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大学有感

2021-04-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读《大学》有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了,我回首自己大学的第一年,心里不禁打了个冷颤,是啊,这一年就这样匆匆而去了。而我,究竟学到了什么?我在心里问我自己,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是啊,这一年就这样被我浪费了,如果不是读了《大学》这本书,或许我还是那样颓废着。这本书带给我新的希望,带给我些许人生的启示,也让我明白很多很重要的生活态度。

《大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包含着很深刻的人生道理。大学之道强调的,首先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有一个充满道德的心,并且它还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这是一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认识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美好德行。最后,我们必定会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的氛围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我想,这就是大学之道中所谓的“止于至善”了吧。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责任,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美好的德行,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有节操的时代接班人。这样下来,不仅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会有所提高,我们自己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我们身边的同学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氛围有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城市,也会变成一个充满道德的地方。在这样的充满道德的空间里生活,我们也肯定会感觉更加快乐吧。所以,现在的我每天提醒自己,拥有一颗充满道德的心。

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只有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浮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现实生活中,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我想,世间万物都包含在这一规律之中吧。

提到现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想大家都很想用两个字来形容吧,那就是“浮躁”。是啊,世界太浮躁了,大家都快忘了自己的本源了,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知识一味的去幻想却不曾认真的去拼搏。我想以前的我也是这个样子的吧。但是读了《大学》以后,我又重新懂得了许多东西。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理想,这个理想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指明灯,时刻给我们信心和勇气,然后我们才能静下心来不为外界所打扰,才能专心致志的去奋斗,这样我们平日里那些所谓的幻想才会有可能变为现实。所以,我总是在每天清晨,在心里默念一遍我的梦想,每一天我都会很充实的度过。 另外,《大学》还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

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格而后知至,知之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大学》中“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这同样是告诫我们大学生,只有有一个良好的德行,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所学的那些科学文化知识才会变得有意义,否则,它们也终将会变成一堆腐朽了的东西毫无用处。所以,我总是时刻提醒自己,学会做人,这很重要。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想想当今的大学,早就忘了什么是大学,一味的迎合社会的需要,屡屡降低教育标准、或调整方向。大学生不再是懂得“明德、亲民、至善”等大学问的学子,而仅仅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匠气十足,何能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技术发展。今天中国是最多的士人生产国,博士、硕士、学士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但在科学技术、社会哲学、文艺等等多个领域的成果却远远少于国外。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人,胸无大局,眼界狭隘,每日只为生计,缺少了献身事业的精神。得一善则欣欣然,不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我想这也正是当今社会的悲哀了吧。所以我们大学生更应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了吧,这个社会需要我们的努力啊。

大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这就是我读《大学》之后的些许感想,记下来,我想对自己以后肯定有用。这些感想,必将影响到我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