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困境约束下潮州市陶瓷产业升级与优化路径选择

2021-05-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困境约束下潮州市陶瓷产业升级与优化路径选择

李迎旭

【摘 要】潮州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陶瓷出口生产基地.陶瓷产业是潮州的支柱产业,产业经济效益好,品牌众多,出口量大.但目前该市陶瓷产业面临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优势降低、国际国内同业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抑制出口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明确产业定位、制定扶持政策、实现产业集聚与链条整合、促进文化融入品牌塑造以及加强污染治理促进环保,是潮州陶瓷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与优化发展、提升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选择. 【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4页(P27-30)

【关键词】陶瓷;竞争力;产业转型;实证分析 【作 者】李迎旭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正文语种】中 文

潮州是我国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陶瓷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的最大的出口基地。近年来,潮州陶瓷生产资源急剧减少,综合成本直线上升,企业以OEM方式为主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出口受到影响。尽管部分企业将销售重心由国外转向国内,但国内市场竞争同样激烈。特别是潮州陶瓷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资金能力不足,而在生产与销售并重的企业中,销售业绩与生产能

力又互相制约、相互影响,加剧了资金周转压力。加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有限,潮州陶瓷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因此,产业转型和升级成为潮州陶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生产与产能情况

1.陶瓷产业是潮州第一大支柱产业

上世纪的1994年是潮州陶瓷产业井喷式发展的重要拐点。当年陶瓷公司改制,下岗的工厂的管理骨干和技术人员纷纷下海自行创办工厂,为陶瓷产业的繁荣奠定基础。2014年,潮州陶瓷行业总产值为507.7亿元,占潮州整个工业总产值的29.83%,远远高于第二大支柱产业食品行业的150.7亿元的总产值和8.85%的占比。陶瓷工业数为6232个,占比21.23%,在潮州市八大工业中位列第一。 2.产品种类齐全

目前,潮州陶瓷生产以日用陶瓷、卫浴陶瓷和艺术陶瓷为主。日用陶瓷产量占广东全省日用陶瓷产量的70%以上;卫生陶瓷从2005年的399万件增长至2014年的2262万件,同比增长29.8%,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4.2%。目前,三大类陶瓷的年产销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5%、50%和30%。同时,潮州三环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电子陶瓷基板生产公司,其生产的陶瓷插芯市场份额占全球40%以上,年销售各类陶瓷电阻瓷件已达1200亿只,占全球总产量的55%。 (二)经济效益情况

近年来,潮州陶瓷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在波动中上升。潮州市传统陶瓷工业在2000年后经技术改造,在国际市场需求扩大背景下,有着十几年的强势发展。2012年,受市场疲软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潮州陶瓷产业利润总额较2011年下降17.5%,为14.5亿元;2013年增至25.1亿元,同比增长72.8%。2014年,潮州陶瓷产业的销售收入为350.1亿元,占全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9.4%,利润总额29.0亿元,同比增长15.8%。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在2012年达到近4年的低

谷后,不断上升,至2014年达245.8%。 (三)企业与品牌建设情况

潮州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陶瓷企业经过不断改革创新,潮州陶瓷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并产生了较多国家级、省级品牌和知名商标。 1.陶瓷产业成为城市名片

2004年以来,“中国瓷都”、“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单位”等称号使得陶瓷产业成为潮州的城市名片。2006年,国家日用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潮州市挂牌运作;2015年12月,潮州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是广东省第三个成功创建的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平台的建立从整体提升了潮州陶瓷的知名度和技术水平。 2.知名企业不断增加,品牌影响力扩大

早在2005年,潮州就有7家陶瓷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截止2015年,潮州市拥有陶瓷类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已建立省级工程中心10家,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广东省科技厅公示的2015年第一、二、三批次高新技术企业拟认定名单及复审通过名单,合计拟认定省内2424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与陶瓷相关的企业有38家,其中潮州市华中陶瓷、四通集团、顺祥陶瓷、伟业陶瓷、强盛陶瓷和培兴陶瓷共6个公司位列其中。另外,长城集团、三环集团、松发陶瓷、四通陶瓷分别于2010年6月、2014年12月、2015年3月和2015年7月上市,有力的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市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78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5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1个,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2家。 (四)市场和产品需求情况

潮州是全国陶瓷出口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2015年,潮州陶瓷出口总额为11.3

