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法律法规的意义
一说起法律与法规,大家可能会觉得离我们很远,我们老老实实、安安分分地生活,不打算触碰法律的边缘。但是,我们需要记住一句话: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法规和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当今社会,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我们身边的许多问题都要依靠法律来解决。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由此可见,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过去学习的有关政治法律的知识,我们知道,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与道德相比,法律更客观,范围较窄,并且以强制手段发挥作用。当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力量不够的时候,需要用法律手段解决。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具有指引作用,强制作用,预测作用和评价作用。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该知法守法,这样社会才能更稳定,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仍处于健全和完善阶段,这是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法律完善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环节,它是我们法制社会建设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任何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针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相关法律不完善、执法混乱的情形,我国人大及相关的有立法权的机关,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下位法违反上位法及同级法律法规相互矛盾的现象,形成公正统一的执法标尺,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举一个例子,对于香港这个有名的法制社会,大家都不会陌生。可是大家知道吗?香港的法律是多么的井井有条。无论是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们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香港的经济处于领先地位。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很高。可见,法律是多么的重要!
再说几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以大学生为例。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
越来越多,且情节也越来越恶劣。从大学生犯罪现象来看,其犯罪具有多样性、规律性、突发性以及智能性等特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个体原因,又有学家庭方面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所以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该案件发生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中,犯罪嫌疑人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2014年1月27日,林森浩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上承认投毒行为,林森浩表示:在2013年3月29日自己与同学一起做实验,想起了上次实验中留下来的药品。正好当天在宿舍,黄洋和其他同学调侃说到愚人节快到了,想做个节目整人。林森浩当时看黄洋笑得很得意,又想起曾听说其他学校也有过用毒来整人的事,就在心里暗想先投毒“整”黄洋,而投毒是为了给受害人开个愚人节玩笑,让他难受些。然而根据警方通报,林某杀人是因与黄洋琐事引起不和,投毒舍友。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不管林森浩投毒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已经让他失去了一切。 当时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新华视点评论: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警方基本认定其室友嫌疑。这实在令人扼腕。对法律没有应有的敬畏,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爱惜,缺乏足够的理性才会有如此行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任何理由在生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再大,人也应有底线。有外在知识无内在约束,教育应反思。人民日报评论:培养人才,有知识更要有德性;大学教育,重学术更要重人格。让学生懂得去爱,去尊重,去包容,才能避免悲剧重演。中国青年报评论:对于复旦大学生投毒的个案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和解读,并把板子都打到大学屁股上的评论,并不一定妥当。首先,中国大学的学生这么多,发生一两件投毒案,从概率上来看很小。其次,这些个案的主因,往往都是施害者的一时冲动或长期的心理扭曲所致,而非大学的教育和管理。如把它当做一个典型案例,没完没了地报道、评论,搞得大家紧张兮兮,使得同学之间都要互相提防,就得不偿失了。归根究底来说,我认为这还是法律法规不够
完善的问题。
至今,距复旦大学投毒案发生已经三年多了,据法制网、中搜搜悦等媒体报导,黄洋父母仍然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一审过后,林森浩的父亲等人多方奔走,并在今年三月初来到自贡黄洋家乡。他们曾去黄洋的墓前探望,也曾试图当面向黄洋父母致歉,可被黄洋父母再三拒绝,没能见到面。黄洋的父亲黄国强告诉记者,林家虽然已有两次上门,但并不希望见到林家任何人。在清明临近期间,黄洋父母也选择了回到荣县新桥的老家,不愿意被外界他人干扰,“每次提起这事就会想起洋洋,这是在向我们的伤口上撒盐。”
一起投毒案,一场冲动,一次“恶作剧”,造成的是两个家庭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却仍在社会上屡次发生。2013年4月16日晚上在南京江宁一所高校的男生宿舍里,一场血淋淋的悲惨剧又上演了,一名大三学生与同宿舍的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竟用尖刀刺死对方。据了解,事件发生在晚上9点多钟,该校电气及自动化专业2010级大学三年级学生蒋某(22岁,丹阳人),下晚自习来到宿舍,由于没带钥匙,于是敲门。当时,宿舍中只有与蒋某同专业但不同班的同学袁某(24岁,泗阳人)。据后来了解,当时袁某正在宿舍打LOL电脑游戏。由于袁某忙于游戏,过了好一会才去开门。就在袁某刚要起身去开门时,门外传来了叫骂声。袁某可能是因为赌气,没有及时去开门。过了一会,袁某游戏结束后才去开门,发现蒋某已经不在。据了解,蒋某当时见舍友不开门,就暂时去了其他宿舍。袁某于是将宿舍门虚掩,随后蒋某回到宿舍,两人为此发生口角争吵起来。第一次争吵的时候,旁边宿舍的同学听到以后过来劝开,结果劝开以后,又过了一会儿,两人又吵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就发生了肢体上的冲突,袁某拿出了水果刀,捅到了舍友。随后,蒋某被送往距离学校最近的同仁医院抢救,不幸的是,蒋某途中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两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竟然因为一时的口角就拔刀相向。蒋某的家人至今都无法接受孩子离世的事实。第二天,蒋某的母亲从丹阳赶到南京,几度哭昏厥过去。蒋某的伯父哽咽着说,“孩子母亲现在就是不吃不喝,哭哭啼啼的,几次哭昏过去不省人事,我们劝也劝不了,现在丈夫没有了,小孩也没有了,她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处理不处理她无所谓了,钱啊什么的她也不要了,她的想法就是想要孩子,但孩子回不来了,没有可能再要回来了„„”“太惋惜了,两名大
三同学,仅仅因开门发生冲突,竟夺去了同学的命,自己也因一时冲动断送了前程。”该校一些老师对这起不该发生的命案也深感惋惜。
我们不说别的,只来看看违法与母亲的眼泪。那些失去了孩子的母亲是在怎样歇斯底里地绝望!是在怎样声嘶力竭地呐喊!你一时冲动逞了强、逞了快,有没有考虑过你的家人是否能承受之后的悲剧?
不只是学校里的暴力事件骇人听闻,社会上的拐卖、抢劫、强奸、偷盗等等的违法违纪事件已经给我们得到社会带来了强烈的不安与惶然。如果社会上没有完善的法律,社会成员无法可依、无法可守,大家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社会就会陷入极端混乱之中,就无法存在和平发展,人们就无法生活,学习和工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各种权利就无法得到保护。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人们在不断地淡化道德意识,甚至有人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
总之,法律制度的完善的目的就是要维护社会的和谐化。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拥有。我国自1986年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民主法制建设,已经逐步从传统人治国家转向现代法治国家。现如今,老百姓从“屈死不告状”,到为主张权利去打“一分钱、五分钱、一元钱”官司;从令人难以启齿的离婚诉讼,到均能以平常心来对待;从“亲吻权”、“男人生育权”的诉讼,到“阳光权”、“环境审美权”的要求,都显示了民众法律意识的觉醒与进步。这一现代化的过程必然离不开法治政府的建构、法治社会的形成和法治公民的培育。其中,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