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由村庄构成的,村庄 房里,挣扎在贫困线上;进入二十 一科学的蓝图。前半个多世纪,原来 的自然村(除特殊原因外)几乎没 有增加或减少,仅仅是村庄内部 的大变化。未来几十年内.直接从 事农业的劳动者占全部社会劳动 是农村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 世纪.农民居住在“现代”的田 农村的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 野上,衣食住行及水电路等大为 加农民收人,提高广大居民的物 改观,但村庄臃肿不堪。 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最终必须落 改革开放以后,农户把相当 实到村庄上.落实到农民生活的 空问上。 大的一部分收入用到建房上.原 者的比重将降低到10%至5%以 来的村庄面积虽扩大不多,居住 下,人口向城镇转移日越增强,一 目前,有些村庄已建设成为 加工工业村、资源开发村、工艺品 厩积却增加了两至三倍。村庄改 个村庄大变迁的时代即将来临, 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放 自然村呈逐步减少趋势.最终很 专业村、特色观光村……,村内整 任自流,破坏了传统的分布规则, 有可能进人有镇无乡、有农无村、 齐划一,流水清清。绿树成荫,多 造成房屋集积,风水通道不畅,具 有农工无农民的境地,传统的村 以劳动密集型的非农产业为主, 有特色的传统庭院被拆除,庄中 庄将逐渐消失。但农村人口如何 农业为副,人均纯收人较高.工作 无院,院中无林,极不规整,房屋 转移,向哪里转移?农村大量的待 岗位较多,生活由小康转人富裕, 有力地吸引积聚着周边农户.实际 上已发展成为小城镇。但在后进地 布局比解放前还要落后得多,庄 业者和低收入者如何安置?进城 内盖的房虽多,实际常年居住的 打工者能否在城里长期扎根?现 人口却很少,闲房空房很多,利用 有的村庄如何拆迁改造?如何根 区这样的村庄不到百分之一,绝大 率极低。年轻人进城打工,小孩在 治环境,回归自然,建成风景秀丽 多数还是传统的农业村庄。 在农业村中。多数村庄太体 经历了如下的发展阶段。建国初 城镇上学,庄内冷冷清清。 的庄园,使广大居民特别是农民 村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突 生括舒适安乐?最终究竟要建立 出表现.关系城乡的和谐发展及 什么样的新农村、新农庄?对此, 期,农民居住在“希望”的田野上, 建设全局,应当引起高度关注。一 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空间,影响 村庄虽经久不修,生活贫困,但人 定要把改造旧村庄、建设新农庄, 新农村建设的诸多可变因素,还 们对未来满怀向往;1978年前后,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 难以确定和认识。 农民居住在“失望”的田野上,村 内容 未来的新农村、新农庄究竟 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是: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 庄变得更为破旧,人口膨胀,三代 四代同堂,拥挤在祖上留下的老 是什么样子?现在还难以勾画出 薪农业、新农民、新农村的深刻内 陕西综合经济[2006.6】1 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涵及其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措 出现搬迁难的问题。关键是新农 止和纠正官僚化的领导方式,静 施,各地工业化城镇化的具体进 庄、新城镇的发展,使之具有充裕 态化的思维方式,贪腐化的搬迁 程,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的变化, 的就业岗位,并有稳定的收入保 方式,换届就换规划的决策方式, 教条主义的学习方式,口号化的 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 障,生活环境比老村庄更优越。 增加状况,中小学、职技校分布状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宣传方式,一刀切的工作方式,搞 运动的推进方式。 现代化的潮流势不可挡。只 况,各个村庄产业、产品、品种的 改造旧村庄,建立新农庄,是一项 选择、认定和变化,科学技术的进 艰难、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难 步和应用,土地承包、转包、使用 点是村村、乡乡、县县之间,联系 权及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农工 要加强领导,依靠群众,群策群 紧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目前 力,实事求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 商贸运的结合状况,城镇经济区 状况千差万别,未来发展千变万 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具有中国 划与行政区划的统一,进城务工 化。因此,应当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特色的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新农 及农转非的进展,人口总量及结 念,瞻前顾后,统筹全局,坚持分 庄,定将在全国各地推进工业化、 构的变化,农民及农转非人员的 类指导,精心策划,顺势而为,逐 城镇化进程中逐步建成,发展前 居住意愿和条件,特别是各级党 步推进,强化引导,持之以恒。防 政的领导水平和民主管理状况等 等。对此,我们只能在建设新农村 过程中逐步加以认识,针对不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 相应的对策措施。 自然村的减少和消失,必须 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产业定人口, 项目造新村,发展兴城镇,绝不是 简单的撤乡并村,强行集中人口。 “镇办小学,县办中学”,中小学过 分集中,已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 这不是减少农村人口的最佳途 径。只有通过兴产业,上项目,求 景无限美好。嘞 发展,形成新的社会经济中心,才 能促使人口的适当集中,促使自 然村减少和消失。 新农庄、新城镇的壮大和发 展,必须强化各级党政领导。乡村 干部既不能不作为,任其自发发 展;也不能乱作为,强行搬迁。必 须尊重农民意愿,使之安居乐业。 目前,已出现“城乡反差”现象,一 批农产通过整治,庭院宽畅舒适。 本:012005年度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0 ̄章ll0篇,CJFD是国 家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 第一个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 收入也相当高,生活环境远比城 镇中的“格子楼”好得多,可能会 本刊网站地址:http://sxzh.chinajourna1.net.en 1 8 SHAANXI SYNTHETIC ECONOMY 6/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