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翻译
CHINESESCIENCE&TECHNOLOGYTRANSLATORSJOURNALVol.19.No.3
Aug.2006
・译海论坛・
对诺德“忠诚原则”的解读
卞建华
3
(德州学院外语系 德州市 253023;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市 300071)
摘 要 中外译界学者对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提出的“忠诚原则”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旨在探讨该原则的基本内涵、各方评述、进而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提出作者的观点,并由此引发对原文权威性、规定性和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再思考。关键词 忠诚原则 合理性 局限性 原文权威性 规定性 描述性Abstract “LoyaltyPrinciple”putforwardbyChristianeNordhasbeenpraisedaswellascriticizedbyscholarsinthefieldoftranslation.Inthispaper,whilediscussingtheconnotationsoftheprincipleandthevariouscom2mentsonit,theauthorbringsforthherownpointofviewontherationalizationandlimitationofthisprinciple.TheauthoralsoofferssomereflectionsontheauthorityofSTaswellastherelationshipbetweenprescriptiveand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KeyWords loyaltyprinciple rationalization limitation theauthorityofST prescriptive descriptive
1 中外学者对“忠诚原则”的评述
1989年,诺德(ChristianeNord)将“功能+
(theprincipleoffunctionplusloyalty)忠诚原则”
引入翻译目的论中(Nord1989;cf.Nord1997a:123ff.及Nord2001b),并在随后的一系列著述中进行反复阐述(Nord,1991:29-39;1992:39-48;1997:123-128;2001:185-186;195-196;2005)。中外学者对该原则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毁誉参半。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忠诚原则”上。不少学者对该原则给予肯定和赞扬,如:陈小慰(1995,2000,2004)认为,它大大丰富了翻译目的论,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吴文安(2003)指出,它是对极端激进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矫正,使该理论更趋完善。不过,也
有不少学者对“忠诚原则”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纽马克指出,该原则虽然对被“废黜王位”的作者发了点慈悲,但依然允许改动权威文本,只是在违背其他参与者期望时作出解释而已,所以还是无法说服他(Newmark,1998:145,参见张南峰,2004:125);图里指出,该原则所包含的规定性使重目的语范式和重源语范式这两种
研究方法之间的距离又进一步拉大了,并为此感到遗憾(Toury,2001:25)。朱健平(2003)指出,该原则所采取的是一种中庸之道,从只重视目的语的功能理论退了一步,可以看出其中所包含的规定性成分;张美芳(2005)认为,该原则是诺德的理想,听起来很完美,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容易做到。比如:如果译文目的与原文目的不同,译者该忠诚于翻译其他参与各方的那一方呢?目的论第一代表人物弗米尔也对该原则提出批评。他申明,自己也一向认为译者应该交代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但这是有文化特殊性的观点;目的论是普通翻译理论,没有文化特殊性,不带有价值判断,不能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将普通理论应用于实践,自然会受到各种文化规则的限制,但不应把这些限制写入普通理论:每种文化都可能有多种限制,没有理由单单列出必须忠诚这一限制;对一个人忠诚,可能导致对另一个人不忠诚(Vermeer1996:39,42,106-108;1996:37;1996:94;参见张南峰,2004:126)。张南峰认为(2004:20;125-128),该原则确有可取之处,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
(项目批准号:304008)阶段性成果之一。3注:本文为德州学院科研立项《德国功能派翻译目的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05—10—04/33
34
中国科技翻译 19卷
皆准的原则,忠诚并不是唯一的或永远压倒一切的道德原则,它可能跟源自经济、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原则相冲突。因此,把忠诚单独提出来,可能令翻译工作者无所适从。
可以看出,中外学者对“忠诚原则”的评述,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有不少评述是论者基于自身的学术立场,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还有一些学者对诺德的“忠诚原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读。另外,“忠诚原则”本身既有其合理性又的确存在着局限性。那么,诺德“忠诚原则”的内涵究竟是什么?2 “忠诚原则”的内涵
