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经典诗词在小学生习作中流淌

2024-06-14 来源:好走旅游网
让经典诗词在小学生习作中流淌

发表时间:2009-06-04T15:42:01.467Z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年4月第2期供稿 作者: 殳小平[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评价“某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某人谈吐不凡,有文化、有教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评价“某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某人谈吐不凡,有文化、有教养”。这里的“某人”之所以被认为如此,除了一些其他的原因外,很可能他在谈吐中还恰当地运用了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使他的谈吐富有文采,从而显得幽默生动、富有感染力。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脍炙人口的杰作,特别是那些精妙绝伦的古诗文,通常用夸张、比拟、对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因此,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不仅能使学生领悟诗人写法的巧妙,丰富学生的语言,更是对学生的民族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们养成至大至刚的人格。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利用阅读课、兴趣活动等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外,还摘录印发了大量的古诗文名言佳句,进行讲解,指导背诵。在提高学生兴趣,实现了“量”的积累的同时,把描写春夏秋冬的景、思念祝福的情、喜怒哀乐的绪、忧国忧民的志等进行大致的归类。然后适时地引导他们在口语和习作中引用名言佳句。1开启心智,情智共融

每次习作课,许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 提起笔来,胸中纵有思绪万千,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了内容,方向明确了,但学生下笔却只有片言只语,就把它写完了,流水帐一篇,语言平淡无味,他们往往不知道怎么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有时候老师做了字数的限制,他们就凑数,重复的话比较多,或者干脆相同的事例多写几个。

学生写不好作文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语言的贫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看得课外书不多,词汇量很少。所以我很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平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做一些专题式的板块积累,比如春天来了,让孩子去收集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精彩片段;在写一个人的习作之前,让他们去分块收集描写外貌、动作等方面的片段。而且允许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引用,只要你不是通篇照抄,用得恰当、到位,老师同样认为你的文章很精彩。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条习作的捷径,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经典诗文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反复的强化诵读,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厚积而薄发2内化吸收,适时运用

2.1文题借用古诗词,匠心独具。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便会一见钟情。现在,我班学生学会了借用古诗词名句作为文题,使文题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新闻报道。有一位同学就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目,报道了本班一位文化基础原来比较差的同学,如何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从文题中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的写作方向和写作目的,显得简练优美。再如描写母爱的文章,有一位同学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题,中心非常明了。真是妙笔生花,妙不可言。

在学生的习作中,他们能把自己诵读的诗句运用进去,作文中会经常出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能力的形成,正是是语文素养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沉淀,必将厚积薄发,它对习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2.2文中巧用古诗词,风景独好。 古诗词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要使文章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借用古诗词名句为已所用。本班学生中大多数据同学能将古诗词名句贯穿文中。

实践证明,把古诗词名句贯穿文中,利用它的独特想法,来修辞语句,不但能使文章更生动,还可以为学生写作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2.3结尾引用古诗词,画龙点睛。 许多学生在习作中能巧妙地引用古诗词名句来结束全文,利用它富有的哲理加以总结,为文章增色不少,给人以美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靓出了他们习作的风采。

例如,有一位同学在写《春天的柳树》一文结尾时写道:柳树姑娘睁开嫩绿的眼睛,在微风中拂动着那秀丽的长发,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啊!春天真的来了!再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要求学生以《菊花》为题进行习作,有一位同学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这样写道:当看到秋菊傲然挺立于风霜之时,我便想到革命战士在烽火弥漫的战场上,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情景。这时,我不禁吟起了陈毅将军的《秋菊》:“秋菊能做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奈其何。”还有一位同学写道:我流连在似锦的菊花中,诵读着它们的名字,欣赏着它们的风姿,真是“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就会水到渠成。让经典古诗词这一源头活水,汩汩地给学生作文注入甘甜的芳醇,让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名篇佳句为学生所用,能为学生习作添色增彩,使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美妙迷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