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创造精神的培养
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目的就是要很好地开发学生蕴藏着的巨大的创造学习潜能。而现代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限课堂,无限多媒体,精彩人生,用现代电教技术,为孩子们灿烂的童年添彩,为他们美好的未来奠基。
著名心理学教授刘佛年说,只要有关新意识、新思想、新意图、新方法的一切发现都可称得上创造。因而在创造活动中,探索和创新是创造精神的标志。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力作为人类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孩子同样也不例外,虽然孩子身上的创造力仅属初级,远未达到成熟阶段。但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势在必行,而且一定会行之有效。
在教育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绘画活动是典型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之一。然而,传统的绘画教学往往重复演奏的是,一张图片(一个实物)、一次示范、一番辅导、一个总结这“四步曲”。使孩子们总是依葫芦画瓢。其教学效果是画得像,而非画得好。毋庸臵疑,儿童在这样的绘画活动中,体现了太多的模仿精神和少得可怜的创造精神。而现代绘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儿童性(如CAI课件的卡通人物和真实生动的摄像)、艺术性(完美的视听空间)、神奇性(让儿童不出门便可了解大自然等)、以及信息的高度清晰集中(如投影),能使绘画活动风光地成为开发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的“交响曲”。
下面我将来具体谈谈电教媒体在绘画活动中对儿童创造精神的培养: 一、改进教法,让儿童具备创造精神的前提
——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电教媒体改进以往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枯燥教学,如今键盘一按,鼠标一点便可创造所需的情景,形象直观,引人入胜。且电教媒体把新教材的思想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能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判断、推理的能力。
如,《金山画王》这个软件,孩子们首先一接触,觉得它里面的图案漂亮,还有铅笔、橡皮、尺子、放大镜、缩小镜、颜色、垃圾箱、图片粘贴等工具,但这些工具该如何使用呢?于是孩子们便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提。
二、全新刺激,让儿童具备创造精神的“基础”
——精细的观察力
儿童不会精细地观察事物,更不会主动探索世界。因此,培养儿童创造精神,首先应培
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耐心、细心和准确性。
俄国儿童专家马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仅以形象和色彩刺激出现的传统教具和挂图,难以激发和满足儿童的观察欲。电教媒体却正是以声、像、色、形等多种全新大场面刺激手段,牢牢抓住儿童的注意力,让其迅速准确地了解被观察事物的特征,并加以描述。
如,《意愿画大白鹅》,我们运用录像手段,捕捉到大白鹅在小河里悠闲地游泳、在小路上优雅地散步,在院子里开心地嬉戏等可爱的镜头。孩子们带着笑容观看了录像片以后,竟然用儿歌描述了大白鹅的外形:大白鹅,戴红帽,长长的脖子白羽毛。会跳舞,会游泳,小朋友们都爱它。我们不难发现,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儿童在观察时有思考,在语言描述中有新意。
又如,《意愿画蝴蝶》,通过精选的一盘VCD,儿童一边倾听《梁祝》灿烂优美的前半部分,一边观赏我国云南等地的珍奇蝴蝶。在诗一般动情的解说词中,儿童不但了解了蝴蝶的生存环境,而且还有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等成语描绘的意境,并发自内心地感叹:“真美啊”!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曾经孩子们因难以发现而无从表现。现在,可爱的电教媒体使儿童乐于观察、欣赏美。只有这样,儿童创新美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化难为易,让儿童拥有创造精神的“保障”
——足够的自信心
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敢于在绘画中有所创新便是空谈。
