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推荐阅读)

2021-10-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26 忆读书

推荐阅读

留几本书在窗台

翁秀美

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dí)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犹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

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扫码听读《留几本书在窗台》,思考:1.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书?2.读书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

参考答案:1.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书有:《当代》《花城》《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

2. 好书如友、好书胜药、好书怡人。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歉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bào)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zhǒu)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yú)匮(kuì)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lài)。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kuǐ)儡(lěi)。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qín)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ruì)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měng)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qì)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咸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zhě);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

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suǐ)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sù)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jiù)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

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jí)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扫码听读《追寻书籍的味道》,思考:“我们”一家人各是怎样读书的?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爸爸捧书哈哈大笑,却见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写着眉批,妈妈在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我们几个孩子只能一知半解地、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启示:读书让人生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