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8%,在该市服装、机电产品、鞋类出口分别下降14%、14%和13.6%的情况下,陶瓷作为支柱产业效应显著。 1.国际市场结构和产品需求

潮州陶瓷以欧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为主要市场,向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陶瓷产品(见表3)。汕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国内市场结构和产品需求分析

潮州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压力,实行出口转内销,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国内陶瓷产地众多,竞争激烈。第一,市场结构以产区为中心向周边扩散。潮州市的国内市场遍布全国,甚至边缘省份如黑龙江省均有潮州陶瓷在销售,但小企业陶瓷一般面对的是国内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以知名品牌为主。第二,产品需求多样化趋势明显。项目组对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并通过最终运用重要性排序计算方法,对国内市场需求要素进行排序,计算出潮州市陶瓷市场需求要素(见表4和表5)。

1.成本上升导致价格竞争力削弱

目前,潮州陶瓷和其他省份产区同样承受着能源价格上涨、原材料稀缺、出口退税下调和运输成本上涨的巨大生存压力,导致在国际市场上性价比优势被大幅削弱。数据显示,近年来潮州陶瓷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率逐渐下降、资产负债率和成本利润率不断上升。

第一,燃料成本。潮州卫生洁具陶瓷企业成本构成中,燃料成本占35%。潮州陶瓷企业使用最多的是液化石油气,少量企业使用天然气。相对其它地区水煤气作燃料的成本相对较高。2015年,伴随着国际市场上油气价格的下降,国内工业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价格也实现了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也提高了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但目前我国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不足。我国进口天然气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超过30%。因此,短期内燃料成本受国际市场

价格的制约就会较大,企业前期改造投入也会相对较高。第二,原材料成本。原料包括瓷土、釉料、水电等共占总成本约25%。瓷土方面,原来潮州丰富的瓷土资源由于大量开采迅速减少,瓷土资源的日益稀缺导致瓷土价格上升。目前,潮州陶瓷瓷土原料从河源、梅州、江西、湖南、东北等地运至潮州,运输物流成本的增加,抬高了瓷土等原材料的价格。釉料方面,潮州的釉料则日益多元化,但价格相对变化不大。第三,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约10%。近年来,潮州陶瓷产业人员紧缺,底薪涨幅较大,高层的底薪年均增长涨20%-30%,基层员工的工资也年均上涨10%-20%。第四,税收和汇率成本。目前,建筑陶瓷出口退税率在9%,日用陶瓷13%,退税率并不高。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外贸形势严峻,严重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导致部分企业减产和停产。

2.陶瓷产区不断增多,成为潮州陶瓷有力竞争对手

目前,巴西、土耳其、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生产线也较为先进,是我国陶瓷出口有力竞争对手。特别是潮州陶瓷企业面对出口困境,产品价格上升,导致部分订单流向价格更便宜的越南、印尼、泰国等国家转移。而国内陶瓷产区也不断扩大,福建、江西、四川、山西甚至东北等省份均有现代化的大型陶瓷产区。潮州市陶瓷产品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13年的5.2%下降为2014年的4.9%,至2015年再次降至4.3%。这一定程度意味着我国陶瓷产区的不断扩大,与潮州在国际市场进行着竞争的激烈。 3.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增强,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外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惩罚性关税等不利措施拓展至陶瓷产品。数据显示,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的影响渐渐明显。2013年5月,欧盟终裁对原产地为中国的陶瓷餐具征收13.1%-36.1%的反倾销税,期限5年。潮州150家参加应诉的陶瓷企业出口商品被征收26.6%的临时反倾销税,其它未应诉企业被征收58.8%的临时反倾销税。近年来印尼、韩国、阿根廷、秘鲁、巴西

等国均发起了对我国陶瓷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这意味着陶瓷产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被压缩,价格竞争力下降,潮州市以量取胜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4.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目前潮州很多陶瓷企业过分依赖原料和人力的成本优势,管理相对粗放,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资源消耗高,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一方面体现在企业排污量大,特别是粉尘和二氧化硫;另一方面在废弃品回收利用方面发展较为缓慢,已有的能够成规模对废瓷进行回收利用的十余家企业,发展面临废瓷回收成本高,再生瓷泥成本价高于直接购买瓷泥,经营利润有限,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1.明确产业定位,制定科学的陶瓷产业政策

