项目,从一个分项工程调到另一个分项工程的现象。假如一名刚上岗的技术员经常出现这种换岗现象,会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把关造成巨大影响。就技术员本身而言,若前段时间分配负责桥梁,在桥梁未完成,又调离到涵洞,技术员就不能学到某个分项工程的完整工序。
施工单位缺少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人员未能及时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对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 4.山区公路改造施工改善措施 4.1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在施工的整个阶段应树立就近取材、造福当地百姓的理念,这样既能降低原材料成本,又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在一些石料资源丰富的地区,施工单位要与当地政府取得有效的沟通,就近使用原材料。避免出现在石沟里施工,从千里之外运输石料的问题。 4.2充分保护原道路和自然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护好原有道路,又要保护自然环境。尽量不要污染、破坏原道路,在混凝土运输、土石方运输中不要洒落到原道路上;挖掘机、装载机、重车上路时应对原路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3]。在施工取土时尽量不要破坏草木、植被;施工产生的垃圾应分类回收、废液不要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由于河流属于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因此在施工中对水流的保护是非常关键的任务。
4.3设置安全、合理的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的宽度、纵坡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要结合当地地形特征设置安全、便于施工的便道。施工便道与施工区域应根据情形设立合适的围栏,并在围栏上贴夜间反光膜;在离施工区域适当距离设置相关施工警告、指示标志;有必要在一些线形复杂的施工路段设置爆闪灯。
4.4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自然灾害对施工人员的伤害。在开挖桥涵基坑时,最好关注未来几天的天气,尽量在下雨之前完成基坑开挖与基坑处理。对于一些土质疏松、泥石流频发地区,要做好防水、防护工作。施工人员在在雨后施工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以防落石造成伤害。 4.5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连续性
首先,确保混凝土搅拌站能够连续供应。其次,确保混凝土运输车辆及交通条件正常。再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在阴雨天浇筑混凝土。最后,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拌合速度且增加混凝土运输车辆,争取在一天内完成浇筑,以免出现错台、接缝现象。
4.6建立施工单位部门间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传播渠道
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工程部、材料部、合约部、后勤部之间的通讯网络,确保每一条重要的消息能够及时被各部门接受。各部门之间应定期组织开展施工总结与计划会议,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7向村民灌输要致富先修路的科学发展理念
在施工区附近设置关于宣传公路建设重要性的标志;项目部组织当地村民参加安全、公路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等公益讲座活动。
4.8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
公司应加强技术人员的流动性问题的管理;项目部应定期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建立培训考核机制;技术人员应该不断自我革新,学习新技术,每名技术员应该深刻意识到当今世界不思进取,就被淘汰的情形。公司应该鼓励技术人员大力进行施工工艺的创新和工程材料的研发。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对低等级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已是大趋势。文章以某个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实际环境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希望能改善沿线山区出行条件,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山区旅游业开发,推动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翁敬良. 浅谈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设计[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16(1):220-221.
[2]马赞. 山区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技术研究[D]. 长安大学,2015.
[3]李毅. 浅谈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设计[J]. 商品与质量,2016,16(14):220-2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