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2024-06-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第二章: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1、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前组鼻

窦的自然开口。是FESS手术的理论基础。 2、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3、咽峡:是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腭舌弓和舌背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4、淋巴内环:腭扁桃体、腺样本、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和咽后壁淋巴滤泡等构成咽的淋巴

内环。内环的淋巴流向颈部四周的淋巴结,如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等,后者又互相交通,形成咽的淋巴外环。内环和外环统称为咽淋巴环。

5、咽的生理①、呼吸功能;②、吞咽功能;③、共鸣作用;④、调节中耳气压功能;⑤、防御和保护功

能。

6、喉腔内部,借室带和声带将之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幼儿期此区黏膜下组织疏松、炎

症时易发生水肿而致喉阻塞)

7、喉的生理:①、呼吸功能;②、发声功能;③、保护功能与反射机制;④、屏气功能。 8、鼓室的六个壁:①、外侧壁:又称鼓膜壁,主要由骨部和膜部构成。

②、内壁:即内耳的外壁。

③、前壁:上部有咽鼓管的鼓室口,鼓室借此与鼻咽部相通。 ④、后壁:上部有鼓窦入口,鼓室借此与鼓窦和乳突气房相通。 ⑤、上壁:又称鼓室盖,借薄骨板与颅中窝分隔。

⑥、下壁:又称颈静脉壁,此壁为一层薄骨板,将鼓室和颈静脉球分隔。

9、咽鼓管的功能:当吞咽或呵欠时,空气由咽口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平衡,以维持

鼓膜正常的位置和功能。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所在。 10、耳的传音功能:空气传导(主)

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结→螺旋器→听神经→中枢 空气波动(外耳) 传声变区(中耳) 液体波动、感音(内耳) 神经冲动分析(大脑皮层)

11、咽的分部:(自上而下)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

第八章:鼻部疾病

1、鼻疔走黄:鼻疖是发生于鼻尖、鼻翼和鼻前庭等部位单个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其形小根紧,状如钉盖,顶有脓点,相当于中医的“鼻疔”。若妄加挤压或治疗不当,感染可循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扩散入海绵窦,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即中医所言的“鼻疔走黄”。

2、急性鼻炎(伤风鼻塞,伤风或感冒)

风寒袭鼻证——祛风散寒,辛温通窍——辛夷散加减。 风热袭鼻证——疏风清热,宣肺通窍——银翘散加减。 3、慢性鼻炎(鼻窒)

病理分型:①、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深层动脉呈慢性扩张状态,失去收缩能力,下鼻甲海绵状组

织中的血窦也呈慢性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多,腺体分泌增强,但无黏膜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改变尚属可逆性。

②、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般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黏膜固有层中动静脉扩张,静脉

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以致血管显著扩张,通透性增强,黏膜固有层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使黏膜肥厚,骨膜增殖,甚

则鼻甲骨增生肥厚。

4、萎缩性鼻炎(鼻槁):是一种发展缓慢,以鼻腔黏膜萎缩性或退行性病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鼻黏膜、鼻甲萎缩、鼻腔宽大、鼻腔内积结黄绿色分泌物和痂皮,恶臭,嗅觉障碍。 5、萎缩性鼻炎的辩证治疗 (1)阴虚鼻燥证

证侯:鼻内干燥,鼻息灼热,嗅觉不灵。鼻黏膜萎缩,鼻腔宽大,或有鼻腔干痂较薄、少量黄

绿秽涕。或伴咽痒干咳、倦怠乏力、纳差食少,干燥季节症状加重。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2)湿热熏鼻证

证侯:鼻内干燥感,涕浊腥臭,如浆如酪,色微黄或浅绿,痂皮量多,嗅觉减退或丧失。鼻黏

膜干红枯萎,鼻甲萎缩较甚。伴见头昏头痛。舌质偏红,苔微黄腻,脉细濡数或细滑。

治法:清利肺胃,化浊通窍。 方药:甘露饮加减。 6、变态反应型鼻炎(鼻鼽):为鼻黏膜的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又称过敏性鼻炎。

症状:喷嚏,鼻涕,鼻塞,鼻痒,嗅觉减退。

7、变态反应性鼻炎辩证论治:

①、肺虚不固,鼻窍感寒证:

证侯:鼻鼽之轻证,或为初发,鼻痒难忍,喷嚏频作,流大量清水鼻涕,鼻黏膜苍白水肿,可

伴鼻塞,嗅觉减退,遇冷风发作,平素常有恶风怕冷,易感冒,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方药:温肺止流丹,或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②、肺脾气虚,鼻窍失养证