“功能+忠诚”原则中的“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对译语文化接受者起作用的目的”;而“忠诚”强调的是“译者应当把翻译交际行为所有参与方的意图和期望都加以考虑”(Nord,2001)。“加以考虑”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按照(因为这样做,如果交际各方期别人期望去做”望完全不同,译者就会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而是指译者必须考虑各方的主观意见(subjec2tivetheory),但译者有权按照翻译目的采用与他们期望不同的翻译方法,侧重于原文中某些方面的传译,而忽略另一些方面的特征。在功能翻译目的理论框架中,译文的功能(目的)是译者决定采取何种策略最重要的标准,译文读者的期待是决定译文功能(目的)的主要因素,而译语文化中的惯例决定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期待,因此,如果译者对原文做出的改动与译语文化中的惯例不一致,他/她就有责任告诉读者其翻译策略及其原因,而不应当欺骗读者(Nord,1991)。如果译者的传译与原文发送者的期望相悖,他/她也有责任向原文发送者解释对原文做了哪些变动,否则就等于误导原文发送者(Nord,1991;2001;Shuttleworth&Cowie,2004:①
98)。这种责任就是诺德所谓的忠诚(loyal2ty)。诺德试图用一种表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忠诚”概念,代替传统的文本实体(lin2guisticentity)之间关系的“信”(faithfulness)或
“忠实”(fidelity)概念②,在诺德看来,“信”和
“忠实”通常只注重原文与译文在语言或风格上的相似性,而不考虑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交际意图(Nord,2001)。“忠诚原则”的主要内涵如下:
1)在翻译这种合作活动中,限定翻译目的范围使
得对某一特定原文的翻译行为受到译者对翻译其他参与方责任的限制(忠诚原则)。如果委托人要求译者对作者、译文读者、或两者都不忠诚,译者应该就此与委托人争论,甚至可以出于道德原因拒绝翻译任务。
2)只要和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不是相反或不一致,译文预期和实际达到的功能(或不同层次的功能)可以不同于原文预期和实际达到的功能。(Nord.2001)
诺德(2005)在给笔者的电子邮件中指出,她之所以将忠诚概念引入目的论,是为了解决翻译中文化特殊性问题,对翻译目的的范围加以限制,否则将会有无限多的翻译目的。诺德认为,译者作为斡旋于两种语言文化间的协调人,对所译作品对翻译行为参与者的影响是负有特殊责任的。另外,由于在翻译行为中,翻译行为其他参与者一般只了解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文化中的一种,无法“检验”译文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即:译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功能,唯有译者才能担此责任③。诺德强调“忠诚要求译者对译文读者、委托人、原文作者忠诚,最后,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译者要对他/她自己忠诚”(Nord,2005)在翻译活动中,忠诚是一个道德伦理观念,或曰“职业道德原则”(Nord,2001:119)。它决定着译者对其他参与者的责任。诺德指出,“如果委托人要求的翻译目的与原文作者的目的一样,那就没有必要为忠诚问题担心,而且努力追求‘对等’可能就是译者要选择的策略了。正是在二者的目的不同的情况下,译者才必须考虑如何在这两个观点之间进行‘协
(Nord,2005)。此时,一个可能的策略就调’”
是将指导译者作出翻译决定的标准“公开”,正如诺德及其丈夫在《圣经》翻译的序言中所作
①按照诺德的思路,如果译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或特殊的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改动,而又不对自己
的翻译策略作出解释或说明,翻译其他参与者(如:原文发送者和译文读者)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译文就是原文在译语文化中的“替代品”,从而产生某种错觉,认为译文的意图就是原文的意图。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翻译其他参与者的一种“蒙蔽”。相反,如果译者对自己的翻译策略作出了解释或说明,会加强翻译其他参考者对译者的信任,增进他们对翻译策略的理解,会使他们采取一种更加宽容和明智的态度对待译文。
②根据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的释义,fidelity,faithfulness和loyalty在某些情况下是被视为同义词的。但是,
在诺德的论述中,loyalty与fidelity或faithfulness的含义却有着本质的不同。③当然,有时译者本人是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或译文使用者,这种情况当属例外。
3期 卞建华:对诺德“忠诚原则”的解读
35
的那样。换言之,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差别较大,特别是接受者对于理想的译者应该如何翻译有自己的主观想法时,忠诚概念就变得更加重要。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通过在译序中申明自己的翻译策略、对原文中有歧义的地方作出明确的选择等方式,尽可能协调原文作者意图、翻译发起人的要求以及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做到对翻译参与各方的忠诚。3由“忠诚原则”引发的思考3.1关于“原文权威性”的思考
