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课堂及生命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解
雷光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设计生命化的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就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生态性的课堂环境中,通过生命主体(教师、学生)的交往,在回归生活这一基本理念下,还知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以生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不竭的能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一种课堂形态。教育的生命意识,就是对教育中生命存在的认识,并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与无限的境界,使生命由生存走向存在。课堂教学的本质价值在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理应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能量,其外在特征上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因此,生命课堂为学生敞开的不应是一个符号化和数字化了的抽象世界,而是一个人时时刻刻与之发生交流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生命课堂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把课堂教学本身作为一种生活,课堂教学是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二、生命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生命课堂得以生成,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启发诱导与主动参与相统一、课堂交往多维互动及教材呈现动态生成等基本原则。还必须采取
生活化策略、活动化策略、对话策略、学习方式推进策略以及情境变换策略。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设计,追求预设性教学目标与非预设性教学目标相融合。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现学科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为追求目标。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源于教材内容的结构性,始于教材内容的演绎,终于教材内容的创生。教学内容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主体化、情境化、信息化处理,是师生互动的材料。教学过程的设计追求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1、教学设计应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质量的教学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而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保障,罗杰斯(卡尔·兰塞姆·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认为,只有当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学习时,学习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通过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考的气氛,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由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展现,智力因素才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2、教学设计应考虑选择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显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3、教学设计应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论向我们揭示了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现实生活也需要每个人都利用各自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现、收获并获得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概念或同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不光使学生认识静态的规律,更要认识动态的规律。
4、教学设计应考虑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必然又要回归生活。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开放自己的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因而,我们的教师在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时,更应把握其精髓,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