证侯:病情加重,或持续时久。鼻塞重,鼻涕清稀或粘白,淋漓而下,嗅觉迟钝,双下鼻甲黏

膜肿胀甚,色苍白或灰暗,或呈息肉样变。全身伴见头昏头重,神疲气短,四肢困倦,纳差便溏。舌质淡或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濡缓。

治法:健脾补肺,升阳固表。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③、肾阳亏虚,鼻窍失温证

证侯:病情甚重,或经久不愈。常年性发作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较重,鼻黏膜苍白水肿

或紫暗,兼见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背冷怕寒,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弱。

治法:补肾益气,温阳固表。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

8、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鼻渊) 鼻息肉及鼻息肉病(鼻痔) 鼻出血(鼻衄) 第九章:咽部疾病

1、慢性咽炎的辨证论治:

①、肺肾阴虚,虚火炎咽证:

证侯: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咽部黏膜暗红、

微肿,或黏膜干燥、萎缩变薄发亮。伴头晕眼花,腰膝发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利咽。 方药:肺阴虚者——养阴清肺汤。

肾阴虚者——六味地黄汤加减。 ②、脾胃虚弱,咽失濡养证:

证侯:咽部微干、微养、微痛,有异物梗阻或痰黏着感,易恶心。若疲倦、多言、受凉则症

状加重。咽黏膜淡红或微肿,咽后壁淋巴泡增生,或融合成片,或有少许分泌物附着。伴有面色无华或萎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胃纳欠佳,腹胀便溏。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③、痰凝血瘀,结聚咽窍证:

证侯:咽部有异物感、痰黏着感,咽干灼热,微痛或刺痛,痰黏难咯,易恶心呕吐。咽部黏

膜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融合成片,咽侧索肥厚。伴有咽干不欲饮,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微黄腻,脉弦滑。 治法:祛痰化瘀,散结利咽。 方药:贝母瓜萎散加味。

2、咽部脓肿:

扁桃体固脓肿——喉关痈 咽后脓肿——里喉痈 咽旁脓肿——颌下痈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鼾眠)是指因某种原因致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造成阻

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症的综合症。

诊断: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可对OSAHS的病理程度进行判断。 AHI(次/小时) 最低SaO2(%) 轻度 5~20 ≥85

中度 21~40 ≥65~<84 重度 >40 <65

第十章:喉部疾病

1、小儿急性喉炎——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 ①、小儿喉腔狭小,软骨柔软。

②、小儿声门下区是上呼吸道较狭窄的部分,黏膜组织疏松,易肿胀。

③、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咳嗽排痰能力不如成人,易出现喉痉挛而喉痉挛又加重气道阻塞。 2、慢性喉炎辨证论治:

①、阴虚喉窍失濡证:

证侯:声音嘶哑,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咽喉干燥,焮热微痛,痒咳少痰,常有“清嗓”习

惯,午后加重。声带呈暗红色,或声带干燥变薄。全身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虚烦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肾,利喉开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②、气虚喉窍失养证:

证侯:声嘶久日,语音低沉,讲话费力,不能持久,劳累后症状加重。声带松弛无力,闭合

差或声带肿胀,表面有分泌物。全身兼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胖,

苔白,脉细弱力。 治法:补益肺脾,敛气开音。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③、血瘀痰凝喉窍证:

证侯:声音嘶哑,日久不愈,讲话费力,声不出扬,喉内有异物感,咳吐粘痰,喉内黏膜暗

滞,声带、室带肌膜肥厚暗红,或有广泛息肉样变。舌质暗淡边尖有瘀点,苔白,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痰开音。 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减。

3、四凹征:因喉阻塞时吸气阻力增大,通气量不足,迫使加大呼吸的力度,胸、腹辅助呼吸机均代偿

性加强运动,扩张胸部,以助吸气运动。但肺泡没有相应的的膨胀,故胸腔内负压增加,胸壁和周围软组织如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窝,及上腹部与吸气时内陷,称为四凹征。

4、喉阻塞(急喉风)诊断要点:呼吸困难程度

I度:安静是无呼吸困难,但在活动或哭闹后表现出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喉鸣,稍有吸气性胸

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II度:安静时也出现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喉喘鸣,活动后加重,有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无明显缺氧症状,脉搏有力。

III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很大,四凹征明显,出现发绀,烦躁不安,脉率加快等缺

氧症状,

IV度:呼吸极度困难,出现冷汗淋漓、定向力消失等衰竭症状,有严重发绀,心律不齐,血压下

降,脉微欲绝。如不及时抢救,可很快进入昏迷、窒息而死亡。

第十一章 耳部疾病

1、耳廓假囊肿(耳廓痰包):耳廓软骨夹层内出现浆液性渗夜,肿胀如囊肿样隆起的一种耳廓疾病。 2、 外耳湿疹——旋耳疮:

3、 耳疮:外耳道炎,系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弥漫性感染性炎症。

耳疖:外耳道疖,为外耳道皮肤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耳疮与耳疖的区别:

病理 症状 初期外耳道发痒灼热、 耳痛、耳眼不适,甚则 耳闭耳堵,听力下降 起病即较剧耳痛,放射至 目侧头部,张口,咀嚼或 碰触是疼痛加重 体征 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外耳道 外耳道腔变窄,有脓性渗出 物 局限性红肿突起,肿胀之外 颈部出现脓头 耳局部皮肤水肿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呈海疮 绵样变,皮肤表面渗液、脱 屑。慢性期为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可以表现为以增 生为组的病理改变 耳疖 表现外耳道皮肤毛囊、皮 脂腺、汗腺急性化脓性的 改变,有脓肿形成 4、 分泌性中耳炎(耳胀、耳闭)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

辨证论治

① 、风邪外袭闭耳证

证侯:常于伤风感冒后出现耳内胀闷堵塞感,甚则耳胀微痛,耳鸣多为间歇性,按压耳

屏则缓解。听力下降,鼓膜略淡红或内陷,鼓室积液初起为浆液性。可伴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外感症状。舌淡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带数。 治法:疏风宣肺,祛湿通窍。 方药:杏苏饮加减。 ② 、气滞湿困阻耳证

证侯:起病急骤,耳胀堵感重,耳鸣多呈气过水声。听力下降明显,鼓膜多为橙红或琥

珀色,鼓室积液迅速,多为浆液性。可伴情志不畅,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口苦。舌暗红,脉弦或带数。 治法:理气行滞,化湿通窍。 方药:四逆散合排气饮加减。 ③ 、脾虚痰湿壅耳证

证侯:起病日久,或反复发作,耳鸣持续,耳闭塞感加重。听力下降明显,鼓膜混浊内

陷,鼓室积液可多可少,多为黏液性。可伴胸闷纳呆,肢倦乏力,面色不华,素易感冒,或常鼻塞、喷嚏、流清涕。舌淡胖,苔白腻,脉滑缓。 治法:健脾益气,利湿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④ 、痰瘀互结滞耳证:

证侯:耳内闭塞感明显,持续性耳鸣,经年不愈。听力减退较重,鼓膜增厚或菲薄,混

浊内陷明显,鼓室积液如胶,舌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滑或涩。

治法:化痰祛瘀,行气通窍。 方药:通气散加减。 5、 急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

① 、症状:初起可表现为耳闷胀感,严重的耳深部刺痛或跳痛,可放射到同侧头部或牙齿,吞

咽或咳嗽时耳痛加重,伴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② 、体征:疾病早期,鼓膜多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膨出,鼓膜穿破流脓后,可见分泌物呈搏

动性溢出征(灯塔征)。

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型: (1)、单纯型:

①、症状:耳内间歇性流脓,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发作,或流脓增多。脓液性质为黏

液脓,一般不臭。静止期流脓停止。

②、体征:一般为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大小不一。鼓室黏膜微红或苍白,鼓室内有分泌物,

而静止期则鼓室内干燥。

(2)、骨疡型:

①、症状:耳内长期持续流脓,脓液黏稠,可为血性,常有臭味。 ②、体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可见息肉或肉芽。 (3)、胆脂瘤型:

①、症状:长期持续耳内流脓。流脓量一般不多,甚至无明显脓液流出至耳外,但有奇臭。 ②、体征: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可见穿孔内有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以及肉芽或息肉。

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耳证:

证侯:耳内间歇性或持续流脓,色黄质稠,脓无臭或有臭,量多少不定,听力下降。鼓膜

潮红或暗红,紧张部穿孔。头昏头重,口粘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排脓。 方药:萆薢胜湿汤加减。 ② 、湿困耳窍证:

证侯:耳内流脓白黏,甚或牵拉成丝,或耳脓清稀如水,无味,时多时少,听力减退。鼓膜

紧张部穿孔,色白而微肿,或可间肉芽或息肉,头晕头重,倦怠无力。舌淡胖,苔白或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托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③ 、肾虚骨腐证:

证侯:耳内流脓,量不多,流脓不畅,有恶臭,耳脓秽浊或如豆腐渣样,听力减退明显。鼓

膜边缘部或松弛部穿孔,有灰白色或豆渣样物堆积。头晕,神疲,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 治法:培补肾元,袪腐化湿。

方药:肾阴虚者——知柏地黄汤加减;

肾阳虚者——肾气丸加减。

8、 慢性化脓中耳炎变证:

颅内并发症— 乙状突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硬脑膜炎。

颅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耳源性面瘫,耳源性迷路炎。Bezald(贝佐尔德)脓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