以纽马克为代表的语言学派强调原文的权威性,实际上是强调译者应当尊重原文作者的意图,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过,问题在于,原文的权威性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态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首先,并非所有的原文都那么有权威,不可侵犯。这一点,就连纽马克本人后来也予以承认。他说,“原则上来说,并非所有的文本都是神圣的,因此并非都要求绝对的忠实”,并把文本分为有效文本和有缺陷文本两类。前者指逻辑明显、史实准确、伦理正确、文笔优雅的文本,原则上应受到尊重。后者往往在其中一点或几点上存在着缺陷,容易误导读者。因此,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加以修改或增加注释。(Newmark,2003:58;转引自申迎丽,仝亚辉,2005:97)。其次,即使在某一时期、某种文化的权威文本,转译到另一个时期、另一种文化,也未必就一定还是权威文本。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格利佛游记》、《尤利西斯》等作品及其译作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当正视这个事实:译文因原文而生,原文因译文而存,在原文走向译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离开原语文化语境而失去一些东西,同时也会因为进入译语文化语境而增加原文所没有的东西。因此,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不是“权威”和“从属”的主仆关系,而是一种同中有异、共生共存、互为补充的关系。中外翻译实践表明,著名的翻译作品或那些在目标语境达到应有效果的译文往往是译者针对特定的译文读者、特定的翻译目的,对(包括权威文本在内的)原文作出适当改动的译品。正如周兆祥(1998:35)所言,“翻译工作者要跳出‘制造对等语篇’这种较为狭窄的观念,明白到译文其实无需跟原文同一样貌,一篇论文可以变成一篇演说辞或电视纪录片,一份通告可以用漫画或是一封信的形式来传达意思……”等等。如此看来,纽马克对诺德忠诚原则的批评是基于其语言学派“原文至上”的立场以及相对狭窄的翻译观念,其偏颇性是显而易见的。3.2关于“描述性和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思考
以图里为代表的描述翻译学派认为,“译文不必依赖于原文,并完全可以脱离原文而独立存在并发挥作用。”(朱健平,2003)在这一点上,描述翻译学派与功能学派颇有相似之处。不过,在图里看来,“翻译研究应该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定性的,从而否定了翻译应该有标准(同上)。为此,图里对“这个命题”忠诚原则”
中包含的规定性成分颇感失望。也许是因为在以往的翻译研究中,规定性的研究一直占主要地位,当描述译学似一阵清风刮到我国译界以后,人们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和积极的肯定,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学术讨论,大家已逐渐达成共识: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不一定起到指导作用,但可以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一时间形成了描述译学热;难怪有学者断言:翻译研究已发生了由规定性走向描述性的转向。不过,许多学者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似乎描述性就代表着动态性、客观性,而规定性就代表着静态性和主观性。目前,描述学派已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股强劲的力量,致使不少译界学者认为规定性翻译研究已经过时落伍了。这也是诺德忠诚原则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话又说回来,当我们面对翻译实践和教学中遇到诸多问题时,不禁要问:翻译研究,仅仅对翻译现象进行描述,可以吗?正如诺德(2001:124;2005)所言,主要在大学译员培训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翻译目的论,不可能不对译文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功能作出规定和评估。“在翻译培训中,你得在一定程度上作出规定,否则教师就不得不接受学生创造出的任何‘翻译’!不过,‘规定性’应该来自于‘描述性’,例如,把翻译和翻译批评专业实践中发生的情况都加以考虑。可是,‘加以考虑’并不是说,把一切存在的译文都当作可以接受的”。其实,作为一种面向目标系统的、描述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理论,翻译目的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描述学派忽视应用
(张南峰,2004:20)。研究的不足。”
我们认为,翻译研究已经从规定走向描写,这无疑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大进步,但我们不能从规定性研究的一个极端走向描述性研究的
36
中国科技翻译 19卷
另一个极端。在翻译研究尤其是翻译批评和翻译教学中,相对的翻译标准,即规定性的原则,毕竟还是不可或缺的,否则,翻译实践者、学习者将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由此可见,图里对诺德忠诚原则批评的片面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能因为“忠诚原则”中包含的规定性就断言它是从目的论基础上的后退。3.3关于“忠诚原则”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的思考
