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邓肯、林怀民和杨丽萍舞蹈中的人文与艺术追求异同比较

2023-12-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 望篓兰期[璺蔓 曼鱼塑 ……一—一…一一 堑茎真鲎 兰堡 OI[U RlRlm of冉RTI 齐鲁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12.03.O1 1 邓肯、林怀民和杨丽萍舞蹈中的 人文与艺术追求异同比较 高 原 (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邓肯、林怀民和杨丽萍,作为三位舞蹈艺术家,在各自的舞蹈领域创造着独特的文化与语汇,改变着人 们对于舞蹈的观念与审美。笔者从三位舞蹈家的人文-9艺术追求角度出发,探索三位艺术家精神气质、艺术品格、 文化自觉、舞蹈语汇等方面的异同,凸显舞蹈家的成功与艺术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的契合,探讨三位舞蹈家各自独 特的个性、经历和艺术风格支撑下的艺术创造与文化呈现。 关键词:邓肯;林怀民;杨丽萍;人文追求;艺术追求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36(2012)03—0042—03 邓肯、林怀民、杨丽萍,各自牵动着一段舞蹈的 传奇。前两者在现代舞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自己的 辉煌,而后者因民族舞蹈而精彩。邓肯因其石破天 惊的一声呐喊开启了现代舞之门,林怀民则掀起中 国现代舞传统文化的浪潮,而杨丽萍的作品则一次 又一次刮起“原生态”舞风。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 文化属性,执着于各自的艺术风格,然而,作为不同 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他们是否在人文与艺术追 求上存在某些共通之处?又因怎样的独特个性与经 历创造出自己的舞蹈辉煌? 天才的“舞蹈诗人” 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伊莎多拉・邓肯,可谓 天生的舞蹈家、梦想家、叛逆者和革命者。儿童时期 就表现出舞蹈的天才,6岁起便开始担任舞蹈教师。 青年时,她不满于芭蕾艺术的僵化和呆板,发出了 “芭蕾一点也不美”的呐喊,渴望寻找一种自然的舞蹈 以表现人的情感和灵魂。这位天才的“舞蹈诗人”倾 尽一生,追求着自身与舞蹈艺术的自由与解放。 同出生在美国的邓肯一样,生于云南的杨丽萍, 自幼表现出惊人的舞蹈天赋,是村子里跳舞最好的 女孩儿。虽然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却于1971年 11岁的年龄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而后因表现出 众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领舞演员。由她创作、 表演的《雀之灵》,成为当代中国观众眼中最具代表 性的舞蹈作品之一。 不同于前两位女性舞蹈家,林怀民的才华最初 表现在文学方面。14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了 一小说《蝉》,在文坛声名鹊起,并顺利地出国学习英 文写作。在其文学人生徐徐拉开帷幕之时,仅在英 国选修过“现代舞”的他却毅然“弃文从舞”,然而, 其选择也不无道理。他在学习了舞蹈一个月之后就 开始编舞,并受到了老师的大加赞赏。也正是当初 这位年轻人为了梦想而奋斗的“莽撞”,成就了如今 亚洲最知名的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就这样, 三位舞蹈家都以传奇的经历开启了自己的舞蹈人 生。 、二、灵魂的舞动——独立的艺术品格与自由精神 “最自由的身体包涵最高的智慧!”… " 邓肯 这句话可谓邓肯最具代表性的名言,也是她毕 生追求自由舞蹈和自由人生的写照。作为西方舞蹈 艺术伟大的变革者,她呼唤着舞蹈的解放,反对芭蕾 违背身体的自然法则,提倡寻找自己的舞蹈以表现 心灵。她以自然律动为根本法则,在海浪中看到波 浪运动的规律,大自然的动植物也成为她观察的对 象,并从中找寻爱和欢乐。与此同时,她于人体的自 然动作中找到了表现精神的原动力,从古希腊文化 ——中寻到舞蹈的自然境界——赤裸双脚,身着“图尼 克”自由起舞是她的标志。自由舞蹈,是她主张的 核心所在,她的伟大与成功,都源于她对舞蹈内在生 命的呼唤,对个性解放和艺术自由的追求。 “小时候,奶奶告诉我,跳舞是为了和神对话, 许多年之后,我明白了她的话。每当我在心理的场 地里伸开双臂起舞时,我感觉到臂膀无限延伸,这时 42 神会握住我的手。我能感觉到我的灵魂从我的身体 里飘荡开来,这种美妙的感觉使我的灵魂得到最清 净的安抚……” ] 杨丽萍 杨丽萍,是一个来自大自然的舞蹈精灵。在当 地,她被称作“巫女”(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她自 幼善于观察,乐于从自然中汲取营养。被称作“舞 神”的她,从记事起就开始观察:一朵向日葵的绽 放,一朵云的变化……于是她在天地交合、阴阳交汇 中获得灵性。在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后,她对所谓 的正规训练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如饥似渴,反而因质 疑而不再参加集训。