黑板上,老师辛苦练习一气呵成的示范画,不但常常令儿童望而生畏(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如老师“画得像”),而且还使儿童的思维受到约束。也有少数老师在示范绘画时,画画擦擦、拖泥带水,使儿童在看了“示范画”以后,反而无从下笔。因此,在传统的绘画活动中,儿童缺乏绘画创作的自信心。而电教媒体的指导作画清晰、生动、直观,点到为止,且速度适中,使儿童不会无所适从或机械模仿,而是想画并敢画复杂形态的意愿画或主题画。如前面提到的鹅。
在用录像手段使儿童观察并描述了鹅的外形显著特征后,计算机把拍摄的画面逐一定格,并分解鹅的各部分,让儿童对比观察,了解鹅各部分的比例特征:鹅头小、躯体大、颈子细长、尾部肥短、腿细如棍、脚宽如扇,整个身体象一个上小下大的小船。最后,用计算机慢慢“勾画”出鹅不同姿态的外部轮廓。课堂上,当孩子们看到投影屏幕上的这个CAI课件时,都高兴地以手作笔,随着计算机一起画起了鹅的基本形态,没有丝毫的犹豫。
辅导儿童大胆作画,让其不断超越自我,这是绘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神奇的电教媒体,能使难度大的辅导过程容易化,这对于儿童绘画技巧的掌握,绘画创作自信心的树立,意义深远。
电教媒体的参与,使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把学习当作难事。当然也使儿童创作充满自信和激情。儿童探索事物的心情因此快乐起来,同时,他会敢于用自己新奇的想法表现事物。
四、美化学习,让儿童获有创造精神“动力”
——奇特的想象力
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由此可见,启发儿童奇特的想象力,是促使儿童在绘画中有所创新的关键。
研究表明,愉快的体验是儿童积极想象的“温泉”。
电教媒体制作的资料或教材,五彩缤纷。它的画面颜色鲜艳,形态可爱、音乐美妙,甚至连文字也都那么美丽。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完美和谐的艺术空间,美化着儿童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艺术的学习空间里,学习积极性高,心情放松,其天性——想象便会“展翅”自由地飞翔。
如《意愿画蝴蝶》,孩子们在关于蝴蝶的诗情画意和优美的背景音乐感染中,想象并创作了“蝴蝶公主”、“我和蝴蝶共舞”、“蝴蝶到我家做客”等多种可爱题材;又如,《意愿画大白鹅》在电教媒体制造的艺术气氛中,孩子们想象并创作出了“小河里的船夫”、“大白鹅飞上天”等创意。
还有,《主题画汽车》活动中,当孩子们观察了有关中国汽车博览会部分美丽的一面,在神秘的现代音乐中,想象并创作了会飞的汽车,会变的汽车。出色源于本色。在绘画活动中,运用电教媒体,使原本美丽自由的绘画活动恢复本色,只有这样,儿童才会有出色的想象,才会获得一股神奇的动力,其创造精神定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恰当评价,让儿童充满创造精神的“激情”
——创造积极性
积极的创造心恰似一份永恒的情怀,使儿童的创造精神之花常开不败。
儿童的行为和心理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评价是不恰当,直接关系到儿童创造积极性的形成。
当今的儿童美术活动研究表明,“只求其意,不严求于形”是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原则。小学教师在本着这一原则的基础上,让电教媒体参与评价,会使儿童真正品尝到创作成功感。 运用投影方式,让儿童看到自己被放大的透明胶片画或玻璃画作品,他一定会十分开心,自豪。当他在进行自评时,不用老师提醒,他也会主动讲出自己作品的创意(这时,儿童的创造性语言又得到了培养和发挥),当老师和其余的孩子共同了解了这位自评的孩子的创意之后,会理解、尊重、鼓励这位自评的孩子,他们的评价会客观、友好。所以,运用电教媒体参与评价,能使评价活动发挥积极效应,使儿童产生成功感,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便会逐渐形成。带着满腔的创造积极性,孩子会乐于创新,常想创新。
电教媒体是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成果。而教育需要创新,创新的教育能使正处在求知的孩子受益更多。计算机教育环境下,教师们只有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多媒体教学的无限魅力。
今天,我们教师再不能仅仅扮演“传道、授课、解惑”的角色了。我们应更新教育思想
和内容,在新的教育体制中跨进现代教育的行列。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让儿童通过绘画及其它各种创造性活动,乐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创新,获取21世纪的通行证——创造精神。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仅以这种伟大的精神,创造21世纪我国美好的未来。
二 0 0 三 年 五 月 十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