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造瘘的护理
摘要 肠造瘘是外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小儿科主要用于解除肠梗阻,控制肠道炎症,挽救病人生命,为下一步更好的治疗做好准备。由于病儿年龄小、组织娇嫩、不会配合等特点,其肠造瘘术后护理工作与成人相比有大不同,护理得当可减少造瘘口及造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等并发症。我科于2007年至2011年共实施肠造瘘术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肠造瘘术 儿童 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 例,男 例,女 例,年龄 月至 岁。
2 术前护理
保持病室温度22-24°C、湿度55-60%、将病儿安置于辐射台上保暖,预防新生儿肺炎和硬肿症,因病儿常常伴有肠梗阻,腹部膨胀,呼吸困难,脱水,酸中毒,应禁食、禁饮,行胃肠减压,根据病情给予充足的热量,维持电解质平衡。静脉输液过程中,应根据病儿尿量,胃肠减压引流量、体温、脱水程度调节滴速。为防止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及窒息,应是病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擦拭和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病儿腹部极度膨胀,提示肠腔内压增高,很有可能发生肠穿孔或已经发生肠穿孔,因此不宜盲目行清洁灌肠,应立即拍腹部X平片,了解是否肠穿孔。术前急查血常规、生化、出凝血时间、血型及备血,遵医嘱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及鲁米那钠。
3 术后护理
3.1 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有效的氧气吸入。术后24-48小时可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饮食,2小时一次,少量多餐,以避免进食过饱引起腹胀,影响伤口愈合。遵医嘱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血浆、白蛋白和敏感抗生素。观察造口处肠粘膜的颜色(正常为血红色)及有无肿胀情况,若成粉红色(表明有低蛋白血症)或暗红色,变黑或回缩(表明肠粘膜血运障碍,有肠坏死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观察造口有无出血情况,少量出血多有局部摩擦造成,可用干棉球压迫止血(操作时动作轻柔),如出血量大,表明血管结扎线脱落或止血不彻底,可通知医生重新结扎血管,必要时应用止血药。
3.2 造瘘口的护理 观察造口有无异常,一般于术后2-3天待肠蠕动恢复后可开放,造口开放前应观察肠段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等现象。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观察排泄物的性状,每次便后及时用1:1000的新洁尔灭棉球擦拭或碘伏棉球擦拭,避免粪便污染造口周围皮肤,预防造口周围炎症的发生。可先在造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再外敷凡士林油纱布(中间剪一与造口相应的洞)或用透明敷料(具有防水透气舒适等特点)或粪袋套于瘘口上。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进食后3-4天仍没有大便排出,应查看造口有无粪便堵塞(可用生理盐水灌肠,扩张造口)或狭窄(术后应早期定期扩张)。
3.3 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与排便护理 建议均衡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3.4 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给病儿衣物要舒适柔软,避免穿紧身衣裤,以免压迫、摩擦造口,影响血液循环,加强对造瘘口的护理指导,发现肠粘膜脱垂,结肠回缩,造瘘口感染,应及时到院复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