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读书心得

2021-03-3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读书心得

吉林大学 胡玮 2012622021

通过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这本书,我大致从各个方面了解了作为一名科研从业者应当具有的科学道德以及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对我们将来的工作与学习都是大有益处的。

本书卷首就带领我们重新温习了道德的定义。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形成开始,道德就成为了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准则,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用于判断行为正当与否。而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学风从字面上简单来说就是学习风气。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都层出不穷。主要是因为全球高速发展,科研从业人员不断增多,而科研资源相对稀缺,大家对学术荣誉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追求也日益激烈,引发了科研从业人员的价值冲突,从而产生了导致科研不端行为的职业和社会诱因。如今,各国已经积极开始关注这一现状,为了面对这一新的挑战,世界科学联盟还专门成立了“科学道德与责任常设委员会(SCRES)”。

之所以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如此重视,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科研群体的社会角色更易受到关注;二是科学技术与工业经济乃至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对于国家、科学共同体以及个人都有很大的危害。

在我国,由于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商业文化而言处于弱势,也导致了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具体原因如下:一是急功近利,不尊重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过分看重短期目标,缺乏长

远精神;二是缺少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和批评质疑的精神;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十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普遍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为了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环境,这些都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找到着力点,就是要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即在坚持教育引导加强制度规范的同时强化监督约束,这其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要做到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此外,我还从书中学习到了科学精神,近100年来,众多著名学者对于科学精神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的地理及气候学家竺可桢老先生提出的三种科学态度:一是不盲从,不附和,依理智为归;二是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毫不苟且。通俗而又全面的概括了科研人应该有的精神。

关于科学精神的内涵有很多种说法,本书中将其概括为:求真精神,实证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包容精神,民主精神,献身精神,理性的怀疑精神,开放精神等等。

近些年来,科学精神缺失与学风浮躁成为了当前科技界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科研活动的功利色彩浓厚,过分看重个人及小团体的利益得失,利用科研机会谋取私利。甚至在商业利益的冲突下,部分科研人员彻底忘记了科学的非私利性,追求不当利益;2.迷信或畏惧学术权威,轻信永恒不变的真理,部分丧失了科学的质疑和批判本性。3.不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学规范和科研方法,缺乏必备的相关科学知识;学术态度不严谨,科学态度不端正,因主观倾向而造成系统性差错;4.不愿意不断接受严格而又系统的科学训练,不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而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跑科研项目,拉关系,参加社会活动上;5.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学术泡沫等不良现象,甚至于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等。这也和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有关,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人难免浮躁,同时对私人利益的追求也在不断扩大,这些不良风气都是不利于创建良好的学术氛围的。所以,讲义中强调了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如果说科学精神注重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人文精神的侧重点则在于研究“应

该怎样”的问题。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可以取得巨大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想着最有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他们相辅相成,任一缺失,社会都无法顺利前进。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当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这才是整个科研界乃至全社会发展的前提。

我们即将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分子,讲义中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我们需要在工作中避免的科研不端/不当行为以及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科研伦理与科研规范。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者严重背离相关领域的科学规范;第二:不端行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无忌惮的;第三,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观点的分歧。而科研不当的主要特征主要是:第一,科研不当行为以明确不违反科学共同体规约为前提,更不是一种违法行为。第二科研不当行为虽然不是科学共同体规约所明确禁止的,但其具有不合理、不公正、不合乎科学道德的特征。

在我们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主要存在三类科研不端行为,即杜撰、篡改、剽窃。杜撰一般指按照某种科学假说和理论演绎出的期望值伪造虚假的观察与实验结果,从而支持理论的正确性。它表现为对科研和实验结果的不尊重,按照个人主观愿望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篡改主要指在科研过程中,用作伪的手段按照自己的期望随意改动,任意取舍原始数据或实验使得结果符合自己的研究结论,支持自己的论点;剽窃是指将他人的科研成果或者论文全部或部分原样照抄,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欺诈行为。这些科研不端行为都是我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了解和避免的。

我们还从书中了解了科研不当行为的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可以分成五类,第一,实验数据的不当使用;第二,违反科学原则;第三,不当的同行关系;第四,不当的师生关系;第五,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

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都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有着巨大的危害。首先,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第二,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第三,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违背科

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第四,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第五,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

鉴于科学不端及不当行为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尽力防止科研活动中的各种不端及不当行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很难制定出一套完整全面的制度规范来防范所有的不端行为,更重要的是依靠科研人员和科技共同体的自律。

书中中还着重介绍了一项我们应该在科研工作中注意的问题——科研伦理问题。它与科研道德有一定的区别,科研伦理是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及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而科研道德是考察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以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

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常见的伦理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生命科学和医学伦理问题,二是信息技术伦理问题,三是生态环境伦理问题,四是纳米技术伦理问题。他们产生的根源也多种多样,一是利益冲突引发的伦理问题,二是道德困境引发的伦理问题,三是因科研人员道德观念差异而导致的伦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科研伦理问题从来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与法律、社会、宗教和政治问题彼此交织,从而需要系统的、前瞻性的考虑并妥善解决。

科研规范也是每一名科研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在研究计划制定、课题申请、研究资源使用、研究数据收集、记录和保存中等方面都有其相应的规范,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总的来说,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使我了解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端正诚信品行,严谨作风,建立正确的科学方法,加强责任意识,以及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