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展望

2020-10-3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科技资讯

2015 NO.33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学 术 论 坛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3.228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展望

王小松

(江苏省淮安文化艺术学校 江苏淮安 223003)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我国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该文讨论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把握信息化发展之契机,运用信息化技术与中等职业教育深度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主要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推动了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出深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取决于学校有无信息化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源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在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为有利解决中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得中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得到快速地提升,教学效益也逐渐上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信息化 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教学效益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228-02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逐步渗透到了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教育实现信息化建设也是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对教育的开展也是极为紧迫和重要的。该文将结合江苏淮安中等职业院校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浅谈中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性和发展策略。

注意到了软件建设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中职院校购买了一批教学软件,但是这批软件与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要求还没有达到。也就是说,中职院校所引进的信息资源和课程资源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

2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1 中职学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的管理者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使得信

2.1 做好科学统筹规划,制定详尽实施方案

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职院校要建立适合于该校发展的项目规划、具体设置,本着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中职院校要严谨工作作风,严格按照规章程序办事,不盲目跟风,要结合中职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制定出适合的导向性信息化建设标准。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目标之后稳扎稳打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要具有预见意识,在筹建项目竣工后,要结合运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2.2 各学科资源库建设

中职院校教育开展要重视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关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科资源库建设。中职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学管理人员,并且培养其具备软件开发专业素质能力,为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应用的开发做出贡献。另外,职业院校也要鼓励不同专业教师积极开发该专业的教学素材、课件,学校也可以组织这些专业人士针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加工和管理,进而实现资源共享。2.3 整合软件资源

资源的整合和建设之后,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获取教学信息资源。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这些不同的信息资源库使得校园网络平台不断地丰富,吸引更多的师生予以关注。为此,中职院校就必须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资源库信息,在建网的同时,也要建库,将不同的资源进行区分,有教学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新闻图像库等等。这些资源库要想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就必须不断地搜集信息资源、整理,然后形成积累。比如:可以通过积极购买、收集那些成熟的教学软件,有《开天辟地》《洪恩软件》等,将这些资源购买过来,存储与校园网络服务器上,使得师生都能查找资源;也

(下转230页)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息化建设开展被迟迟推后。再加上学科教师也缺乏信息技术技

能,使得信息技术应用不能很好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仅是一种简单的学习工具或者娱乐工具,无法在学业上帮助他们。而事实上,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学生也出现了意识上的偏差,以为计算机仅

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很多教师则不然,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依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予否认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思路,也会帮助学生们产生更浓厚的学习欲望。

另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变得日新月异。但是,中等职业院校入学的学生普遍都缺乏基础学习能力,对于计算机应用来说更是知晓的少之又少,不少学生只懂得电脑打字,不懂得其他应用技能。因此,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们的信息化素养能力。

其次,网络硬件环境建设需要与实际应用进行匹配,切莫本末倒置,使得高硬件环境建设与中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匹配。在中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要结合信息应用平台简化工作流程,使得工作效率不断地提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查询的平台,满足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师生是信息应用平台的直接受益者,网络硬件设备环境的建设要与应用软件体系的发展相适应,使得软件应用与硬件环境建设达到一致。因为只有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与同级别的软件应用系统才能够充分结合,发挥出巨大效能。如果盲目拔高硬件环境建设标准,对中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制造更多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最后,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虽然

22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技资讯

2015 NO.33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学 术 论 坛

来,如果此类课题形成自助餐风格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由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主题,老师从中鼓励并作出大方向和小细节上的指引。这样于师生双方来说,都易于形成教学上的有趣互动,利于达成愉悦的教学氛围。

(3)以具体实际项目为课题,比如:“依视丽眼镜盒包装、仙池化妆品包装、大连理工大学系列礼品包装”等。如此课题在包装设计的三大模块中都可使用,从实际着手的包装设计课题可以让学生的作品既保证基本的包装功能需求,又能尽力发挥设计水准,体现人文意识。但是相对于前两种设计课题而言,学生创作的自由度不够,也不便于投入激情展开创作。因此,在教学中,一般将3个课题设计方法穿插配置,各取所长,各布置特定要求,以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理念。3.3 计入评分标准

将能够体现人文意识的几点要求计入评分标准,这是合情合理的办法,也可以说是对学生创作的硬性规定。从当前的教育体制背景来看,尤其是在设计类教学环境下,非常有必要提倡这样的实际做法。我们尝试到,在以往的评分标准上,以附加分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进行人文化思考更为合理。而随着包装设计人文思潮的逐渐普及和大众人文精神素质的提高,如此要求势必要写入总体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这无疑象征着一个新里程碑的开始。

以上见解还欠缺全面推敲,仅属个人教学经验的尝试与交流。我们相信,随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努力,将很快会带来包装设计教育的提前改观。

3 人文精神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培养

包装设计课程的课时有限,在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用了128学时。相对于设计实践类的包装课程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调和具体的技能训练和人文意识培养的比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经验。3.1 以赏析为引

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虽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可以接触到很多优良设计。但是却缺乏对具体设计的客观评判。也就是说,学生在业余时间来获取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沉浸在包装设计诱人的外表和花色中,这本身也是对过度包装的一种沉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在课程初始就教导学生什么是真正的包装设计。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赏析作品先声夺人,通过对每一副带有人文意识讯息的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的设计视野开阔,设计立点抬高。3.2 与课题相融

一般来说,包装设计课程主要分为3大部分:单体包装、系列包装和概念包装。分别以此3个模块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践指导,则既可以涵盖到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展开和设计能力培养。而对应到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其训练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如此就应该在保证每个教学环节各自独立要求的基础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来完成人文意识的作品表露。在这里,一方面需要老师随时随地的引导和督促;另一方面也可以独设一些小课题来配合大的教学模块。因此,总结出设计课题的以下3种方法。

(1)诸如:“单体包装的人性化设计、系列包装的节俭设计、概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念包装的绿色设计”等等。这一类课题设置的优势是既有限定性

要求,又能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题目,保证创作的自由度。

(2)如“中国风包装设计、禅·包装、无包装之包装、特殊人群包装”等等。此类课题给定了包装设计的主题,便于学生从市场调研开始就投入热情展开创作,比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们看(上接228页)

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的资质,将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卫星接收存储到网络服务器上,供学生们使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脚本,专业的科研室与教师一同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内容,供教师使用。不同岗位的人负责自己的工作职责,会使得课件的制作效率不断地提高,也避免了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使得课件的制作不满足各方面需求。2.4 培养信息化人才资源

中等职业着手做了如下几项工作: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除了要关注硬件设施之外,还要关注到人才的重要性。中职院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掌握高水准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得中职院校教育开展发挥到最大限度。中职院校要引导教师关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时代发展的重要性,将新课改实施标准和要求彻底贯彻实施,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实践于学生和生活中,为此,中职院校首先要加强全员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5 构建信息化的保障机制

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设立信息化专业部230

参考文献

[1]张皓.从宝相花看造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213.[2]王媚雪.在设计教育中加强环境意识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1(15):104-105.

门区域层面,要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只有制定了中职学院教育信息化保障政策,利用政府投资、学校自筹以及市场融资等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机制,才能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基础设施、人才培育以及软件资源开放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开展要关注人才培养,要规划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以及应用队伍,确保专业人才的支持力量。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开展过程中,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加以转变。只有思想意识转变了,才能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发展。这也正迎合了我国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强调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而推动中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荀莉,罗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2007(1):23-25.

[2]孙震.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

教育,2010(3):4-7.

[3]何军卿.中等职业教育移动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5(29):33-36.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