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细胞的分裂评课-二次备课

2020-08-3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主持人: 王爱华

群组成员:张桂贞、刘方阁、刘娣、刘大伟、徐兴飞、冯未名

王 爱华: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威海的王爱华,本次研讨由我来主持,感谢各位老师选择观看我们的课例研究视频,真诚地期望老师们能对我们的研究过程和成 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现我们的共同成长。这段视频介绍的是介绍的“二次备课研讨”环节,参与今天研讨的指导老师是来自青岛的张桂贞老师,执教老师是青岛 的刘方阁老师,在座的还有青岛的刘娣老师、刘大伟老师、徐兴飞老师、冯未名老师,欢迎大家的到来!

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我们对“如何恰当选择利用课 程资源进行概念教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在资源的选择、呈现的时机和方式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次课例主要是围绕刘方阁老师的《细胞的分裂》”展开。在本课 例打磨过程中,得到了指导专家张涛老师的指点,本组成员也都积极献计献策,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

刘方阁:最应该表示感谢的还是作为上课教师的我,谢谢大家!首先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一备的思路。

教学目标: 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3.关注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重点是细胞的分裂过程。难点是细胞分裂过 程中遗传物质的分配规律。教学思路以层层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细胞分裂、生长的有关知识。采用自学、相互学习、集体学习、再展示学习成果的组织策 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交流展示等。

在细胞生长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既要生长又不能无限制地生长,采

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说明。教师准备的资源有植物从小长到大的视、细胞分裂动画,还有实验的材料器材。学生准备是从小到大的相片。这就是我一备的情况。

王爱华:刘老师的一备教学设计已发给各位老师,大家都进行了仔细地斟酌,接下来针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课的改进谈谈各自的看法,使我们的二备更加成熟。首先请我们的指导教师张老师谈一谈。

张桂贞:各位老师好!刚才主讲人刘芳阁老师谈了一备的准备情况以及教学思路的设计,结合我们对一备的仔细研究和推敲,那么下面我们进行二备的打磨和研讨。

那么推敲一备教案教学设计,整体感觉刘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流畅,应该说一备的详细修改建议已在一备的教案上做了标记,请刘老师针对修改的意见汲取意见,摒弃不足,然后保留优势和长处,加强二备的备课。那么在二备教案的过程中我有几处思考和困惑,我们共同商榷

第一,我们组确定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恰当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达成概念教学?”那么我们一备教学设计是怎样解决这一中心问题的?二备应该如何加强和体现?

第二,课程教学过程中,达成目标的方法以及解决的有效措施都有哪些?我们二备中应该用哪些充分有效的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第三方面,该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我们最主要的框架是什么?我们的教学框架是否流畅自如浑然一体?

第四方面,这节课我们教师教法指导以及学法指导如何体现的?

第五方面,那么如何好好地体现我们的教学评价?

那么,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各地区的骨干老师,那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很多经验,而且有相当的理论水平,让我们各抒己见,我刚才的这个困惑和思考都是抛砖引玉,我们都共同打磨,使我们二备教案呈现更加完善和完美。

刘娣:首先说一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本节课核心内容就是细胞分裂。原来的目标较为笼统,不能很好地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调整为:

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动画、文本、实物等资源,获得知识,构建概念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进而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刘大伟:我就导入方面提两点意见:

首 先,“温故知新”这一环节,一般来说是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但考虑到实际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熟悉,而且本节课资源容量较大,可以去掉。第二,在导入新课方 面教师利用了很多资源,比如学生自己的成长相册,有植物生长的视频资源,但是感觉总体时间过长;那么另外,在成长对比中,像体重这些变化与细胞的生长是有 关系,但面貌的变化与本节的知识关联不大,再比如植生长视频,实际上若我们改成是改为“受精卵开始发育

成胎儿”的视频,学生感觉更熟悉,更容易激发学生的 兴趣。

王爱华:我同意刘老师的观点。上课的刘老师导入时的选择的资源有学生的相册、植物生长的视频、学生已有的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知识,如何恰当 选择资源呢?如果按照这位刘老师的建议改成“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视频。我们在这段视频投放后,可以通过师生交谈,相互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找到新授课的切 入点。例如老师可以提问:视频中胎儿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那么你对细胞的生长、分裂是如何理解的呢?

刘大伟:细胞的生长过程是一 个微观抽象过程,在这里通过 “细胞的生长”这一视频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 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生长,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只是从理论上阐述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学生很容易迷茫,这里,刘老师巧妙的利用了土豆的演示实验这一 资源,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考虑到演示实验中学生的参与度低,建议在此采用分组实验,并且要从资源的呈现方式、时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加以改进。例如课前可以将土豆切成直径分别是30mm、5mm的大小两种规格,放到80℃热水中浸泡2分钟,每一组都分两块。上课的开始就先让学生将土豆 块放到烧杯的稀碘液中,讲到该内容时,直接观察,这样通过改变资源的呈现时机,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并且实验中的指导语要更详细,可以明确告知学生:1、 大小不一的土豆块,代表大小不一的细胞。2、稀碘液代表营养物质 3、变蓝的位置分别到达哪里?这样学生实验操作目的明确,实验要求更加清晰明了。

冯未名:关于细胞分裂这个教学环节,我也想提两个建议:

1、 细胞分裂是本节课的重点,刘老师采用了两段动画视频,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能否考虑一下这样,把这两段视屏呈现的时机调整一下, 先播放动物细胞分裂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总结一下分裂的过程,初步形成细胞分裂的概念。然

后再播放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比较一下植物细胞分裂和动 物细胞分裂有什么区别,进一步强化这个概念。

2、在刘老师课堂设计中有一个对细胞分裂结果的追问:一个细胞经过n次分裂后,能形成多少个细胞?这 种数学问题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是否合适?能不能就通过学生简单描述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只要让学生明白细胞分裂能让细胞数目的增多,也是生物体生长 的一个原因就可以了。

徐兴飞:刚才冯老师谈了本节课的重点。在难点突破方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本节课的难点是,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分配规 律。为了突破难点,我建议先让学生猜测:细胞分裂后,新细胞和原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很多学生能猜测到遗传物质会减少。老师追问:细胞继 续分裂下去,遗传物质是否会越来越少呢?此时,学生显然会意识到自己得出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怎么保证新产生的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呢?”学生会 继续思考: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会有个复制的过程,从而保证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最后老师播放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变化小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看 到,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确实有一个复制的过程。从而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这样设计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突破。

张桂贞:刚才听了大家的真知灼见,深受启发,我充分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综合大家的建议,我们商榷二备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第 一、明确我们组立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如何“如何选择”和“恰当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解决我们的概念教学。经过打磨切磋,我们发现,我们课的课程资源利用 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是利用恰当的课程资源选择合适的时机来解决该节课的核心问题。建议二备教学设计适时、恰当、有序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其宗旨是为了 解决抽象概念,使概

念形象化、生动化,而且能深入浅出地达成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的立足点要着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我们这节 课存在的问题是显然一备的教案中没有很好的呈现小循环的问题。不能及时查漏补缺,建议二备采用“小循环、快反馈、总达标”模式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情 况的诊断,同时,建议采用“一步一小结”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重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核心概念的提炼升华。

第三、生物教学理念倡导探究式教学,一备教 案采用的是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呈现比较多,建议二备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整节课主要分成三个大的探究活动进行教学设计,而每个探究活动都要体 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思考、共享交流、达标反馈、提炼升华等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解决重 点,突破难点。

第四、这节课的教学评价在一备里体现的不是很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中肯的评价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建议二备在教学设计方面恰当及时的加入教学评价。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加优异。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亦有法,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们老师都谈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请我们的主备刘方阁老师再辛苦一下,积极备课,汲取各位老师的真知灼见,融合到我们二备教案中,体现我们集体打磨的智慧和成果。

刘方阁: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建议,我会根据老师们的建议精心打磨,力争体现集体智慧。

王爱华: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刘老师的精彩课堂吧!

接下来,我们继续向大家汇报制作观课量表的准备过程。刚开始制作观课量表的时候,我们参考了网上大量的已开发成熟的量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观课量表不能有效地聚焦我们的研究问题,经过讨论我们先后经历了三次改稿,刘老师你先来谈一下我们制定第一稿的过程。

刘大伟:由于是第一次制定观课量表,我们最初想法是,以小组的磨课的问题为中心,围绕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来制定我们小组的观课量表。由于缺乏经验,我们的起初的工作是被动的、盲目的。

刘 娣:是的,最初我们是从两方面设计:第一,从教师维度设计一个表格,主要体现在课堂中为构建本节课的概念,教师和学生利用了哪些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是否 恰当,是否真的能为概念的构建起到了预期的作用。第二,从学生的维度设计一个表格,主要体现学生是否在本节课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即构建了概念。于是我们设 计了初步的表格,形成了第一次观课量表。(呈现最初量表)

冯未名:初步量表设计好之后,我们请教了本组的专家张涛老师,张老师指出了表格中的不 足,并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很好的建议:1、观课量表设计只需针对本节课《细胞的分裂》,可以不必具有通用性。2、张老师特别强调,对于观课量表中观察点的记 录要尽可能的量化处理,只有具体的数据才具有说服力。3、量表中除了要关注课前预设的资源,还要关注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张老师的话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经 过我们小组的再次探讨,就形成了现在的两个观课量表。

(呈现第二次的观课量表)。

徐兴飞:第二次观课量表出来以后,我们拿出来在全组进行 讨论修改,有的老师认为,

在对课程资源使用的观察上,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资源使用效果之外,资源的使用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还有的老师提 出,观察点的量化标准再细化一些会更好,于是,我们对观课量表进行第三次修改,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观课量表。(呈现第三次的表格)

下面我介绍一下观课量表的分工:

第一个表格是《课堂预设资源观察量表》,由八位老师来负责观察,在使用这个表格进行观课时,两位老师一组,分成四组,分别负责观察相同编号的课程资源。这样可以减少观课老师的工作量,有更多的精力观察学生,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个表格是《课堂生成资源观察量表》,由两位老师负责观察。在记录课堂的生成资源时,用编号和具体的语言来记录生成性资源,并要观察上课老师是否利用了这些资源。同时,还要记录每个课程资源所用的时间。

王 爱华:我们的观课量表已放在平台上,欢迎大家在观看c段视频时下载使用,在此还要提醒老师们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在学习过程中也请老师们思 考,在我们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研究问题,根据研究问题如何制作观课量表,希望我们的工作能给各位老师带来启示,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