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共炮点和共接收点记录用于求取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
② ②在野外作业中,通过显示共炮点记录实行记录质量的监控;
③ ③在资料处理中,需要对共炮点记录进行抽道集,得到大量的共中心点道集记录,然后进行速度分析、动校正、水平叠加或偏移归位等处理,最终得到用于资料解释的成果数据;
④ ④在速度分析或某些偏移处理时,为了增加数据量或提高处理质量,需要抽取共炮检距记录,用于特殊分析和处理。
共炮点道集:野外采集记录到磁带上的数据经解编(时序转道序)后就是共炮点道集,为同一激发点激发所有检波器接收的来自地下不同反射点的地震道的集合。亦即道集中所有接收点有共同的炮点。它是以同一炮的不同道为坐标横轴、地震反射时间为坐标纵轴的数据排列方式。
共接收点道集:是不同炮点激发、同一接收点接收的地震道的集合亦即道集中的所有道都是在同一个地面点接收的。它是以不同炮的同一道作为坐标横轴、地震反射时间为坐标纵轴的数据排列方式。
共偏移距道集:此道集中的各接收点炮检距都相等,称之为共偏移距道集或等炮检距道集
它是以不同炮的不同道为坐标横轴、地震反射时间为坐标纵轴的数据排列方式。
共中心点道集:此道集是地震资料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道集形式,其道集中的所有道
来自于同一个中心点。通过抽道集就可得到共中心点道集,即经常用的CMP道集,该道集进行动校正、水平叠加,就可得到水平叠加剖面。
这几种道集都是顾名思义的名词,其目的就是实现某种处理方法: 去噪,地表一致性分析,叠加等
1. 共炮点道集: 野外采集都是按炮记录的,自然就是共炮点道集了。现在基本都是用SEGD了,按道分时了,不再像以前的老磁带那样的解编。
2.其他道集都是室内选排出来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抽的,很多数字处理方法是在某种道集进行。
共反射点(CRP)和共深度点CDP又是什么呢?
两者是一样的吧,当界面水平时,CRP也可说是CDP。
倾斜界面就不一样了哦
其实只是排列形式不一样而以,在处理中可能会经常用到不同域中的静校正、去噪等效果的对比,提高处理精度。
CRP是通过叠代计算出的叠前道集!
在假定因低速带造成的时差是一个随机量的情况下(即所有这些时差的和为零),分别用共炮点和共接受点道集能算出每道的上行波时差和下行波时差,即可以算出每道的绝对剩余时差,这在剩余静校正中是很重要的。此外在象空间象目标空间转化的过程中,共炮
点或共接受点剖面即象空间x-t剖面一个脉冲对应目标空间即x-z一个椭圆,一个同相轴可看成很多脉冲,最后在目标空间这些椭圆的切线就对应偏移过了这个同相轴
至于共中心点道集,主要是消除多次波,面波等的影响吧,其象空间的一个脉冲对应目标空间一个圆,同理也可进行偏移
继续补充一下,在去除不同的噪音声时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道集,要看噪声的产生机理和噪音在不同道集上的表现来选择。数据采集回来基本上就是共炮点集,有了观测系统以后,共炮点集上的每一道就有了位置和相对关系,就可以将共炮点集转换为其他的道集了,其实数据还是一套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