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皑莹,萧文斌
来源:《广东科技》 2015年第6期
梁皑莹,萧文斌
(广东科学中心,广东广州 510006)
摘 要: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明形态都发生着改变,人类的沟通和学习模式向着数据化、互联化、智慧化转变。科技馆作为实现科学传播的平台,服务的对象、教育的模式以及展示的内容与形式等都应随之发生转变。科技馆的发展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科技馆迈向强调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科技馆。通过对智慧科技馆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智慧科技馆具有智慧感知、智慧体验、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共享5个主要特征,科学地制定智慧科技馆建设策略将会成为科技馆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智慧;智慧科技馆;网络;科学传播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专题“科普场馆益智教育产品的自主创新开发与推广”(2001B040200005)
0 引言
1993年9月,美国开展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genda for Action),又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标志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革命序幕全面拉开。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广泛普及,人类社会的各种资源、各项高新技术、各类咨询与认知都融汇到网络上,促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和社会文明形态的出现。信息网络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生产和生活全面接触,改变人类的生活模式、生活习惯和行为[1]。
2009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兴起代表着全球又一个新的信息网络技术革命浪潮。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基于互联网、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电子产品代码标准(EPC),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将全球物品在网络上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使信息沟通从人与人之间跨越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2]。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预示人类社会基础结构正朝着“智慧”的方向前进,人类世界和物质世界最大程度的数据化和互联使人类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智能化[3]。云计算则是互联网服务的新模式,它提供便捷可用且按需访问的网络资源服务。这些虚拟化而且动态易扩展的资源可以被快速、弹性地提供,并按照使用量收取费用。目前,云计算已经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4]。
可见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网络资源共享使公众能够快速、便捷地掌握各类知识,了解技术的最新动态,使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倾向于个性化和专业化。信息网络技术扩展了公众学习的环境,改变了公众学习的方式,使公众的学习更趋向于人性化和智能化。科技馆作为展示最新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的平台,面对网络时代的新技术应用和新社会形态的出现,服务的对象、教育的模式以及展示的内容与形式等都应随之发生变化,顺应时代特征才能更好地履行科学传播与交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职责。
1 从“数字科技馆”到“智慧科技馆”
21世纪以来,数字科技馆逐渐成为科技馆界拓展职能的热门话题和重要手段。数字科技馆,又可称为数字化科技馆或网上虚拟科技馆,主要通过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把教育项目和展示内容通过网络在电脑或移动设备上进行数字化的体验和管理[5]。与实体科技馆相比,数字科技馆不受开放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具有更广的传播性,而且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一些在实体展品上无法实现的表现形式成为可能[6]。随着网络时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智慧理念的兴起,科技馆的发展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科技馆迈向强调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智慧科技馆。
智慧科技馆是基于先进的感知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和其他智能化设备等实现科技馆的展品、设备、系统等的普遍连接,并与互联网整合,使公众在与物理系统的无缝互联中实现科技馆内外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创新的信息应用交互,以及全方位的科学传播体验[1][7]。
2 智慧科技馆的特征
智慧科技馆具有泛在网络社会(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的信息4A化(Anytime, Anywhere, Anyone, Anything)特点[7],即通过智慧科技馆这个信息交互和沟通平台,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或任何物进行实时的智慧对话。具体而言,智慧科技馆应具备以下5个主要特征:
(1)智慧感知。
人(参与者)、物(展品)和环境等不同物理个体的特征、习惯被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等全方位地感知,相应的数据被采集和分析后建立智能模型,实现对不同个体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预测。
(2)智慧体验。
先进的虚拟体验技术和互动多媒体手段使参与者在虚拟与真实结合的环境中通过不同感官的激活参与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体验过程除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外,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与情感化。
(3)智慧学习。
智慧科技馆提供泛在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共存的学习新模式,改变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效果。参与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境进行自主性的带有学习目的或无意识的学习活动[8]。而且,智慧科技馆根据参与者的喜好、行为特点、适用环境,抽取参与者的兴趣点,构建参与者的需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科技馆资源进行个性化筛选,做出智能判断,从而向参与者推送其可能需要的信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系统能够对科技馆的环境因素进行智能的监测和控制,例如对温度、湿度、照明度、背景噪声等实施智能调控,以及配合活动主题或参与人群,打造出具有不同光照与音响特效的环境。而且,智慧系统对场馆的设备管理系统、消防系统、安保系统等实施自动化的监控管理,从而使科技馆各种设备的运行、保养、维护更趋智慧化,优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配置,达到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目的。
(5)智慧共享。
科技馆不仅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开展科普信息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物联网、泛在网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包括跨区域、跨馆际的资源有效共享,搭建更广阔的信息资源平台。同时,参与者个体之间、个体与馆际之间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等公共平台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性的信息分享。
3 结语
智慧科技馆是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产物,它改变了公众的学习模式和交流方式,丰富了科普场馆科学传播的手段,是科普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准确地理解智慧科技馆的内涵和特征,科学地制定智慧科技馆建设策略将会成为科技馆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 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4.
[2] 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2):127-132.
[3] 祝智庭,贺斌.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 电化教育研究,2012(12):6-13.
[4] 吕倩. 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 计算机科学,2011(10A):18-40.
[5] 潘卫平. 基于互联网的数字科技馆[C]//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浙江省现代设计法研究会.全国首届数字(虚拟)科技馆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续集.杭州,2007:9-14.
[6] 向京,刘嵘. 浅析科技馆发展的新模式——互联、互通、持续发展的贵州数字科技馆[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6):180-183.
[7] 杨再石. 聪慧之路——聪明的智博会馆方兴未艾[C]//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2010年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学术论坛暨第二届数字科技馆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嘉兴,2010:9-21.
[8] 廖红,韩景红. 基于科技馆的泛在学习——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实践与思考[C]//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昆明,2014:1-5.
作者简介:梁皑莹(1974-),女,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认知与科学传播;萧文斌(1971-),男,高级经济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产业研究和科技传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