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了陈亦冰写的《健全人格比优秀学业更重要》这篇文章时,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感到心中隐隐作痛。
文中讲,上海一名留日学生竟然因为母亲把学费寄晚了,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我们可以想象晚交学费,可能会令一些同学嘲笑,会使这名留日学生在同学面前失去面子,但是再怎么样,也不能因此记恨母亲,更不能将冰冷的刺刀刺向生他养他的母亲呀!这样的学生即使将来学有所成,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会舍弃自己吗?不会的,因为他没有爱心,没有良知,枉费了国家对他的栽培。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只能等待法律的严惩。
去年我参加了班主任远程培训,在“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心理学是教人自我欺骗吗?”这个案例中牢牢记住了最后的誓词:“我微笑、乐观、自信、坚强;我轻松、积极、不卑、不亢;我健康、豁达、心胸宽广;我将百折不挠,去实现理想;我要不断超越,走向辉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健全的人格,这样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就会自我调节,而且非常利于班级的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的孩子们正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捧在手里怕化了,含在嘴里怕烫了„„”面对大人们的种种呵护,不良的行为、各种心理障碍等便有了滋生的温床。怎样对问题孩子进行教育呢?足球明星贝利少年时染上了抽烟的习气。父亲知道后,平静地说:“你踢球有些天分,但如果你抽烟喝酒,到时候没有足够的体力坚持在90分钟内保持理想的水平,这事你自己决定吧。”说完,父亲还掏出仅有的几张钞票给贝利,让他自己拿钱去买烟,不要找别人要烟抽。父亲的几句话,让贝利深感惭愧,从此,贝利再没抽过烟。
对此我感触颇深。因此当学生有了不良习惯时,我总是像贝利的父亲一样,寻找妥当的方法对症下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并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然后在学生改变习惯的初期阶段,经常督促,严格要求,并在整个改变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我们要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处处示范和时时熏陶,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使他们抛弃自卑,拥有自信;抛弃憎恨,拥有关爱;抛弃悲伤,拥有快乐;抛弃狭隘,拥有宽容;抛弃懦弱,拥有勇敢;抛弃颓废,拥有奋进„„让他们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