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时作业1--4.16社戏

2021-09-22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16课 《社戏》课时作业 1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惮(dàn) 归省(shěng) 船橹(lǔ)

B.旺相(xiàng) 撺掇(cuān) 凫水(fú)

C.潺潺(chán) 家眷(juàn) 宛转(wān)

D.怠慢(dài) 渔父(fù) 棹着(zhà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赛 竭力 希奇 桕树

B.嘱咐 怠慢 聚拢 弄潮

C.乌蓬 驳回 屹立 欺侮

D.痕迹 豆荚 诚肯 钓虾

3.选词填空。

(1)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________(A.期望 B.盼望 C.希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2)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_________(A.聚会 B.集合 C.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3)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_______(A.舒展 B.舒畅 C.舒服)到说不出的大。

(4)母亲便__________(A.宽慰 B.安慰 C.欣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

(2)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3)“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

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6.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社戏》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发扬中国传统戏曲之国粹,把我们的传统戏曲发扬光大。为此,他们决定以“拯救戏曲”为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1)【设计开场白】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看法】会上,同学们针对“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这一问

题展开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识脸谱】在这次班会中,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请你写出下列脸谱的行当。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至“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完成7~10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8.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表格中。

9.“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把“果然”换成“竟然”可以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去描写相应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中“省”应读xǐnɡ;C项中“宛”应读wǎn;D项中“父”应读fǔ。

2.【解析】选B。A项,“希”应为“稀”;C项,“蓬”应为“篷”;D项,“肯”应为“恳”。

3.答案:(1)B (2)C (3)A (4)A

4.答案:(1)动作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5.【解析】选B。小说的标题虽然是“社戏”,但文章旨在表现农家小伙伴及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因此,文章并没有花很多笔墨写社戏的内容。

6.答案:(1)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戏曲。把中国戏曲艺术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

(2)示例:作为戏曲艺术来说,应该与时俱进。应考虑如何使古老的传统的艺术能够跟上今天时代的脉搏。

(3)①老生 ②小旦

7.【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发挥想象,体会语句所描绘的景物特点,从而推断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答案:(1)月光不明 (2)奔腾跳跃

8.【解析】本题考查对呼应手法的理解。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样的照应关系,前后对照很容易发现。

答案:A.似乎听到歌吹了 B.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C.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注意揣摩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答案:不可以。因为“果然”是和上文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的猜测相照应。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角度的把握。首先明确景物描写的角度有视觉、听觉、触觉等,然后结合描写内容体会其作用。

答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身临其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