传统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译文必须“忠实”、“对等”于原文,这暗示着原文与译文、原作者与译者的不平等主仆地位,意味着一切以原文为中心,而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自身的预期功能受到忽视。而诺德的“忠诚原则”赋予译者更多的自由,与静态的“忠实、对等”概念相比,它强调的是一种尊重翻译参与各方的尽心尽力的态度。“翻译如做人,必须慎言慎行,掌握分寸,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译者在早期虽有‘舌人’之称,却不能毫无主见,缺乏判断;译者虽担当中介的任务,却不是卑微低下、依附主人的次等角色。翻译如做人,不能放弃立场,毫无原则。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得与失的量度,过与不足的平衡。译者必须凭借自己的学养、经验,在取舍中作出选择”(金圣华,2000)。译者的忠诚表现在可以按照翻译行为其他参与者的意图去翻译,也可以选择有悖于他们意图的翻译策略,但要向他们解释、说明采取这种策略的原因,通过协调达到翻译各方的共识。在极端功能主义的翻译观中,译文的功能或目的高于一切,翻译以译文达到某种功能为唯一目的,只要达到这种目的,译文和原文可以不存在任何相似之处或关联,这就使原文特点在翻译过程中显得无足轻重,原文分析也因此显得多余(陈小慰,1995)。我们认为,忠诚原则是对极端功能主义的一种反驳;它承认译文功能或目的是决定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之一,但却不是唯一,这就使翻译目的论的理论阐述更加缜密。“忠诚原则”与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实、对等”观以及极端功能主义的翻译观相比,的确意味着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它融合了上述两种翻译原则的长处,
既摆脱了“原文至上”翻译观的束缚,又避免了激进功能主义翻译观对原文作者的不尊重。
那么,忠诚原则是否存在着局限性呢?英国翻译理论家斯图尔特・贝茨(E.StuartBates,参见谭载喜2004:186)曾说过,“翻译就和婚事一样,对于好的结合,怎么忠实也不算过分,而对于坏的结合,忠实则是多余的。”我们也不妨这样说,忠诚也是应该分对象的,对于抱着良好合作交流态度的翻译参与者,译者怎么忠诚也不算过分,而对于某些图谋不轨的翻译参与者来说,忠诚则是多余的。其实,即使面对抱着良好合作交流态度的翻译参与者,译者也不可能做到100%的忠诚。中外翻译实践的诸多实例表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原因,译者有时即使采取了有悖于翻译行为其他参与各方的期望的翻泽策略,也无法向他们作出解释或说明(张南峰,2004:127),换言之,译者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对翻译行为参与各方都做到忠诚①。由此可见,忠诚原则也并非绝对的、永恒的“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原则是存在着局限性的。4 结 语
综上所述,诺德“忠诚原则”中的“忠诚”是与传统的“忠实”截然不同的概念。一方面,它赋予译者根据翻译目的对包括权威文本在内的原文进行改动的权力,显示出开放、宽容、动态的翻译观:另一方面,它要求译者对翻译行为参与各方负起应有的责任,对自己的翻译策略进行说明或解释,以达成翻译各方的理解和共识,凸显出“翻译伦理”这一重要问题,显示出翻译理论在指导翻译实践时应有的规定性。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忠诚原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世界上有丑恶现象,就放弃“让世界充满爱”的美好愿望一样,我们同样也不能因为有时忠诚原则不可能实行就否认该原则的合理性。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一种可取的态度,作为一种对译者职业道德的强调,“忠诚原则”的提出
(下转第13页)
①例如,有时,译者受唯利是图的商人、骗子、独裁政府或反动政客等的委托进行翻译,作为一个专业译者的角色,译者可以不带
任何价值判断地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翻译;不过,作为一个带有自身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和世界观的个人,译者也不见得一定要忠诚于翻译委托人;有时译者出于本国政治利益的需要或意识形态的约束,对原文中诋毁本国政府和人民的、反动的、不健康的内容进行删节,但出于种种原因,也无法向原文作者、委托人或译文读者作出说明或解释,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使得“忠诚原则”无法实行。当然,上述情况应当算是翻译实践中的特殊情况。笔者认为,诺德的“忠诚原则”是适用于翻译实践中的一般情况的。
3期 张冬梅、占锦海:土木工程标书的翻译
13
三类说明如下:……)
2.3.3intheproportionsof…(按……的比例)2.3.4concretesarefrom9timesasstrongasincompressionasintension(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
)其抗拉强度的9倍。
3 结 语
通过以上翻译实例分析,不难看出,土木工程翻译与其它专业翻译有类似之处。首先是运用逻辑,即对原文语言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译文技术逻辑的判断;其次是译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质:1.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正确理解原文,作到不增不减不改;2.中文表达必须符合汉语习惯;3.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专业水平。倘若译者的专业知识不强,即使前两项水平再好,也还是难以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如本文开头waterpower,watersupply,structures和planning,分别应该是“水利发电”、“给水工程”、“结构物”和“规划”。最后是应注意原文长句的破与立。土木工程建筑标书在格式方面往往变化不大,可内容却随工程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尤其是词汇的不同。如:道路工程(Roadbuilding)中常用“(wearing路面磨耗层”(上接第36页)
surface),“柔性路面”(flexiblepavements),
(rigidpavement);结构工程(struc2“刚性路面”
(solidfloor),turebuilding)中常用“实心楼板”