潮州陶瓷是支撑潮州工业经济增长和推动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陶瓷产业要走高科技之路,且全方位鼓励陶瓷及其配套产业发展。但是,潮州目前还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陶瓷产业政策体系。政策体系的构建应主要围绕金融支持、税收调整、环保责任、科研创新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来展开。如重点建设潮州陶瓷研究院和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潮州陶瓷国际交易中心;重点扶持潮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如LED陶瓷基座产业化,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潮州陶瓷矿物原料物流配送中心、文化创意园、交易会展、陶瓷旅游开发等;鼓励陶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走新型现代工业化道路。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须把握两点:一是配合各部门的产业政策,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政策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并可分阶段实施以达成目标;二是重点支持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让产业可持续、和谐发展。 2.加大规划力度,实现陶瓷产业集群化和产业整合

潮州陶瓷以枫溪为生产中心区,其它县区共同竞相发展。规划过程中,应继续将枫溪定位为全市陶瓷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集散中心。在该中心区内形成有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和技术的大型知名企业,发挥其辐射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在推动

潮州陶瓷产业集群升级方面,应着力改善工业空间布局,进行区域性空间规划,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引入生产性服务企业入驻,节约流通时间和生产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提升集群内企业的陶瓷生产技术和产品附加值,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从依靠降低成本维持经营向靠质量和品牌提升利润空间发展。

3.培育陶瓷文化,谋求陶瓷品牌发展新路

将中国文化、潮州地方文化融入陶瓷产品,是潮州乃至中国陶瓷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国际市场的有效方式。企业应大力打造文化牌和创意牌,着重推进以枫溪陶瓷城为主要载体的“中国瓷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完善,积极探索彰显潮州特色文化与陶瓷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争取做到产业文化化,打造文化品牌。针对企业发展,要形成鼓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包括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体系,特别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服务和专利扶持资金,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为企业发展文化创意陶瓷保驾护航;针对社会环境,一是要营造陶瓷文化大环境,发挥潮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潮州文化陶瓷产品,提升社会对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二是陶瓷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利用专项资金对潮州优秀陶瓷艺术设计人才、陶瓷大师优秀作品的补贴、奖励或宣传,三是要鼓励开展陶瓷文化旅游,在推广陶瓷文化的同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最后,通过网络信息、交流会展等渠道,扩大宣传,提高陶瓷集群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并以质取胜,提升陶瓷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4.治理环境污染,鼓励企业可持续发展

陶瓷行业是资源消耗较高的产业,要保护好环境,必须控制好陶瓷企业的污水和废气排放问题。一是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使用环保燃料等,对采用新技术生产的企业减税或免税,对污染企业加征排污费。二是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大型回收废弃瓷企业,如应加强长城、四通、松发等企业废弃陶瓷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在专项

资金和扶持资金、土地规划利用上予以扶持,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更重要是引导这些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利用废瓷做出高品质产品,提升竞争力。三是府可以在政府工程中使用环保技术的新产品,间接扶持企业。特别是要大力鼓励发展潮州的电子陶瓷等高性能高技术的精细陶瓷,重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功率半导体照明(LED)陶瓷基座产业化、片式电子元器件用陶瓷封装基座等项目。 5.加强统筹协调,提供利于发展的公共环境

在统筹协调方面,一是对陶瓷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建立政企之间长期稳定畅通的沟通联系机制,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协调各部门与陶瓷行业协会的沟通问题,打通环保、技术监督、经贸部门与陶瓷企业的沟通渠道。在公共环境方面,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电网、天然气管道、水利等项目的建设与改造,帮助行业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快水路交通建设,以确保企业生产物流的快捷和低成本,尽快实现“铁海联运”,推动产品出口。二是加快公共平台建设。首先,充分利用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平台,内设技术服务专项平台,为产品研发、检测、专业技术培训等提供公共服务,提高产业群的整体技术水平;其次,搭建好流通平台。鼓励陶瓷企业到知名的陶瓷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参加国际陶瓷展销会,开拓国际市场;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举行产品展会,提高潮州陶瓷产品的知名度;利用潮州陶瓷博览会、陶瓷交易会,积极推进“潮州国际陶瓷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建设陶瓷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新的网上销售渠道。三是构建产学合作关系。政府是决定产学合作的重要因素,可以为企业与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牵线搭桥,推广创新成果,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基础条件。潮州应在已有60多个技术创新项目和30多个产、学、研项目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和扶持陶瓷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培养陶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陶瓷产业的升级换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