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

2024-08-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既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文章在调查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综述;国内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解读

邢占峰对物联网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吕政提出应将机械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与制造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冯长根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应围绕新能源、生物,网络信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产业展开;李朴民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紧跟新科技革命轨迹,要符合本地实际情况,要考虑产业发展风险三个要点;任丽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和类别进行了阐述,并将温家宝总理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略概括为“两个着眼点”、“五大产业特征”、“一个关键”、“三个结合”和“四项储备”。上述作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翔实的解读,为地方各级政府深入理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帮助,对地方各级政府规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王忠宏、林伯强等从可持续发展、扩大就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内生增长,提高生产力等视角研究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祝宝良从资源环境约束和压力、外部经济科技发展制约和压力、中等收入国家产业升级陷阱制约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陈翥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巴西等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及国内的状况,提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诸多意义。上述研究有助于各级政府部门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规划,但研究内容不具体,还需深入。

3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评价研究

张倩男以增长潜力、比较优势、产业关联、生产率上升率为基准,分析了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医药产业及海洋产业应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李健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遴选要依据战略性、带动性和先导性三个标准进行,并提出要统筹协调好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四方面的关系。李江通过定性分析和相应指标否定了战略性产业等同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或者支柱产业的观点,提出区域战略性产业选择的新方法。乔芳丽构建了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型,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选择与评价研究的文献多是定性分析而没有定量的实证研究,乔芳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研究

房汉廷从市场、战略、政治、比较优势、资金、载体分析了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问题。童海华从政策的落实、研发投入、产能过剩、配套改革方面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蔡兵提出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采用“有形之手”推一把,让“无形之手”发挥力量,而我国更多地是靠“有形之手”推动。上述作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对政府规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借鉴意义,但研究深度不够。

5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内容研究

陈丽萍分析了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空间技术应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张雄从资源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商贸优势四个角度分析了中药产业应作为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黄峻提出文化产业应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王玉川、王孝军提出了生物产业、物联网产业应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潘利认为广东应该把磷酸铁锂电动汽车、薄膜光伏产业、LED产业、OLED产业、稀土产业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述作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后续研究应侧重于具体产业进行。

6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慈生从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两个视角分析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胡晓娜分析了太原市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杜占元提出了应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孔祥麒从矿产资源、风能、太阳能、植物资源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李朴民4提出了我国培育新兴产业的对策: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支持政策,培育市场需求,健全创新体系,重大专项带动,加强国际合作。汪一洋认为深圳应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杨剑分析了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存在存在重复、盲目上马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尹耀光从区位、功能集聚、人才和产业基础四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袁天昂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上述作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有些对策过于空洞和宏观,可操作性较差,还需进一步进行具体研究

7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借鉴研究

周菲分析了芬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并提出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借鉴的四个方面。万军阐述了日本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采取的政策措

施,并总结出对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借鉴之处。赵刚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巴西等发展新兴产业措施的共同点及我国可以借鉴的重要对策。姜江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共同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借鉴。上述作者对国外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可以借鉴的地方,为各级政府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8结语

过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定性研究,缺少定量和实证研究,并且宏观方面的研究多,微观少,因此以后的研究要侧重于定量和实证以及微观层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邢占峰.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发展思路初探[J].太 原科技,2010,(1):19-20.

[2] 吕政.产业政策的制订与战略性产业的选择[J].北京行政 学院学报,2004,(4):28-30.

[3] 冯长根.选择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J].科学导 报,2010,28(9):19-21.

[4] 李朴民.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J].中国经 贸导刊,2010,(8):10-11.

[5] 任丽凤.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产业新政的新亮点[J].学习 与辅导,2010,(7):10-11.

[6] 王忠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 发展观察,2010,(1):12-14.

[7] 林伯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我国低碳经济转型[J]. 科技成果纵横,2010,(1):10-12.

[8] 祝宝良.构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撑体系[J].科技 成果纵横,2010,(1):7-10.

[9] 陈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背景和战略意义 [J].学习与辅

导,2010,(7):6-7.

[10] 张倩男.区域战略性产业布局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11] 李健.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4):16-17.

[12] 李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战略性产业选择的新方法[J].现代财经,2008,(8):70-73.

[13] 乔芳丽.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3):268-272.

[14] 房汉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过七道坎[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1):25.

[15] 童海华.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花新年绽放[J].中国经济导报,2010,(1):2.

[16] 蔡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关注不确定性[J].金融博览,2010,(6):30.

[17] 陈丽萍.从技术市场看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中国中小企业,2010,(6):70-71.

[18] 张雄.发挥资源优势,加强集成创新,催生四川现代中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J].软科学,2010,(3):75-77.

[19] 黄峻.文化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44-46.

[20] 王玉川.生物产业:正在迅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J].江淮,2010,(4):41-42.

[21] 王孝军.物联网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7):53-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