(hollowfloor),“(roof“空心楼板”屋顶悬臂梁”
cantilever);隧道工程(tunnelingbuilding)中常
(permanentsupport),“用“永久支撑”临时支撑
(temporary),“”隧道掘进机”(tunnelingma2
(pilottunnel)等。总之,由于建chine),“导洞”
筑工程词汇专业性强,翻译过程要多参考专业资料,以求得标书翻译更加准确,达到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4 参考文献1 JohnS.Scott.卢谦,罗福午等译.土木工程科技英语读物.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72 曾建平.机械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中国翻译,2005,(4):703 陈建平.经贸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中国翻译,
2005,(4)
4 罗幼平.谈科技译稿质量及改进意见.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6,4575 潘华凌.英汉翻译中的转换现象.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6
6 王武兴.翻译导读.如何强化语篇构建知识.中国翻译,
2004,(4):92
是对翻译目的论的重要补充,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5 参考文献
1 Newmark,Peter.MoreparagraphsOnTranslation.
Clevedon・Philadelphia・Toronto・Sydney・Hohannesburg: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8
2 Nord,Christiane.TextAnalysisinTranslation:Theory,Method2
ologyandDidacticApplicationofaModelforTranslation2Ori2entedTextAnalysis.Amsterdam:Rodopi,1991
3 Nord,Christiane.TextAnalysisinTranslatorTraining,Cay
DpllerupandAnneLoddegaard.TeachingTranslationandIn2terpreting,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2lishingCompany,1992:39248
4 Nord,Christiane.AFunctionalTypologyofTranslation,Anna
Trosborg.TextTypologyandTranslation,Amsterdam/Philadel2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7:43266
5 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2
alApproaches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a
6 Nord,Christiane.Loyaltyrevisited—BibleTranslationasaCase
inPoint.TheTranslator,2001b,2:1852202
7 Nord,Christiane.FunctionandLoyaltyinBibleTranslation,
publ.inMariaCalzadaPérez(ed.):AproposofIdeology.Man2chester:St.Jerome,2002a8 Nord,Christiane.ManipulationandLoyaltyinFunctionalTrans2
lation,2002b
9 Shuttleworth,Mark&Cowie,Moira,Dictionaryof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
10 Toury,Gideon.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andBeyond.
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1 Vermeer,HansJ.Askopostheoryoftranslation(Someargu2
mentsforandagainst).Heidelberg,1996
12 卞建华.关于翻译目的论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克里斯蒂
安・诺德教授的四次网上交流,中国翻译,2006,(1)13 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中国翻译,2000,(4)14 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415 金圣华.认识翻译真面目———有关翻译本质的一些反思.
2000,http://www.cuhk.edu.hk/puo/prof/jin/jin.htm16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7 吴文安.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广州大学学报,2003,
(6)18 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9 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
理论.外国语,2005:(1)20 周兆祥.翻译与人生,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2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翻译
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22 申迎丽,仝亚辉.翻译伦理问题的回归———由《译者》特刊
之《回归到伦理问题》出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