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采访特点:1.新闻采访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新闻采访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
3.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2. 新闻采访形式(特点与技巧): 1.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当面交谈。根据采访对象特点,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由于采访对象各自的个性不同,因采访对象与事实的关系不同,访问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记者为了获得有关材料,必须用各种方法和个人细谈,以达到采访目的
2. 集体访问,包括座谈会,记者招待会
座谈会: 经过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并可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开会前根据采访要求,选择采访对象,拟定讨论提纲.对重点人物进行个别交谈,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使座谈会谈论目标明确。座谈会人数一般三五人即可,以便于与会者有时间畅所欲言。座谈时,记者应冷静观察,广听博纳,对于不同意见的争论别轻率表态,强作结论
记者招待会: 一群记者访问同一采访对象,表现为记者之间的竞争,而且招待会时间是有限的; 记者必须有备而来,包括有关政策、资料的准备,抓住关键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提问,并快速做好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的记录。
类型: 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1.因事件访问:根据读者心理,事件访问旨在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一是要行动迅速,立即冲到现场,寻找当事人和知情者,向他们进行访问;二是要随机应变,若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立即改变行动安排,调整采访部署;三是要忙而不乱,争取在较短时间里完成,访问内容又不能有错漏。
2.因人物访问:访问的重点在人,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物的纪实性报道的访问;这类访问要抓住人物的个性,着重了解其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言行等,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形象;同时要抓住事实的细节。掌握富有特点的有关细节,才能更好地显示人物的具体精神面貌及其成就。
3.因经验访问: 着眼工作成就特别是取得成就的规律性,旨在用典型经验推动全局,指导实际工作;访问中应当注意选取有普遍意义、广大读者有共同兴趣的经验。而且尽管因经验访问,往往也要访问人,引文任何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人的创造性。
4.因问题访问: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着重点当然是问题所在;进行这类访问,深入事物内部联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5.因争论访问:针对某一争论有的放矢的访问,目的是集思广益,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不可先入为主,带有偏见,而应客观、全面地听取各方面的观点。访问对象要选择权威性或代表向人士,做深入的了解,抓住要害,突出要点。
方式: 1.面对面采访2.信函采访3.电话采访4.网络采访5.采访周围的人6.隐性采访
3. 访问的提问方式: 1. 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比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2.闭
合式提问: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3.诱导式提问:在于启发对方,把记者想知道的情况具体弹出来4、激发式提问:通过反问、设问和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通过激发感情,从另一个角度把事实弄清5.迂回式提问:在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就要放弃正面提问,采取迂回式提问,从侧面迂回,逐渐引入正题。
角度: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1、开门见山正面提:记者向采访对象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得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一般来说,这种提问方式进入话题快,采访效率高。2、迂回曲折侧面探:从侧面入手,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旁敲侧击,循循善诱,促使对方回答记者的提问。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正面问不能奏效的情况下用. 3、逆向提问反面激:反面激用的是激将法,它从逆向设问,通过一定强度刺激的问题,激起采访对象
4. 采访前准备:发现新闻线索,准备内容,平时准备(理论,政策准备,各类知识准备),临时准备,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收集新闻事件相关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调查纲目)
5.新闻线索特点:1.比较简略,没有过程,没有细节,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新闻五要素俱全,是一个关于新闻事实的简单信号2.比较零碎,通常只是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但仍标示着新闻事实的存在3.稍纵即逝,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4.新闻线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5.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其可靠程度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如何发现: 1、通过自己耳闻目睹获取之。 2、查阅报纸,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 3、广泛接触群众,在闲谈中获取之。 4、学会比较的方法,
从相异中找线索 5. 党政文件和领导人讲话可能提供新闻线索 6. 从查询、急救电话,各种会议中获取新闻线索
6.设计采访计划包括内容:1.确定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确定采访地点,采访时间,自己的形象,采访的次数与采访的方式 2.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 3.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明确采访的主要内容,确定进入主题的方式,提问的形式,提问的顺序,提问的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渡及结尾的方式
7.如何接近采访对象: 正确认识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接近”.并且商定访问时机,设计仪表风度,讲究文明的言行举止,调节融洽的访问气氛
8.如何掌握采访主动权:1.明确提问目标:正视新闻文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正视记者新闻价值观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正视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2.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3.通过追问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9.如何确保新闻写作真实性: 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避免道听途说。新闻必须是真人真事,这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工作者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有价值、有创意的新闻线索,才能捕捉到货真价实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记者是最接近新闻事实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对所报道的事件从个体的真实、准确,到总体、本质以至于发展趋势上都坚持真实性原则,多较真,多调查,不捕风捉影,不道听途说,那么新闻才能真正体现出其社会权威性和舆论导向性。
10:消息特点: 消息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1.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分类: A.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B.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C.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D.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E.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问 F.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G.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11.通讯概念:是指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新闻体裁
特点: 1.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2.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3.评论性: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分类: 1.人物通讯: 报道先进人物、新闻人物为主的要内容,报道的目的是反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人物的崇高品质,为社会树立榜样2.事件通讯: 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事件,通过写典型事件,来刻画一代新人的“群像”表扬先进,歌颂社会新风3.工作通讯: 是介绍经验类的通讯,对提升一个地方的工作水平,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政策很有帮助,能够较全面、较直观地反映本地方、本单位的工作
4.概貌通讯。它主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风貌、新气象、新变化,经常用于介绍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
主题形态:1. 隐形主题:通讯主题是暗藏在新闻事实之中的,它被作者暗示给读者,作品中没有概括主题的明显文字,而暗藏在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2. 显形主题:主题是明朗的,作者把想要传播的主题思想明确地突出出来,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看到一个明白无误的通讯主题。 3. 寓隐于显(寓暗于明)主题:看似显形主题,也确实是显形主题,但实际上同时又是隐形主题。
12.深入报道定义: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
分类:包括独立文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深度人物访谈等,也包括在版式组合上的连续报道、组合报道
1.开放式提问: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封闭式提问:提出答案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
2.隐性采访: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
3.通讯主题: 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
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4.倒金字塔结构: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