但就是这样一个独立而叛逆的 演员,不仅一直在团里担任领舞,且从未学过编舞的 她首次创作独舞《雀之灵》就获得表演和创作两项 金奖,自此一炮而红,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孔雀公 主”。她的舞蹈总给人超然、空灵、淡泊而又渗透强 烈自我意识的印象。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 ——女子的正直、仁慈和纯洁,表现出我们母亲心中洋溢 着的爱心和温柔之情”。她的舞蹈追求人性的自 然,相信灵魂的语言就附着在这些自然动作之上。 她十分同情革命,曾有《马赛曲》、《前进吧,奴隶》等 作品表现革命,号召被压迫的人民武装起来。在邓 肯的舞蹈中,蕴含着她的理想主义、民主主义、人文 主义和女性主义情怀,她身体解放的主张中蕴含着 最美丽、最真实、最生动的体现,她的灵感源源不断, 并从未感觉疲倦。 与以上两位不同,孕育林怀民舞作的不是来自 大自然的灵感,而是千年的历史、厚重的传统和积淀 的文化,从《九歌》到《流浪者之歌》,从《水月》到 《行草》,他的作品由激奋走向宁静,用身体与天地 宇宙进行对话,与观众进行心灵的直面与沟通。自 1988年去印度之后,林怀民先后去过10次,他说: “每次都到菩提树下坐一坐,我就好像回家一样”。① 他对舞蹈的认知随着人生阅历和思想认识的变化而 转变,而舞作也逐渐深入灵魂,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 获得自由。 三、立足传统与文化自觉 三位舞蹈家同样珍视传统与文化自觉,力图通 过自身努力将其传播,这种立足传统与文化自觉,为 他们作品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古希腊精神是邓肯舞蹈的内在源泉,生命永恒 的追求是她舞蹈创作的精神追求;林怀民的“传统” 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台湾传统文化的情结; 而杨丽萍的“根”永远系着云南洱海边上的那片土 地。邓肯侧重复原与创造,林怀民偏于追溯和悟怀, 而杨丽萍则注重自然与灵现。 邓肯在古希腊的立柱中找寻到灵感,从古希腊 悲剧中汲取营养构建舞蹈的文化精神,她甚至企图 复原古希腊传统。与此同时,她反对芭蕾,反对华尔 兹舞步或玛祖卡,希望创造一种具有生命内在的、能 彰显人体精神的舞蹈。关于女性,她希望“表现出 人性解放的思想,点亮了自由舞蹈的出路,从此改变 了美国舞蹈发展的历程,并对俄罗斯的芭蕾改革产 生了影响。 “云门”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口号:“中国人作 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②“云门” 这个名字来自古代黄帝时最早的舞蹈,舞团创立最 初的定位是“立足中国传统”。创作初始,从题材人 手,将现代舞技术与中国神话、故事等结合,造成了 不一样的碰撞,大到舞台背景、音乐,小到服饰、道具 都渗透着中国元素,于是有了《白蛇传》、《红楼梦》、 《薪传》等。而中后期,则不再以文学为蓝本,转而 以武术、太极、书法等锤炼出来的“气韵生动”的身 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强调意念多于形式,走到了中国 文化深层的内核中去。在作品创作方面,追求每一 次的自我突破是他绝对的坚持。他自豪于五千年的 传统文化,但他说,“传统文化可能是一个包袱,也 可能是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借口。当然,传统也可以 是一种养分或催化剂,全看我们怎样对待”。③ 对杨丽萍来说,云南的民族舞蹈就是她的养分 来源和催化剂,她梦想这些给予她愉悦和感动的舞 蹈在更大的舞台上得以呈现。接受采访时,她只是 轻描淡写地说,因为自己是被民族舞蹈孕育的,看到 它们的流失感到惋惜,感觉有责任去保护那些祖祖 辈辈传下来的东西。她从很早就反思主流创作模式 的弊端,怀着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信念,到云南各 地采风。不论是轰动一时的原生态作品《云南映 象》,还是《云南的响声》,都是她多年积累的结果, 展现着杨丽萍独有的自然、纯朴的风格。传统,对于 杨丽萍来说,就是她生长的那片土地,就是大自然赋 予她和她的族人的灵性,就是她不知疲倦的发自内 心的舞蹈。 四、独特的内在气质与创新的舞蹈语汇 三位舞蹈家都有着自己的舞蹈哲学,都身体力 行地创造着各自的舞蹈文化,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独 无二的舞蹈价值,独特的内在气质和追求创新的 品格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作为现代舞的先驱,邓肯始终竭力创造一种新 一①罗颖、林怀民,灾民的笑容比《纽约时报》的舞评更好,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11—26/1986108.shtml,2009—11—26 ②崔一佳,台湾云门舞集林怀民:墨迹斑斓话《行草》,http://ent.sina.oom.cn/j/2009—11—03/12142754845.shtml,2009—11—03. ③林怀民,将中国符号舞成世界语言,http://www.zhwdw.com/info/comment/wdpl/7713.shtml,2007—09—29. 43 舞蹈。于是,一方面,她从古希腊艺术中找寻灵感, 另一方面,灵动的大自然也是她发现美的源泉,而音 乐、即兴舞更是为她身心的结合增添了一份纯粹。 