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倩倩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的全面推进造成了一些城区土地资源减少、城乡差距大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就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逐渐提高。所以完善城市化路径与规模的规划对于城市群资源合理应用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路径;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经济学角度;人口密集度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Path and Urban Scale
XUE Qian-qian
(Shandong Industrial Vocational College,Zibo,Shandong,255000,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rought about the reduc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some urban areas and the larg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main factor of this phenomenon is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and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of urbanization path and scal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Key words: urbanization path;city size;urban layout;economic perspective;population intensity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相对较快,城镇化已经达到了56%,而且城市中的常住人口突破七个亿。在21世纪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上,各个国家都相继步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同时在政府政策有效实施的基础上,经济水平较为理想而且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可观,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冲突与贫富差距这两个因素,对城市化进程的具体推进构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所以我们必须规划一个较为有效的城市化发展路径,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发展规模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保证城市的和谐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城市化在我国近几年来的深入改革中已经被人们所熟知,我们可以将城市化称为城镇化,这种城镇化的改变包含了人们工作职业、生活方式、产业布局的变化,同时在土地资源和地域上的人口密集范围两方面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对于人们来说城市化的深入使其从原来的农业生活中脱离出来,投入到服务行业和工业产业的工作上来,从而使人们在生活区域和职业上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简单来说城市化就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镇人口数量相对于总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整体过程。在当前的工业时代中农业活动比重下降、非农活动比重持续上升,所以城市化也是一个农业活动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城市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人们物质生活方式的改变。二、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城市化的发展(一)经济学的角度
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城市化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原本靠农业活动为生计的人们放弃或暂停农业活动,然后靠非农业活动维持生计,也就是农村向城镇转移、城镇向市区转移,这种空间聚集、经济方式改变的过程就是经济学角度下的城市化。其主要的变化就是在经济收入方式上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在经济收入方式改变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通过非农业活动获得了经济收入,而且对于城市来说,人口密集程度的增加伴随的就是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长远来看有助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在经济学角度下城市化建设可以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要的发展路径。这种城市化是将农业经济作为主导路线,逐步向工业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
随着城市化完善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路径的不断实施在知识方面、技术方面、人文方面、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想让转型后人们的财富能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那么就需要我们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发展规划和改革创新,使人们能够具备一个较为良好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支持,做到产业发展的核心定位,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促使人类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进步,从而
作者简介:薛倩倩,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中级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经济学、金融学。
- 172 -
2019年第8期(总第51期)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教育信息化论坛No.8.2019Serial No.51使人们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路径,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相符合。
三、在经济学的角度上解析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化路径
(一)城市发展规模的具体解析
我们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在某种情况下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收益和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城市建设方面,城市人口密集度的增加能够提高城市化建设的力量支持。经过相关学者的细致探索得知,在城市总人口达到二百万到四百万之间,此时的城市人口密集程度是城市资产发展速度累计最高的阶段,当城市的总人口超过了四百万,那么这时城市中的人们资产累计速度就会逐渐变慢。这一分析数据表明从城市发展规模的角度看,城市人口密集度的控制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建设城市发展规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城市化的稳态进行得到一个保障,另一方面要使城市人口与城市资源有较为合理的分配。
(二)城市布局的具体解析
我们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化的发展,实质上城市中的密集人口群体对于区域发展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单座城市可以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反作用力能够将自身的经济发展趋势辐射到位置较远的区域上,从而促进单座城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国家城市化统一发展的目的。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城市化发展布局,城市人口密集程度的提高,一方面能够为城市化发展带来更多的投资转向,另一方面能够在城市中间接地形成一种竞争力,这种竞争力能够将产量高、质量好的大型产业留下来,而那些产量相对较低的企业所面临的要么是改革创新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要么就是转型向周边区域发展,在保证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降低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压力,而且小型企业发展的区域转型对于周边区域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布局的过程中,可以将单座城市的发展与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联合起来共同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加快城市化经济发展体系的推进,而且还能够保证单座城市发展与区域性城市化发展不脱轨,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开展,从而将城市化建设的覆盖范围增大,全面提高城市化建设效果。
(三)城市化路径解析
我国城市化发展路径中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7年)这一阶段持续了近八年的时间。开始的时间为建国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城市少、非农业人口比例少,据相关报告显示这个阶段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1%,随后在这八年中国国民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将重点工程的政策开展作为了国家城市化的第一步发展路线,之后出现了工业城市,使城市化的各项指标都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同时土地和劳动力的需求度得到了有效的刺激。
第二阶段:(1958年至1965年)这一阶段持续了近七年的时间。第二阶段的初期,我国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左右,非农业人口比例相对于第一阶段增加了近3.3%,而且由于大跃进三年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相对出现了变动,经过大跃进后城市数量再次增加了三十个左右,非农业人口相比于第二阶段初期增加了2%,但是在1962年的时候,城市化发展呈现了一个负趋势,各项指标均有下降。
第三阶段:(1966年至1978年)这一阶段持续了12年左右,主要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一直处于一个低谷,各项指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第四阶段:(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较长,近4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快速地发展,国民经济水平迅速地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良好。随着改革开放与香港的回归,城市数量近七百个,非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为18%,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相关的政策已经不再对城市发展进行一定的控制,关于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国家持以鼓励的态度。
四、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初步探讨
城市化发展在二十一世纪依旧作为重要的发展,但是我国将面临的问题就是部分人们会失去城市转移的愿望,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分散,城市压力过大、各产业用人要求提高、周边与城市发展脱轨等等都是阻碍城市化顺利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赵燕菁.国家信用与土地财政:面临转型的中国城市化[J].城市
发展研究,2016,23(12):1-21.
[2] 刘 瑞明,石磊.中国城市化迟滞的所有制基础:理论与经验证
据[J].经济研究,2015,50(4):107-121.
[3] 陈钊.中国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J].南方经济,2011(8):3-17.
(责任编辑:李晓杰)
- 17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