她身上崇尚自然、追求个性、敢为人先的气质,使得 她成为现代舞的精神领袖,她的理论和实践对舞蹈 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丽萍与邓肯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能够通过 即兴等方式,更加接近舞蹈的本质——情感的冲动 和激发所带来的身体语汇的升华,她们都从大自然 中获取灵感,于是有了《火》、《两棵树》、《雨丝》 她们的舞蹈表现有着共同的特点——发端于 个人的才华以及对自由起舞的渴望。尽管她们都未 建立起可以传授的训练体系,却创造了在他人身上 难以复制的舞蹈风格。 对民族舞蹈最直观的典型印象之一是杨丽萍的 《孔雀舞》。她迷恋着孔雀,用心聆听孑L雀的传说, 以情欣赏孔雀的姿态,忘情地沉迷于孔雀给予她的 心灵冲动。对她来说,以肢体表现舞蹈,以舞蹈寄托 情怀,以情怀凸显意韵,以意韵舒扬心魂,舞蹈就是 这样自然的事情。 林怀民曾说:“我们的独特之处在于有一套自 己的语言”。④在他看来,“云门”是“完全用传统训 练出来的身体的重新创造。”②通过对舞蹈实践和舞 蹈语汇的探索,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太极导引、 武术、书法、静坐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寻找动作的 根源和“流动”的依据,自此,“打坐、调息、吐纳、禅 定”成为“云门舞集”训练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八个 字。舞蹈犹如“参禅悟道”,经历年修行、历练而至 “开悟”,便是由心而生,他人难成,这是中国传统文 化熏染所成,也是他们在浮华世界中追求“禅定”的 ……,“对我来讲,舞蹈是有血脉的肉体的事情,是我 的一种生命状态,”⑧林怀民如是说。我们发现,“云 门”的舞者从来不跟拍子走,大家一起呼吸,彼此感 应。一次演出就是一次生命的过程,一场生命的仪 式,所以林怀民说他现在的这批演员起码可以跳到 五、六十岁,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丽萍是一个为舞蹈而生的人,她说:“跳舞的 人是最有福气的。” 对于她来说,舞蹈纯粹就是她 的生活方式——大自然是她的舞台,舞蹈是她的生 命。在她的心中,舞蹈能够与神沟通,能够传递一种 对自然的崇尚,正像她本人所说的那样,每次演出都 仿佛是一次心灵洗礼,激动着她的生命。 无论是邓肯、林怀民还是杨丽萍,其艺术的理想 即生活的理想,其艺术的创造亦是生活的写照。或 许,艺术家与艺术从来就无法分开,因为艺术就是他 们的生命,就是他们的灵魂归所。 结语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造 就了这三位舞蹈家,不同的个性和人生经历使他们 结果。 五、舞蹈即生命状态 对于三位舞蹈家来说,舞蹈是一种语言,一种精 神信仰,一种事业追求,也是向自然回归的感悟,向 人本还原的启迪,而学院派的教育体系,则显得疏远 了人,疏远了情感,疏远了生命本身。 邓肯对于舞蹈有着一种虔诚的宗教感,她认为 对舞蹈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尽管三位舞蹈家各自 成功的道路不同:邓肯的自由舞蹈精神影响了整个 西方现代舞的发展轨迹;林怀民完成了中华民族文 化、台湾本土文化与现代舞文化的对接;杨丽萍则将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整合并成功以个人品牌完成了民 族舞韵的光大,但在人文情怀、艺术追求等方面,他 们的理想却是同向的。除上述几点之外,他们也都 有着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性格,有着对于“完美”近 乎苛刻的要求,对各自艺术观念执著的坚守,仿佛穿 越时间和空间,在精神上互为知音。 其实,放远来看,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 术家,在人文、艺术追求上都有着诸多的不谋而合, 这些契合本身符合了艺术发展的规律,也暗合了时 代潮流的演进,这是他们得以成功的前提,他们各自 的个性、经历和艺术风格,也使得舞蹈文化呈现出千 姿百态的景观,使得艺术给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精 神启迪与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舞蹈是高于一切自在之物的更伟大的东西。“舞蹈 的目的是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 情感。” 她的生命和舞蹈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自 然与舞蹈也成为她生命脉动的寄托,她一生都在追 求精神和心灵的自由。她赞美女性,甚至在孕期登 台表演,而不顾世俗的偏见,正是这样的一位女性用 自己的心灵启示了现代舞蹈的出路,成为了一个时 代的传奇。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2O04. [2]张晓华,杨丽萍.倾情打造《云南映象》[N].中国民 族报,2005—5—13. [3]李秋萍,刘剑.大洋洲的“明净与古老”——从悉尼 奥运会开幕式看澳大利亚原住民舞蹈文化[N].中 国艺术报,2007—09—21. (责任编辑 郑铁民) ①②③专访林怀民:舞蹈是我的生命状态,hlIp://www.zhwdw.com/info/virtuoso/mingjia/6515.shlm1.2008一O6—20. ④杨博怡.杨丽萍:跳舞是生命需要云南映象会到国外巡演,http://ent.sina.com.on/x/2005一O5—09/0157718206.htm1.2005—05一C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